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国社会在西方文明的坚船利炮与经济殖民的压力下,传统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受到了强大冲击。为了救亡图存,当时有不少知识分子以“习俗救国"为口号,希望透过改变传统习俗来达到拯救中国的目的。
传统中式婚礼,也被列入需要改善的习俗之一,产生所谓的“文明结婚"、“文明婚礼",希望以此让中国婚姻达到男女平等、性别解放。
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徐珂(1869-1928年)在其著作《清稗类钞》里,提出三项对于所谓西方文明结婚的优点:
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其办理次序,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得其父母允准,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二、定婚后,男女立约,先以求学自立为誓言。
三、婚礼务求节俭,以挽回奢侈习俗,而免经济生活之障碍。结婚之日,当由男女父母各给以金戒指一事,礼服一袭。
徐珂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加入些许西方观念和“女学救国"的角度,要男女双方自立自强,更要省钱、省事避免花费过多。
上海《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1873-1933年),于1917年提出对文明结婚的看法:
近时婚礼,颇有效仿西洋礼式者,所谓文明结婚是也。其号为文明者,盖有以吾国婚礼为不文明之意。虽然,吾国婚礼,有古礼,有今礼。而所谓不文明者,特俗礼耳。俗礼之不文明,就吾侪之所见者言之。
杜亚泉特地强调并非整个中国传统婚礼皆为不文明,而是传统婚礼中的俗礼,如新娘身上装饰太多导致行动不自由、闹洞房恶习与迷信等,都是不文明的表现。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申报》曾于1897年《同观花烛》中提到当时新人结婚都流行穿白纱:“新人依西国装式,以白纱蒙面上缀,各式西装,光怪陆离,璀璨夺目,手执花球,蒙面白纱,随后帖地,余可三尺。"西方婚礼中的白纱,与中国传统“婚礼穿红挂,丧事披白袍"的习俗相反,尽管如此白纱还是被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视为自由与女性解放的具体象征,也成为“文明婚礼"中的代表服饰。
除了身穿白纱,上海《申报》于1906年开始提倡应屏除旧式婚服与婚俗:
正月初十日,松属青浦(旧时江苏省松江府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有沈朱两姓行文明结婚,所有冠袍面红,以及拜天地、合卺、坐床等种种俗例一概屏弃。当场请见证人某君宣证书,男女又各设誓:男守不娶妾,不吸鸦片烟之约;女守不缠足,不迷信鬼神之约。亲友观礼者皆以办法甚当,可见内地风气已有转机矣。
当时《申报》清楚指出,所谓的“文明婚礼”已将传统礼俗抛弃,并展现了一夫一妻、不吸鸦片、不缠足、不迷信等现代观念。而ㄧ般社会大众对于文明结婚的第一印象,则是省时、省钱的简便性。
中国自古有“衣冠之国"的称呼,相当重视服饰与礼制的搭配。推动文明结婚与习俗救国的知识份子们,也深知服装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他们审视着中国传统婚服,观察到配饰繁多又有一定重量的凤冠带给女性行动上的不便,而红色的盖头则有要求女性安坐家中,持家育子的隐喻,由于有盖头新娘必须在他人搀扶下才能行走,也暗示着女性在婚姻与家庭关系中的被动地位。基于种种观察发现到传统婚服的不自由,于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便将妇女的传统婚服凤冠霞帔,从“文明结婚”中舍去,改选择西方婚纱做为解放女性的代表,从此西方的白色婚纱开始在中国女性心中种下了特别不一样的种子。
黄金作为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和提炼方式,可分为生金和熟金等。明金生金是从矿山或河底冲积层开采的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分岩金和沙金两种。岩金产于矿山,且多生于地下,一般需要打矿井才能开采,也有露天开采的。金矿井岩金大多与其它金属伴生,伴有银、铂、锌、铜等其它金属,所以岩金也称为合质金。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前言外国人到了德国后所受到的待遇,同招募其中许多人时所用的手段一样严酷。除了少数人(主要是从西欧各国来的熟练工人)以外,“奴隶劳工们受到了俘虏他们的人的几乎难以置信的摧残和凌辱”。生活条件绝大多数人住得差,吃不饱,而且简直不大有或根本没有行动自由。
2020年,在席卷全球的卫生大事件面前,使用公筷已成为国家提倡的餐桌上进餐的文明行为习惯之一。而很早就有人指出,歪果仁对于中国饮食上最不可接受的几点中,就包括中国实行的是聚餐制,而不是分餐制。之前火爆网络的一个小视频中,几个老外在中国点餐,每个人抱着一个菜吃得不亦乐乎……实际上,中国分餐制的习惯非常久远,甚至在3000多年前就是实行分餐制,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餐饮文化中关于分餐制的故事。
(观察者网讯)在中国生活了3年后,今年夏天第一次回到家乡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安东尼·威廉·唐纳德·阿纳斯塔西(anthony william donald anastasi)却感受到了强烈的生活差距——来到中国前把车卖了的他,如今回到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极低的美国几乎“寸步难行”。 7月22日,安东尼的经历刊登在港媒《南华早报》上,他呼吁美国应该学习中国投资建设发达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国便捷的地铁系统和广阔的铁路网络让汽车变成非必需品,让探索中国变得容易。
2019年2月20日,一场中国外交部举行的例行答记者问活动正在有序进行,数位外国记者各自针对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时任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也一一进行了回应和解答。就在发布会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名外籍记者的提问却一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只见这名外籍记者问到:“近日,一名中国籍商人被非洲坦桑尼亚法院判处了15年监禁,请问中国对此事如何处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因为非洲正在大发展,机会比较多,都想去非洲闯一闯,最后在非洲娶妻生子的不在少数。近期,被一个小视频刷屏了,视频中是一对跨国情侣,抱着一个混血宝宝,孩子的妈妈是非洲女性,孩子爸爸是中国人。老公的长相则很帅气,五官非常的清秀,整个人看着很斯文,干干净净的。老婆是非洲黑人,浓眉大眼,脸蛋很小,五官端正,算得上是黑人中比较漂亮的女生。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13日发布公告,日前数名中国公民被电信诈骗集团诱骗到柬埔寨遭非法拘禁,提醒在柬中国公民远离网赌电诈集团。通报全文如下: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再次提醒在柬中国公民远离网赌电诈集团近期,数名中国公民轻信所谓“高薪”招聘虚假广告,被电信诈骗集团诱骗偷渡来柬,后遭非法拘禁并被勒索高额赎金。因受害人家属报警及时,经驻柬使馆协调,中柬两国执法部门迅速行动,现已成功将受害人解救。
10多万中国男人在非洲务工,为啥有些人不愿意回国了?原因很现实你可能听说过,有很多中国男人去非洲打工,有的甚至在那里定居了。你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在那么一个落后、贫穷、危险的地方生活,而不是回到自己的祖国呢?其实,他们的选择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生活成本低首先,非洲地区的生活成本相对于中国要低得多。
缅北有一些华人聚居的地区,这些地区通常被称为“华人邦”。在这些华人邦中,华人使用汉语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华人都会说汉语。小勐拉人会说汉语,虽然小勐拉是缅甸的一个城市,但是该地区有大量的华人居住,因此汉语在该地区也较为普遍。在缅甸的一些华人聚居地区,如小勐拉、佤邦、果敢等,汉语的使用率很高,一些华人甚至会将汉语作为母语使用。
徒步有什么不好这不是捡了个媳妇吗我就是想 要是着急了你该怎么办呢终究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了啊家里来客人了 切个水果招待一下对于这个你是怎么看的这究竟是怎么了把姑娘给急的你手机里有没有类似的照片呢这个看来不批都说不过去了啊这狗子应该是被踢懵了吧对于这样的直播你有没有刷到过呢这还不是丈母娘的功劳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你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