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伙子叫小吴,是专门做土地买卖的中介,他后来跟我成了好朋友。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喝酒,他特别坦诚地跟我说,我在国内就是废物,老挝就像中国社会的下水道,汇聚了我这样的废物。
大家好,我是华宝小知识,现在在德国马普所工作,非常感谢一席邀请我来跟大家分享一群在老挝追风口的人的故事。
我第一次去老挝是在 2016 年夏天,那时我刚去美国不久,还在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发愁。这个时候身边的人经常和我聊的一个话题是中国崛起,他们尤其感兴趣的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做的一些大动作。
在我们的对话中,老挝经常被提及,因为“一带一路”计划在老挝有个大项目叫中老铁路,大家可能都略有耳闻。
老挝,新的希望之地
中老铁路是老挝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基建项目,2010 年前后就已经开始谈判, 2016 年动工,2021 年正式投入运营。现在我们从昆明到万象只需10 个小时,实现了当日通达。
我相信很多中国人都是通过中老铁路刷新了对老挝的认识,甚至第一次听说这个国家。
以前大家可能最多知道老挝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根据一些关于金三角和电信诈骗的新闻,把它想象成一个危险又神秘的法外之地。但中老铁路开始把老挝变成了大家眼中的一个有商机的地方。
巧合的是,在铁路从谈判到完工的这十多年里,中国经济也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很多资本在国内感受到压力、试图向外流,老挝就成为一个可选项。与此同时,老挝政府也在深化市场改革,试图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发展,甩掉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
在这一组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存量在过去十年间涨了近 10 倍。
我发现,当时在万象的华人或多或少地都参与了中介生意,他们就是中国资本能这么快、这么大量地进入老挝的原因,他们是资本流动背后的隐形引擎。
神通广大的「骗子」
在这两个月之后,我就决定把老挝的华人中介作为我研究的主题。后来我又在万象待了一年,先后跟着四个做中介生意的老板,做他们的助理,参与他们的经营,广泛接触了这个群体。
先来说一下我对这群人的第一印象,刚接触时我觉得他们是一群特别神通广大的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办不到的。
如果你要去老挝旅游,他们可以给你订酒店机票、租车、找翻译;如果你想投资,他们可以带你去看项目,给你出谋划策;一旦你想好了要做什么,他们可以帮你搞定工商税、租办公场地、雇员工,还有银行开户、办居留证等等,所有事情都办得到。
跟他们接触稍微多了以后,我开始觉得他们是一群骗子。因为他们特别喜欢引导新来的人去做一些高风险的投资,比如买地。大家应该记得,飞机上那位坐我坐旁边的男士,他叫王总,当时就强烈推荐我去买地。
但是,法律规定外国人在老挝是不能持有土地的,如果你要买地,就只能找一个当地人帮你代持,这当中就有很多风险。
王总这样的人推荐的方法是,你可以跟代持人签订一个欠债抵押合同,说你借给他一笔钱,用他名下的一块土地抵押,如果出了什么状况,代持人就必须归还这笔钱。
但这个方法真的有用吗?后来我就遇到过一个云南过去的人,他是 12 年买的地,16年回万象才发现他那块地已经被代持人通过伪造证件给卖了。
然后他就拿着这个欠债抵押合同去打官司,法院就要求他证明确实把合同里提到的那笔钱从中国带到了老挝,并且给了代持人。他当然无法证明,所以就败诉了。在老挝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中介为什么那么喜欢推销土地呢?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土地交易涉及的金额通常比较小,适合那些刚去老挝还处在观望期的投资客,促成买地比促成一些大项目要容易得多。
其次,土地投资也非常好推销。中介们深谙国人心理,知道他们看到万象马上要通跨国铁路,区位优势必定飞升,就会动投资房地产的心思。他们经常用“老挝就相当于中国的90年代”这样的话术,让投资者联想到国内房地产的升值幅度而冲动买地。
中国的「废物」汇聚在老挝
开始时我觉得这些华人中介就是利用信息差割韭菜的人,正应验了那句话,在海外坑中国人的往往是中国人。但这个印象后来慢慢就消失了。
因为之前我是华宝小知识,当我了解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后,就理解了他们的行为逻辑,我发现他们其实也是一群蛮可怜的人。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群中介到底是什么人。我把他们统一叫做闯荡到老挝的人,闯荡是社会底层的谋生方式。尽管我认识这些人时,他们当中有很多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但他们刚去老挝时都是一穷二白,而且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在国内面临生存困境,才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海外找出路。
他们当中有农村出身看不见上升通道的大学生,有拼命想挣脱打工命运的农民工,有破产的小老板,有老婆跟人跑了的中年人,甚至有在国内犯了事留下案底的人,还有被开除公职的公务员。
他们都特别不愿意聊自己在中国的过往,直到我跟他们很熟以后才会对我敞开心扉。
有一个小伙子叫小吴,是专门做土地买卖的中介,他后来跟我成了好朋友。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喝酒,他特别坦诚地跟我说,我在国内就是废物,老挝就像中国社会的下水道,汇聚了我这样的废物。
我当时听他这么说,心里特别不好受。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上到高中就因沉迷游戏而辍学的农村孩子,这样早早被教育系统淘汰的人在国内不在少数。我就在想我们的社会包容度得有多低,才会让他产生了那么刻骨铭心的废物感,不得不逃离才能活下去。
这些中国人从八十年代中期就陆续来到老挝,刚来时都是通过做小生意立足。因为当时老挝市场经济还处于萌芽阶段,哪怕是想打工也找不到工作。
他们一去都做什么呢?很多人从门槛最低的流动商贩做起,带着中国制造的小商品,比如五金零件和农具,到老挝的各个村子兜售,赚到钱后再转做定点的零售批发。还有人会做一些小规模的商品农业,比如养殖罗非鱼。
也有很多人从事针对移民群体的服务业,最典型的就是开小餐馆和药店。万象有一个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三江中国城,现在到那里还可以看到这些小生意的形态。
这些人跟我讲他们来老挝的经历时,我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这也太草率了,说好听点是敢于冒险。我经常怀疑他们是在跟我吹牛。
比如小吴有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刘哥,他也是我长期跟踪的一个对象。07年他在深圳打工时遇到了一个老挝学生,听了那个人讲老挝有多好,就一拍脑袋决定跟他到万象附近的一个村子开修电器的铺子。来的时候带了一箱修理工具,到了之后马上就租房子,一个星期之内就开张了。
我当时听着觉得很不可思议,谁会跟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到一个陌生的国家,而且一去就开个店呢?可想而知这个店很快就黄了。
他经营了三四个月后就发现,这个老挝合伙人不太会修电器,而且他的店铺选址太偏,根本没什么人,所以就经营不下去了。很快刘哥就回国继续打工了,又过了一年再次到万象,通过做跨境物流站住了脚。
我问刘哥当时为什么不谨慎一点?刘哥说,在老挝问别人某个创业想法行不行没什么用,因为别人也不知道。就算他们知道,但因为忌惮你会带来竞争,也不会向你透露,所以你只能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他有一句名言,在老挝谋生一定要有一种心态,就是不能因为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出错就不去做。
在风口中起落
这群人中很多都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他们靠一个小生意站住脚以后,就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赶风口。风口通常是由变换的市场和政策带来的,难以预料,只要一出现,大家就蜂拥而上。
比如在 2010 年前后,中国市场对老挝的大红酸枝和叶腊石特别追捧,我认识的这群在万象的华人当时几乎都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经历可以分享。
▲ 大红酸枝和叶腊石
刘哥就津津乐道于他当年是怎样一个人开着皮卡车,到老挝南部阿速坡省的叶腊石矿区搞石头,然后一路贿赂把守矿区的士兵把货运回万象倒手。最猖獗的时候,他跟小吴两个人直接从军方租了一架直升机运货。
大家可以想象,集体疯狂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滥砍滥伐、乱挖乱采,老挝政府最后不得不采取一刀切的政策,禁止这些自然资源出口中国。风口戛然而止,很多来不及退场的中国人一夜之间又回到解放前。
但大家还来不及伤心,下一个风口又出现了。大家发现万象城里出现了很多中国来的投资客,都是被中老铁路和“一带一路”计划吸引来的。
他们反应特别迅速,重新布局生意,开始做中介,给这些新来的人铺路搭桥。做中介其实是他们一贯追风口的行为模式的延续。
摇身一变赚大钱
做中介具体是怎样赚钱的呢?基础操作很简单,在万象的主干道或华人聚居区开个店,挂上醒目的广告牌,写上可以提供的服务,比如文件翻译、营业执照代办、土地代持等等,然后坐等客户上门。
但这样只能做一些小生意,赚个温饱钱。如果想赚大钱,就要接近那些最有资源的客户,比如大企业的经理和一些富裕的私人投资者,同时还要有相当的画饼能力。
这些奔着赚大钱去的中介有一个很普遍的操作,就是把自己包装成侨民领袖。几个人凑在一起成立各种名目的华人协会,比如地方商会、行业协会、青年联谊会等等,王总就是这样干的;或者在别人成立的协会花钱买个会长头衔,刘哥就是这样。
以这些协会为基础,他们就可以跟老挝和中国政府建立联系。中国的一些政企代表团访问老挝时,通常都是由这些会长来接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认识新来的投资者,而且获得了政府的背书和光环,在面对客户时也更有说服力。
他们日常也特别注意时时展现自己的光环,大家还记得王总在飞机上给我的那个非常高大上的名片吧。大家应该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些中介都愿意让我给他们做助理了,因为有一个有留学背景的女秘书也可以抬高他们的身份,所以我和名片都相当于道具。
在走侨领路线的中介中做得最成功的,会跟大使馆和经商处建立很深厚的联系,最终成为中国政府承认的海外侨领之一。
他们会被邀请参加中国政府主办的一些侨务活动,比如国侨办旗下的世界华商大会、归国侨领培训班等等。他们也有机会登上央视,甚至成为主旋律纪录片的主角。
可以想象,很多准备去老挝的中国人在没去之前就见识过这些人的光环,他们一到万象就奔着这些大人物去了。
这个级别的侨领还可以参与一些大国央企的项目。大家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大国央企也需要这些私人中介?原因很简单,他们在老挝能获得的政治支持比在国内要少得多,他们不但要跟当地政府搞好关系,还要面对其他竞争者。
假设一个央企要在老挝建一个配套中老铁路的工业园区,他会发现同时盯上这个项目的还有日本的、泰国的和马来西亚的投资者。他必须找一个很熟悉当地环境的中介,帮他出谋划策,直击老挝政府的痛点,才能拿下这块土地。
在万象的这群中介中,能够参与国央企项目的人尽皆知。大家平时谈话时都会说,某个水电站是 a做的、某个新城是b搞的、某个金矿是c弄的,这里的abc都是帮大国央企攒成项目的中介。
中国人骗中国人?
最后,我想来谈一下我们怎么理解老挝的华人中介骗人这件事。
不只我一开始觉得他们是骗子,很多新来的投资者都有这个感觉,他们一说起自己被坑被骗的经历就会滔滔不绝。那么这种感觉是真的吗?
我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中介并不是诚心要骗这些投资者。中介生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营销性质,他肯定会对事实有一些夸大和扭曲。
比如土地生意,确实有许多人靠冒险投资拿到了丰厚的回报,同样也有很多像前面讲到的那位买地的人一样血本无归。
有时候投资者感觉被骗,是因为中介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没有清晰的认知导致的。
这些中介自己曾经的生意和客户想要经营的生意,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有极大差异。中介有时候在应了客户的某项需求时,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他们也是去尝试,到最后发现做不到,客户就会觉得被骗了。
比如有一次刘哥帮人落地一个牛肉干厂的项目,客户是个广东老板,他问刘哥牛肉干可不可以出口中国?刘哥知道老挝活牛和生牛肉都可以出口中国,他以为牛肉干也肯定没问题。
等到工厂弄好了,设备都到位、开始生产了,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老挝牛肉干并不在中国海关总署准入的商品名录上。这个老板就很生气,一直说被坑了,但刘哥其实也不是有意的。
我想说的是,对于投资客来讲,如果你已经选择到老挝这样一个高风险的地方投资,就要有一种愿赌服输的心态,不能一出岔子就全怪中介,毕竟如果没有中介什么都做不成。
老挝华人中介为什么骗人?
不可否认的是,我确实也看到有很多中介是在诚心欺骗他们的客户,比如把已经过期的矿山开采权拿去卖,甚至编造中老铁路的工程承包合同。那怎么理解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从老挝的制度环境上来找原因。老挝对商业活动的监管非常疏松,在那里从事欺诈行为很少受到惩罚,没有约束,人自然就肆无忌惮起来了。
有些中介为了逃脱中国法律的监管,甚至转换成了老挝国籍。想依靠中国政府去追责,也很难实现。很多中介跟当地官员也有勾结,是他们用来赚钱的白手套,拥有一个本地保护伞就更难被撼动了。
此外,华人中介欺骗中国来的投资者,还有一个情感维度的原因。刚才已经说了,很多中介曾经都是中国社会的边缘人,而他们面对的客户大部分来自比较优越的阶层,所以他们经常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嫉妒和憎恶。
我是华宝小知识,开着一辆中国牌照的黑色本田suv,穿得很齐整。在老挝开中国牌照的车就意味着等着警察找你要小费,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被拦了下来。
他就很生气,虽然不懂当地语言,但他用手指着警察大吵大嚷。然后警察也生气了,本来只是想要钱,现在还要把车拖走。他一眼就认出我们是中国人,上来求助,王总让他给大使馆打电话,然后我们就走了。
其实这种情况下联系大使馆毫无用处,因为大使馆不管这个事,他应该做的是收敛态度,跟警察讨价还价,然后付钱了事。
我就问王总为什么要这样误导别人,他一脸不屑地说,怎么了,你可怜他,谁可怜我呀?其实他是对这个看起来蛮有钱的中国人的态度感到不满,到了别人的地盘还趾高气扬,没有做小伏低的自觉,所以王总是故意要让他倒霉。
从中国新来的投资客很少能察觉到中介的这种底层心态,经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优越感,更加深了中介受歧视的感觉。
有一次我跟小吴一起去跟一个客户谈判,小吴刚刚帮他买了地,建议他最好不要开发成楼盘,而是平整后切成小块零售。这是非常符合老挝市场情况的金玉良言。但这个客户听了后就嘲笑小吴,说他不懂商业逻辑。小吴特别生气,事后恨恨地跟我说,要看这个人最后是怎么倒霉的。
所以你只要明白,中介生意是一群自卑敏感的人,通过给一群优越但却没有自觉的人提供服务来挣钱,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有时候觉得坑客户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从他们的角度来讲这才是正义。
最后我想讲的是,为什么这群华人中介会逮着一个机会就使劲挣钱,而置道德底线不顾呢?
这跟他们缺乏安全感的闯荡人生有很大关系,他们每天都处在觉得自己所有的一切可能忽然崩塌的惶惶状态。
在老挝时,我认识的这些人中有的被谋杀了,有的家里一个月进了两次贼,有的生意被大火吞没。天灾人祸,让人感到朝不保夕,无所适从。同时他们还要考虑那些不确定的市场和政策因素,总之有很多东西他们完全无法控制,但却能轻易主导他们的人生。
所以,这些人根本没有功夫考虑,要如何把握分寸才是诚实的生意而不是割韭菜。
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我现在要赚尽量多的钱,给自己的生活上保险,这样即使哪一天生意做不下去,生活还可以继续,或者哪天遭遇了意外,我还有钱给警察小费,让他们帮我追讨损失。所以,让一群毫无安全感的人去思考道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去年8月6号,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微信禁令,当时没有人料到,在美华人自发组织的美国微信用户联合会(uswua 简称微联会),不仅在法院取得了诉讼胜利,让禁令最终被撤销,一年以后,美国政府还赔偿了九十万美元的律师费。这么圆满的结果,即使对于当初成立微联会的五位华人律师也是难以想象的。而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小王最近对发起人律师之一朱可亮律师采访时才知道,他们五位律师在成立微联会的时候素未谋面,充其量也就是微信群聊里的好友。
阿美跟我是老乡,一个典型的湖南女人,说话直接、走路带风,做事泼辣,来美国之前,在湖南省做检察官,现在美国华人区的一家发廊内开设集美容、按摩、指甲、修脚于一体的工作室,也没有雇人,所有活都自己干,据她介绍,有的老客户她都服务快30年了。洛杉矶华人区的一个商业区,洗脚的按摩的修手机的饭馆都有回不去的故乡
本文来源于 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人类观察家聚集地。自4月以来,网络上兴起一股润学风潮,“润”一举成为网络热词。近几年,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众国家,成为国人热衷的移民目的国。如孟加拉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以及地中海附近的塞浦路斯、马耳他等。这些小众国家吸引移民的优势是什么?除了资金门槛低,出人意料的是,它们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也拥有吸纳外国公民的竞争力。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49位真人的故事我叫霍庆川@我们在希腊,1982年出生于河北衡水。我读的北京印刷学院,如果大学顺利毕业,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去国有的印钞厂或者大型的印刷厂。也可以留在北京的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可以解决户口问题。但是人生从来没有如果,只有结果。结果就是,我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瞒着母亲,大三辍学做公益。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伴随着广大老百姓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移民对于很多有条件的人来说都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尤其是疫情爆发之前的几年间,不少国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选择移民美方。那么,现在美国一共有多少中国人呢?统计结果出来了,但数字让很多国人都表示难以相信。
全球之旅|我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在斯洛文尼亚,我见到了当地华人芳姐,她在这里待了20多年,经营一家中餐厅,她以她的生活经验,给我描述了斯洛文尼亚是这样的一个国家。1,斯洛文尼亚为什么这么有钱?我问,芳姐,为什么斯洛文尼亚会成为整个东欧发展最好的国家?芳姐说:“首先铁托(前南老大)虽然是克罗地亚人,但是妈妈是斯洛文尼亚人,所以前南时期斯洛文尼亚就受到了很大的照顾和偏爱,这是我身边很多斯洛文尼亚人的说法。
过去三个月,随着贷款利率的攀升,加拿大各个主要城市的房价都在下降,全国房屋平均售价的跌幅也已经超过了10%。根据ratehub.ca的一份新报告,加拿大10个主要城市的房价,在近3个月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所以,比起以前,如今在各个城市买房,你需要多少年收入?先来看看目前加拿大主要的大城市中,哪几个城市的房价是最容易负担的:
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同时对语言没有要求,许多人能够用中文、英文和马来语交流。在新加坡有些岗位只要你会中文就可以,语言环境对中国人来说很便利也很好适应。本人在新加坡打工有十年,无技术工普遍都是一万人民币左右,具体看你的能力和岗位,技术工种一般薪资要高很多。因为新加坡很小很发达,和中国的上海北京差不多,所以吃饭一个月花2000元人民币左右,住的好一些需要2000~3000人民币。
发生枪击案的华人餐厅(《世界日报》)海外网4月7日电 当地时间5日傍晚,美国加州洛杉矶蒙特雷帕克市,两名30来岁的华人男女在一家餐厅内被枪杀。凶手连开数枪后徒步逃走,至今下落不明。案发现场血迹斑斑,墙壁上多个弹孔清晰可见。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洛杉矶法医办公室称,男性死者名为李翟明(zhaiming li,音译),37岁,来自加州波莫纳市。
//前言//5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出炉,移民首次成为澳洲的“主流”,海外出生人口占比超过半数。中国出生移民人口排在第四位,那么5年来又有那些社区吸引了华人进行定居呢?#01:维州华人移民增长,这个区成全澳最大华人区华人移民一直以来都是澳洲移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以来,维州新增5.7华人移民,总数达到42.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