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7月7日电 题:湖北秭归:脐橙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惠小勇、李思远、田中全
7月,地处长江西陵峡两岸的湖北省秭归县进入夏橙丰收季。晨露未晞,果农们已拿上果剪、背起果篓,趁着风清气爽,直奔茂密的脐橙果园。果园外,来自各地的货车敞开车斗,等待鲜果装车外销。
去年,享有“中国脐橙之乡”美誉的这座山城,脐橙产量达100万吨,综合产值近200亿元。

2023年6月8日,在秭归县华维电商物流园区内,工作人员在搬运脐橙。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三峡一带山水环绕,气候宜人,是种植柑橘属水果的绝佳之地。”与秭归柑橘打了40多年交道的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原主任谭勇说,秭归果农曾以种植普通柑橘为主,丰收季主要在秋冬两季,产量较低,且品牌性较弱。为壮大产业,20世纪末以来,秭归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引进、培育优质品种,不断扩大生产。
无毒育苗、生态栽培、苗木嫁接……历经多年科学实践,秭归探索出一条以同为柑橘属的脐橙为主的种植业发展之路。谭勇说,目前秭归脐橙品种超100个,种植面积达40万亩,形成了“春有伦晚红肉,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的四季产橙生产格局。
炎夏,泛舟长江西陵峡,一江清水碧波荡漾,两岸脐橙漫山遍野。枝叶间,山间劳作的果农隐约可见。走进果园,金果挂满枝头,剥开一颗夏橙,果香四溢,瓤瓣入口,顿觉心情舒畅、疲倦全无。屈乡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仿佛就藏在这“果之美者”中。

2023年3月13日,一艘船舶从宜昌秭归西陵峡村的脐橙果园前驶过。(郑家裕 摄)
脐橙全身是宝。在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柑橘产业链体验馆,果汁、橙茶、橙酒、橘粽、手工皂等100多种脐橙深加工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游客品尝试用之际,也惊叹于脐橙产品的丰富可能性。
“从花到果,从枝到叶,从皮到渣,屈乡人‘吃干榨尽’,把脐橙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充分利用。”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董事长李正伦说,目前公司已形成完整的脐橙深加工链条,产品销售市场遍及全球,仅橘粽产品一项,去年销售额就突破亿元。
不断壮大的脐橙产业成为秭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目前,秭归90%的乡镇、80%以上行政村、70%以上人口从事脐橙产业,涌现出脐橙产值“亿元村”12个,带动近26万人增收致富。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2000年8月17日首批三峡移民抵崇明:到家了!2000年8月17日,由重庆市云阳县启程来沪的首批150户、639位三峡库区移民,乘坐长江“江渝9号”轮安抵上海崇明,并于中午全部到达新居安顿落户。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其建设时间之长、建设难度之大、涉及难题之多,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曾遇到过的。这其中,最大的困境,恐怕还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上百万人,背井离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安置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而如果妥善安置则不仅能完成项目,还能作为中国管理水平的样本以鉴后世。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其建设时间之长、建设难度之大、涉及难题之多,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曾遇到过的。这其中,最大的困境,恐怕还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上百万人,背井离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安置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而如果妥善安置则不仅能完成项目,还能作为中国管理水平的样本以鉴后世。
五月初的涪陵,时阴时雨时艳阳,天气就象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时不时的要耍耍小性子。凌晨4点多,睦和村还在大江的臂弯中沉睡,我和导演一行人等便匆匆告别周公,披着满天星斗上路了。睦和村的日出是导演张道伟想要捕捉的镜头。伟哥是个有思想有情怀的导演,一米八三的身材高魁伟岸,我曾戏言他的体积有175的库容,这也是三峡大坝蓄水时的最高水位线。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水库建设百万移民,史无前例。围绕三峡建设,中国累计搬迁安置移民超百万,如此大规模外迁移民是三峡工程的首创,没有先例可循。党中央以其非凡的协调组织能力、百万移民以可贵的奉献和自强精神,在世界面前亮出了“中国奇迹”。上下一心破解移民难题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
来湖北宜昌,一定要来三峡大坝看一看。三峡大坝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项世纪工程,解决了很多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三峡大坝以5a景区的姿态免费向人们开放。可以说非常值得一去。我们从宜昌市区出发,想要自驾去三峡大坝,听当地朋友说想进入三峡大坝是需要办理车辆通行证的。我们可以选择提前在网上小程序办理,也可以在进入三峡大坝之前的检查站现场办理。
重庆日报全媒体龙丹梅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2座城市、7座县城、94座集镇迁建,1400家工矿企业搬迁……这不是一组简单枯燥的数字,这是重庆为三峡工程按期蓄水、通航、发电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重点在重庆,重庆承担着85%以上的三峡移民任务。自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到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重庆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0万余人。
12019年,一个老汉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击中了很多中国人的心。背桃树的移民十年前他作为三峡库区的移民,穿着解放鞋、背着这树桃花在屋檐下沉默了好久,最终含着眼泪踏上了一条陌路。他叫刘敏华,是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而这张照片的背后,还有与他同样经历搬迁的百万余人。每一帧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的变迁与难以言说的心酸.......
2004年8月5日,一列满载三峡移民的列车先后于早晨和中午停靠到了邹城、兖州和济南火车站,新增三峡移民开始入迁山东。在20天内,将有735户3046名三峡移民正式迁徙到我省。2000年,作为试点,我省的广饶县接收了首批来自三峡库区重庆忠县的611位移民。2002年,我省的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泰安等市共接收安置了7049名三峡移民
三峡当时移民都去哪些地方了(20年前从三峡库区搬迁山东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