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763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移民哥,祖籍江西丰城,在台湾生活已经第56个年头了。
我在一个大家庭里长大,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教育影响,父亲教我勤练书法,学习少林南拳,在我离开家上大学后,要求我写家书“汇报”收获和感悟。
父亲告诉我,身为中国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这三件事情上,要学习一辈子。
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借工作关系和旅游观光的机会,往返大陆7次后,我和妻子决定到大陆定居。而我的女儿,也有了投身环保工作到大陆发展的计划。
如今,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辞掉大学教授的工作,计划3年内到大陆重新创业,盼望拿到祖国身份证的那一天。
(我如今56岁了,还没有停下脚步,准备到大陆开创新的事业)
我的父亲在抗日期间投笔从戎,1954年来到台湾。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
父亲是个传统的读书人,对我们施以传统的儒家教育。他的书法很好,行书写得尤其狂放。记得小时候,父亲教我们练的是钱沣的字帖。钱沣的字特别怪,可父亲却十分推崇,最喜欢让我们临摹他的《正气歌》。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从小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父亲年轻的时候还写过历史类童书,编撰一些像“曹冲称象”这样的小故事书籍,后来在香港发行。
我和哥哥姐姐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父亲讲述的家乡故事,感觉非常神奇。
(父亲留存为数不多的书法作品,不少大幅的作品都送人或被别人拿走了)
父亲说家乡的村子里有一个古井,里面用铁链锁着一条龙,半夜站在古井旁,能听到有铁链滚动的声音。这个故事父亲反复说了很多遍,我们很爱听。
父亲还告诉我们,家乡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水质好,大米长得特别好,尤其红米特别香,特别好吃。可在台湾从来没见到过红色的米,我们觉得父亲一定是在开玩笑。多年以后,几次前往大陆,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没能回到江西老家好好见识一下红色的米。
前不久,一个到大陆的台湾朋友兴奋地告诉我,吃到了红色的米,真的很好吃,我让她下次回台湾,帮我带一包回来。
别看父亲是个读书人,他还会打少林南拳,而且打一套下来像模像样。小时候我们5个孩子每到周末就会被父亲催着起床,在院子里一溜排开扎马步打拳。
可我们总想跑出去玩耍,找各种理由不想练。后来我在网上查阅,才知道原来父亲打的居然是正宗的少林南拳,后悔当时没有认真学。
(在美国当地商会演讲时的我)
父亲对我们的家教是传统的中国式教育,他总是提醒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一辈子要“立德”、“立功”、“立言”。每次说这六个字的时候,他的神情庄重,两眼炯炯望向远方,让我不禁耳提面命,从此铭记在心。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父亲常说的话,也是对我们的期望。不过,他的要求并不严厉,就算某次考试考得不好,也不会批评斥责。
学生时代的我,虽然不是别人家那种学霸孩子,但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成绩稳定在中上。父亲让孩子自由式发展的教育理念,对我后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影响很大。
那个时候,我了解大陆的信息很少,也没有机会前往大陆。
我在台湾读大学期间学的是新闻专业。实习课被安排去广播电台、电视台参与节目的录制和制作。
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机器,让我很兴奋,在操作器械设备时,导播要求把摄影机往前推,我一时紧张弄错,将镜头推杆往前推,被骂“白痴”、“笨蛋”,弄得我脸红尴尬。
(第一次在美国骑马)
年轻时候的我,曾经很羡慕那些坐在冷气间里,剪剪片子、写写东西的工作,没想到后来出国深造,从事了游走在世界各地的职业。更没想到,如今50多岁了还没有停下脚步,准备到大陆开创新的事业。
在台湾,男生都会被安排两次服兵役。我第一次是大学二年级进训练中心两个月,第二次是在大学毕业后入兵营一年十个月,总共加起来是两年的服役期。服完兵役回来不久,我就结婚了。
妻子和我高中就认识,所以我们的相处就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记得有一次暑假,我在家里和她煲电话粥,我姐看了通话费超高的账单,立马拿了500台币去银行换了一大袋硬币塞给我,让我滚到楼下公用电话亭去打。
妻子学美术出身,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作为艺术女生,特别活跃,很会“搞气氛”。记得在服兵役期间,那时妻子还是女朋友,有一次探访我,居然让整个兵营都轰动了。
(老婆的画作,像极了我们即将举家搬迁到大陆的样子)
大二在训练中心时,每个月都会有一天周末开发营区,让家人朋友进来探视。那次我的“未来老婆”带着她们艺术大学全班20多个女生浩浩荡荡进来看我,一时间整个训练中心里呼朋引伴,笑语盈盈,让所有男生都十分羡慕。
以至于后来那段时间我到食堂吃饭、在操场训练,所到之处,大家一见我就议论纷纷:“喏,就是这小子,他有个高个子的女朋友,带了20多个美女来看他,好牛哦!”我一下成了焦点人物,感觉特有面子。
还有一次在兵营,她还特地带了我母亲一起来看我,让我既惊喜又暖心。
服完兵役回来,1992年,我们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完婚了。结婚仪式并不罗曼蒂克,都是按传统的规矩进行。
上门提亲,和长辈商讨婚礼事宜,准备物料、进行流程等等,都一步一步仔细完成。不过,我们没有给彩礼环节,在台湾很少有给女方彩礼,即使是给女方家收了,过后也会退回给男方。
我结婚的事,全部是母亲和亲家一起张罗操持,父亲那时已经过世。一辈子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的父亲,在1989年9月突发中风被送到医院,没多久就走了。
(我和学生在一起)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一大家子最后一次聚餐的情景。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既不是周末也不是任何节日,我和哥哥姐姐都回来了,姐姐和母亲主厨,父亲也下厨烧了一个菜,还喝了酒,是他最喜欢的绍兴酒。他说:“绍兴酒是江西老表最爱喝的酒。”
父亲“嫌弃”台湾太清淡,不香。他喜欢重油,喜欢吃辣,喜欢大鱼大肉,有一道叫做粉蒸肉的菜,每次他和江西同乡聚会的餐桌上,一定会有一道粉蒸肉。
父亲还“看不上”台湾年糕加泡菜炒的韩式吃法,他喜欢家乡的吃法,蒸软了蘸白糖吃。他觉得那才是年糕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故乡的味道。
作家阿城说过:“所谓的思乡,其实是吃了异乡的食物所产生的情绪。”
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那些带有家乡dna的食物,在味蕾中留下深刻烙印,在岁月里沉淀、发酵,幻化成乡愁,一辈子相随。
(台中街景)
婚后不久,我前往美国深造。出国留学这件事,从头到尾是我自己考虑、定夺和处理,母亲没有插手参与,也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
我报考的是德州大学,选修的方向是经济专业,硕博连读后我就一直从事经济研究,出了几本跟经济类有关的书,也算是把自己多年的积累给行业伙伴进行分享吧。
从大学时期开始,父亲就让我养成了写家书的习惯。除了给父母写,还给哥哥姐姐写,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上的收获和见闻跟家人分享。
记得我出国的第一封家书里,讲述了机场分别这件事情对人生的深刻记忆,还有初到学校因为英文不是很好,在生活和学习各种事项的接洽都感到特别紧张的情绪。
我记得父亲曾经在家书中反复嘱咐我:“在外求学,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第一要务,不要忘记时时体察自己的德性,最重要的一条是‘不造成对别人的困扰’。”
后来我渐渐就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个习惯后来也延续到了女儿身上,让我倍感欣慰。
(2018年的秋天,我和老婆、女儿在山东青岛旅行)
留学期间,除了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还有中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大学时,读几本书,交什么作业,写什么报告,并没有太苛刻的要求。
但在美国的学校,一下就开出多达25本的阅读书单,甚至有的科目开到40本书,要求交付阅读报告的时间很短,让我略感吃力。
另外,我还发现美国人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懒散悠闲,很多美国同学都蛮用功的,逼得生性闲适的我也用功起来。出门在外,代表的是中国,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留学那几年,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假期,为了省钱,大概两年才回一次台湾。有时候到校外打工,大多数时候在学校研究室工作,住宿方面省钱,学校也会付微薄的薪资。
记得我当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自动贩卖机的研究报告,那个时候在台湾的自动贩卖机很少,研究的过程挺有趣挺有收获的。
可惜的是,光阴易逝,岁月匆匆,我的所有感悟没有能够分享给父亲。在自己成为父亲后,我特别珍视女儿成长历程的每一个瞬间。
(2014年到北京,拍下528米高的中国尊附近高楼在建)
妻子在36岁高龄才生下女儿,非常辛苦。感谢上天赐给我们最美好的礼物,女儿是个聪明的孩子,只不过一开始并没有“锋芒毕露”。
她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在班上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但我并不焦虑,且不说她是班上年纪最小的,每个人脑力开发的时间也不一样。
每一朵花都会绽放,只不过花期不同罢了。
我知道大陆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辅导功课,但我唯一帮女儿做的就是找了一个数学补习班加强数学,其他的一概不管。我对女儿说:“学习这件事,需要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我其实想告诉孩子,独立思考是立身之本。
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学会自己收集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后,在小学四年级时,女儿就突然就开了窍,顺利考上了私立高中,还进了质优班。
(女儿5岁的时候)
让我颇为惊讶的是,在紧张复习备战高考的情况下,她还有精力学日语,通过日语的最高等级n1,还担任动漫社的社长。而且每天11点前睡觉,从不熬夜。
在我看来,中学时代本来就应该丰富多彩,不能只以考学为目标,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这才是受益一辈子的好习惯。
我看过不少优秀的学生,高中时很用功,到了大学就放飞自我了。其实大学所学才是至关重要的,会决定你在社会上将会扮演什么角色,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女儿在大学的双专业是自己选的,她很喜欢,所以大学的四年过得充实愉悦。
我知道很多台湾和大陆的家长会以自己的经验和实用主义判断,帮助孩子选择专业,我的建议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拥有充满喜悦的大学生活。如果被迫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就太难受了。
(在北京前门大街第一次吃到的冰糖葫芦)
今年24岁的女儿,刚刚开始学画画,而且玩得还不错。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斜杠型的人,不需要每项都做到很深入的程度,但要有所涉猎和学有收获。
前不久,女儿告诉我说将来会选择环保领域工作。女儿有如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身为父亲唯有说“好”,虽然这不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事业,但我支持她的选择。
立志投身和参与大陆的发展,女儿比我们当家长的想法更早,这点让我很感动,也深受触动。
女儿去过大陆两次,国中一次,高中一次。国中的时候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参观交流,回来后她对我说:“大陆学生的演讲口才比我们强太多了,学习也比我们用功。”
杭州的西湖和爆虾鳝面,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回来后一直心心念念,天然的“吃货”体质这点倒是挺像她爷爷的。
(在朱家角古镇抓拍的镜头)
九十年代,我第一次来到大陆,当时的第一站是上海。为了陪妻子到上海一家航空灯具厂找灯具,这家工厂制作的灯具很有名、很耐用。
具体哪一年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当时上海还没有浦东机场,只有一个虹桥机场,我们住在虹桥饭店,对面的华东大学还叫纺织大学,如今气势恢宏的高架桥当时还在施工。
让我惊艳的是外滩的霓虹灯。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全家外出下馆子,在华灯初上的台中街头,我和姐姐哥哥开心得哇哇叫,父亲在一旁笑着说:“台湾的霓虹灯哪有上海的好看,上海早就有霓虹灯了,台湾过了这么久才有。”
如今站在外滩,晚风习习,观赏着璀璨华丽的霓虹灯在江面上的倒影,父亲爽朗的笑声犹在耳畔,如果他还健在,再一睹这繁华盛景那该多好。
上海之行后,我陆续到了七八次大陆,去了北京、杭州、南京、山东等城市。北京不愧是千年帝都,中轴线的建筑文化气息很浓,北京人讲话也好听,奥运的场馆很漂亮,唯一不好的就是堵车。杭州西湖的苏堤杨柳、三潭映月美不胜收,难怪女儿流连忘返。
(我即将告别这所任教了20多年的大学)
每次来大陆,都能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进步。反观台湾,已经很久没有大型都市建设了,老旧的建筑很多,不论是生活的便利,还是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018年,我和妻子去青岛旅行,在酒店大厅看到有按摩椅,想坐上去体验一下,但需要扫码支付,不能投币。我只能拜托领队帮忙操作,然后再给她现金,估计现在就只有台湾在用现金了。
关于这种扫码的支付方式,我有做过一点研究。可能大家不知道,对于大陆的伙伴来说,这个早就习以为常的支付方式,其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支付方式,在世界上别的地方没有使用过这样的支付系统,中国跳过了西方的信用卡系统,直接使用电子方式支付,实在是厉害。
(作为一名学者,通过细致研究中国的发展模式,我看到了势不可挡的未来)
除了旅行,我还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大量浏览网上资讯等方式去深入了解大陆。
透过专业书籍我了解到,在数据时代下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呈现星火燎原之势,这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中国模式”。研究了30年西方经济学的我,原有的思维被中国的经济模式打破了。
正如曾鸣老师在《智能商业》里写的:“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开始”,我们正站在未来的起点,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
我观看了很多纪录片、电影和短视频,除了制作精良的专业作品,还有普通老百姓表达自己充满烟火气日常的短视频,我能感受到汩汩流淌的生活状态。
我从2020年3月份也开始接触了自媒体,向大陆很多优秀的自媒体学习怎么制作短视频。
(在我左边的是2006年带着一家老小来成都开火锅店的台湾朋友)
在台湾,其实有很多人在大陆的网店购买东西,即使到货时间需要一周甚至十天,我们都愿意等,因为便宜、可选择性多。
我老婆也是其中的一个网购迷,尤其喜欢买衣服和家饰用品。除了偶有踩雷,大多数的购物体验都很好,买到的眼镜框、行李箱性价比都很高。
在成都的台湾朋友2年前曾给我邮寄过一个有线的领夹麦,在台湾这样的领夹麦要将近500台币,而在大陆才30块人民币不到,加上运费,总共不到50块钱,我一直用到现在。
我想说的是,其实大部分台湾人看到了大陆的进步,一些台湾人对大陆之所以有偏见,那都是因为自我封闭。
越是没有去过大陆的人,偏见就越深,他们没有离开那个岛,没有来看看,他们听到的可能都是被屏蔽后的东西。
但凡愿意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就能看到大陆的进步一日千里。
我如今在台湾亚洲大学教emba,常常鼓励我的学生有机会到大陆去看看,去大陆工作。先不说讨厌还是喜欢,从经济学的gdp来看,台湾的gdp是多少?大陆的gdp是多少?从刺激活力的设施建设来看,台湾有多少?大陆有多少?答案一目了然。
前不久我有一个学生去了厦门的孵化中心,好几个学生去了金门大学研究所,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天地无限宽广,机遇的大门就在眼前,等着你去推开。
(我常常推荐学生读《进化论》,每个人都应该有“进化”的思维,勇敢向前)
这几年台湾的经济状况不好,台湾的大学也因为招生人数不够,学校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所以我也会慢慢淡出教师行业。
16年前,我的一位好兄弟带着到一家老小,到成都开出了当地的第一家小火锅店。他告诉我,成都是个很适合做生意的地方,成都人友好豪爽,不论是做什么生意,事情成或不成,大家都可以一起愉快地“耍”。
去年,另一位好友也卖掉自己台北的大house,放弃在贸易圈积累多年的人脉,只身一人,来到成都重新创业,帮凉山果农卖水果。
随着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前往大陆,我也越来越向往,我也想投身大陆的发展,在助农领域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筑一个属于我的乡村梦。
其实成都这座都市的形象,早就在我的脑海里“盘踞”很久了。除了研究成都的商业环境,我还调研了那里的人文。
隶属四川这个“天府之国”,成都既满足了都市的时尚气息,房价也没有其他城市高,是我到大陆发展的首选城市。
(根据世卫的新标准,50多岁还是盛年,我的事业仍然可以另起一行)
目前我已经在做准备处理在台湾的房产,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概三年内就可以到大陆定居了。说不定举家搬迁之日,就是两岸统一之时,到时我们一家三口就可以领到身份证了,想想就心潮澎湃。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那么理性的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感性的想法。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时冲动,未来已来,每一个识时务者,都应该看得到中国的未来。
“少年当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愿每个人都坦然迎接变化,勇敢接受改变,找到属于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愿每个人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编者按:自8月1日起暂停47个城市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后,就有台湾媒体预测,下一步大陆还将减少团体赴台旅游配额。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7月底,大陆赴台游客近200万人次;并预计,到2019年年底,赴台大陆游客将减少约40万人,旅游业收入将损失168亿元新台币。那么,中国大陆叫停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背后究竟有何考量?
很多重视子女教育的申请人都选择移民香港,香港每年都能收到很多移民申请。移民香港有什么好处?移民香港需要什么条件?本文将详细介绍移民香港的好处和移民香港需要的条件,如果申请人想要去香港发展,可以仔细阅读本文,希望能对申请人的移民之路有所帮助。一、移民香港有什么好处?1、教育优势移民香港的教育优势是很多申请人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那些重视子女教育的申请人。
2022年,香港又流失6万人!从2020年开始,香港人口已经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了。更为严峻的是,香港去年劳动人口减少了高达9.4万人,跌幅创近40年来的新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离开香港呢?难道曾经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香港已经衰落了吗?很明显,并非如此,香港现在的辉煌程度,依然有目共睹。尽管香港移民潮仍在继续,但却有大量的内地人才流入香港。
近些年,受到疫情影响,赴港读书成为不少人的选择,香港留学也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地。不少人通过读书、专才、优才等计划赴港定居。最近,香港香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又称投资移民计划)再次被提起。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于本月初举行会议,简介施政报告政策。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建议,政府可重新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让投资指定数额的人士移居香港(性质类似投资移民),振兴目前低迷的经济。
近些年,受到疫情影响,赴港读书成为不少人的选择,香港留学也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地。不少人通过读书、专才、优才等计划赴港定居。最近,香港香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又称投资移民计划)再次被提起。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于本月初举行会议,简介施政报告政策。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建议,政府可重新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让投资指定数额的人士移居香港(性质类似投资移民),振兴目前低迷的经济。
引言 坐上了高铁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最近这首歌刷爆网络,也直观的反映出了祖国人民对于两岸统一热情高涨。此前有媒体采访台湾省长蔡英文,问她台湾人是不是中华民族或是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的时候,他们却回答说我们台湾人是“南岛民族”。这一回答让许多爱国专家学者不满,明明说的是中国话,祖先又是来自大陆,怎么就变成了“南岛民族”了?
中国台湾网7月11日讯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移民部门今(11)日会同相关机关共同审查“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大陆学生访台案”,经台教育部门、陆委会以及移民部门联合审查会决议,同意37位大陆师生赴台参访。台移民部门称,对于两岸青年交流“乐观其成”,疫后迄今已陆续开放陆生学位生、交换学生及短期研修生赴台,也呼吁邀请单位在相关活动上能妥为规划,以维护校园安宁及安全,确保健康有序的学子交流,促进两岸良性互动及和平稳定发展。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确实非常迅猛,许多华人移民美国的人可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是继续留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发展?针对这个问题,让我们听听华人们的真实想法。首先,许多华人移民美国的人对于中国的发展抱有极高的期望。(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他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科技、教育和商业领域的迅速进步。
你是不是也想移居香港,享受一线城市的繁华和便利,体验中西合璧的文化和生活,拥有更多的发展和机会?但是你是不是也觉得移居香港很难,需要很多的条件和手续,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别担心,老吴来告诉你,其实移居香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你符合以下6种方式中的一种,就有可能实现你的香港梦!投资移民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式,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和商业计划,就可以申请投资移民香港。
你是否想过移居香港?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繁荣的经济、优质的教育、多元的文化和便利的交通。香港也是一个移民的热门目的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申请移居香港,享受香港的高品质生活。香港夜景但是,你知道移居香港的政策有哪些变化吗?你知道2023年最新版的移居香港指南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那么你就要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机会。
大陆移民台湾历史(泉州四县移民在台北的一场大混战——顶下郊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