“特区政府已向日本当局要求取消有关限制,并会继续要求日本当局撤回所有针对香港出发航班的限制。”29日,香港特区政府再度发布新闻公报,就日本宣布自本月30日起限制当地机场处理香港航班有关问询进行回应。此前一天,香港特区政府已严正要求日本当局撤回有关决定。中国决定自明年1月8日起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并优化出入境政策后,许多国家都表达了期待之意。然而,日本、美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却开始借机宣扬加强针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这也引发一些西方媒体的跟风炒作。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连续两日予以回应。他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对各国公民一视同仁,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个别西方媒体刻意炒作甚至歪曲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却对本国经历的诸多防疫乱象和付出的沉重代价避而不谈。这完全是双重标准,严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
北京首都机场逐渐恢复往日的热闹。28日,一名身着宇航服的小旅客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ic photo)
将影响6万香港旅客,日本旅游业担忧
据共同社29日报道,日本政府28日宣布,自本月30日起,从中国(含香港、澳门)抵达的直飞航班只可在羽田机场、成田机场、关西机场,以及中部机场降落,且航空公司不能增加由香港前往日本机场的航班数量。29日,日本方面又将有关措施调整为,除上述4座机场外,也将允许来自香港的载客航班使用北海道札幌新千岁、九州福冈及冲绳那霸等3座机场,但有关航班不可载有7日内曾到访过中国内地的乘客。《朝日新闻》29日称,日方有关措施意味着,目前已经抵达日本的香港游客在12月30日以后,面临着没有返程航班的情况。
对于日本政府出台的“限飞令”,香港特区政府予以高度关注,并于28日和29日连续发布新闻公报,表示正从多方面积极跟进事件,已致信日本当局,联系日本驻港总领事馆表达强烈关注,严正要求日本当局撤回有关决定。
香港特区政府28日发布的新闻公报显示,从12月30日至明年1月底,受日方最新措施影响的香港本地航空公司离港航班接近250班,约6万名乘客将受影响。其中,约有4000人为旅行团旅客,共涉及超过150个旅行团。特区政府表示,已敦促受影响的本地航空公司向受影响的乘客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协助,妥善安排受影响的乘客由日本返港。
自今年10月日本政府放宽入境管控措施后,香港除可与羽田机场等4座机场直飞外,还可直飞新千岁等3座机场。日本观光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有12.79万人从香港出发前往日本。其中,仅11月就有约8.3万人,掀起一股日本旅游热。
中国决定优化出入境政策后,不少日本旅游业人士便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中国游客,但该国政府突然出台的政策令他们不知所措。共同社28日报道称,福冈“博多都酒店”负责人对有关决定担忧地说:“中国春节正是生意旺季,要是造成的影响不持续太久就好了。”据《冲绳时报》29日报道,冲绳观光团体对日本政府的决定表示强烈反对。报道说,冲绳县一直希望在航线恢复运营后,迎接海外游客以振兴观光产业,不料却突然被要求暂停航班。冲绳5家旅行团体已联合向日本政府提出诉求,要求撤销有关决定。当地一名旅游从业人员称,日本取消航班本质上相当于让日本处于锁国状态,这说不过去,政府应当撤回这项决定。
香港电台网站29日消息称,受日方最新决定影响,香港国泰航空正计划在明年1月将飞往日本的航班数量减少20%。
岸田政府借机转移内部矛盾?
《环球时报》记者29日注意到,日本国内的新冠疫情正处于严峻阶段。新冠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在高位。有分析认为,在当前本国和中国均面临复杂疫情形势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收紧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可以理解为想要避免日本疫情失控。但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和地区面临严峻疫情挑战时,日本政府却没有做出特别限制,不免让人觉得是在针对中国。《环球时报》记者29日查询日本厚生劳动省资料发现,今年6月美国取消对国际旅客入境的核酸检测要求时,日本并不要求来自美国的旅客在入境时接受日本检疫机构检查,入境后也无需居家隔离。
“目前日本的行为对于促进中日正常往来绝对不是一个积极信号。”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刚刚结束赴日交流活动从东京回到国内,他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所谓的“限飞令”不合时宜,且不合理。上个月中日领导人曼谷会晤时,日方曾主动表示希望中国进一步解除防疫限制,但当中国开始调整政策之后,又做出与此前表态相悖的决定。
一名分析人士2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岸田政府如此迅速地限制中国入境者,不排除有转移国内矛盾焦点、提振支持率的考虑。自本月中旬,岸田政府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保政策文件后,日本舆论一直对岸田计划通过增税来提高防卫费感到强烈不满,其内阁支持率也因此下降。当下,日本做出限制中国入境者的决定,实际是想营造自己是日本国民健康与安全“守护者”的形象,以讨好民众。日本国际政治学者三浦琉丽28日在社交网络上批评道:“正因岸田政府缺乏人气,所以才进入早期警戒模式吧。”
日本社交媒体上29日的一条高赞评论称,这项政策未免过于草率。在出台一项措施前,首先应该思考到底什么能被允许,什么不能接受。
欧洲疾控中心:限制中国旅客“不合理”
在日本出台“限飞令”的同时,多个国家已表示,不会或不考虑收紧对华旅行限制。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29日接受澳媒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目前不会改变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入境规定。据澳媒报道,当前,进入澳大利亚的人员不需要提供疫苗接种证明,也无需提供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的证明。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29日表示,不会改变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入境规定。 (视频截图)
据彭博社29日报道,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天表示,限制中国旅客是不合理的。欧洲的防疫水平很高。在中国流行的毒株已经在欧洲流行过了。同一天,英国政府发言人称,英国目前不计划对来自中国的入境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东南亚国家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29日也相继表示,目前没有必要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更严格的旅行限制。据泰国《曼谷邮报》29日报道,泰国副总理兼公共卫生部长阿努廷当天说,不需要为中国游客制定任何特殊入境的规定。此外,有消息称,泰国方面有意提供新冠疫苗加强针,让入境旅客和旅游业者能免费接种。
英国《卫报》29日引述澳大利亚首席医疗官保罗·凯利的话称,目前中国流行的毒株在今年7月已在澳大利亚流行,现在关注的焦点是中国是否会出现其他变种,不过,这一情况“在现阶段还没有发生”。意大利总理梅洛尼29日称,近期抵意中国旅客新冠测序均为已知变异株,暂未发现新变异。其他不想效仿日本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更严格旅行限制的国家也持类似看法。
与日本态度相近的是美国。当地时间2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将要求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飞往美国的旅客提供新冠病毒检测阴性证明或康复文件,还声称此举“有助于减缓病毒传播的出现”。个别美媒炒作称,此举可检测和表征新冠病毒的新变种和罕见变种。
汪文斌连续两天驳斥个别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论调,表示国际社会对此看得很清楚,不会被带节奏。他说,中方希望各方秉持科学原则,携手保障各国人员安全往来,为国际团结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自2022年10月就任英国首相后,英国保守党党首里希·苏纳克受到了印度媒体的高度关注。苏纳克不仅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更是首位非白人首相,他的当选被不少印度人看作是曾经的殖民地人民对原宗主国的“反攻”。▲伦敦街头的印裔队伍苏纳克的妻子阿克沙塔亦保留印度国籍,其岳父是有着“印度比尔·盖茨”之称的it巨头穆尔蒂。
在世界上有些国家,出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原则,往往对外国人给予一定优待,让他们能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一丝善意。不过,在南亚的印度却不是这样,虽然2019年度针对外国人的犯罪案件仅为409件,远低于过去两年的517例和492例,不过,印度依仍是针对外国人犯罪数量较多的国家。一份印度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在印度发生的针对外国人的犯罪案件最多的是首都德里,占比高达30.1%,其次是马哈拉施特拉邦(11.7%)和卡纳塔克邦(11.2%)。
在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皇帝们的生活都是非常奢侈的,吃穿用度无比奢华。还有一点令无数男人羡慕的就是帝王们“后宫佳丽三千”,坐拥无数美女。然而到了解放后,我国法律严格规定,在我国范围内实行一夫一妻制,女性权利大大得到保证。然而就在当下,在印度竟然有一个男人,一生共娶了四十多位老婆,育有九十四位子女,他还一度自豪地声称:“自己是一位非常幸福的男人!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山水相依,有着长达数千年的交往历史。但是,相比中国,印度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文化断层,今天的印度人已经不是古时的印度人了,失去了血缘上的联系。有意思的是,在政权不断更迭的过程中,印度的种姓制度保留了下来。一般认为,种姓制度起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所创立的制度。
在讨论印度的经济状况时,我们必须避免陷入简单的刻板印象和过度简化的观点。虽然印度的人均收入确实低于许多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整体上就是“落后”的。事实上,印度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教育和创新领域。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3年印度的人均收入约为2000美元。这个数字与中国在2004年达到的人均收入2000美元相比,可能看起来较低。
最近的印度,可以说颇为膨胀。也不知道是因为老对手巴基斯坦,一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退让,还是因为最新采购的战机,法国达索的阵风战机抵达,让印度空军实力大增。三哥似乎真的以为自己已经为全球超级大国,完成“超中赶美”的宏伟目标了。最近,外国版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特别火热。是一名印度网友在外网进行的询问。因为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现如今印度崛起了,而英国却在山河日下,一如不如一日,脱欧问题更是闹成了一个笑话,介于这种情况,印度是否会让英国也沦为殖民地?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记者在印度屡屡遭受不公正、歧视性待遇。继2016年3名新华社驻印度记者因签证续签困难而被迫回国后,近期又有多名中国媒体驻印记者签证续签申请被拒、遭印方强制限期离境。新华社记者胡晓明就是此番风波亲历者之一,以下为他自述的亲身经历:2017年2月,我赴任新华社新德里分社社长,常驻印度6年。
客观来说,印度的地理环境和中国也有一些类似的地方,那就是相对封闭。印度以南是印度洋,以北是喜马拉雅山,以东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只有西部没有多少的天然障碍。正是因为印度西北向整个中亚、西亚敞开,使得无数的外族从西北南下,征服印度。那么,长期的被征服,对印度到底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一,雅利安人的入侵和帝国时代
印度疫情迎来“至暗时刻”,在那里的中国人还好吗?28日,印度遭遇“至暗时刻”:据该国卫生部当天报告,印度因新冠死亡病例总数已经突破20万例。在来势汹汹的病毒威胁下,在印度的中国人还好么?他们的健康安全情况如何,最迫切需要的帮助是什么,眼中最真实的印度又是什么样子?《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同胞的故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家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除了旅游可以加深交流外,很多人也会选择出国定居,而当国外把同一个国家的“外国人”聚集在一起后,就会形成一个群体,比如中国人去了美国后,有一条很有名的街道叫唐人街,而现在世界上的唐人街,不仅仅是在美国,在英国,日本,还有印度,都有华人的聚集。但并非每一个国家的唐人街都很热闹,美国的唐人街举世闻名,也是因为当地的华人普遍比较富裕,与印度这条唐人街相比,显得有些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