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有中原王朝的兴替,也有草原帝国的崛起。
在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曾出现过匈奴、蒙古、女真等强盛一时的部落,不仅频繁骚扰中原,让中原皇帝们头痛不已,而且一度入主中原,甚至称霸欧亚大陆。
在整个北宋时期,对各位皇帝来说,像梦魇一般存在的北方蛮夷,就是契丹人。
契丹人建起的辽国,在疆域上比北宋大,在兵力上比北宋强。虽然中原人称其为“蛮夷”,但他们却认为自己才是这时代的主宰,自称为“大中央”。
随着历史的变迁,当年那个彪悍的辽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而契丹这个民族似乎也灭绝了。
直到1000多年后,人们才发现原来我国一个少数民族,很可能是契丹人的后裔。
契丹,是发源于东北草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大约兴起于北魏时期(公元400年左右)。
唐太宗时期,契丹部落族长大贺氏,率10万民众归附唐朝。 一开始,契丹很弱,被大唐、突厥、回纥打来打去,被谁打败了,就归顺于谁。
直到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当选为契丹大首领。
阿保机是个有远见的首领,他认为要强大,就不能只放牧。他按照中原的模式,建立城邦,任用汉人为臣,建起国家制度,同时创立契丹文字,发展农耕畜牧和金属冶炼业等。
在他的带领下,契丹慢慢强大起来。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上京称皇帝,即辽太祖。
辽太祖心怀南征中原的雄心大志,按照他的计划,先吞灭东边的渤海国,再进攻幽州(即现在的北京),进而吞并富饶的中原。
可惜在他刚征服渤海国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不过辽太祖如果地下有知,应该能安息了,因为他心心念念没能得到的幽州,到了他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这一代,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当时的中原王朝,轮到后唐坐庄。后唐原是李家子孙李存勖,消灭了后梁建立起来的王朝。
可李存勖的女婿石敬瑭,不满李存勖不传皇位于他,而传给其养子李从珂。石敬瑭找到辽太宗耶律德光,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礼物,请耶律德光出兵助他当上皇帝。
耶律德光心想这买卖太划算了啊,立即打起精神来,没费多少力气就打败刚上位没多久的李从珂,让石敬瑭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后晋。
石敬瑭高兴得不得了,直接管小他十多岁的耶律德光叫爸爸。
从此以幽州、云州等为主的中原门户,就大大地为契丹打开。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中原各朝各代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于整个宋朝300多年,都没能收回来。
得到燕云十六州以后,辽太宗把汉人和契丹人分开治理:两套班子成员,两种社会制度,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一国两制”。
这种聪明的做法,取得一定的成效,辽国的国力越来越强。
而石敬瑭给“蛮夷”当儿子的做法,让中原的大丈夫们实在是接受不了,每隔几个月,都有一波人起来造反,石敬瑭这个皇帝当得实太窝囊了。
公元942年,石敬瑭撒手人寰,他的养子石重贵即位后,不愿意再向辽国称孙子。辽太宗耶律德光趁机率大军南下,意图统一全中国。
5年后,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在东京汴梁的皇宫里登基为帝,建国号“大辽”。
不过这个耶律德光,终究是个草原的莽夫。入主中原之后,他纵容部下强抢掠夺,
而自己成天在皇宫里醉生梦死、夜夜笙歌。中原百姓和各藩镇政权纷纷起义抗争,到处都是想暗杀他的人。
耶律德光这才意识到,称霸整个中原没那么容易。他担心自己再在东京的皇宫中待下去,性命恐怕保不住了。
四个月后,耶律德光带着抢夺来的大量的金银珠宝、佳人美女逃回草原,可能是这几个月纵欲过度,在半路上就病死了。
在辽太宗耶律德光去世后的30-40年内,辽国又经历过2-3朝皇帝,大约是他们骨子,天生有好战的天性,每个皇帝都有着和他们祖宗一样的志向:南下逐鹿中原。
但是这几个皇帝都不争气,有的好酒色,有的嗜杀戮,有的好睡觉,总之除了会打仗,没有一个会治国的。辽国在几位昏君的治理下,乱成了一锅粥。
这时候,中原出现了一位明君,他就是后周世宗柴荣。柴荣对内励精图治,让中原地区经济得以复苏;对外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半个中原。
公元959年,周世宗在赵匡胤等大将的助力下,发起北伐,一鼓作气打到幽州,打得当时的辽穆宗差一点点就放弃燕云十六州。
可惜天妒英才,正当幽州收复在即的时候,周世宗重病,大军只能立即南返,错失了这个大好机会。
此后,中原和辽国各有各的大事要忙,战事暂停了几十年。
中原的大事就是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并开展了对五代十国残余政权的统一战争,直到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消灭了五代十国中的最后一国——北汉,实现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而辽国的大事是,那个差点丢了幽州的辽穆宗因为平时爱好杀人,最后被忍无可忍的侍从杀死,随后辽景宗即位。
辽景宗决心做个好皇帝,把乱糟糟的朝廷整顿清明。奈何他身体不好,经常上不了朝,不过没关系,他有个能干的老婆,上不了朝的话就让老婆替他上。
在他的培养下,辽国诞生了一位武则天一样的人物,她就是把持辽国朝政30多年的“萧太后”—— 萧绰。
没过多久辽景宗病逝,幼子继位后,萧绰正式把持辽国的朝政大权。在她摄政期间,对辽国进行大力改革,重农桑、修水利、强军队,使辽国的国力强盛一时。
辽国之所以得以休养生息,是因为辽宋之间,经过两场大战之后,签订了停战盟约,双方一百年来相安无事。
但是这两场战争,都是以宋朝大败,或者不战而败为结果,为后来北宋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了北汉之后,信心大涨,接着挥师北上,直取幽州。
而此时的辽国已经在辽景宗和萧绰的治理下,兵力更胜从前,而且他们深知幽州的战略重要性,在幽州派驻重兵把守。
赵光义确实太轻敌了,在战士还未休整好之前,就一意孤行发起对幽州的进攻,久久攻不下,最后大败于高梁河。
兵败之时,作为皇帝的赵光义不是战略性的撤退,而是丢下前方大军,自己抢了一辆驴车,狼狈地逃走。
经此一战,不仅折损了宋太宗的英勇形象,而且打击了他自己抗辽的信心,在986年发起的第二次幽州之战再次失败后,在宋太宗的有生之年,再也没敢发起对辽的战争。
此后的20多年,辽国进入鼎盛时期,政治上廉政清明、废除严刑;文教上实行科举,无论契丹人和汉人,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入朝为官;
军事上,辽国征战四方,不仅降服了高丽国,还频频发起对宋战争,几乎是屡战屡胜 。
1004年,为了彻底解决北宋的威胁,萧绰和辽圣宗亲自率领大军,深入到北宋境内。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马上要迁都往南逃。
宰相寇准严词反对迁都,坚持出兵抗辽,皇帝被他架到澶州(今濮阳)督战,将士们见到皇帝亲临,士气大振,连续击败了辽军好几次进攻。
此时,萧绰担心前军不利,后方空虚,万一宋军绕到后方,对辽军进行内外夹击,甚至攻打辽国的大本营,那就完蛋了。
老谋深算的萧太后此时提出和谈,宋真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不顾寇准、杨业等人的反对,坚持与辽签订停战合约。以每年赠送辽国大量银两、财物为条件,换取了双方120年的和平。
其实当时,宋军在军事上占据优势,而且辽军深入宋境,大本营和幽州空虚,但凡皇帝有点骨气,就有机会夺回燕云十六州。
可惜因为宋真宗的懦弱,没能抓住机会收回中原的门户最后机会,导致后来金兵南下,轻易灭亡了北宋。
在爱学习的萧太后和辽圣宗的治理下,辽国强盛了一时,可随着政权落到没文化的女人手里时,从前的悲剧再次上演。
1031年,辽圣宗去世后,辽兴宗即位,其生母法天太后效仿萧太后摄政。这个法天太后是个没头脑的女人,为了赢得支持,她重新启用前朝被撤职的贪官污吏,重用她的娘家人。
所以到了辽兴宗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国家已经这么衰弱了,辽兴宗还是改不了好战的天性,多次出兵攻打西夏。
此后辽国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直到天祚帝即位。和所有的亡国之君一样,天祚帝的昏庸,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他成天在自己的宫殿里寻欢作乐还不够,突然想起把附近几个女真族的酋长召集起来,让他们为他跳舞助兴,谁不肯跳,就要打谁。
各酋长都惧怕辽国,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有完颜阿骨打不肯屈服,屈辱反而促使他更强大,不久后,完颜阿骨统一了女真各部,起兵反辽。
和历朝辽国皇帝一样,天祚帝对自己的武力值迷之自信,他心想,你一个小小的酋长竟敢造反?
1125年,天祚帝兴致勃勃地御驾亲征,讨伐女真,结果被完颜阿骨打打得落花流水。至此辽国灭亡,金国崛起。
辽国灭亡后,契丹族人四处散落,其中最大的一支,是辽国宗室耶律大石所带领的部落。
他们在新疆和中亚之间的地区建立起一个国家,经过南征北战,成为称霸一时的中亚强国,史称“西辽”。1218年,西辽被蒙古国所灭。
还有一小支契丹人,在克尔曼(今伊朗境内)建立起一个王朝,史称“后西辽”,1309年被伊尔汗国吞并。
剩下的契丹人大部分投靠了蒙古国,并且在金、蒙大战中卖力地攻打金国,因为金人灭亡了他们的国家,他们曾发誓:绝不食金粟。
后来,因为契丹人有和外族通婚的习俗,渐渐地契丹这个民族就像一粒粒尘埃,融入了中华大地,几乎消失不见了。
契丹族真的消失了吗?
毕竟这个民族曾在中国历史上创造过一个强大的王朝,史学家对此问题也很好奇。
80年代,在辽宁省阜新市的一个村庄,一位叫叶长青的村民,向政府展示了一份“文物”。这是他家的族谱,上书有“耶律”这个姓,而叶这个姓,正是源自于辽契丹的“耶律”姓。
叶长青所属的民族,是大中国56个民族之一,叫做“达斡尔族”。达斡尔族一直有个传说:几百年前,曾有一直契丹军队,到此处修边堡(类似于长城),从此就在这里定居繁衍,这支契丹军队,就是达斡尔族的祖先。
叶长青的家谱和达斡尔族的传说,引起了历史学家的兴趣。2004年,科学家从辽墓里提取的契丹人的nda和达斡尔族人进行对比,用现代科学证明了,达斡尔族正是契丹人的后裔。
终于,解开了契丹人的消失之谜。专家对契丹族的演变进行了如下推演:在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时代,善战的契丹人被蒙古人派去四处征战,因此几百万契丹人被分散四方。
幸而某些较大的族群繁衍了下去,如生活在中国辽宁、内蒙古等地区的达斡尔族,才让契丹族的血脉没有完全从地球上消失。
如今达斡尔族在大中国的怀抱中,和56个民族同胞融为了一体。他们识汉文,通汉话,享受属于中国公民的一切权利。
正是因为有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才有民族大融合的今天,愿全中国各民族同胞团结一心,共建美好的新中国。
参考资料:
《达斡尔族历史沿革 》 国家民族委员会
众所周知,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而赵匡胤能够建立北宋全都是依靠那些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的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当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兵权收归中央,以免有居心叵测的人拿了兵权,进而来威胁到他的统治。但是军权的高度集中虽然能够保证他的统治可以稳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北宋的军队实力开始下降,军队的战斗力被减弱,尽管军队是处于这样相对弱小的情况,
其实,并非是在宋朝后汉人接连被异族入侵中原,是早在隋唐之前,中原就已经被异族入侵。如果要从更为久远的时期算起,在东周时期,异族同样已经进入中原。中国大地上一直生活着多个民族。华夏民族本就是上游、中游的炎黄部族与东夷部族融合而成。华夏民族能生活在黄河流域,有着天然的优势,生活上远比游牧民族有保障。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活艰辛,对于华夏民族自然有着天然的不满,南下侵袭掳掠,也就成了生存必需。
其实,并非是在宋朝后汉人接连被异族入侵中原,是早在隋唐之前,中原就已经被异族入侵。如果要从更为久远的时期算起,在东周时期,异族同样已经进入中原。中国大地上一直生活着多个民族。华夏民族本就是上游、中游的炎黄部族与东夷部族融合而成。华夏民族能生活在黄河流域,有着天然的优势,生活上远比游牧民族有保障。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活艰辛,对于华夏民族自然有着天然的不满,南下侵袭掳掠,也就成了生存必需。
大汉族角度分析两宋是复杂而屈辱的王朝。在两宋时期直到元朝,从大汉族角度,从汉族史学家立场,以及儒家思想,从民族的本体论方面,去认识和分析汉人王朝和政权兴衰存亡,更多的是汉民族的情怀和汉王朝情节,汉唐王朝尤其是唐王朝是中原政权和文化的鼎盛和辉煌,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无论是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以及疆域和万国来朝的景象,成为汉民族和后世引以为傲,给予更多的溢美之词和历史记载,并梦寐以求,试图重现汉唐王朝的极盛和壮丽雄阔。
“古礼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然则古人之娶,未必皆三十也。今令文,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这一时期,经济水平强大,国家gdp将近占当时全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有学者推断大概是22.7% )。
纵观中国历史,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有中原王朝的兴替,也有草原帝国的崛起。在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曾出现过匈奴、蒙古、女真等强盛一时的部落,不仅频繁骚扰中原,让中原皇帝们头痛不已,而且一度入主中原,甚至称霸欧亚大陆。在整个北宋时期,对各位皇帝来说,像梦魇一般存在的北方蛮夷,就是契丹人。契丹人建起的辽国,在疆域上比北宋大,在兵力上比北宋强。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基本统一全国。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达成,宋朝逐渐步入治世...
北宋的困境北宋的军队体制是导致其孱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北宋政府将重点放在培养中央部队,而边关守军的实力却被削弱。由于中央部队经常需要进行镇压内乱、对抗政治敌对势力等任务,边关守军的人员和物资支持相对不足。这导致边关守军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常常力量不济,无法有效防御边疆。此外,北宋时期的禁军缺乏实战锻炼。由于和平年代的延续和中央集权的强化,禁军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际的战斗。
宋朝和明朝,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因为一直遭受外族的侵扰,所以宋朝给人的印象比较羸弱,但实则不然。当时宋朝的文化经济发展程度非常之高,在世界上都是拔尖水平的,至于军事,在建国初期,实力非常强悍。而明朝,历来是大家公认的铁血王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就是这样两个强大王朝,最终却都被外族所灭,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样东西的流失。
宋朝为什么这么多异族移民的原因(为什么宋朝之后少数民族屡屡入主中原)
宋朝那么弱为什么还延续400年(宋朝那么弱却还有32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