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国社会在西方文明的坚船利炮与经济殖民的压力下,传统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受到了强大冲击。为了救亡图存,当时有不少知识分子以“习俗救国"为口号,希望透过改变传统习俗来达到拯救中国的目的。
传统中式婚礼,也被列入需要改善的习俗之一,产生所谓的“文明结婚"、“文明婚礼",希望以此让中国婚姻达到男女平等、性别解放。
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徐珂(1869-1928年)在其著作《清稗类钞》里,提出三项对于所谓西方文明结婚的优点:
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其办理次序,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得其父母允准,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二、定婚后,男女立约,先以求学自立为誓言。
三、婚礼务求节俭,以挽回奢侈习俗,而免经济生活之障碍。结婚之日,当由男女父母各给以金戒指一事,礼服一袭。
徐珂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加入些许西方观念和“女学救国"的角度,要男女双方自立自强,更要省钱、省事避免花费过多。
上海《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1873-1933年),于1917年提出对文明结婚的看法:
近时婚礼,颇有效仿西洋礼式者,所谓文明结婚是也。其号为文明者,盖有以吾国婚礼为不文明之意。虽然,吾国婚礼,有古礼,有今礼。而所谓不文明者,特俗礼耳。俗礼之不文明,就吾侪之所见者言之。
杜亚泉特地强调并非整个中国传统婚礼皆为不文明,而是传统婚礼中的俗礼,如新娘身上装饰太多导致行动不自由、闹洞房恶习与迷信等,都是不文明的表现。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申报》曾于1897年《同观花烛》中提到当时新人结婚都流行穿白纱:“新人依西国装式,以白纱蒙面上缀,各式西装,光怪陆离,璀璨夺目,手执花球,蒙面白纱,随后帖地,余可三尺。"西方婚礼中的白纱,与中国传统“婚礼穿红挂,丧事披白袍"的习俗相反,尽管如此白纱还是被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视为自由与女性解放的具体象征,也成为“文明婚礼"中的代表服饰。
除了身穿白纱,上海《申报》于1906年开始提倡应屏除旧式婚服与婚俗:
正月初十日,松属青浦(旧时江苏省松江府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有沈朱两姓行文明结婚,所有冠袍面红,以及拜天地、合卺、坐床等种种俗例一概屏弃。当场请见证人某君宣证书,男女又各设誓:男守不娶妾,不吸鸦片烟之约;女守不缠足,不迷信鬼神之约。亲友观礼者皆以办法甚当,可见内地风气已有转机矣。
当时《申报》清楚指出,所谓的“文明婚礼”已将传统礼俗抛弃,并展现了一夫一妻、不吸鸦片、不缠足、不迷信等现代观念。而ㄧ般社会大众对于文明结婚的第一印象,则是省时、省钱的简便性。
中国自古有“衣冠之国"的称呼,相当重视服饰与礼制的搭配。推动文明结婚与习俗救国的知识份子们,也深知服装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他们审视着中国传统婚服,观察到配饰繁多又有一定重量的凤冠带给女性行动上的不便,而红色的盖头则有要求女性安坐家中,持家育子的隐喻,由于有盖头新娘必须在他人搀扶下才能行走,也暗示着女性在婚姻与家庭关系中的被动地位。基于种种观察发现到传统婚服的不自由,于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便将妇女的传统婚服凤冠霞帔,从“文明结婚”中舍去,改选择西方婚纱做为解放女性的代表,从此西方的白色婚纱开始在中国女性心中种下了特别不一样的种子。
粮食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要知道,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因此部分粮食需要进口。 媒体援引官方数据称,中国粮食进口量从2008年的4131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1.65万亿吨,同期粮食自给率从93.4%下降到80.9%,也就是说2021年中国人吃的粮食里有将近五分之一来自进口。
2023年7月开始,中国人移民韩国的门槛就提高了。这项2013年开始的移民政策要大改了。韩国的繁华街头以前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不足55岁,到韩国存5亿韩元,大概278万,就可以获得临时绿卡,5年后获得终身绿卡了,这些钱还都可以取出来。算是去发达国家最简单的途径了,2个月就能办好。要是55岁以上,这个门槛只有3亿韩元,大概167万。
根据俄罗斯外交部发布的消息,莫斯科时间8月1日10时起,55个国家的公民将可以申请电子签证进入俄罗斯。55个国家包含:安道尔、奥地利、巴林、比利时、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来西亚、马耳他、墨西哥、摩纳哥、缅甸、荷兰、北马其顿、挪威、阿曼、菲律宾、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圣马力诺、沙特阿拉伯、塞
#巴基斯坦##留学中国##中国食物##兰州拉面##跨文化#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161位真人故事我是移民哥,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在我们国家,很多小孩从小的梦想就是来中国学习,毕业后可以留在中国,或者去在巴基斯坦的中国公司。2019年,我到中国留学,刚来饮食很不习惯,没怎么吃饭,后来饿得不行硬着头皮吃。
这些在南非做生意的中国人,怪不得不愿回国,生活得那么滋润 寻找机遇,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 例如外国的大航海,淘金,和我们这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为什么会选择出走他乡呢?无非是当地的资源不够,需要向外拓展,不断地去寻找机遇。 眼下非洲就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非洲物产丰富,而且科技相对落后,时代背景很好,可以大展拳脚。
1995年,出国留学还不太火爆的时候,我就来了塞浦路斯留学,当时我是塞浦路斯第四个留学生。之所以选择塞浦路斯,我当时没有想太多,主要是在这边读完本科后可以选择在世界其他国家继续读研究生,因为这里的教育是欧美等国家承认的。没想到在英国、爱尔兰读完硕士后,我还是想回到塞浦路斯,不仅是因为发现了这里有商机,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确实宜居。
根据英国文化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可知,全世界至少有15亿人学习英语,其中仅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就有7.5亿多。一位宝妈在网上晒出了一份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引发许多网友的共鸣。因为在这份五年级的成绩单上,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都是接近100分的好成绩,唯独英语只有38分。“语文、数学,我和他爸都能辅导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看电影系列第12集一部电影的成功,总离不开极为经典的人物塑造,尤其是黑白对手的塑造。电影《无间道》系列如此成功,也在于反面人物的塑造。萨沙认为3部电影中塑造最成功的就是倪永孝。听萨沙说一说吧。电影中的倪家,是香港油尖旺区最有实力的黑社会家族。倪家的当人家是老头倪坤。
前段时间一条关于中国人在澳洲空置房将被“没收充公”的消息在朋友圈热传。一时间,许多不明就里的朋友纷纷问我在澳洲还好吗?没收房屋的情况是真的吗?云云。为此,我专门在网络上找了些此类“新闻”来一探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相关“报道”,不仅数据旁征博引,观点方面还引用“路透社”的消息来佐证。这让我不禁感叹,假消息也太逼真了。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52位真人的故事我是移民哥,广东江门人。家庭原因从小想远走高飞,却没想到会在巴西安了家。初中辍学,我开始四处打工,从做厂妹开始艰难挣扎。25岁,我卖掉首饰艰难创业。然而,生活并没有将我打倒。在异国他乡多亏中国人鼎力相助,寻得良人一起打拼,在30岁时在巴西买了房,有了稳定的事业。然而,疫情袭来让一切清零,2次感染新冠只能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