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主办、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江西省上高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协办的这三大早粳新品系千亩示范现场会上,相关专家现场组织实收测产并进行食味品尝后表示,利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技术培育的“中科发早粳1号”“中科发早粳25”“中科发早粳23”新品系农艺性状表现突出,亩产超过预期,稻米外观品质优、食味好,在“民以食为天”方面既保障“吃饱”更助力“吃好”。
“中国有14亿人口,要吃饱、吃好饭,是个大事。”李家洋院士在稻田边接受采访强调说。
为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第一大国,双季早稻为中国水稻生产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都发挥重要作用。据202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55千公顷,全国早稻总产量2812万吨,全国早稻单产5.91吨/公顷。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介绍说,目前中国所有的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由于早籼品种品质较差,极大部分都只能作为储备粮、工业用粮或饲料使用。长期以来,品质优良的双季早粳品种在中国水稻生产中是一个空白,主要原因就是未能培育出能够用于生产的双季早粳稻品种。
经过科研和推广人员持续几十年的努力工作,“籼改粳”在晚稻生产中已取得良好进展,稻米品质有效改善,农民收益显著增加,但一直没有培育出能用于农业生产的早粳稻品种。
2021年,李家洋团队通过努力攻关,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首次培育出可用于大田生产的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系“中科发早粳1号”,当年在上高县200亩示范完成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567.6公斤,在实现高产抗逆的同时,还大大提升早稻米品质;2022年“中科发早粳1号”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603公斤。
2023年“中科发早粳1号”在上高县进行1000亩示范,这是早粳稻在当地连续第三年种植,当天示范现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带领测产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人工抛秧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615.3公斤,机插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562.5公斤,平均亩产588.9公斤。
李家洋表示,将早籼稻品种改为早粳稻品种,这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是第一次的创新突破,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两至三个月上市,从而为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
育种研发推进早粳稻审定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指出,此前,由于中国种植的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国家设立的早稻品种审定只有早籼组。2021年“中科发早粳1号”培育成功后,面临着无法进行新品种审定及后续推广的实际困难。
得知早粳稻成功培育后,中国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该部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有关负责人到遗传发育所进行调研,商讨推进优质高产双季早粳稻试验工作方案。2022年1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组织专家对《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粳品种自主试验方案》及《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粳品种审定标准》进行论证,并通过该试验方案和品种审定标准,顺利完成中国首个早粳稻审定途径的开通。
经过2022年与2023年连续两年的多地区域试验,结果表明,3个中科发早粳新品系(“中科发早粳1号”“中科发早粳25”为早稻中迟熟品种,“中科发早粳23”为早稻早熟品种)均表现优异,米质优良,抗逆性强,符合早粳品种审定标准。
李家洋团队称,这三个早粳新品系材料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后,将成为中国首个可以商业化种植的双季早粳稻品种,后续加速优良双季早粳品种推广应用,可以极大提高早稻米的品质和商业价值,不仅能服务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还可将中国优质新米的上架销售期提前2-3个月。
率先提出“分子设计育种”理念
在备受关注的水稻育种领域,“中科发早粳1号”等三大早粳新品系成功培育和种植示范,为中国优质稻改良提供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其成功的基础,是李家洋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分子设计育种”理念,并持续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研发和攻关。
李家洋团队长期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调控的机理研究,在中国率先建立植物基因图位克隆技术方法体系,克隆影响水稻株型、分蘖数目、株高、分蘖角度、穗大小、穗型、茎秆强度等株型特征的一系列重要基因,分离鉴定出水稻抗性淀粉合成等重要基因,为培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以“分子设计育种”理念和技术大幅提升水稻品种培育效率。
在“中科发早粳1号”等三大早粳新品系水稻育种研究中,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李家洋团队以优异稻米品质基因为主线,结合高产抗逆基因等,运用分子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选择最佳亲本通过杂交选择,最终育成具有优质、高产、抗寒和抗穗发芽的全新“中科发”早粳新品系。这些双季早粳新品系均表现抗逆性强,尤其苗期耐寒、后期抗穗发芽方面尤为突出,具有米粒外观品质优良、主要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及以上、食味佳等特点。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表示,李家洋团队在水稻育种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性进展,以及从科学理论到生产实践的成功示范,将推动作物传统育种向高效、精准、定向的分子设计育种转变。
据了解,李家洋院士及其团队在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2022年首届国际种业科学家奖团队奖、2023年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等奖项。(完)
随着媒体对缅甸诈骗的报道深入,随着缅甸诈骗中对被骗人殴打折磨真实录像的流出,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缅甸诈骗有了更多和更深的认识,可以说是谈缅色变。基于一些被骗人曾经有在云南和泰国、马来西亚被绑架的经历,很多连旅游也不太敢去这些地方了。但是,随着警方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一些好消息也开始传来。从这些成功的好消息之中,我觉得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以便于救回更多的被骗人员。
中国女留学生被骗至柬埔寨自拍遭绑架视频家属被索要2亿日元赎金警方:女孩已和家人团聚柬埔寨国家警察署7月26日发布通报称,近日当地警方接到求助,称一名在日本留学的18岁中国女留学生被怀疑绑架至柬埔寨,家属被索要2亿日元(约1019万元人民币)。当地警方调查后发现,该女孩并未遭到绑架,只是被骗子欺骗,从日本来到柬埔寨,在酒店拍摄了伪造自己被绑架的录像,将其发给骗子。
2023年7月开始,中国人移民韩国的门槛就提高了。这项2013年开始的移民政策要大改了。韩国的繁华街头以前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不足55岁,到韩国存5亿韩元,大概278万,就可以获得临时绿卡,5年后获得终身绿卡了,这些钱还都可以取出来。算是去发达国家最简单的途径了,2个月就能办好。要是55岁以上,这个门槛只有3亿韩元,大概167万。
十年前,国办引进了一对特殊的夫妇。女生端庄大方,长着一张好脸,是个大美女,而男生则是个胖老外。虽然现在异国情调似乎不寻常,但见到这样的男人还是有些新鲜,因为这个男人重达400斤,站在女生面前就像一堵墙。一个是东北人漂亮女孩,另一个是400斤的胖子。如此“截然不同”的情侣,让网友想起了真人版的《美女与野兽》。
老外,如french或者dutchman在英语中也常常会用到,但表达的都不是太好的意思。今天就向您介绍一下这两个“老外”单词在英语中的用法。french为“法语”之意。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可以听到”pardon my french”, 或”excuse my french”等表述,这个短语与现在的法国关系不大。
以前未知的日本人祖先,是中国古代的汉族人?首先啊,这不是什么妄自猜测,科学家们进行了基因组研究,既然是研究日本人的祖先是谁,当然就需要找到一些古代日本人的遗骨,以及现代日本形成后的遗骨,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于是,科学家们对12个死于不同时代的古代日本人进行了基因研究,其中3个遗体,都来自于公元300年到700年的古坟时代,而另外9个遗体,则都能追溯到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绳文时代。
我国青年失业率过去几个月连破新高,部分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非洲。《中国青年报》星期三(7月19日)的一个报导就介绍了其中两人,都是应届毕业生,一个叫张扬的男生,在投了1600多份在线简历、50份线下简历后,终于找到一份远在非洲、年薪20万元(人民币)的工作,另一个是学会计专业的女生李薇薇,在中国国内找工作遇阻后,也下定决心找一份非洲的工作。
今年国内外就业形势不乐观,国外就业市场也很“卷”。接下来再说说新西兰,这个国家今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从去年新西兰开放入境签证以来,中国人涌入了大量中国人,导致新西兰许多岗位已经饱和。因此,今年开始招聘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移民局的签证办理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审核也更加严格。以前最快一个月或两个月就能办下来,现在可能需要三四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贡献。其中,美国是一个吸引了大量中国移民和留学生的国家。那么,现在有多少中国人生活在美国呢?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口。
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国家移民入籍比申请永久居留权要难,但日本却是个例外,反而是永住比入籍更难。而且由于日本不承认双国籍,想要入籍只能放弃原有国籍,所以很多华人想要长期居住在日本,都会选择申请永住。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日本永住和入籍的区别:申请永住的基本条件有:1、在日本连续生活10年以上,且中间签证不能间断,工作满5年以上,即至少需要5年的纳税证明,并且申请时要有3年或5年长期在留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