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春节是每个中国人最期盼的节日。那远在非洲大陆上的人每年是什么时候“过新年”呢?又有哪些“新年”习俗呢?
非洲大陆地域广阔,国家众多,由于季节气候、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非洲各个地区的新年时间不尽相同。此外,社会文化各种各样,民族习惯不尽相同,非洲各国过年的习俗也是丰富多彩。
本文,我们从过年时间、习俗、饮食,以及过节地点等维度了解了非洲新年。我们将和大家一同走进非洲主要国家,看一看他们都有哪些特色的新年文化。
01 非洲的新年时间
非洲国家的“新年”,大多与宗教有关。
按照国家划分,非洲54个主权国家中,有21个国家以伊斯兰教为主的,例如埃及、索马里、利比亚等;另有31个国家以基督教为主,例如南非、卢旺达、津巴布韦等国;剩余2个国家,一个是以印度教为主的毛里求斯,还有以原始宗教为主的多哥。
从地域上看,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区域基本上是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按照伊斯兰教历“新年”。新年日期比较统一, 伊历的十月一日(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春节”,九月斋月后的第29天黄昏时,如果望见新月,第二天就过开斋节。到开斋节这一天,穆斯林们都互相拜访,赠送礼物,穿上节日盛装,热闹非凡,恰如汉族的春节一样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大部分南部国家,深受西方殖民时代文化的影响,大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与欧洲人的“过年”习惯相同。
处于非洲中部的一些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有的信仰原始宗教,有的信仰伊斯兰或天主教,这些国家的“过年”时间不尽相同。例如埃塞俄比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独有历法。埃塞俄比亚使用的是尤利安历法,它的新年日期也照此推算。尤利安历法比公元历法通常晚7年零8个月,且每年由12个月或13个月零5天或6天组成,每月30天。因而埃塞俄比亚的新年日期并不固定。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相,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就会上涨。于是,埃及人把涨水的这天作为新年的开始,俗称“涨水新年”。
02 非洲的过年习俗
非洲各国新年日期不尽相同,过年的习俗也是丰富多彩。
歌舞狂欢庆新年
非洲新年的庆祝活动离不开歌舞。
在西非的尼日利亚,部落里的新年之夜,总是篝火通明,人们点燃火把,迎接新年。新年这一天,大家可以纵情欢乐,不受部落戒律的约束。几内亚人在新年第一天,习惯牵着大象在街上走来走去,人们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在东非国家肯尼亚、坦桑尼亚的元旦当日,人们鸡鸣即起,姑娘们身着彩裙,走村串户唱民歌;早餐后,鼓乐齐鸣,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到海滩洗澡,以示洗去污秽,健康欢乐地迎接新年。苏丹人喜欢在新年尽情玩乐一天,举办各种文艺、游戏、跳舞等活动。与平日不同的是由老年人跳舞,青年人来唱歌。人们还喜欢互赠核桃、喝核桃粥,祝愿新年幸福。
在南非,新年与收获是同一个概念,黑人们用“南瓜舞”来庆祝新年。当月亮升上半空,整个部落集中到一起,点燃篝火,部落首领顶着一个大南瓜慢慢起舞,跳到最后把南瓜摔碎,表示着新年的开始。这时大家欢声雷动,欢歌劲舞。元旦那天,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街头,还会有一年一度的迎新年狂欢游行。
在中非的埃塞俄比亚,新年前夜,人们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在家门口点燃用树叶和树枝绑成的火把,同时各自带上一捆干柴兴高采烈地来到广场。这时,大人、孩子围着熊熊篝火载歌载舞,庆祝丰收,通宵不眠。
祈求来年丰收富足和好运
非洲人民欢庆新年的同时,与中国人一样饱含着辞旧迎新、对来年丰收富足和好运的期盼。在埃及,克鲁特人迎接新年时,常在自家门口放一张桌子,桌上七八只碟子里装有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以及很多绿色植物的小芽,用来供奉神灵,祈求丰收。供奉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也就越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新年前夕,沿海的斯瓦希里族人家家户户要用木炭爆玉米花撒在屋内的各个角落,以示驱散妖魔,祈求幸福。
戏水迎新年
非洲3/4的面积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更是穿其而过,气候普遍暖热,尤其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区域,“夏天的新年”普遍存在。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西非和东非的一些沿海国家地区有着戏水迎新年的习俗。
在尼日利亚,部落里的新年之夜,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到小河里洗澡戏水,谈情说爱,直到清晨。新年这一天,大家可以纵情欢乐,不受部落戒律的约束。
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一些地方,一进入第13月,人们就开始庆祝新年。在这五六天里,姑娘们半夜里成群结队地来到离家最近的小河边,一边嬉水一边唱歌。小伙子们也搭伴成伙,来到离姑娘不远的河里玩水,以示爱意。元旦凌晨,鸟儿还未出窝,男女老幼都已来到河边洗澡。
03 非洲的新年饮食
美食是任何一个国家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风景。非洲人民也不例外。
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尼日利亚人最爱食用传统的“五色板”,即用玉米面、木薯面、豆类面、蔬菜、西红柿混合在一起烧制而成的糕状或湖状食物。
在西部非洲加纳,新年时,人们用棕榈叶建成各式各样的房子,并在房子里放上节日桌,摆上诱人的新年菜肴——烧公鸡,全家老小都围坐在桌旁。那些在过去争吵、有过不愉快的人也借此机会交流和解。
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过新年,处处充满浪漫的气息。不过这里有一些新年禁忌和注意事项:新年前一周不准吃肉,直到除夕晚餐时才可吃些禽类;夫妇在元旦这一天要向双方父母赠送鸡尾,向兄弟姐妹和亲友赠送鸡腿,以示关心、友谊、敬意和新年祝愿。
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沿海的斯瓦希里族人,在新年当天,会用玉米和菜豆煮饭,盛于碗盘里放在门前,供串亲的过路人随便食用。
埃及的新年食品带有浓郁的北非和阿拉伯特色,最著名的是“库纳法”,就是把白面调成糊状,放在漏勺里,震动勺把,均匀摇晃,使面糊通过勺孔后变成细丝,落在盛有滚烫牛油的平底锅上。这些面丝被煎至微脆,就成了美味的甜品“库纳法”。
总的来说新年的美食与各个国家自己本身的饮食习惯有关。无论哪种习惯都会以丰盛筹备为目标。毕竟新年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是美好的代名词。
04 非洲的过年地点
与中国春节一样,非洲人们也会在新年期间回家和家人、亲朋好友们一起欢庆新年。在尼日利亚,大家都会在家乡度过新年假期。新年当天,他们集体前往他们的村庄参加新年庆祝活动。 肯尼亚人和坦桑尼亚人也特别喜欢在他们的村庄过新年。大多数从农村迁移到内罗毕等大城市工作的人在新年假期期间返回家乡。每个人都回到了他们的村庄。内罗毕只剩下少数人。
非洲新年丰富多彩,除了不尽相同的过年时间外,过年习俗、饮食也是各具特色。但总的来说,非洲国家的新年,大多与宗教有关。宗教文化的不同,造就了非洲不同国家多彩纷呈的新年文化。但是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宗教信仰,人们对于新年的热情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都是共同的。不仅仅是在非洲,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新年都是美好的代名词。
值此中国春节佳节到来之际,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中非合作进入高潮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于6月29日至7月2日正在湖南长沙举办。整个非洲除与我无外交关系的斯威士兰外,其余53个国家以及诸多国际组织都来了。非洲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冥冥之中似乎与中国有不解之缘。论非洲轮廓——暗合中国五行非洲地跨赤道南北,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朋友们, 你们有没有想过去非洲工作?国内就业压力这么大,竞争这么强,给你年薪20万,你愿意去非洲上班么?随着中非贸易不断深入发展,非洲不少国家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快。这就突出了一个矛盾,“人”不够用了。非洲基础教育薄弱,当地人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但现代化的企业离不开复合型人才,于是人才缺口就出现了。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德国特种兵万里赶赴非洲反劫机:1977年10月18日:德国联邦警察第九国境守备队在摩加迪沙突击解救汉莎航空181号班机劫机事件中的人质。1977年8月13日,一架德国汉莎公司的波音737客机,从西班牙马略卡岛帕尔马机场起飞。飞行员分别是机长尤尔根·舒曼,与副驾驶尤尔根·维特。
导语:非洲地区因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经济产业市场的发展相对较落后。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尽管面临艰苦的生活条件,依然有大量中国男人选择前往非洲务工,甚至不愿回国。在本文中,我们将揭示背后的现实原因:生活成本低、创业就业机会多以及婚姻问题。这些因素促使他们远赴非洲,谋求更好的未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细节。
刚果(金)卢阿拉巴华商会要求罢工以敦促破案的特大恶性杀人抢劫事件,是近期引发关注的一起国际新闻。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当地华侨华社的震动,也引起了全球公众的关注。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起事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刚果(金)卢阿拉巴华商会发布的公告,这起特大恶性杀人抢劫事件发生在6月29日,地点是通往利卡西方向的一处收矿仓库。
二十世纪下半叶,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开始了一波解放潮。在那个年代,苏联和美国联手削弱欧洲,亚非地区的大量殖民地获得独立,老牌殖民帝国英、法的海外版图被肢解。在这一时期,几乎整个黑非洲都获得了独立,但这批新生的国家没能迅速适应现代世界,反而让黑非洲在独立后成为地球上最动乱、最不发达的地区。不仅如此,殖民者还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历史矛盾,如卢旺达这样的小国,在世纪末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种族屠杀。
这个国家是南非,有人概括它“除了治安很差,似乎一切都很棒”。南非很特别,竟然有3个首都,行政首都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开普敦和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大家都以为非洲很热,可是南非许多城市却是四季如春。比如南非的政治文化中心约翰内斯堡的夏季,平均气温20℃,几乎每天下午都会下一场雨,甚至会感受到丝丝凉意,这样的地方全年都不需要开空调。
我们在非洲最穷的国家之一马拉维拍纪录片,因此在马拉维待了30天。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接触了很多中国人,也发现了这里不少的中餐馆,这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间中餐馆名叫“马拉维中国大饭店”,听名字就感觉暗藏玄机。这间中餐馆开在马拉维的经济中心布兰太尔附近,是中国老板开的。饭店的墙壁上贴着不少照片,很多都是华人与黑人的合影,看起来很有历史感。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不少非洲黑人来到中国寻找工作,尤其是在广州,黑人遍布大街小巷。我们走在广州的街上,就仿佛身处非洲,面对如此多黑人在中国成家立业,我们该怎么解决呢?黑人并不是现代才来到中国的,他们在唐朝的时候就作为奴隶被大批量购买到中原。古代人对这些黑皮肤卷头发的人十分好奇,很多大户人家都以家里有“昆仑奴”为骄傲。
近代非洲饱受殖民主义的创伤,二战之后,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的解放浪潮,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截至目前为止,非洲共有54个国家。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大多都建立的是共和政体,只有三个国家保留了君主制:摩洛哥、莱索托和斯威士兰。▲非洲君制三国而前两者都是常见的君主立宪政体,内阁政府行使部分国家权力,君主并作为国家元首不掌握实际权力或者有限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