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中这个地方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从中国历史上的汉中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汉中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出现时,很多时候都是和另一个地区捆绑在一起,那就是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
当年汉高祖被项羽封为汉王,其控制地区就包括汉中和巴蜀,在西汉时期,汉中郡更是直属益州刺史和巴蜀地区处于同一行政区划管辖内。
在之后的三国时代里,刘备在称帝以前也是自称汉中王,称帝后汉中也同属蜀国的管辖之下。可以说,在我们印象里的汉中,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和蜀地如影随形、不分彼此。
但是,我们都知道,今天的汉中其实并不归属于四川省管辖,而是归属陕西省管辖。这就让人不得不感到好奇,为什么在历史上长期和蜀地如影随形的汉中地区最后却走向分道扬镳,被划归陕西管辖了呢?
要了解这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汉中与蜀地之间的地理情况,这是汉中被划出蜀地以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汉中和蜀地的情况非常相似,众所周知,蜀地地处四川盆地,四周山地环绕,自成一片天地,而且蜀道之险也是历史上知名的,有诗仙李白的《蜀道难》传颂至今。
而汉中虽然不像蜀地的情况那么极端,但是也不逞多让。汉中的北部是著名的秦岭山脉,而南部则和大巴山脉接壤同样构成了一个盆地的地形。无论是四川盆地还是汉中盆地,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易守难攻。在天然的地理条件下,这些地方很容易就可以通过把守住一些进入盆地的交通要道和关隘就可以形成封锁,从而达到自成一片天地的效果。
除了地理条件以外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地方的资源条件。蜀地的条件之优秀自从李冰父子修建好都江堰之后便得以展现,由于都江堰的存在,成都平原的水文条件得到很好的控制,使得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了著名的"天府之国"。
汉中的自然资源也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汉中作为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进行耕种,而汉中坐拥汉水水系和嘉陵江水系两大水系,同样不缺少水源。这些条件的累积使得汉中成为了中国古代著名的粮仓。
所以,汉中和蜀地极其相似的条件,以及这两个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捆绑到一起,并且本来又有接壤的的情况存在。这就导致了两个地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无论是文化上还是风俗习惯上都非常相似。而这也导致了如果出现叛乱,这两个地方容易串联到一起,形成割据。
中国历史上占据着西南地区形成割据之势的时候不在少数,从古蜀国到汉高祖刘邦借西南地区起家最后建立汉朝,再到刘备以蜀地、汉中为根据地建立蜀汉政权,再之后五代十国中的前蜀和后蜀,更不用说什么王小波、李顺起义这种爆发于蜀地的农民起义了。反正只要在蜀地形成割据,对朝廷来说都是件很头疼的事情。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元朝,由于元朝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所以对于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汉族一直采取不信任的态度,所以他们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便采用了著名的"行省"制度。而行省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
这种特点体现在蜀地和汉中地区之上,就是汉中被人为的划分给了陕西行省。
我们前文也介绍过,汉中地区北接秦岭,南临大巴,可以说汉中就是蜀地北部的最要屏障,而汉中自古又是著名的粮仓,也容易为割据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而将汉中人为分到陕西行省管辖范围内,就使得原本易守难攻的蜀地失去了北部的重要屏障,无险可守的蜀地自然无法轻易形成割据。
这样一来,汉中就从原本和蜀地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变成了元朝借以实行"以北制南"战略的桥头堡。而汉中在元朝后的几百年里,再也没能再次和蜀地结合(毕竟封建帝王都害怕地方形成割据,尤其是四川这种易守难攻的地方),而汉中也逐渐地融入了陕西的文化圈里,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汉中虽然和蜀地一脉相承,并且长期像"孪生兄弟"一样捆绑,但由于两地地理条件的特殊性,所以导致它们结合的情况很容易形成割据。从元朝开始到之后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取了"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行省制度,由此导致汉中最终被划入陕西,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方都想要称霸天下,因此每逢征战,任何一方都想开疆扩土,一统中原;任何一方也都寸土不让。例如,曹操败于赤壁之后,却依旧不甘心彻底退出荆州,于是留曹仁守江陵,而周瑜为了拿下南郡,攻打了一年之久。再例如,关羽失荆州之后,刘备非常不甘心,不顾赵云等重臣的劝阻,不顾孙刘联盟,誓要伐吴,等等。
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发生过一些波动,比如汉朝就发生过王莽改制,这直接导致西汉王朝崩溃,后来是皇族旁支刘秀又建立了东汉,史家一般也把东汉算在汉朝里面;而晋朝和宋朝的北方都沦陷于胡人,幸存皇室南渡之后,在半壁河山上又建立了东晋和南宋,东晋和宋朝一般也被认为是晋朝和宋朝的一部分,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刘备建立的蜀汉却一般不被算汉朝的一部分呢?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关于汉中这个地方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从中国历史上的汉中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汉中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出现时,很多时候都是和另一个地区捆绑在一起,那就是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当年汉高祖被项羽封为汉王,其控制地区就包括汉中和巴蜀,在西汉时期,汉中郡更是直属益州刺史和巴蜀地区处于同一行政区划管辖内。
关于蜀汉人口,最著名的就那个数据,“(降邓艾),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史四万人。” 三国之中,蜀汉无疑是最弱的。“天下十分,魏得其七,吴得其二,蜀仅得其一。”魏得“七”,是指当时生产力最为发达的黄河流域,北至燕山山脉,南至长江北岸(不临江),西至陇右。曹魏基本控制了肥沃的华北平原,还有关中平原,山西谷地。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司马昭派出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分别率三路大军,共十六七万的兵力,攻打蜀汉,其中,钟会部达十多万,是魏军主力。经过一番鏖战,蜀汉大厦将倾,姜维独木难支,在剑阁被钟会主力紧紧缠住,分身乏术,邓艾趁机偷渡阴平,穿越七百里无人区,一路攀爬悬崖峭壁,奇袭江由,攻下绵竹。面对邓艾这支饿了多天,衣衫褴褛,犹如野人一般的军队,后主刘禅居然选择了投降,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至此,蜀汉灭亡。
蜀汉在实现三分天下以后,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征伐曹魏,向北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有人不免突发奇想:蜀汉为什么只是一味地向北发展,为什么不向其它方向发展呢?向其它方向发展,把国土面积变大了,以此为基础,再来和曹魏争夺天下,不是更加有利吗?用这个问题来问蜀汉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个问题对东吴来说没有意义。东吴除了与蜀汉、曹魏接壤外,其余方向上都是大海。
最近看到有网友问:蜀国为什么不进入缅甸? 按道理,顺着河道南下不是难事啊。而且还靠近印度,诸葛亮就那么闭塞?蜀国位居西南,按道理来说,应该不难,毕竟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在南约设立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均在今越南境内。有这样的历史根基,网友觉得去再次统治他们,为北伐增添力量也是一件未尝不可的事情。是诸葛亮太闭塞,这点都想不通?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项羽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又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等地,都城为南郑(今陕西南郑)。在此基础上,刘邦自然不会满意,于是和项羽展开了楚汉之争。楚汉之,是指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据找甲方统计陕西省汉中市2023年8月,累计约有29个拟在建项目陆续发布了最新动态,项目动态清单如下表:1.黄垭中药材加工厂基地项目2.佛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3.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4.年产1000吨碳化硅微粉项目5.新建民宿集群项目6.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7.废旧矿渣回收利用项目8.古城新能源四合一综合一体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