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美国储蓄率大升,与基本面背离。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个人储蓄率快速上升,期间经历过一波小幅回落,2018年以后又再度上升。而近期储蓄率的大升似乎与基本面有所背离,一方面个人储蓄率和失业率在过去是高度负相关的,但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仍稳健、失业率也在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也在升值,从财富效应的角度也很难解释;而从人口层面来看,储蓄率上升与当前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也是相背离的。
2、美国人开始存钱了?穷人透支、富人储蓄。我们观察了美国各个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发现美国低收入家庭大多都是在借债消费,储蓄率甚至还在下降,居民储蓄基本都是由高收入家庭贡献的。因此,储蓄率上升更多反映的是贫富分化的结构问题。而当前美国贫富差距也到了一个极度分化的阶段,财富前0.1%的人差不多拥有全国20%的财富,这个占比已经接近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水平。
3、减税劫富济贫?明显是劫贫济富。2017年减税政策可能还在进一步加剧美国的贫富分化程度。一方面,和个税相比,企业减税更多,而且减税收益大部分流向了拥有更多资本的富人。另一方面,个税调整下,不同收入组的减税效应也是明显分化的,高收入阶层受益较多。这也意味着,减税政策可能还会使得美国贫富分化继续加重。
4、消费为何稳健?减税的短期带动。个人储蓄率上升的背景下,美国消费却仍然稳健,主要源于税改短期带动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涨。但往前看,税改效应会逐渐消退,那么愈加突出的结构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近几年,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在明显缩水,那么未来美国消费能否一直强劲也值得怀疑。
美国储蓄率大升,与基本面背离
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个人储蓄率迅速走高,在2012年12月达到峰值12%,随后小幅回落,但幅度并不大。而最近两年美国个人储蓄率再次上升,2018年平均储蓄率达到7.7%,2019年则几乎一直保持在8%以上,最高升至8.8%,逐渐逼近金融危机后的高点。
当经济陷入衰退的时候,居民风险偏好会明显回落,预防性储蓄的动机也会放大,因此个人储蓄率一般会上升;而随着经济走出衰退,消费者信心逐渐修复,储蓄率就会高位回落。我们回顾了过去60年的数据,发现个人储蓄率和失业率高度相关,失业率越低,储蓄率也越低。这种理论可以解释08年之后储蓄率的上升,但最近几年美国经济如此稳健,失业率不断下降,储蓄率为何还居高不下,甚至有所上行呢?
从财富效应的角度来讲,资产价值的变动也会影响个人储蓄意愿,当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增值,“财富幻觉”会使得居民增加消费,相应的储蓄也就减少了;反之如果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储蓄的意愿就会增加。所以我们也会看到资产价格和储蓄率有一定的负相关。然而2018年以来,美国股价和房价仍是上涨的,意味着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仍在升值,储蓄意愿应该是下降的。所以财富效应也不能解释2018年以来美国储蓄率的上升。
而从人口结构的变化来看,似乎也很难解释近两年的储蓄率上升。伴随着二战后的“婴儿潮”陆续步入老年阶段,美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快速加深。一般来讲,中年人是储蓄的主力,少年和老年则是消费的主力,所以老龄化往往伴随着储蓄率的走低,而当前美国个人储蓄率的上升与老龄化加深也是存在一定背离的。
美国人开始存钱了?穷人透支、富人储蓄
如何理解当前美国储蓄率的上升?从理论上来说,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是要小于低收入群体的,一旦贫富差距拉大,就会拉低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导致储蓄率上升。所以我们不妨看下美国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变化。
普通家庭真的在增加储蓄吗?事实上储蓄基本都集中在高收入阶层。我们根据美国消费者支出调查数据,估算了各个组别的储蓄率。结果显示,收入越高的群体,对应的储蓄率也越高;而收入较低的50%的调查者的储蓄率为负,说明美国的低收入阶层处于净负债状态。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低收入家庭大多都没有储蓄,而是在借债消费,居民储蓄基本都是由高收入家庭贡献的,低收入组的储蓄率甚至还在下降。
因此,近期储蓄率的上升从另一方面来讲,反映的可能是贫富分化的结构问题。回顾美国贫富分化的走势来看,近40年来美国贫富分化的程度是愈加严重的,通过征税和转移支付可以部分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但趋势仍难改变,近几年美国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还在持续上升。
那么现在贫富分化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美国财富前0.1%的人,差不多拥有全国20%的财富,这个占比已经接近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水平。而上一个峰值出现在1929年,占比接近于25%(gabriel zucman,2019)。现在贫富差距再次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或许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年,美国经济也已逐渐恢复,但个人储蓄率却没怎么下降,因为中低收入的人依旧没钱消费,而富人的消费倾向又相对较低,出现了富人存钱、穷人透支的局面,富人比例上升推动储蓄率走高。
减税劫富济贫?明显是劫贫济富
而近几年美国的一系列政策,并没有改善贫富差距恶化的状况,甚至2017年的减税政策可能还在进一步加剧美国的贫富分化程度。
一方面,和个税相比,企业减税更多,而且减税收益更多流向富人。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测算,在美国减税中,企业部门获得的收益约8900亿美元,占63%;而个人部门获得的收益为4410亿美元,仅占31%。而且企业增加的税后收入,实际上会更多地用于回购股票或支付更多股利,反馈给普通工人的很少。根据just capital的调查分析,与减税相关的收益中仅6%分配给了雇员,而56%则分配给了投资者,因此减税的收益更多地流向了拥有更多资本的富人。
另一方面,个税虽然也有调整,但不同收入组的减税效应明显分化,高收入阶层仍是最受益的群体。根据美国税收政策中心的测算,2017税改方案下,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更多,而低收入群体获益相对较小。到2027年收入最低的40%的人反而会面临负面冲击,而高收入阶层仍然是获益的。
如果算上所有联邦税、州和地方税等,2018年美国最富的400人所缴纳的有效税率仅23%,已经比收入最少的50%的人还要低了。
如果储蓄率上升是因为美国居民普遍提高了风险意识,所有居民都储蓄更多了,那确实会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普通家庭并没有储蓄更多,储蓄率的上升反映的是贫富分化的结构问题,而美国的减税政策使得未来贫富分化还会继续加重。
消费为何稳健?减税的短期带动
为何美国个人储蓄率上升,消费却仍然强劲呢?我们比较了美国个人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两者大部分时候都是一致的,但2018年两者增速差却明显走阔。其中总收入增速在放缓,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却没那么快,这反映了减税效应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支撑,从而支撑了消费增速。而且从时间上来看,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于当年12月生效,时间上也是相吻合的。
但往前看,减税效应会逐渐消退,对消费的提振作用也会更加有限,那么未来愈加突出的结构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今年可支配收入和总收入增速再度回归一致,主要是因为基数效应已经消退了。更长远的看,税改对各阶层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也会趋于减少。根据税收政策中心的研究,2026年个人税法的更改到期后,除非国会采取行动,否则到2027年,将有53%的纳税人会面临一定程度的加税,其中包括近70%的中等收入家庭。
美国的贫富分化也在呈现一些新的特征,近几年美国中产阶级财富在明显缩水。财富最少的50%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占比确实在缓慢扩张,看似贫富分化有所修复。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产阶级的财富正在明显缩水,从美联储的数据来看,财富位于中上游(以头部10%-50%为例)的家庭近几年拥有的财富占比明显减少,而与之对应的是最富有的1%的家庭拥有的财富仍在持续扩张。这也就说明,美国近几年的贫富分化并不是“两极分化”,而更多的是中产阶级的财富缩水。
然而中产阶级往往是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我们根据消费者支出调查数据也能看到,中高收入组的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组。如果中产阶级财富持续缩水,那么未来美国消费能否一直强劲也值得怀疑。
风险提示:贸易问题,经济下行,政策变动。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援助国。根据美国国际开发署2020财年报告,该财年支出中,项目 支出达137.42亿美元,主要用于经济增长项目(34亿美元)、教育和社会服务项目(9.63亿美元)、 人道主义援助项目(48.07亿美元)和卫生健康项目(13.9亿美元)。自新 冠以来,美国宣布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生健康、经济援助,金额为16亿美元,后续会追加援助预算24亿美元。
cnn最新报道,美国——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超过450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13.6%。虽然这一比例与一个世纪前的水平相当,但如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移民的来源地以及他们到达美国后的最终去向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墨西哥人是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根据无党派“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mpi)”的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墨西哥移民一直位居榜首。
在国内,年薪30万人民币,在一线城市好像也不算非常高的工资。但如果是美金呢?如果按照当下汇率,30万美元的工资相当于两百多万人民币,妥妥的年收百万大户。大家也经常看到许多文章说美国工资高、福利好,那么目前有多少在美国的人拥有30万美元的年薪呢?他们的工资收入稳定吗?毕业后留美就业的留学生们,又有多少的工资呢?
美联储发现,6 月份汽车贷款的总体拒绝率为 14.2%,这是自 2013 年美联储开始收集此类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出于多种原因,贷款机构对贷款对象越来越挑剔,其中包括通货膨胀以及最近拖欠和违约的增加。经销商处新车、卡车和 suv 的供应并不像几年前那么稀少,但消费者数据中有一个重要迹象表明,在美国购买汽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是...
移民美国一直是全球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之一。然而,美国的移民政策一直在不断变化。最新的政策可能会对申请者产生重大影响。在提交申请之前,了解这些最新政策对你的申请至关重要。以下是移民美国的最新政策解析,申请前必须知道的几点。一、投资移民政策调整:投资移民政策是一种通过在美国投资一定金额来获得永久居民身份的方式。
gzh:移路通出国移民一直是塑造美国人口的驱动力。从早期移民到最近几十年,移民潮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代。第一次重大浪潮发生在19世纪,移民主要来自欧洲,他们逃离贫困,在“新世界”寻找机会。这一浪潮极大地增加了人口,并塑造了许多地区的文化特征,特别是东北部。20世纪初见证了另一波移民潮,来自南欧和东欧的人为迅速发展的美国人口做出了贡献。
赴美生子移民政策:如何办理依亲移民?美籍宝宝为担保人为父母填写表格 嘿大家!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办理赴美生子移民,这真是一个又有趣又实用的话题哦!你知道吗,有了一个美籍宝宝作为担保人,爸爸妈妈可以更容易地移民到美国哦! 第一步:填写表格 首先,宝宝要为爸爸妈妈填写移民相关表格。填写表格时,我们要认真仔细,确保填写正确并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
近日,女星姜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她在视频里说了很多,也官宣了自己现在已经移居美国生活,她还说道自己很不适应美国的生活,而且她已经在美国待了有很长一段时间,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在视频中,她正在洗手间洗漱,只见她身穿黑色短袖出现在镜头前,她应该是在卸妆,她将一些东西涂抹在脸上,开始讲述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她表示在美国已经住了一段时间了,可还是非常的不适应,始终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
新世纪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为维护霸权不遗余力打压中国。特别是至2017年特朗普政府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中美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同时为操纵民意美国媒体疯狂抹黑中国,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美国社会对华裔的严重敌视。以至于许多在美华人都担心一旦中美发生严重冲突,自己可能会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严酷迫害。
好莱坞女星克里斯滕·邓斯特,她是美国典型的德裔美国人,拥有标准的金发碧眼的德国女性长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几乎生活着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由于民族过多,美国政府早早就放弃以民族区别不同人群的做法,而选择以族裔作为公民标识。如此一来就省事多了,按这种分法,美国官方认可的族裔有欧裔、亚裔、非裔、拉丁裔、印第安原住民和夏威夷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