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
牺牲前她给丈夫的前妻谭正伦留下了一封信,信中饱含了一位母亲对儿子彭云的浓浓亲情和殷切期望。
那时候,年幼的彭云由谭正伦抚养。谭正伦得知江姐牺牲后,万分悲痛,下定决心要把江姐留下来的遗孤抚养成才,继承烈士遗志。
那些年里,谭正伦历尽千辛万苦,不仅让彭云上了最好的学校,还让他有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然而,学业有成的彭云却没有继承母亲遗志回到祖国报效国家,反而长期留在美国担任计算机教授。很多人都对此表示质疑。
那么,作为江姐的遗孤,彭云为什么选择终身留在美国,背后有怎样的隐情?
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江姐的革命之路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自贡。
彼时,正值军阀混战,作为一个农民家的孩子,江姐自小就饱受战争和贫困带来的磨难。
1928年,四川地域又遭遇几十年一遇的旱灾,很多农民颗粒无收,不得不外出逃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8岁的江姐和母亲还有弟弟从自贡来到了重庆避难。
一路上江姐看到饿殍遍地,很多人都在卖儿卖女。然而,那些军阀和富人却坐着小轿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惨状深深刺激了江姐。
在重庆,为了生活下去,母亲带着年幼的江姐和弟弟去工厂里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拿着最微薄的收入,勉强能吃上一口饭。
后来,看到孩子们实在可怜,在重庆的舅舅把姐弟俩送进了当地的孤儿院,在那里,姐弟俩终于能吃饱饭了,而且还能接受基础教育。

在孤儿院生活的那段时间里,江姐经常会接触一些外面来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学校的学生,也有社会上的各种善心之人。
那时候,社会上兴起了很多新思想、新思潮,那些志愿者们也把革命思想带进了孤儿院,虽然年幼的江姐不太理解什么是工人阶级,什么是革命,但他们讲的为穷人谋解放的思想却深深印在了江姐脑海里。
几年后,江姐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高中。在学校里她对革命思想有了更深刻理解。
当时,蒋介石倒行逆施,不仅发动对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而且奉行不抵抗的抗日政策,这引起了很多爱国青年的强烈反对,江姐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声讨国民党倒行逆施的错误行径。
在参与学生运动中,江姐的革命思想越来越成熟,1939年,她在一个暗室里秘密加入党组织。
当她举起右手向鲜红的党旗宣誓时,就开始了她充满危险的革命之路。

最开始,上级安排江姐潜伏在学生中,一边组织学生运动,一边暗中开展地下情报工作。
江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传递情报中胆大心细,从来没有出过错误,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也让她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磨炼。
正是因为她的成熟稳重,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为“江姐”。
1943年,23岁江姐完成学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此时,正值抗战最艰苦的时刻,但蒋介石依旧没有放弃对我们党的打压排挤,尤其是重庆地区的地下党组织经常遭到特务们的冲击,开展地下情报工作格外危险。
为了加强重庆地下情报工作,上级派遣彭咏梧主持工作,同时安排他和江姐搭档。
那时候的彭咏梧已经和谭正伦结婚并育有一子,然而,为了革命工作,彭咏梧义无反顾的来到重庆。
谁知道,从那之后彭咏梧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妻子和孩子,她们在战乱中失去了音讯。

内心里虽然时刻牵挂着妻儿,但彭咏梧还是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在重庆,和国民党的斗争处于白热化状态,为了确保情报工作安全,上级命令彭咏梧和江姐以夫妻名义开展工作。
期间,江姐多次催促彭咏梧去寻找谭正伦母子,可战乱年代,根本没有任何消息。在多次寻找无果后,彭咏梧以为她们已经在战乱中遭遇不测,因此只能暂时放弃寻找。
1944年冬天,江竹筠在外执行任务期间,突然被特务发现。为了确保安全,她不得不暂时离开重庆,并在组织的安排下,撤到成都,进入四川大学学习。
然而,此时的彭咏梧因为缺少江姐的掩护,随时有暴露的危险,因此,1945年上级组织不得不再次安排江姐回到重庆。
同时,为了洗脱嫌疑,让她和彭咏梧正式结婚,用夫妻关系掩护情报工作。
其实,江姐在工作中也深深爱上了彭咏梧,只是以前碍于彭咏梧已经结婚的现实始终没有表露自己的内心情感。

1946年,江姐怀孕并顺利生下一个男孩。
此时抗战胜利,蒋介石再次倒行逆施发动内战,身处重庆的地下党员更加危险了。江姐在生完孩子后,并没有过多休息,立即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她和丈夫彭咏梧一起积极组织学生运动,抗议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罪行,同时创办《挺进报》,积极宣传我们党的政策主张。
就在他们紧张的开展革命工作时,有一天彭咏梧却突然在重庆街头碰到了自己的妻弟谭竹安。
原来,彭咏梧的原配妻子谭正伦并没有在战乱中遭遇不测,他们从失去联系哪一天起,谭正伦就一直在寻找丈夫。
这次彭咏梧碰到妻子的弟弟,只能如实说出了自己已经和江姐结婚的事实。
她直率的向谭竹安表示,自己和彭咏梧结婚是为了更好开展情报工作,等革命胜利一定把彭咏梧还给谭正伦。
江姐的直率最终赢得了谭竹安的谅解,而且,谭竹安也在重庆加入了革命工作。

照顾遗孤,彰显大爱
随着解放战争推进,重庆地区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上级命令彭咏梧和江姐在敌人腹地积极组织武装暴动,策应其他战场的军事行动。
1947年10月,彭咏梧和江姐奉命到川东地区组织群众力量发动暴动,如此一来,不满周岁的孩子就必须留在后方。
可重庆地区仍是国统区,特务们更是丧心病狂的追捕地下党员,如此紧张的形势下,必须找个安全可靠的人来帮助照顾孩子。
经过反复思考,他们决定让彭咏梧的前妻来照顾孩子。
心胸宽阔的谭正伦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只是,她没有想到,这次和彭咏梧的分别竟然是永别。
1948年元旦后,彭咏梧按计划组织暴动,可是没想很快就遭到大批国民党军队的镇压,暴动遭遇失败,彭咏梧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残暴的敌人为了震慑反抗力量,把彭咏梧的头颅砍下来挂在城楼上示众。
听闻噩耗,江姐异常悲痛,组织让她休息几天。可江姐坚定地说,一定要继承彭咏梧的遗志,坚决和反动派作斗争。
就这样,江姐心怀悲愤继续在川东地区联络群众,继续发动起义暴动。
在路过重庆时,江姐都会尽量回到家中看一眼孩子和帮她照顾孩子的谭正伦。
1948年6月14日,江姐在重庆地区活动时,却被叛徒出卖,被特务们抓捕了。
在渣滓洞监狱,江姐挺过了一此次残忍的酷刑,始终没有背叛党组织。
1949年11月,国民党已经全面溃败,但丧心病狂的特务在撤离前残忍的杀害了江姐。
江姐牺牲前曾经给谭正伦写了一封信,信中满是对儿子彭云的牵挂,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绝不要娇养,粗茶淡饭足矣……”

从得知江姐牺牲的那一刻,谭正伦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替他们把彭云抚养成才,让他继承父母的遗志。
在江姐牺牲的16天后,重庆终于获得解放。
谭正伦终于不用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国民党部队彻底被打败,街上再也没有特务的身影。
更让谭正伦欣慰的是,党组织很快就找到了她,第一时间帮她解决生活困难。
不久之后,当地政府又安排谭正伦去机关上班。可谭正伦为了更好照顾彭云,向组织提出去彭云就读的幼儿园做保洁员。
在谭正伦的精心照顾下,彭云健康成长,很少生病,身体也比同龄孩子健壮不少。
在谭正伦看来,照顾好、培养好彭云既是对江姐和丈夫的承诺,更是她的使命和责任。

在彭云成长的十几年里,谭正伦担心再婚会对彭云的成长有影响,因此始终单身一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照顾彭云上。
在谭正伦的培养和国家的照顾下,彭云从小学到高中都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资源,而彭云也很努力,无论在那里读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然而,直到上小学五年级,彭云还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就是感动亿万国人的烈士江姐。
那一年,学校组织观看话剧《江姐》,重点讲述了江姐在监狱里和敌人斗争的故事,江姐被敌人反复折磨,用尽了各种刑具,但江姐始终没有屈服。
这部话剧对彭云造成了强烈触动,他既痛恨残忍的国民党特务,更为江姐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感动。
回到家,彭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了谭正伦,让他想不到的是,母亲竟然掩面痛哭。

彭云从未见过坚强的母亲如此激动,他也隐约知道背后一定有重要隐情。
在彭云的追问下,谭正伦只能告诉彭云真相:话剧中的江姐正是你的亲生母亲。
听到母亲的话,彭云呆住了,他从未想到过伟大的江姐竟然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那天,谭正伦详细向彭云讲述了他的父亲彭咏梧和江姐的革命故事。听完母亲的讲述,彭云抱着谭正伦大哭一场。
从那之后,彭云把亲生父亲母亲的故事埋在心底,把母亲临终留下的遗言印在脑海里,立志继承母亲的遗志,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成长过程中,他从不和同学攀比,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上中学时,彭云不仅门门课程名列前茅,而且还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捧回了无数奖状。
青少年时期的努力,为彭云日后大放光彩打下了坚实基础。

栋梁之才,被困美国
1965年,19岁的彭云高中毕业,他以优异成绩成了四川理科状元,迅速引起了清华大学的注意,招生老师几次上门找到他劝他报考清华大学。
没想到,彭云果断拒绝了,他一门心思继承父亲母亲的遗志,想要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一个月后,他成功被哈军工录取,然而到了体检环节彭云却被卡住了。原来哈军工要求学员体重要达到50公斤以上,彭云的体重不足,不仅如此,彭云的近视竟然高达600度。
因为彭云体检有多项不合格,他被刷了下来。
当得知这一消息,彭云心情非常失落,接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然而,彭云不知道的是,此时哈军工院长刘居英偶然发现了彭云的档案,当得知彭云竟然是江姐的后代后,马上决定破格录取他。

就这样,彭云如愿进入了哈军工学习。
几年之后,彭云从哈军工毕业进入沈阳一家工厂工作,后来又调到了北京一家电子研究所当工程师。
在此期间,他的养母谭正伦和儿子彭炳忠一直生活在四川成都。
1974年,彭云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彭云便想把养母谭正伦接到北京生活一段时间。
谭正伦也发自内心的高兴,她心里始终牵挂扎彭云,也想到北京帮他照顾孩子。1976年春节前,正准备动身去北京的谭正伦却突然脑溢血去世了。
这让彭云异常悲痛的同时,也深深感到遗憾,后来他曾说过:“妈妈早年颠沛流离,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我们兄弟俩都长大了,妈妈可以在我这里享受到天伦之乐了,妈妈却过世了,这是我终生遗憾。”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彭云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几年后,彭云因为成绩突出,获得了一个公费留美的留学名额。
在美国深造期间,他始终没有忘记亲生父母的嘱托和养母谭正伦的教导,认真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期望有朝一日报效祖国。
留学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在很多科技领域也都有重大突破。
1987年,学业有成的彭云开始筹划回到国内报效祖国,没想到却遭到了美国相关方面的无理阻挠,并且给他扣上了“终身教授”的帽子。如此一来,彭云就变相被美国政府软禁了起来。
无力反抗的彭云只能采取拒绝加入美国国籍的方式来表达抗议。从那之后,他始终以中国国籍的身份在美国大学里担任教授。
虽然定居在美国,无法顺利回到国内,但彭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培养儿子彭壮壮身上,希望让儿子替自己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

赓续血脉,报效国家
小时候,彭云的儿子彭壮壮一直在国内生活,大多时间由外婆照顾。
在彭壮壮的印象里,父亲母亲整日忙于学术,虽然缺少对他的照顾,但父亲母亲向来很温和,很少发脾气。
彭云只要和儿子在一起,就经常给他将爷爷奶奶的革命故事,因此,也让彭壮壮从内心里对爷爷奶奶非常崇敬。
由于爷爷奶奶的革命精神的激励,彭壮壮从小就刻苦学习,经常在班里名列前茅。
初中毕业后,父亲在美国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因此便把他接过去生活。
在父亲母亲的培养下,彭壮壮得以进入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学习。或许是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彭壮壮对理科格外感兴趣,在哈佛大学攻读数学。

在哈佛大学毕业后,彭壮壮又考上了普林斯顿大学,在那里攻读博士。
虽然美国的学习、生活环境非常优越,但彭壮壮内心里却始终牵挂着祖国,他既怀念那里的亲人和朋友,更想回到国内报效祖国。
因此,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彭壮壮毅然做出了回国的决定,但有很多人劝他,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工作环境都不如美国,留在美国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彭壮壮去意已决,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回到国内后,彭壮壮在一家著名企业担任战略研究员,在忙于工作的同时,彭壮壮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整理爷爷彭咏梧和奶奶江姐的历史资料。每到周末,他就四处走访曾经的老前辈,向他们打听江姐的故事和经历。
在走访中,彭壮壮碰到了一个特殊人物,这个人叫何理立,曾经是江姐的中学同学,她们不仅一起参加革命,还同时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狱。
当何理立看到江姐的孙子站在面前时,她激动的热泪盈眶,让她想起了往日和江姐一起战斗的情景。

彭壮壮也从何理立身上看到了奶奶江姐的身影,感到格外亲切,他经常想,如果奶奶还活着,也会向何奶奶一样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何理立家里,彭壮壮经常会见到他的孙女仲琦,两个人在接触中,互相爱慕,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没多久,他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几个月后,一场热闹的婚礼在北京举行,很多当年和江姐一起奋战的英雄前辈都到场参加他们的婚礼。
结婚之后,彭壮壮和妻子的第一件事就是专程到重庆,追寻江姐那些革命前辈的战斗足迹。
尤其是江姐遇难的渣滓洞监狱,给彭壮壮极大触动,他很难想象奶奶一个女流之辈是如何挺过那些酷刑的,更痛恨国民党特务的残忍和反动。

站在渣滓洞历史博物馆里,看着墙上的一幅幅照片,彭壮壮有种穿越的感觉,他觉得奶奶就站在面前一样。读着墙上的一段段文字,他的内心翻涌,格外心酸。
参观完重庆渣滓洞博物馆后,彭壮壮第一时间和父亲通了电话,父亲也格外有感触。
就在他们通话后的几个月之后,彭云坐飞机回到了国内,和儿子一起再次来到重庆悼念江姐。
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是江姐那些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论彭云还是彭壮壮,他们成长中虽然有很多遗憾,但所幸血脉传承,遗志永续,这也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参考资料:
解放军报,地下党江姐的工作及爱情堪比《潜伏》
中国新闻网,江姐的爱情:“假夫妻”生情愫 为革命坚持做绝育
重庆政协报,红色记忆 | 彭咏梧江竹筠烈士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故事
广州女性,百年辉煌 女性故事 | 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江竹筠
文化川大,江竹筠烈士的孙子彭壮壮先生在江姐纪念展开幕式上的发言
                            2023年7月绿卡移民排期时间表已经公布。亲属移民方面,f3类美国公民的已婚子女和f4类兄弟姐妹的审批、递件排期都开始前进;f1类的表b递件排期大幅前进了8个月。但职业移民的审批、递件排期,均原地踏步。职业类别全面停滞,eb-5新政继续保持无排期 。具体情况如下:2023年7月职业移民排期表a:最终裁定日
                            曾经的央视主持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他们主持的电视节目让我们现在仍回味无穷。李咏就是中央电视台非常优秀的一位主持人,他主持《非常6+1》的样子我们仍历历在目。可不幸的是李咏却身患癌症,去世的消息让无数网友痛心,可他去世背后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何李咏在去世前坚持要把自己葬在美国,留下的遗产为何没有妻子的一分?
                            近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2022财年移民签证发放数据,这一年共发放了211,858张移民签证,其中亲属移民156,800张,职业移民55,058张。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仅为美国驻外使领馆发放的移民签证数量,而不包括美国境内申请转换移民身份的批准数量。那么2022年,哪些美国移民方式获批的签证数量最多?中国人还是美国移民的顶流吗?
                            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很愤慨呢?别着急,咱们慢慢来看。在美国智库最新报告中确实白纸黑字的显示近90%的中国留美博士选择永久留美。在该报告中称,目前中国和印度都在面临大量科技人才流失的局面。在美国获得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大多选择了留在美国。一、该报告内容的简单概述该报告引用的数据是截至2017年2月(为何用2017年的数据咱们一会儿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至2015年这15年中,这四门学科的留美博士77%仍居住在美国。
                            在美国,合法身份是每一个华人心目中的头等大事!越来越多的华人,因工作需要而赴美。去美国工作就必须要先申请签证,美国非移民工作签证有许多种类。常见的有h-1b、l-1a、l-1b、o-1、tn、e-1、e-2、e-3等等。h-1b签证每年有大约85000个外国雇员可以通过申请h-1b身份在美国合法工作...
                            家庭收入高于30w的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典家庭收入在15-30w之间的国家:意大利、澳门、日本、芬兰、新加坡、丹麦家庭收入在8-15w之间的国家: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比利时、芬兰、韩国家庭收入在3-8w之间的国家:意大利(公立免费)、马来西亚、西班牙、泰国、挪威家庭收入的差异引起的社会议题
                            简单了解一下eb3。李瑞华,美福国际联合创始人,累计服务超1000位移民客户。只要在美国找到工作,就可以移民美国,这是当下门槛最低、性价比最高的移民项目,那就是eb3。对于申请者而言,没有学历、资产、语言水平和工作经验的要求,适合三种类型的人。第一,是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拥有美国的学士学位或者是外国的系统学位,或者是在美国找到工作的留学生。
                            一说到移民国家,热度最高的一定是美国。2022年,美国一共发了大约28万张绿卡,中国人拿到的绿卡数量达到到了第三。普通人该如何移民美国?博途海外告诉你:eb-1a和niw方式!虽然两种方式都有些申请门槛,但是和其他方式相比,绝对是“只要有才,就不花大钱”的高效移民美国方式。方式一:niw国家利益豁免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930位真人故事我是移民哥,90后,生于广东,如今在美国波士顿求学打拼。18岁的我,一句英语都不会,便来到了美国。谁知国外的生活荆棘更多。我从一个学渣,到成为美国一名在读研究生。我到底是如何踏平荆棘,走向成功的呢?不妨继续往下翻听听我的故事。(小时候的我)1995年,我出生于广东省,是家里的独生女。
                            近几日很多小伙伴留言都在咨询美国移民项目的价格,那么本期内容,我们就来看看移民美国到底需要花多少钱!一、eb-1a人才移民——最低6w$eb-1a项目是美国职业移民的第一优先类别。没有年龄、学历、语言方面的硬性要求,而且是目前美国移民项目中可以6个月快速拿到绿卡的项目。项目优势:1.一人申请,全家永久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