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份,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穿着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女子慢悠悠地走在大街上。
过了一会儿,她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房屋前,通过房门,还可以听见里面男子的叫骂声以及女人的哭泣呜咽声。
女子静静地在门口站立了一会儿,等房间内安静了,她才抬手敲响了房门。
又过去了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暴力地把门从内打开,瞥了门外的女孩一眼,仿佛不认识一般,没有打任何招呼就气势汹汹地走了出去。
一个穿着灰扑扑的印度传统服饰的中年妇女从里面走了出来,她身形瘦弱,脸颊上还有两个显眼的巴掌印。
中年妇女疑惑地望着眼前这个鲜活的女子,礼貌地问了一句,“姑娘,请问您找谁?”
从中年妇女出现的那一刹那起,女孩就一直盯着她看,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听见这句问话,她立马上前,一把抱住了中年妇女,“妈,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移民哥,她记忆中的女儿中总是低着头,神情中也带着几分怯懦,但眼前的女孩却自信阳光,眼底还透着丝丝坚毅。
即使女孩的面容跟女儿有几分相似,但是中年妇女还是坚定地说,“不,你不是我的女儿。”
这个年轻的女孩是谁?她到底是不是这个中年妇女的女儿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84年,一个叫做玛萝的姑娘出生在印度共和国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玛萝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孩,在家里排行老四,她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由于这个家庭的孩子太多了,加上她的性别原因,所以玛萝的出生并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
玛萝的父亲本来期望着妻子能够再生出一个男孩,以后能够跟他一起干活,帮忙分担养家的重任。
在知道玛萝是一个女孩的时候,他非常失望,不顾妻子刚刚生产,就上前对她一通臭骂。
玛萝的父亲虽然只是印度的一个普通小市民,但在这个家中却颇有地位。
他经常在火车站附近贩卖印度的传统脆球小吃,虽然收入不多,但却已经是整个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所以,面对丈夫的愤怒指责,玛萝的母亲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抱紧刚出生的女儿默默哭泣。
印度很多家庭都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极其严重。
玛萝的母亲承担着养育孩子、整理家务等重要事务,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是,玛萝的父亲依旧时常把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稍不顺意就会对她拳打脚踢。
周围的邻居看到玛萝的母亲被打得凄惨可怜,不仅不会帮忙劝架,反而会在一旁喝彩叫好。
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拳脚相向没有什么大不了。
玛萝就是在这样极度被压迫,几乎从来没有被尊重和重视过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这个家中,只有母亲和两个姐姐会给她一点关爱,父亲和哥哥从来不会把她们放在眼里。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玛萝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打倒,她想要反抗,想要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但无奈,她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后来,通过电视,玛萝了解到印度的邻国中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
不仅如此,那里的女性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玛萝非常羡慕中国女性的生活,她想要逃离印度这极端压抑的环境,到中国来生活。
但到中国来一趟需要不少金钱,玛萝虽然在一家饭店里当服务员,但大部分工资一发下来就上交给了父亲,她身上根本没有什么积蓄。
为了实现自己到中国来一趟的梦想,玛萝开始偷偷地攒钱。
在做完饭店的工作之后,玛萝还会背着家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偷偷地一点一滴地攒钱。
2005年,已经21岁的玛萝终于攒下了一笔能够支撑起这趟旅游的存款。
她内心十分激动,但却不敢把这个好消息透露给任何人,因为一旦走漏了半点风声,
最后,经过多番努力,玛萝终于办理好了各种证件,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
玛萝的这趟中国之旅顺利吗?她来到中国之后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其实,玛萝来到中国完全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她事前没有做过任何关于中国旅游的攻略。
刚下飞机,踏上中国的领土,玛萝就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她不会讲也听不懂中文。
庆幸的是,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语的普及率非常高,玛萝的英语也讲得非常好。
在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的帮助下,玛萝顺利地办理好了各种手续,走出了机场。
而且,只要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用英语跟玛萝进行简单的沟通。
就算是双方的语言存在着障碍,他们也会通过肢体语言、手势语等方式跟玛萝交流,给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到中国之后,玛萝发现,这个国家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美好。
这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算行色匆匆,他们的眼睛里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生机和活力,是她在印度社会中很少看见的,也是她所期望已久的。
而且,这里的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垃圾桶,人们也会非常自觉地把垃圾丢进桶里。
在几个印度同乡的带领下,玛萝还来到了中国的小吃街,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美食。
由于她的父亲也在印度街头卖脆球小吃,所以玛萝对两者的对比感受得更加明显。
不管是调制汤料,还是制作脆球,把食物端给顾客,她父亲用到的唯一工具都是他的双手。
而这双手,不仅抓过食材,接过零钱,还摸过其他很多东西。
指甲缝里的污垢清晰可见,但是她的父亲和食客却通常视而不见。
就算苍蝇、蚊虫已经满天飞了,忙于做生意的父亲也不会挥手驱赶它们,小吃摊的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但是,中国的小吃却制作得非常干净卫生。
人们通常会用各种工具进行食物的制作和加工,并不会直接用手接触食材本身。
就算像寿司、烙饼这种必须要用手制作的食物,摊主们也会戴上手套,保证食物的安全程度。
玛萝被眼前的这一幕幕景象惊呆了,她从未见识过如此干净的小吃制作流程。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很多年轻女孩也会出来摆摊做生意。
她们脸上挂着热情大方的笑容,面对男性顾客的时候依旧从容不迫,这也是她在印度社会没有见到过的。
玛萝发现,中国的女孩拥有的自由比她想象中的要多很多。
这里的人都很有素质,也很懂得尊重女性,即便知道她来自印度,也不会对她有任何轻视和疏忽。
玛萝跟着同乡的小伙伴们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她的父亲多次催促她回去。
但是,玛萝想要留在中国的心却越来越强烈。
她想要留在中国,想要在这个对女性包容的社会中发展,但摆在她眼前的问题是,玛萝办的是旅游签证,她能在中国呆的时间非常短。
她又该怎么办呢?
2003年,玛萝一行人来到了四川成都,在旅程即将结束之前,她们想带着玛萝来看看被称为中国“国宝”的熊猫。
她们买了门票,来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想要好好观赏这些可可爱爱的小动物。
但有着同样想法的并不止她们几个人,旅客们都想一睹国宝的盛世美颜,所以繁育基地人来人往,非常拥挤。
在这种情况下,一心看熊猫的玛萝很快就淹没在了人潮中,
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玛萝和小伙伴已经被人潮挤散了,她的小伙伴一个也不在身边。
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即使胆大如玛萝,也忍不住担忧害怕起来。
她一边用英语高声叫着小伙伴们的名字,一边顺着人潮往前走,想要找到小伙伴们的踪迹。
玛萝这异样的举动很快就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一个叫做高小伟的人来到了她的身边,用并不流利的英语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之后,高小伟带着玛萝来到了保安亭,在众人的帮助下,玛萝终于和失散的朋友们团聚在了一起。
由于这次举手之劳,高小伟和玛萝也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高小伟在知道玛萝是专门跑到中国来旅游的之后,还专门抽出时间带她们在成都的旅游景点参观了一趟。
一路上,高小伟非常健谈,所有的景点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而且,高小伟长相帅气,性格温和,说话也总是斯斯文文的,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对玛萝一行人也非常尊重爱护。
玛萝渐渐地被高小伟吸引,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崇拜和好感。
而高小伟也被玛萝的善良吸引了,虽然两人的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但他们却很快地成为了一对情侣。
后来,玛萝的签证到期,不得不返回自己的国家。
在分开的这段日子里,虽然两人时常打电话,但高小伟依旧非常挂念自己的女朋友。
忍受了一段时间的相思之苦后,高小伟终于受不了了,买了机票飞到了印度,找到了玛萝家。
在征得玛萝的同意之后,高小伟跟玛萝的父亲提了亲,请求他把女儿嫁给自己。
玛萝的父亲见这个中国男子给的彩礼比本地人丰厚了好几倍,立马点头答应了。
于是,2005年玛萝和高小伟又返回到了中国,两人办理了结婚证,玛萝也终于可以在中国长久地居住了。
在高小伟的帮助下,玛萝改掉了用手吃饭的习惯,学会了使用筷子和汤匙。
她还磕磕绊绊地学会了四川的方言,能够跟四川本地人进行正常交流。
高小伟和玛萝的婚姻是先斩后奏的,之前他并没有把自己结婚的事情告诉父母。
等到一切都走上正轨之后,高小伟才带着玛萝回到乐山老家,双方才进行了第一次会面。
刚开始,高小伟的父母并不喜欢玛萝这个印度姑娘,认为儿子找个中国女孩比较妥当。
但后来,他们见玛萝非常勤快,性情也很温和,就慢慢对她改观,接受了她的存在。
乐山的旅游业非常发达,高小伟和玛萝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做油炸串串生意。
刚开始面对顾客的时候,玛萝还有点胆怯,不敢跟他们交谈。
但后来,玛萝渐渐地适应了,她知道中国男性跟印度男性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都非常尊重女性。
夫妻俩在中国的日子过得非常顺心,玛萝还为高小伟生下了一男一女。
夫妻俩会共同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也会一起做饭、打扫卫生,并不会让家务活全部落在其中一方的头上。
玛萝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相由心生,她的精气神也从外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变得与以前那个怯懦的玛萝很不一样。
所以在2010年,玛萝结婚五年后,重新回到印度看望自己的父母,他们却已经完全认不出她来了。
她的母亲仔细地盯着玛萝看了很久,还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她,“你不是我的女儿”。
这个误会让玛萝啼笑皆非,她跟父母解释了很久,两人才重新认识她。
玛萝的母亲也对女儿的现状十分满意,她不停夸赞中国男人真好。
如今,玛萝和高小伟依旧在乐山生活,他们的油炸串串店生意非常好。
很多人都是听说了玛萝的故事之后,特地来乐山旅游,还专门来油炸串串店里探望她,顺便照顾他们一家的生意。
玛萝的大儿子已经10岁,现在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在父母的教导下,他从下就会说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
而玛萝的小女儿也已经在上二年级,长得非常可爱,就像个精致的洋娃娃一般。
也许是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玛萝对小女儿非常疼爱,总是会尽可能地满足她的所有要求。
希望这一家能够生活幸福,玛萝能够在中国过得越来越好。
-完-
我,在法国3年半,旅行30多个国家,现在回国工作,还是祖国好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出国留学、工作或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有幸在法国度过了3年半的时光,踏足了30多个国家,然而,当我最终选择回国工作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独特魅力和无比的吸引力。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移民哥”,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前言出演无数优秀作品的老演员孙思瀚移民后生活怡然自得,大肆安利美国的环境及建筑,按理说明星如此做法定会引来网友的抵制,但孙思瀚的社交平台下却一片祥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孙思瀚移民是有难言之隐?不再活跃在荧幕前的实力派老演员孙思瀚开始转战自媒体,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日常生活,眼尖的网友发现他的ip地址一直稳定在美国,从而引起众人对孙思瀚移民的讨论。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916位真人的故事我叫小荔枝@liikey小荔枝,1999年出生在马来西亚,父亲是移民哥,母亲是印尼华裔,祖籍福建晋江。2018年8月,我以留学生身份就读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专业。(嗨,我是移民哥,今年我应该是本科毕业。但我特别眷恋在中国的校园时光,为了弥补异国网课留下的遗憾,我决定休学延期一年毕业。
大家对于希腊的印象,大概是海水在岸边拍打,很多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完全沉浸在蓝白相间的浪漫国度里。近几年,有很多华人选择移民希腊,他们在希腊开启了浪漫的生活。今天,就为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希腊的华人生活,以及这个国度的风土人情。希腊作为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里的人民比较热情。不排斥外来人员,对孩子很友好。
中国小伙在尼泊尔,总被当地人认作日本人韩国人,是为啥原因?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人们的跨国交流与互动越来越频繁。然而,在跨国互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就拿中国小伙在尼泊尔被当地人误认为日本人或韩国人这一现象来说,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相似的外貌特征**首先,要理解这一现象...
“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待遇”这个道理不仅是在国内,在国外同样也适用近日网红rose带着自己的中国丈夫回非洲乌干达的视频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因为在rose抵达家乡之后,乌干达驻华大使特意早早赶来进行了接机,并且面对非洲落后的环境和生活设施,她甚至豪掷千金,第一时间来到这边的中国的家电商店购买了电水壶,电视机等一系列电器,不少本地人都想要和她合照
全球之旅|我在吉尔吉斯斯坦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实地走访世界各地,关注全球华人的旅行者。1,比什凯克的华人商场——国营商场在比什凯克的市中心,有一个很老的华人商场,名字叫“国营商场”,当地人也把它叫做“国营”,当地人的发音是“go in”。商场内规模很小(我之后会去一个大的市场,名字叫“中海”商场,那里规模非常大。
非洲离中国万里之遥,按理说,大家对非洲非常的陌生,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它有广阔的大草原,有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还有纯朴善良的当地黑人。近年来,中国对非洲众多国家的合作和支援力度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进了非洲这片热土,其中就有到非洲搞基建的,有到非洲搞企业的,有到非洲搞贸易的,也有去非洲旅游的,那么,面对不断增多的中国人,非洲人又是如何评价中国人的呢?
三月下旬,中国国足将会迎来最后两场世预赛的比赛,面对沙特以及阿曼的比赛。这两场比赛对于我们而言,虽然中国队即便打赢也没有办法进入世界杯,但是也是两场必须要严阵以待的比赛。因为在此前中国队输给越南队之后,中国国足遭受到很多的批评和骂声,如果想要挽回尊严,在接下来这两场比赛当中,中国国足必须打出好的战术和精神面貌。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看电影系列第12集一部电影的成功,总离不开极为经典的人物塑造,尤其是黑白对手的塑造。电影《无间道》系列如此成功,也在于反面人物的塑造。萨沙认为3部电影中塑造最成功的就是倪永孝。听萨沙说一说吧。电影中的倪家,是香港油尖旺区最有实力的黑社会家族。倪家的当人家是老头倪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