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中国第一大移民城市,但是第二大移民城市是哪里呢?答案不是北京、上海、广州,也许许多人没有想到,它是苏州,苏州外来人口占比远远超过“北上广”。


苏州外来人口占比很高,不等于外来的高端人才占比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苏州的确下了大功夫。2020年5月,苏州人才落户门槛全面放松,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苏州先后出台了30多项政策,张雪峰老师落户苏州自然也得益于相关政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苏州的房价相较于“北上广”,具有太大的诱惑力。在长三角的几个核心城市中,苏州的房价尚处于洼地,2万左右的价格简直难以想象,要知道苏州的平均收入在长三角地区属于极高的。

苏州是长三角地区最不堵车的城市之一,可是苏州又是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一的城市,平均每2.42人就拥有一辆车。这只能说明苏州的城市规划更为合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更为便捷,这样的城市谁能不爱呢?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自然环境冠绝全国,它拥有5a级景区点6家、4a级景区点28家、3a级景区点20家,是江苏5a级景区最多的城市。

700多年前,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将它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自古就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雅风貌,成为人人向往的江南鱼米之乡。

有人会说苏州夏天太热、冬天太湿冷。实话说全中国的夏天都差不多,苏州最冷的冬季也就零下几度,而且持续时间极短,那些说苏州冷得要命的人通常都是因为穿得太少。冬季的苏州,室内开启空调,即使是北方人也很快就能适应苏州的气候。

苏州曾经登陆过“全球百大宜居城市”中国大陆榜首,位居全球第七十二名。这样的评价不无道理,千年富庶,多面苏州的确有这样的底气。苏州这座地级城市,gdp总量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排在全国第五。所以对苏州有了这样的评价:“比它有钱的,都没它漂亮。比它漂亮的,都不如它有钱。”

毫无疑问,苏州一定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未来想去苏州定居的异乡客也会越来越多,您会是其中的一员吗?
近些年来,很少有哪座城市像洛阳这样,经历了如此戏剧性的复兴。尤其是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和“端午奇妙游”这两台火爆全网的晚会,无论是“唐宫”还是“水下洛神舞”,都充斥着洛阳元素,这座“十三朝古都”忽然变身为时尚前沿的“网红城市”。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想象中的洛阳”,也有力地提升了洛阳的城市形象,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毕竟游客总归是首先对一个地方产生向往和憧憬,才会被吸引前往的。
许多新兴城市都声称致力于打造成宜居城市,而根据《经济学人》旗下组织「经济学人智库」公布的2023年最宜居城市排名,历史悠久的维也纳再度拿下榜首。这份全球宜居城市榜单,2023年所涵盖的城市由140个扩大为173个,评分项目包括社会稳定、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以及基建5大方面,共30个细项。以下为全球前10大宜居城市
“问君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假如你有兴趣问询探究四川、重庆(含陕南、贵州遵义)人祖辈从何处来?他们多会回答是:500年前从湖广“麻城孝感乡”而来。为什么会有此说呢?因为,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中,湖北的麻城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从那里源源不断迁出的移民,几乎填充到了四川省(现在的四川、重庆)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更好地和民众互动,加拿大移民局ircc在2022年7月开放了一个新的线上对话平台,邀请了移民行业相关者和新移民参与政策讨论。目前,加拿大移民局正在重点关注5个移民话题:解决经济和劳动力需求移民到加拿大各地农村社区支持家庭团聚难民安置法语移民和语言少数群体经过为期2个月的调查和讨论之后,ircc发布了第一版报告,将加拿大分为了6大移民板块,并用漫画表现出6个地区当前的移民需求和政策摘要。
面积2465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人口密度全国第一,平均年龄32.5岁……作为一个以“创新”闻名的特大城市,却面临一个急迫的民生难题——公办普通高中学位短缺。百姓抱怨,“考公办普高难于上大学”。难题,就要破题。深圳的执政者“谋定快干”,拿出当年搞建设的干劲与速度,一年新建18所公办高中。面积就那么大,又有各种资源环境约束,平均一个月就建成1.5所高中,这种速度的确令人惊讶!
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了2023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加拿大表现出色,有三个城市荣登前十,比榜单上的任何其他国家都多。其中,温哥华喜获第5名、卡尔加里并列第7名、多伦多获第9名。这项报告调查了全球173个城市,评分指标主要包括社会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环境、教育质量、基础设施等。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医疗硬件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我去过大半个中国,对中国各地比较了解,中国人在移民的问题上,我总结了一下,喜欢移民的集中在三个片区:一、东部:包括东三省、江浙沪、山东、福建;二、南部沿海广东、广西、海南和广西;三、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川的成都一带追求时尚也较喜欢移民,四川其他的地区移民较少。山西属于华北,部分地方受京津翼影响。
前言三峡移民外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解决三峡库区的贫困问题,数以万计的人们选择离开家园,迁往全国各地。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否明智?在重庆的人们是否比外迁的人们更幸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外迁的库区人们一、当时的选择三峡库区在工程建设之前一直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受淹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家庭移美好像是一件常事,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全家都要移民到美国,其实多数是为了教育。美国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先进,秉持的素质教育更加适合孩子生长。并且还可以不用参加高考,学生的压力减小,也可以更加快乐的生活。这里提示,如果你是为了教育移民到美国,那么肯定要选好居住的城市,住在名校附近岂不是更好?
杨祥国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5年,他摘下门牌号塞进棉被里,和54个子孙一起迁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如今他们过得怎么样?回不去的的故乡在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