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的缅甸仰光街头,暴徒拿着长刀、弹弓、斧头,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中资企业,甚至一度叫嚣:“我就不喜欢你们中国人在缅甸。”
据统计,有32家中资工厂受损,财产损失估计在2.4亿人民币。
缅甸的华人群体,也陷于危险和恐慌之中。
对此,观察者网联系到一位在缅甸当地的华人,向他了解了最新情况。
观察者网:首先比较关心的是您的安全问题,目前是什么状况?有没有采取什么安全防护措施?
chao:我目前在曼德勒,相比仰光,这里的情况要好很多,只要不到游行区域去,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我已经将近20天没出门,也有胆子大的在外面跑,不过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冒险,就待在家里。我们家里人少,就囤了一些东西在冰箱里,待个把月不成问题。
但也没有准备什么安全防护。缅甸国内规定民众不可以持枪,再说暴乱的人太多了,如果他们真的来了,我们准备再多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还不如待在家里。
观察者网:现在交通和通讯情况怎么样?
chao:仰光目前有6个镇区实施军事管制,特别是在缅北,中国人都不敢出来了。手机信号已经没有了,只能用wifi。
观察者网:我看到有一些报道以及朋友圈流传的视频,有些厂子被烧得很严重,现场也非常混乱,很多华人企业基本上是多年辛苦毁于一旦。您周围朋友的情况怎么样,他们的损失有多严重?
chao:我在曼德勒还好一点,主要是仰光那边的华人工厂损失严重一些,有32家被烧。我跟我的朋友们也联系过,他们目前都还比较安全,我也跟他们讲一定要注意安全,宁愿厂子被毁了,也要先保证人安全。
我有一个朋友是开酒店的,里面的客人都被暴徒赶出来了。我之前看到有一个小姑娘带着11个人准备晚上送到机场去,莱达雅那边的路已经被堵死了,她也很焦急,后来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中资企业受损严重,受访者供图
观察者网:这次遭受纵火和打砸的以服装加工厂、服装辅料厂和配套设备厂为主。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说为当地就业带来了贡献,为什么还会被针对?
chao:我在这边也五年多了,感觉缅族的老百姓都很单纯。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但感觉这种事情不可能是他们内部自发的,肯定是有组织的。缅甸是个佛教国家,这里的生活很平淡,也没有那么快节奏,大家也比较平和。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有各种原因,我始终认为不是一般人可以把这些事情搞起来的。
前一段时间,缅甸社会上传播着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政府在支持缅甸政变,老百姓又没有判断能力,社会上就有一些流氓地痞趁机搞事情,开始针对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再有一些人是被裹挟进来的,别人都反对,你不反对就会被针对。他们为了保自己平安,不得不加入进来。
观察者网:您平时在和缅甸当地人接触过程中,感觉他们对华人是什么态度?
chao:我没有带技术人员过来,但是我自己的工人都很好。因为我和当地人在语言沟通上还有一些障碍,也不能保证对每个工人都很了解,但感觉普通人都是比较友好的。
但这次事件,我觉得不是普通老百姓要组织起来对抗华人企业。我在这边好几年,也看到很多问题,确实有很多ngo组织在活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也不敢乱说。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在这里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华人群体会捐款给山里那些没有饭吃的孤儿,我自己也捐过。但我们是只做不说,很少被当地人了解到。
这方面日本就做得很好。比如他们要帮助村里打口井,会把这个村里所有成人叫过来,确定井的位置,打好井之后还要让这些人再签字确认。相比之下,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时候是做了好事,却没有得到好报。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ngo组织,在这次打砸事件发生的前两天,缅甸当地社交媒体上就有组织威胁,要对中资工厂下手。你们在这之前有没有收到类似的消息?有没有做过些准备?能揣测到背后是什么人组织的吗?
chao:我们在这里经常会收到一些宗教组织比如基督教的短信、宣传单,因为是英语,具体什么内容我也看不懂,但感觉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至于这次背后是什么人组织的,我也不敢乱说,反正感觉是有人在搞事情。
而且现在有一些不好的苗头,流传的一些帖子、留言,开始针对中国。这种逻辑就很奇怪,难道这次中国人不是受害者吗?这种言论不是被人挑拨了就是别有用心。
你应该也看到了,前几天有位华人小姑娘在街头被打死。很明显,所有镜头像是准备好了要对准她,对她的死因也是质疑的。
现在在缅甸的华人内部也比较分化,年老一辈了解的比较多,他们也经历好几次政变了,不会想去参与这些事情。年轻一代就比较激进,认为现在的军政府没有带给他们想要的。而且现在网络对年轻人影响很大,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网上言论的鼓动,想要民主,就会上街游行。现在社会情绪比较对立,基本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被烧毁的厂房,受访者供图
观察者网:这次事件,当地华人圈的反应怎么样?现在大家有没有一个组织团结起来?
chao:现在华人圈基本上就是靠手机在联络,也不敢在朋友圈聊起这些话题,一些视频照片都自己删除了,免得被找上门来。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家会有一些恐慌,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当中,对一些普通人来说,真的是种煎熬,也会有一些抱怨。
我了解到在仰光那边的华人已经自己组织起来,大家有共同的群组,会组织巡夜,军警也公布了报警电话。
观察者网:和领事馆有联系吗?有没有收到安全警示或者撤侨通知?
chao:前一段时间领事馆报备了我们的个人信息。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也很理解他们的。大概在缅甸的华人有300万,比有些国家的全国人口都多,很多都是几代人的积累,不是想撤就撤的。
现在从缅甸回国的机票都涨到1万多人民币一张了,还要做核酸检测。像我还好,我就一个人在这里。有的朋友在这边成家了,一家大小至少有四个人。赚钱的时候不觉得,但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
我个人的想法,现在最简单的办法是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组织缅北的华人,开车也好包车也好,组成一个团队,直接到瑞丽或者清水河关口,从陆上退回去,这样是最好的。这几天时局不稳,很多像我一样想回去的人不少。
观察者网: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事件平息后,还会继续留在缅甸吗?
chao:我是华宝小知识,2017年的时候开始自己做,说实在的一开始也很艰难,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慢慢做起来的。2019年上半年回去过几个月,等到2019年下半年又过来,刚刚看到一点希望,又赶上了2020年的疫情,还是比较艰难的。
如果不是这次事件,我真的没有打算回去过。我之前觉得缅甸这边还不错,没有国内那种快节奏,只要勤快一点,虽然不能赚大钱,但养活一家人没问题。所以去年疫情那么艰难,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今年也40多岁了,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心里也很迷茫,之前一直没有打算过回去,但这段时间有点犹豫了,有时候觉得哪怕花点钱,哪怕被隔离,哪怕偷渡呢,只要能回国就行。
以前觉得在国内怎么样都可以,到国外了也会都一样,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有了比较之后,才会发现在国内习以为常的那些方便,在国外简直是一种奢侈。现在才真正理解,国家稳定才是一切的基础。
观察者网:对,现在还是安全第一,您和朋友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泰国国家发展管理研究所(nida)的一项调查发现,泰国目前有华裔人口约 1600 万,占泰国总人口的24.58% 。自古以来泰国是中国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泰国法政大学中文项目助理教授 siripetch trisanawadee 博士说:“历史上出现过多次中国人移民的浪潮,原因不一,包括饥荒战争或政治因素,使一些中国人不得不必须背井离乡寻求更好的生活。
                            巴西女演员李丹妮参演《流浪地球2》在电影中饰演巴西宇航员艾米莉亚她在中国拍摄电影非常愉快也圆了多年以来的“演员梦”她对中国的发展赞叹不已她相信有朝一日中国一定能登上月球乃至更远的远方!统筹:刘国斌、卫铁民记者:刘杰、张卓文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大家好,我是移民哥,后脚就扛枪上了“三八线”,面对炮击。因为他是韩国留学生,必须要服兵役。但跟一般留学生不同,他从小在北京长大,一口北京话,认识的韩国人还没我多。他早已把北京当作故乡,一边搞论文一边找工作,还忙着寻找室友租房子。但是,次贷危机、萨德事件、贸易战等,各种事情在提醒他,韩国人不属于这里。
                            在上海,1月8日起,国际航班也恢复至疫情前的到港流程。早上6点31分,第一班入境旅客如期到来。看看新闻knews记者也在机场驻守了一上午。见证了不少相聚时刻。三个月前,小邢就买好了1月8日回国的机票。本已做好隔离攻略的她,没想到却意外成了首批免隔离的"幸运儿"。小邢说:“我买到1月8日落地的票确实是凑巧,本来都做好了要隔离的思想准备。
                            #美国打工##美国生活##出国务工##人物故事##开卡车#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43位真人故事“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命总吗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每当听到这首歌,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就会映入眼帘。我叫刘梓晖 ,1999年出生在茅台之乡贵州。但我对贵州的印象只留在3岁,因为它包容了各个民族的人,却是我童年时期的一块伤疤。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49位真人的故事我叫霍庆川@我们在希腊,1982年出生于河北衡水。我读的北京印刷学院,如果大学顺利毕业,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去国有的印钞厂或者大型的印刷厂。也可以留在北京的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可以解决户口问题。但是人生从来没有如果,只有结果。结果就是,我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瞒着母亲,大三辍学做公益。
                            那些移民到国外的中国人,真的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了吗?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又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真心话。一.移民后,她没了工作,还被家人嫌弃这个女人叫雷塔,曾在北京一家大型通信公司任项目经理,几年前,一家人都移民到了美国。雷塔的丈夫事业在国内,每年只能偶尔来美国和家人相聚,大部分时间,雷塔是那个唯一照顾孩子的人。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海外身份规划已成为高净值人群中的潮流。拥有第二身份,不仅能带来出行的便利,还能更好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传承,子女的教育和事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可能性。对于过去的2020年,疫情下各种不确定性剧增,高净值人群对“第二身份”的追求更甚!不少人凭借提前规划的绿卡或护照,可以选择进入更加安全、医疗条件更好的国家避“疫”。
                            近日,美国国务院突然警告美国公民慎重决定是否要前往中国旅行,理由是现在前往中国可能会遭遇“不当拘押”。显而易见,美国又在借机渲染所谓“中国威胁”,不断给中国泼脏水。外交部上演震撼一幕美国国务院声称,前往中国的美国公民有可能会在不透明等状态下被“非法拘留”,因此有必要向美国公民发布“旅行警告”。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把话挑明。
                            却没有成为人类,基因究竟决定什么?引言人类与黑猩猩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基因序列上达到了96%的相似度,这使得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虽然基因如此接近,黑猩猩却没有像人类一样展现出高度智慧和文明?本文将从基因决定性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基因在生物发展和特性表现中的作用,以及导致人类与黑猩猩差异的可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