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心疼这个女人的,为了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写了一本书,没想到被日本右翼分子恐吓,在种种压力之下,选择了自杀,年仅36岁,让全世界都感觉到很震惊。
她叫张纯如,1968年出生于美国,父母都是科学家,研究物理和生物,她爷爷是抗日国军将领。
张纯如小时候就经常听到父母讨论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场景,包括南京大屠杀时的残暴场面。
只不过她那时候很小,还不太懂这些,而且周围的人也不太知道这段历史,毕竟在美国,大家知道纳粹更多一些。
当她上学的时候,曾问过自己的老师,结果老师也是一问三不知,对侵华日军当时在南京的行为了解不多。
一直到大学毕业之后,张纯如成了一名记者,这时候她开始接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浓郁的好奇心。
工作没几年,张纯如觉得按部就班的工作和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就辞去了工作,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纯如在某图片展上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惨烈的画面深深地震撼到了她。
从此之后,她内心一直渴望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同时还想把那段历史呈现给西方世界。
1995年7月,张纯如来到了南京,开始了她改变人生的旅程。
要走访幸存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先找到了当地的工作者,给她做向导的同时,还要给她当翻译,因为当时她的中文说的并不是特别好。
就这样张纯如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走访那些幸存者,将他们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
曾经她远在美国,所知道的都是来自媒体,但当他真正听到经历者所讲时,还是被惨无人道的暴行震惊到了。
她从来没想过,人性可以恶毒到这个地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段历史了解得深入,张纯如更想把日本侵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公诸于世。
在走访的过程中,她不明白的地方经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态度让随行的工作人员都很敬佩。
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还要经常熬夜整理文件笔记,年纪轻轻的张纯如就开始掉头发。
虽然张纯如的母亲很担心她身体问题,但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30万同胞和那些幸存者是她做下去的动力。
这条艰辛的路一走就是两年,虽然没有唐僧取经那样困难重重,但还是让她心身俱疲。
日复一日的搜集资料,无论是中文、日文还是英文,包括《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只要和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内容,她都会想发设法去看,去证实。
这其中还包括很多个人收藏的资料,以及政府保存的原始资料。
通过不懈的努力,《南京大屠杀》终于在1997年12月发行,让她也没想到这本书影响力如此之大,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成为畅销榜冠军。
让无数无知的西方人真正认识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知道了那段他们不了解的历史。
随着《南京大屠杀》的爆火,远在日本的右翼分子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张纯如就是在胡说八道。
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始终都不肯认识自己的错误,恨不得将那段历史彻底从日本的教科书中抹除。
更可恶的是他们还通过各种手段恐吓威胁张纯如,还向她家里邮寄子弹,导致她精神紧张,甚至出现抑郁症。
原本张纯如打算在日本发行日文版《南京大屠杀》,但是没有出版社敢接这活,因为一旦接收,就会面临右翼分子的打压,恐吓威胁。
从而减缓了在日本发行的速度。
工作上不但有很大的压力,生活上依然如此。
在1991年结婚的时候,张纯如就觉得先事业后家庭。
只是没想到十年后要孩子时,突然发现自己身体有问题,免疫系统排斥,生孩子有危险,医生建议代孕。
虽然这是一个有效的法子,但身为女人,她真的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的腹中长大,出生。
感觉就像别人的孩子一样,不过张纯如还是通过自我调节以及家人朋友的劝说,最后下定决心要孩子。
2002年,他们的孩子克里斯托弗出生。
因为《南京大屠杀》很畅销,她的儿子出生不久后,她又开始忙碌自己的事业,准备新书的出版。
时间有时候就像小偷一样,不经意间就会偷走人生最珍贵的东西。
有一天长期在外演讲的张纯如回到家中,突然发现儿子已经学会了走路。
内心十分不安和自责,她是母亲,却没有给孩子母爱。
2003年4月,新书《在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在美国洛杉矶出版后,张纯如突然发现儿子克里斯托弗患上了自闭症。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让张纯如的精神崩溃,她觉得儿子患自闭症全都是因为自己,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儿子。
张纯如的母亲也说:她为没能花更多的时间于克里斯托弗相处倍感内疚。
日本人的恐吓已经让她害怕,抑郁,甚至觉得身边有人暗杀她,儿子的自闭症,更是从内心深处彻底击垮了一个母亲的心。
所有的一切加起来,让她疲惫不堪,活着真的太累,工作不顺让她病倒在路上。
住院治疗过一段时间,不过她的病情时好时坏,9月份就有自杀的苗头,10月持续恶化,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留下遗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凌晨驾车离开了自己家,到一个很荒僻的地方,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命定格在36岁。
张纯如被安葬在加州洛斯盖多圣安东尼牧场的天堂之门公墓,墓碑上刻着:“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
她去世后的第三年,由在日华侨巫召鸿翻译的日文版《南京大屠杀》即将面世,随弥补了逝者的遗憾,但在日本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和反省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呢!
可以说张纯如用生命写了一本书,揭开了一段历史,她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侵华日军曾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她坚信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就如她葬礼上的诗歌描述的一样,她如彩虹一般,给人间美丽的希望,给天地间一座桥梁。
2017年4月,张纯如纪念馆在江苏省淮安市开馆,我们会永远记住张纯如先生,铭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张纯如是一个斗士,出生在美国,原本可以有一个不错的生活,但她还是决定要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揭开,让世人知道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只不过她最后的选择让人惋惜,如果没有日本右翼的恐吓,或许她会活得好好的,甚至达到诺贝尔级别的高度。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人都在做什么,穿着和服在特殊的日子里逛大街拍照,在自己的车上贴“日本731部队必胜”,办日式婚礼,供奉日本战犯等等,都让国人愤慨。
为什么中华好儿女,没有张纯如先生这样的魄力,为什么要让南京一次次受伤害呢?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资料显示,188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游园规则”中有着这样的规定:1、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2、小孩之坐车应在旁边小路上推行;3、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凡小孩之父母及庸妇等理应格外小心以免此等情事;4、佣人不准入奏乐之处;5、除西人之庸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6、小孩无西人同伴则不准入内花园。
相关数据统计,加拿大人口总数为3446万人,华裔有176万人,占加拿大总人口比重5.1%,排在所有族裔第七位。加拿大不少城市都能看到华人扎堆住在一起,比如说温哥华有50万华裔,走在路上说不定就能遇到好几个华人。 美版知乎上有人提问:中国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是怎样的?一个外国人回答让我感到震惊。他发帖说: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移民哥了解一些国家的语言,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英语国家相对容易,因为现在的小孩从小学习英语,但其他语言如德语和日语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此外,抛开富人移民不谈,大多数中国移民需要在国外找到工作来维持生活。如果没有专业技能,恐怕只能从事体力工作。而且,对于美国来说,他们对绿卡的发放很严格,也就是说,不符合绿卡资格的人很可能时间到了就得被迫回国。
经济上的成功提高了新加坡的地位;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对富人优厚的征税条件,也增加了这里对于富人的吸引力,新加坡由此成为华人富豪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面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隔,面积仅为728平方公里(约三分之一个深圳的面积),总人口不足600万。
2023年7月绿卡移民排期时间表已经公布。亲属移民方面,f3类美国公民的已婚子女和f4类兄弟姐妹的审批、递件排期都开始前进;f1类的表b递件排期大幅前进了8个月。但职业移民的审批、递件排期,均原地踏步。职业类别全面停滞,eb-5新政继续保持无排期 。具体情况如下:2023年7月职业移民排期表a:最终裁定日
美国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移民人数超过4500万人。十多年来,美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移民前往的地方。移民占美国人口的13.6%,和一个世纪前差不多。但这些年来,美国在移民的来源和他们到达后的去向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墨西哥人是生活在美国的最大移民群体。
现在的中国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年轻人不愿意生,而且很多的有钱人、精英阶层都往外国移民,导致了中国的人口在不断的减少!其中就不得不说到移民这个话题了啊,中国的移民阶层往往是非常受到迁入国的欢迎,原因就是中国的移民阶层都是富裕阶层的,往往是贪官污吏、富豪等有目的的!而现在中国移民人数前三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美国、韩国、日本,都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这不是投敌叛国吗?
耶伦在访华时说了一堆没实质意义的话,但有一句很有意思,说美国只是和中国官方有矛盾,和中国人民没有矛盾。说这个话,很显然在耶伦访华期间,我们向其当面提起了一个让她不知如何回答的话题。如今就在耶伦离开中国1天后,我外交部就委婉地回答了这个话题到底是什么。中国外交部7月10日发布公告,提醒中国公民赴美以及在美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是国际上最为热门的三个移民国家,也是国人海外移民的三个首选地。您可能会问,都是热门国家,三者有何不同?三者中又有谁最适合生活居住?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加、澳同为发达国家,同为英语国家,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均为不错。但澳洲为一座大大的孤岛,想要去其他国家旅游,颇为不便。
又来给大家送干货啦!今天分享的干货是上海美国移民体检攻略,本文章超干货,如果对大家有帮助,记得点击在看,点赞,转发。一、移民体检材料清单1、护照原件、护照复印件一份;2、美国驻广州总领馆或美国公民和移民事务局的约见信(包括美领馆寄给您的约见通知及成功预约的预约确认信)原件、约见信复印件一份,如约见信为电子邮件需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