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好不容易取得了独立的缅甸来说,分布于边陲各邦、与中央政府别苗头的少数民族武装一直都是十分头疼的问题,七个邦中又尤以面积较大的掸邦和克钦邦最不风平浪静。
同是掸邦“特区”,历史渊源、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条件也颇为相似,为什么11年果敢会被吞并,而佤邦却能保持独立?看看他们的差别在哪里!
独立之后,漫漫统一路
即使以11年果敢自治特区政府成立作为果敢被吞并的标志节点,果敢同盟军也至少存在了二十多年——事实上即使到了15年,果敢同盟军与缅甸中央军队之间的冲突仍然够得上“如火如荼”的形容。
类似这样的“民地武”还有不少,为什么缅甸分明是个独立国家,对边陲地带的控制却如此力不从心呢?如果回头看看二战期间缅甸的独立之路,过程很有些“驱虎吞狼”的味儿。
二战之前,缅甸一度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实际处于英联邦的控制之下。后来日本人打了过去,掌权的总理巴莫、将军昂山与日本人联起手来,把英国势力轰了出去;再后来日本露出败象,缅甸又果断跳反,站到了反法西斯阵营一边。
大概也有站队正确的原因,日本投降之后,国际承认了缅甸独立的有效性。但哪怕二战都结束了,缅甸仍在致力于摆脱英国的操纵和影响。直到1948年英国议院正式承认,缅甸才终于获得了独立。
昂山将军
掸邦那些不省油的特区们
从这个过程不难推想,缅甸虽然独立,但并未拥有过有效控制国内全境的能力,也没能改变英国殖民时期刻意经营、对不同民族地区分而治之的定势。
缅甸的行政区划至今仍是七省、七邦和两个中央直辖市,其中“省”通常是主体缅人聚居、中央控制得力的地区,而“邦”则历来少数民族势力占优,相当于民族自治地区。
在缅甸国内,缅人大约占总人口的七成,主要聚居在中部平原地区。他们多数笃信佛教,“缅甸”这个国名的来源就是梵文,有“坚强、勇敢”的意思。
而边陲地区则往往山高林密,是各个少数民族的地盘。其中,东部与云南接壤的部分就是掸邦高原,这里就是包括果敢、佤邦在内的“掸邦四特”所在地。当初,果敢名为“缅甸掸邦第一特区”,与之同级的第二特区就是佤邦。
如果从风土人情来看,由于地理原因,两者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并且与中国经济捆绑极深:汉语是通行使用的语言,人民币是无障碍流通的货币,就连网络ip都是云南的!行业经营、商品来往更是十分密切。
据统计,仅2007至13年,南方电网旗下的普洱供电局累计向缅甸佤邦境外供电6323.7万千瓦时,13年时,更是把总供电量的20%以上都输送到了佤邦。
在2009年缅甸中央控制果敢大部分地区之前,这些特区各有各的强势领导人,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高度自治,形成了实质上的“国中之国”。
果敢:一朝内讧,土崩瓦解
果敢与中国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在此设有宣慰司,归属云南管辖。到了明末清初,南明王朝末代永历帝倚仗李定国、孙可望等人,在西南边陲抵抗清军,最后逃入缅甸。
永历帝被杀、李定国病亡之后,跟随他们的汉人遗民无法再回到清朝统治的中原,只能留在当地。他们就是缅甸果敢族的源头。
李定国
根据缅甸独立初期订立的《彬龙协议》,果敢作为独立土司邦,理论上拥有自治权利。但当时情况复杂局面不稳,果敢一带很快被缅甸政府军实际控制。对此不满的果敢人彭家声在缅共支持下带着果敢人打回了果敢,建立了缅甸人民军东北军区。
后来缅共势力衰退,彭家声与掌控军权的兄弟彭家富及子彭大顺发动了“311事件”,脱离缅共、与缅甸中央谈判,成立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一系有果敢同盟军作为底气,宣称“果敢人管理果敢”,实行高度自治。
不少人认为彭家声的角色实质就是新时代土司,甚至干脆把他叫做 “果敢王”。彭家声在果敢严厉打击鸦片种植和贩卖,民众生活水准横向对比并不算差。但与此同时,他也掌控赌场,并在果敢实行家族式统治。
《彬龙协议》
彭家声自任特区主席的二十年内,6个兄弟和5个儿子中有九人都位居要职,没当官的两人只是因为客观条件的确不允许——一个早夭、一个痴呆。利益和权柄空前地集中到彭氏家族一门之中。
如此的局面下,第一特区内部围绕权与利的军变频频爆发。1992年发生了二杨夺权,2009年又与副司令白所成发生内讧,彭家声本人也数次离开果敢、又再图谋着卷土归来。
然而在果敢内部的不断内讧中,缅甸中央政府却步步为营,将清水河、勐古等地理要地一步步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终于,当2009年彭家声最后一次离开果敢之时,缅甸中央军队已经对果敢同盟军造成了优势足够的压制。缅甸中央政府乘机控制了局面,并于两年后建立了果敢自治特区政府,曾经的“第一特区”再也不复当初说话有分量的地位。
彭家声
佤邦:公开拒绝整编
佤邦与中国的渊源则可以上溯到唐代,这里曾属于唐的附庸南诏国;到了宋朝,则在大理国控制范围之内;之后的元、明、清历代,佤邦地区直接纳入中国版图,由中央政权设置府司进行管理,当然,实际管理者是当地土司。
经历清末、缅甸独立时期,佤邦逐渐成为缅甸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世代相传根深蒂固的土司制度,佤邦地区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自治色彩,事关当地事务,中央政府近乎毫无置喙余地。
佤邦有多个民族杂居,以佤语、汉语为官方语言,官方行文使用汉语,日常口语则以佤语最为普及,部分学校连教材都干脆用中国官方版。
佤邦的多个民族与我国境内民族系出同源,比如他们的佤族人口最多,占将近七成,每年必过新米节、木鼓节,这些习俗与国内佤族简直就是一样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佤邦脱离缅共,组建民族民主联合军控制了当地局势。其领导人赵尼来、鲍有祥即与缅甸中央政府谈判,最后,双方仿照与果敢相似的模式达成共识,佤邦被称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其后,他们不断收编其他“自卫队”,改名为佤邦联合军。目前佤邦联合军是缅甸民地武中势力最强者,总兵力约4万人,另有民兵约6万人。
有了实力做底气,佤邦对中央政府多次提出的整编计划从来都是“拒你没商量”。缅甸中央政府甚至承诺每年给佤邦一定的钱和物资,以换取他们留在缅甸联邦内,并且不和全国民主联盟等反对派搞到一起去。
赵尼来
1996年,佤邦联合军配合中央政府战胜坤沙集团之后,直接把原属于坤沙集团的一片区域也收入囊中。1999年,佤邦推动了超过十万人的移民南迁计划,将北佤山区种罂粟的农民搬到南方去,让他们改种水稻、橡胶、茶叶等作物。
到2005年,佤邦政府开始禁止种植和销售罂粟相关。2008年,缅甸通过新宪法,试图将佤邦地区整合成掸邦下一级的佤族自治区,并将部分地区划出佤邦。
佤邦对此反弹猛烈,不但名义上从不承认自己是比掸邦低一级的行政区划,干脆联合了其他八家民地武重组“缅甸和平民主发展阵线”, 鲍有祥亲自出任总司令,这可明显是叫板的意思了。
随后双方抛出计划、武装演习、提出条件、讨价还价,其中还夹杂了一次大选,佤邦直接拒绝了大选在自己地盘上进行。
两边拉锯到11年终于初步达成共识,不用打了,明面上看来佤邦也没吃什么亏,甚至还拉拢了十多家民地武组织支持他们“申请设立佤民族邦”的请求。
鲍有祥
结语
从缅甸中央政府的操作来看,对这些“自治程度太高”的邦态度是差不多的——抓紧可能的一切机会削减自治权柄。但在两个“特区”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为什么果敢会被吞并,而佤邦却能保持独立?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看看他们的差别在哪里!
首先是组织结构。果敢的彭家王朝被人称作“新时代土司”这不是随便说说的,也许因为获得权力的过程中就对家族依赖太深,彭家声掌权之后几乎也只信任和自己有血亲关系的人。这种类似封建王朝缩微版的“家天下”模式很容易发生政变。
而佤邦虽然与缅共脱离,但组织结构、制度建设方面却有不少东西沿袭了下来,有相对明确的政治目标和路线。此外,佤邦领导团体以佤族人为主,但也有拉祜族、克钦族和汉族等少数族群人士,具有一定的监督和平衡能力。
其次是身份认同。历史遗留问题在果敢和佤邦的情况中同等存在,他们从历史上、血缘上都与中国联系更紧密,甚至不少边民仍维持着跨越国境线的亲戚关系。在缅甸,他们才是合法的公民,但却没有足够的身份认同。
但是,佤邦主体民族的族群认同感相当强烈,在认同“保家卫邦”的前提下能够凝聚起来。而果敢,内部百余年不断争斗,敌我分野模糊,被称为 “九反之地”,族群认同严重缺失。
15年果敢同盟军再度打回果敢时,显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变得更加重视思想上的引导与建设,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人的识字率是97%,而美国人的识字率只有79%,你会相信吗?还是会认为这是在造谣。如果这是西方人说的呢?8月2日,美国《不同声音》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西方关于中国的谎言终究只是谎言》。在这篇文章中,重点介绍了一本书,英国“拒绝新冷战”运动联合创始人、“社会主义中国之友”网站联合编辑卡洛斯·马丁内斯的《东方依然红: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
有些人满脸的“暴发富”嘴脸,只要稍微有了一点点钱,就开始过着奢靡的生活,并且还故意晒出来,刻意强调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崇洋媚外的嘴脸,实在是难看至极。6月22日,有一个不知名的演员就晒出了自己在美国的生活,一时之间引起了骂声一片,她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中晒着奢靡的生活,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让国人看了都想要骂她。
国与国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文化差异。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造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随着我们国家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有了经济文化上的来往,这样的"小误会"也就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啦。先不提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单说咱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中日韩三国的文化有着相似的文化基因,有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各国的人民在交往的过程中自然也有着很多的小故事。
这是《自拍》第291个真实故事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告诉我孙光/口述小问/撰文呱呱/编辑我是移民哥,北京人,80后。我原来在乌克兰做生意,踏踏实实过着日子,俄乌一发生冲突,我成了难民。带着全家逃出乌克兰,走了半个欧洲,仍没找到落脚地。等回到乌克兰了,也许家已经不存在了,房子可能毁掉,生活被战争碾碎,难以复原,只有慢慢去粘合、重建。
中国游客去朝鲜,是一定会被带到平壤地铁参观的,导游会骄傲地告诉你,这是朝鲜人民自力更生的结果,是自己设计建设的。但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国游客偶尔会回忆到,当年有亲戚朋友参加了朝鲜地铁的建设,更有人说,地铁就是中国建造的,就连地铁站的石英钟都是上海牌的。那么,到底朝鲜的地铁,是不是咱们援建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虽然没有明确出现一些报纸电视上,但在多年前的一份材料上就曾明确过。
一个山东青年死在了巴基斯坦。那是2019年4月15日,刘辉来巴基斯坦的第三天。他离开伊斯兰堡的住处,没带手机、身份证、钱包,出门买药。监控视频捕捉到了他最后的身影:他神色平静地走出大门,回头看了一眼,似乎在观察身后有没有人。在他失踪后,巴基斯坦警方以绑架案的名义四处搜寻,当地华人四处发寻人启事。三四天后,他的遗体在一个桥底涵洞被发现,距失踪地几十公里。
通知:从土耳其外交部证实,从2015年2月2日起,申请土耳其电子签证时,不需要再提供申根国家或oecd国家的有效签证或居留许可证件。日前,有小伙伴已从土耳其外交部证实该规定,并勇敢的做了“小白鼠”。尝试不提供申根或oecd签证申请土耳其电子签,已经成功出签啦。此处有掌声!小伙伴们,去土耳其终于可以“说走就走”了~~~~~
以前都写的是发达国家出国务工情况!今天就开始聊聊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出国务工之旅,很多没出过国的朋友都会问去不发达的国家打工能赚钱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就像国内再不发达的城市也有住豪宅开豪车的人!今天就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举个例子,很多朋友一听这个国家名字。都会想这是一个非洲国家吧?其实巴布亚新几内亚,
20世纪30年代,上海音乐主任廖昌永表示:作为中国歌手,最重要的是将中国歌曲唱好,才能更好让中国声音传达到国际上,最终作为他的师兄弟的徐霞,却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前行这。将中国现代艺术性的音乐置于中心,这也是此次演唱会最大的看点。以前的中国歌手在徐霞的演唱会上,主要是《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两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的曲子,但现在却被一首又一首中国歌手和一首又一首的西洋歌手所取代。
他是当前中国在亚美尼亚最红的网红博主,经历过海外千辛万苦生活的四川小伙王望,如今吸引了300多万的粉丝,也即将跟亚美尼亚美女玛利亚走进婚姻的殿堂,他过去做的很多事情都阐释着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海外过的旅途生活,处处都弘扬中国文化与民族传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与肯定,今天分享她们带着父母来到亚美尼亚之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