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消息,近日,一段中国女留学生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俏皮表演空翻,逗乐了在场2000名师生,大家纷纷鼓掌。这段视频也引起了国内广大网友的关注:现在的中国青年就是这么自信,这么阳光!扬子晚报紫牛头条记者了解到,这个女孩还真不简单,名叫陈奕宁从小学习舞蹈,热爱中国古典舞,擅长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绝技。她曾受邀参与谭盾打造的国乐《敦煌·慈悲颂》在世界各国的巡演,演出大受好评。记者近日与陈奕宁进行了对话,她表示将在伦敦从事中国舞的教学工作,向世界推广中国舞,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毕业典礼上表演空翻
俏皮举动赢得满堂彩
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呈现的是英国罗汉普顿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时的画面,随着现场“yining chen”的声音响起,身穿硕士学位服的中国女留学生陈奕宁走上红毯,自信地朝台下同学挥了挥手,紧接着一个空翻来到导师面前。这一动作显然大家都没有想到,几乎是在一瞬间,约2000人的会场里爆发出一片欢呼和掌声。
陈奕宁在毕业典礼上表演空翻
站在台上的导师也被气氛感染,开玩笑地做出一个预备侧身翻的姿势,随后和她握手表示祝贺。这条视频在网上获得大量转发,陈奕宁自己的社交账号上,短短几天点赞量就超过了27万人次,评论留言很快超过了1万条。有网友打趣说:“都说中国人会功夫,不论男女,这下更说不清了。”
3月7日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身居英国的陈奕宁。她告诉记者,其实毕业典礼是在今年1月份举行的,没想到前两天把这段视频发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后,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
“当时完全是临时兴起,做了这个动作!”陈奕宁表示,毕业典礼上她看到有的同学做出特别的手势,有的则穿上了特殊的服饰,“我觉得这是属于自己的时刻,我从中学时就开始学习舞蹈,很自然地就做了空翻,也是为庆祝一下毕业。”她说,没想到不光是学生,就连导师们的反应也如此强烈,此外还要感谢关注她的网友们。
生活中的陈奕宁
苦练“反弹琵琶”绝技
参与敦煌主题在各国的巡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25岁的陈奕宁学习舞蹈已有十多年。在去英国留学前,她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及本科学习。随后她去了英国罗汉普顿大学读研,学习舞蹈表演与实践专业。空翻这个动作对她来说,是早已掌握的基本功。其实,学习舞蹈多年的她,还拥有不少“绝技”,其中比较特别的就是“反弹琵琶”。
在敦煌莫高窟112窟的壁画中,描绘了“反弹琵琶”的形象,这也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画面中,乐队里的一位舞者将琵琶反背于颈后,踏足而舞,这一造型被如今的敦煌舞使用。不过,不少专业人士认为画面中的这一形象只是一个单纯的舞蹈动作,无法真正弹拨。从小学习琵琶的陈奕宁在敦煌看到这幅壁画后,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在做出这一舞蹈动作的同时,真正用琵琶弹拨出曲子?
为了这一目标,她开始不断尝试。由于要将琵琶背于颈后,除了要适应这一特殊的姿势,还需要实现“盲弹”。做到这一点很困难,因此将“反弹琵琶”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需要反复练习。经过不懈的努力,陈奕宁逐渐掌握了在“反弹琵琶”的同时翩翩起舞的技巧。
陈奕宁在舞台上表演“反弹琵琶”
正巧在这段时间,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打造的国乐《敦煌·慈悲颂》音乐会需要一位能够表演“反弹琵琶”的舞蹈演员。在北京舞蹈学院老师的介绍下,陈奕宁于2018年加入了这一演出,参加了《敦煌·慈悲颂》在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巡演,将这一中国千年前的传统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各国观众。
为练剑舞多次受伤
在伦敦地标拍摄视频与网友分享
除了与琵琶相关的舞蹈,陈奕宁还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中分享了不少剑舞视频。与“反弹琵琶”的飘逸柔美不同,剑舞中展现的是她英姿勃发的一面。“我小时候学琵琶时,练过一首叫《剑器》的曲子,但总是弹不好,弹不出意境。我想,既然这一作品与剑有关,自己练剑也许会对弹奏这首曲子有帮助。”她这样讲述自己13岁时接触剑舞的机缘。很快,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类舞蹈,开始专门学习。
陈奕宁在练习剑舞的过程中,也吃了不少苦头。尽管用于舞蹈表演的剑没有开刃,但在练习抛剑、踢剑等动作时难免会失误被剑砸中,在舞剑花时也容易将剑击打在身上,她已经记不清为此受过多少次伤。多年的艰苦训练让她的剑舞获得业界认可,其代表作独舞《越女凌风》多次获得全国奖项,并受邀参加综艺节目《舞千年》。
陈奕宁在表演剑舞
到英国留学后,陈奕宁开始和师兄马蛟龙合作中国舞,并邀请另一位在伦敦读研的中国留学生吴雨轩拍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分享。她在伦敦的大本钟、塔桥、特拉法加广场等地标建筑前展示剑舞,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两位舞者凌空做出高难度舞蹈动作,姿势优雅,让不少外国朋友驻足凝视。
陈奕宁和师兄马蛟龙合作中国舞
在英国街头与当地人互动
毕业后将继续推广中国舞
向世界推广中国古典舞,是陈奕宁的心愿。
在伦敦街头拍摄中国舞视频时,经常有不少当地人过来围观,很多人对他们手中的中国舞道具如红扇、水袖等表现出兴趣。每到这时,陈奕宁和马蛟龙就会向他们讲解中国古典舞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陈奕宁在表演剑舞
对于想尝试的观看者,陈奕宁会手把手地教对方几个动作,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中国舞的魅力。她告诉记者,自己在读研期间,就在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舞蹈与表演孔子学院教课。这里是全球首家以汉语教学为基础,致力于中国舞蹈、表演和艺术交流的特色孔子学院。陈奕宁主要教授的是剑舞、徒手身韵及长绸舞课程。她的学生不只限于伦敦当地居民,甚至有英国以外的爱好者通过网课向她学习。此外,她还会走进学校,向伦敦当地中小学生介绍中国古典舞和传统文化。在学习的人中,有的已经初步“学有所成”,他们会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项中国艺术。
陈奕宁告诉记者,研究生毕业后,她会继续从事教学工作。谈起未来的打算,她表示希望继续研究敦煌乐舞,编排出更多作品。“中国舞蹈和中国文化本身是密不可分的,未来我也会在网上发布更多的高质量作品与大家分享”,她说。
记者:万承源
随着大家的收入提升,出国旅游也成为家常便饭,很多人甚至经常游览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各国,被很多国人誉为旅游的首选之地,因为欧洲的国家面积很小,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游览不同国家的景色,体验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这几年很多人都爱去欧洲游玩,尤其是法国。法国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国家,因为历史文物保存完好,加上文明世界法国大餐,所以每年也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游客,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中国游客,然而中国游客到法国并不是为了旅游和美食,而是为了购买飞天茅台,这是为何呢?
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去年在当地上映后票房火红,上个月到了中国票房同样出色,外界预计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日本电影。表现如此亮眼,玄机何在?在中国福建福州一商场内,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的人形立牌吸引民众拍照。(中新社)公开资料显示,《灌篮高手》最初是由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创作的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漫画,1990年开始刊载,1993年《灌篮高手》同名电视动画片播出,1996年6月宣布完结。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贡献。其中,美国是一个吸引了大量中国移民和留学生的国家。那么,现在有多少中国人生活在美国呢?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口。
今天是大年初二,全国各地都沉浸在热闹祥和的过年氛围之中。过年,你们会去哪里消遣这悠闲的时光呢,商场就是一个不错的去处。望着那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摩肩接踵的人流、欢快喜庆的歌声,过年氛围拉满。可是在深圳的某个商场,却挂起了白色的灯笼,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众所周知,红色是中国春节的主旋律。红色看起来更加的热闹喜庆,象征着红红火火,是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韩国工作##韩国生活##韩国创业##赚钱##宋承宪##东北妹子##80后#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16位真人故事2013年,我因工作来到韩国,遇到偶像宋承宪,并为他做了一次翻译。这份工作,不但给我带来了惊喜,而且薪水和待遇都非常不错。但是,隔年我就辞职了,并开始自己创业,4年我竟赚了500万。
北非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街头,攒动的人群当中,传来一阵宛转悠扬的《漂洋过海来看你》,人们纷纷驻足聆听。高亢而充满磁性的嗓音,中文发音标准,歌曲的演唱者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摩洛哥女孩。她的街头演唱视频通过网络传播到1万多公里外的中国,引来百万网友点赞:“这位外国朋友唱的中文歌太棒了。”7月16日,这位摩洛哥女孩迪娜接受极目新闻连线采访时介绍,自己从小学习音乐,高中毕业后就来中国留学,并且在中国生活了12年,在中国期间她爱上了中文歌。
各位朋友们麻烦您用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没钱了就去中国,三个月就能买一套房!”这是在外国模特界非常盛传的一句话,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原因是,中国是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再加上现如今电商平台的飞速发展,这些皮肤白皙、高鼻梁大眼睛的外国模特就成了“香饽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模特,一个小时的薪资就能达到
“带你到中国”卢旺达贸易服务中心 图据义乌商城集团卢旺达公司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给国际贸易带来严峻挑战。近年来,中非贸易逆势起飞,贸易额屡创新高,彰显经贸合作韧性。而中国企业已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中坚力量,正经历从“走向非洲”到“落户非洲”,转变到“联通非洲”。在数字化转型之下,互联网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应运而生,贸易数字化为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打开新通道。
为了落实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前的访华成果,法国财长勒梅尔再次来华访问,而且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憧憬。在美西方大肆鼓吹对华“去风险”之际,法国此举可谓是独树一帜。但想进中国市场,我们也把话说在了前头,给法国开了个条件。法财长来华访问,话说得很直白眼下,美国为了反制中国镓和锗的限制,打算出台最新政策,限制美企的在华投资,还拉上了一众盟友,要和中国“打擂台”。
欧洲华人企业面临持续用工荒,疫情结束加剧挑战随着疫情的结束,欧洲经济正迅速复苏,然而,欧洲华人企业却面临着持续的用工荒问题。在复苏的过程中,司机、厨师和缝纫车工成为了最稀缺的职位,这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首先,司机的紧缺已经成为欧洲华人企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复苏,运输和物流业务需要更多的司机来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