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胡子说房
未来,中国的人口将流到哪些城市?
是一线城市?中西部省会?还是无数人心中最宜居的老家?
是高房价劝退年轻人,还是势不可挡的城市吸引力?
只有了解了这个问题,你才能抓到未来至少20年的财富翻倍机会!
房地产长期看的一定是人口。
人口流向哪里,哪里才是我们买房投资值得重仓的地方。
2022年,我国首次进入人口负增长的状态。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人对中国接下来城市化空间的看空,对中国楼市的看空。
但实际上,人口的流动并不会随着人口增幅减少而结束,未来中国的人口聚集程度很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很简单理解:
人口总量少了,但人口不流动了吗?
答案显然是no!
按照全球流动的大趋势来看,我先说结论:
未来全国超50%的人口,将汇集在10%不到的面积。
也就是说,我国将有8%的城市规模,一定还会继续扩大。
换言之,现在的几个城市及城市群,还会吸引至少全国20%的人口汇聚。
这些城市群,有可能是: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都市圈,以及中西部中心城市。
这些城市群涉及的城市有: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苏州、成都、重庆、宁波、合肥、天津、武汉、西安、郑州、长沙、无锡、东莞、佛山、惠州、珠海、北三县等等。
首先,这是由人口流动的大趋势来判断的。
从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城市化经验来看,人口总是会走向聚集。
比如韩国,截止2021年韩国共有5174.5万人,首尔都市圈人口就占了2600万人。
超半数韩国人居住在首尔都市圈范围内。
比如日本,截止2021年日本有1.26亿人,其中东京都市圈就占据3700万人,关西都市圈占据2300万人口。
日本近半数的人口居住在东京都市圈和关西都市圈之中。
放眼全球,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超级大城市群或都市圈。
法国的巴黎,英国的大伦敦,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班斯等等。
这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人口,几乎都占据了本国总人口的大头。
并且,哪怕本国人口增速放缓,这些城市群或都市圈的人口还在持续增加。
比如日本,2009年进入人口负增长状态,但是截至2022年,哪怕在疫情的影响下,东京都市圈仍有3.8万的人口增幅。
比如英国,2011年之后,英国政府开始限制移民数量,英国净移民人口不断减少。
2011—2018年,大伦敦区的人口增长率显著高于英国其他地区,年均增长率约为1.40%,大伦敦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远低于英国其他地区。
从无数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都可以看到:
人口,总是在流动中走向聚集,聚集的程度会越来越高。
其次,越大的国家,未来的城市群会更多,城市群规模会更大。
我国的城市化聚集程度,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比如韩国,人口仅仅只有我国的1/27,但是首尔都市圈却高达2600万人,跟上海的人口规模差不多。
日本人口仅仅只有我国人口的1/10,但是东京都市圈人口却有3700多万人,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
我国单个大省就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人口总和,如果我国也能达到这样的人口聚集度,我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就应该在2000万左右,一线城市人口总量应该在4000-5000万人才算合理。
截止2022年,我国人口已经到达14.12亿人,北上广深管理人口仅在2000万人上下。
目前全国3.5亿人生活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都市圈范围内,人口总量仅占全国人口24.7%。
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虽然在聚集,但聚集程度与上述国家相比差距同样很大。
虽然被叫做大武汉,但湖北仅有23%的人口聚集在武汉,陕西仅有1/3人口在西安。
按照人口的聚集效应,一个国家人口越多,大城市数量会更多,大城市的规模也会更大。
美国是唯一和中国一样有广袤领土且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所以形成了东北部沿海都市圈、太平洋沿岸都市圈、五大湖都市圈等多个世界级都市圈。
我国人口总量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如果我国也能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口聚集程度,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双经济圈以及中西部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还将有巨量的增长空间。
未来全国超半数人口汇聚于这些城市,绝对不是夸张。
这些还能具有巨大人口汇聚和增量的城市,是我们接下来做房产投资要重点关注的。
但这些城市能级不同、人口总量不同、产业不同,城市潜力完全不同,换言之,未来房产的涨幅也会不同,当然了,背后还有非常细分的板块,不同板块间的潜力也可能不同。
此外,要知道中国的城市化率相对于中国的人均gdp是偏低的。
和中国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国家,如巴西的城市化率远高于中国,所以中国未来至少还有20%的城市化率的提升空间,也就是说未来还有2-3亿的人口将迁入城市。
无论是从城市化的增量上来看,还是从城市化的深度来看,我国大城市的规模都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未来10-20年,核心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规模还会扩大。
随着人口涌入,这些城市楼市的供需依然紧张,房价依旧是易涨难跌。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顺应潮流,抓住机会呢?
1、一定要将自己的资产,放在核心城市群和都市圈之中。
2、首选顶级城市群,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
城市化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农村人口进城,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实现;
第二个阶段是:人口从小城市向中心城市汇聚,这个阶段正在进行中;
未来将进入第三阶段:人口向顶级城市群无限汇聚。
日本经济与人口高度集中在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这三大都市圈。
早期是这三大都市圈虹吸全国的人口,但是到了后期,除了东京都市圈还在持续扩大,其他都市圈人口增量也在慢慢减少。
买在顶级城市群核心板块,就等于买在了中国未来二十年发展大势,直接躺赢。
3、买不起一二线核心城市,不如选择一线周边城市。
这些地方哪怕短期不涨,长期发展也必然要好过大多数人老家三四五六线城市。
在未来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这些地区大概率也能水涨船高。
今年,是全国楼市难得的低点。
如果你手头有些闲钱,月供没有太大问题,完全可以趁低点,在这些潜力城市建仓。我国城市化进程还只有初中期水平,选对城市,未来依然有巨量的收益空间。
大家平时谈论美国很多,关于美国的新闻也很多,下面这些关于美国的十五个冷知识,你知道吗?美国国旗的设计师贝奇·罗丝betsyross可能根本没有设计第一面美国官方国旗,没有任何证据支撑,这个故事可能是一个传说。没有证据证明美国第一面国旗出自贝奇·罗丝之手美国国歌《星条旗thestar-spangledbanner》的旋律原本是一首英国酒吧歌曲。
最近移民真的是火爆了,问了下专门做移民的,最近两个月的业务量直接被整个一年都要翻倍了。不得不说,国内不管富人,中产,还是无产,都想尽办法跑路了。于是爱尔兰投资移民直接关停,葡萄牙黄金投资移民关停。澳洲这边更是恐怖,投资移民才处理到2020年,也就是说你现在去递交投资移民,还要先等三年的排期。除了投资移民通道,现在澳洲这边旅游签的通道也被卡脖子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移民哥”,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国外就真的那么好吗?为什么中国留不住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前段时间清华大学留学生比率流失过高纷纷被网友评论说:“清华就是给美国建造的世界级高校。”中国培养的国家人才数不胜数,但始终阻挡不住居高不下的“出国留学率”。
近日,知名的媒体人胡锡进发表了一个评论,谈到了一位貌似中国的女士,从美墨边境“走水”偷渡到美国一事:其中,胡锡进称:“美国之音中文网发了一段采访视频,一个看上去50几岁,操流利汉语的‘中国大姐’在美墨边境随着其他偷渡客冒险泅渡界河,抢着在美国有关非法移民的第42条法案废除之前进入美国”。“……首先产生的情感就是同情那个‘大姐’。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移民哥”。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中国,一个拥有世界第一人口数的国家,与排名第二的印度人口相差无几。然而,由于我国的出生率较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传言不断涌现。人口众多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助推器。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人开始渴望换个生活环境,移民到其他国家生活,而发达国家成为了首选目标。
阿斯彭论坛真是个好论坛,能透露出不少真东西。这个论坛上,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很多大佬都会参会,有观点、有碰撞,是我们学习提高的一个很好机会。前几天,咱们议论过中情局局长在论坛上的采访,说的是有关中情局在华情报网重建的事。详见:《“哪有什么外部势力”?美爹:有啊,怎么没有!啪啪啪》今天,我们再来说一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近期,英国动作频频,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新政完善移民和签证制度。在英国保守党政府力推的新法律——《非法移民法案》(illegal migration act 2023),于上周获得国王查尔斯御准并成为正式法律后,英国内政部迅速更新了入籍禁令(citizenship ban)。最新法律规定,今年3月7日非法入境英国的人,将终身永远无法获得英国永居或护照。
在脱欧+疫情的双重影响下,英国的劳动力流失还是很严重的,最近英国政府放宽了签证政策,以应对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苏格兰地区。那么英国目前签证政策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利还是弊呢?留学生毕业后留在英国会不会更容易?此次签证政策放宽,主要有2方面的变化:一是苏格兰政府宣布出资400万英镑来帮助企业承担担保费,以留下更多人才。
移民是指改变原有国籍,迁往国外某一地区永久定居的行为。世界各国都有很多人选择移民,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为了我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国家强大了,老百姓富裕了。很多人都向往外国人的生活。其次是舆论宣传和心理效应,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家通过网络看到国外的点点滴滴,很多人从心里就觉得外国比国内好,哪怕是穷其一生也要移民出国。
近期,随着全球通行渐次恢复常态,各国出入境政策喜讯频传,我国出入境政策也迎来了一波重大调整。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大调整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的证件业务通知: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进行如下调整:一、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