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份,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穿着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女子慢悠悠地走在大街上。
过了一会儿,她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房屋前,通过房门,还可以听见里面男子的叫骂声以及女人的哭泣呜咽声。
女子静静地在门口站立了一会儿,等房间内安静了,她才抬手敲响了房门。
又过去了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暴力地把门从内打开,瞥了门外的女孩一眼,仿佛不认识一般,没有打任何招呼就气势汹汹地走了出去。

一个穿着灰扑扑的印度传统服饰的中年妇女从里面走了出来,她身形瘦弱,脸颊上还有两个显眼的巴掌印。
中年妇女疑惑地望着眼前这个鲜活的女子,礼貌地问了一句,“姑娘,请问您找谁?”
从中年妇女出现的那一刹那起,女孩就一直盯着她看,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听见这句问话,她立马上前,一把抱住了中年妇女,“妈,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移民哥,她记忆中的女儿中总是低着头,神情中也带着几分怯懦,但眼前的女孩却自信阳光,眼底还透着丝丝坚毅。

即使女孩的面容跟女儿有几分相似,但是中年妇女还是坚定地说,“不,你不是我的女儿。”
这个年轻的女孩是谁?她到底是不是这个中年妇女的女儿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84年,一个叫做玛萝的姑娘出生在印度共和国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玛萝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孩,在家里排行老四,她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由于这个家庭的孩子太多了,加上她的性别原因,所以玛萝的出生并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

玛萝的父亲本来期望着妻子能够再生出一个男孩,以后能够跟他一起干活,帮忙分担养家的重任。
在知道玛萝是一个女孩的时候,他非常失望,不顾妻子刚刚生产,就上前对她一通臭骂。
玛萝的父亲虽然只是印度的一个普通小市民,但在这个家中却颇有地位。
他经常在火车站附近贩卖印度的传统脆球小吃,虽然收入不多,但却已经是整个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所以,面对丈夫的愤怒指责,玛萝的母亲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抱紧刚出生的女儿默默哭泣。
印度很多家庭都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极其严重。

玛萝的母亲承担着养育孩子、整理家务等重要事务,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是,玛萝的父亲依旧时常把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稍不顺意就会对她拳打脚踢。
周围的邻居看到玛萝的母亲被打得凄惨可怜,不仅不会帮忙劝架,反而会在一旁喝彩叫好。
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拳脚相向没有什么大不了。
玛萝就是在这样极度被压迫,几乎从来没有被尊重和重视过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这个家中,只有母亲和两个姐姐会给她一点关爱,父亲和哥哥从来不会把她们放在眼里。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玛萝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打倒,她想要反抗,想要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但无奈,她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后来,通过电视,玛萝了解到印度的邻国中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
不仅如此,那里的女性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玛萝非常羡慕中国女性的生活,她想要逃离印度这极端压抑的环境,到中国来生活。
但到中国来一趟需要不少金钱,玛萝虽然在一家饭店里当服务员,但大部分工资一发下来就上交给了父亲,她身上根本没有什么积蓄。

为了实现自己到中国来一趟的梦想,玛萝开始偷偷地攒钱。
在做完饭店的工作之后,玛萝还会背着家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偷偷地一点一滴地攒钱。
2005年,已经21岁的玛萝终于攒下了一笔能够支撑起这趟旅游的存款。
她内心十分激动,但却不敢把这个好消息透露给任何人,因为一旦走漏了半点风声,
最后,经过多番努力,玛萝终于办理好了各种证件,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
玛萝的这趟中国之旅顺利吗?她来到中国之后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其实,玛萝来到中国完全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她事前没有做过任何关于中国旅游的攻略。
刚下飞机,踏上中国的领土,玛萝就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她不会讲也听不懂中文。
庆幸的是,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语的普及率非常高,玛萝的英语也讲得非常好。
在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的帮助下,玛萝顺利地办理好了各种手续,走出了机场。
而且,只要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用英语跟玛萝进行简单的沟通。
就算是双方的语言存在着障碍,他们也会通过肢体语言、手势语等方式跟玛萝交流,给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到中国之后,玛萝发现,这个国家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美好。
这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算行色匆匆,他们的眼睛里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生机和活力,是她在印度社会中很少看见的,也是她所期望已久的。
而且,这里的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垃圾桶,人们也会非常自觉地把垃圾丢进桶里。
在几个印度同乡的带领下,玛萝还来到了中国的小吃街,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美食。
由于她的父亲也在印度街头卖脆球小吃,所以玛萝对两者的对比感受得更加明显。

不管是调制汤料,还是制作脆球,把食物端给顾客,她父亲用到的唯一工具都是他的双手。
而这双手,不仅抓过食材,接过零钱,还摸过其他很多东西。
指甲缝里的污垢清晰可见,但是她的父亲和食客却通常视而不见。
就算苍蝇、蚊虫已经满天飞了,忙于做生意的父亲也不会挥手驱赶它们,小吃摊的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但是,中国的小吃却制作得非常干净卫生。
人们通常会用各种工具进行食物的制作和加工,并不会直接用手接触食材本身。

就算像寿司、烙饼这种必须要用手制作的食物,摊主们也会戴上手套,保证食物的安全程度。
玛萝被眼前的这一幕幕景象惊呆了,她从未见识过如此干净的小吃制作流程。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很多年轻女孩也会出来摆摊做生意。
她们脸上挂着热情大方的笑容,面对男性顾客的时候依旧从容不迫,这也是她在印度社会没有见到过的。
玛萝发现,中国的女孩拥有的自由比她想象中的要多很多。
这里的人都很有素质,也很懂得尊重女性,即便知道她来自印度,也不会对她有任何轻视和疏忽。

玛萝跟着同乡的小伙伴们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她的父亲多次催促她回去。
但是,玛萝想要留在中国的心却越来越强烈。
她想要留在中国,想要在这个对女性包容的社会中发展,但摆在她眼前的问题是,玛萝办的是旅游签证,她能在中国呆的时间非常短。
她又该怎么办呢?
2003年,玛萝一行人来到了四川成都,在旅程即将结束之前,她们想带着玛萝来看看被称为中国“国宝”的熊猫。
她们买了门票,来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想要好好观赏这些可可爱爱的小动物。

但有着同样想法的并不止她们几个人,旅客们都想一睹国宝的盛世美颜,所以繁育基地人来人往,非常拥挤。
在这种情况下,一心看熊猫的玛萝很快就淹没在了人潮中,
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玛萝和小伙伴已经被人潮挤散了,她的小伙伴一个也不在身边。
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即使胆大如玛萝,也忍不住担忧害怕起来。
她一边用英语高声叫着小伙伴们的名字,一边顺着人潮往前走,想要找到小伙伴们的踪迹。
玛萝这异样的举动很快就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一个叫做高小伟的人来到了她的身边,用并不流利的英语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之后,高小伟带着玛萝来到了保安亭,在众人的帮助下,玛萝终于和失散的朋友们团聚在了一起。
由于这次举手之劳,高小伟和玛萝也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高小伟在知道玛萝是专门跑到中国来旅游的之后,还专门抽出时间带她们在成都的旅游景点参观了一趟。
一路上,高小伟非常健谈,所有的景点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而且,高小伟长相帅气,性格温和,说话也总是斯斯文文的,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对玛萝一行人也非常尊重爱护。
玛萝渐渐地被高小伟吸引,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崇拜和好感。

而高小伟也被玛萝的善良吸引了,虽然两人的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但他们却很快地成为了一对情侣。
后来,玛萝的签证到期,不得不返回自己的国家。
在分开的这段日子里,虽然两人时常打电话,但高小伟依旧非常挂念自己的女朋友。
忍受了一段时间的相思之苦后,高小伟终于受不了了,买了机票飞到了印度,找到了玛萝家。
在征得玛萝的同意之后,高小伟跟玛萝的父亲提了亲,请求他把女儿嫁给自己。
玛萝的父亲见这个中国男子给的彩礼比本地人丰厚了好几倍,立马点头答应了。

于是,2005年玛萝和高小伟又返回到了中国,两人办理了结婚证,玛萝也终于可以在中国长久地居住了。
在高小伟的帮助下,玛萝改掉了用手吃饭的习惯,学会了使用筷子和汤匙。
她还磕磕绊绊地学会了四川的方言,能够跟四川本地人进行正常交流。
高小伟和玛萝的婚姻是先斩后奏的,之前他并没有把自己结婚的事情告诉父母。
等到一切都走上正轨之后,高小伟才带着玛萝回到乐山老家,双方才进行了第一次会面。
刚开始,高小伟的父母并不喜欢玛萝这个印度姑娘,认为儿子找个中国女孩比较妥当。

但后来,他们见玛萝非常勤快,性情也很温和,就慢慢对她改观,接受了她的存在。
乐山的旅游业非常发达,高小伟和玛萝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做油炸串串生意。
刚开始面对顾客的时候,玛萝还有点胆怯,不敢跟他们交谈。
但后来,玛萝渐渐地适应了,她知道中国男性跟印度男性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都非常尊重女性。
夫妻俩在中国的日子过得非常顺心,玛萝还为高小伟生下了一男一女。
夫妻俩会共同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也会一起做饭、打扫卫生,并不会让家务活全部落在其中一方的头上。

玛萝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相由心生,她的精气神也从外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变得与以前那个怯懦的玛萝很不一样。
所以在2010年,玛萝结婚五年后,重新回到印度看望自己的父母,他们却已经完全认不出她来了。
她的母亲仔细地盯着玛萝看了很久,还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她,“你不是我的女儿”。
这个误会让玛萝啼笑皆非,她跟父母解释了很久,两人才重新认识她。
玛萝的母亲也对女儿的现状十分满意,她不停夸赞中国男人真好。
如今,玛萝和高小伟依旧在乐山生活,他们的油炸串串店生意非常好。

很多人都是听说了玛萝的故事之后,特地来乐山旅游,还专门来油炸串串店里探望她,顺便照顾他们一家的生意。
玛萝的大儿子已经10岁,现在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在父母的教导下,他从下就会说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
而玛萝的小女儿也已经在上二年级,长得非常可爱,就像个精致的洋娃娃一般。
也许是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玛萝对小女儿非常疼爱,总是会尽可能地满足她的所有要求。
希望这一家能够生活幸福,玛萝能够在中国过得越来越好。
-完-
导读津巴布韦有“非洲粮仓”之称,粮食产量相当的惊人,只不过因为20年前一场错误的举动,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至于现在的津巴布韦遍体鳞伤,正在自愈中......说起津巴布韦,很多人就会被这个国家的钱联系在一起,这个国家的钱的面值大的让你难以想象,简直要比天地银行的面值都要大。其实津巴布韦以前不是这个样子,津巴布韦以前在非洲国家里面,排名都是比较靠前的,尤其是该国的农业,很发达。
6月28日,《我在汴京等你》首映式在开封小宋城举行,这部公益电影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引领观众走进一个充满温情和希望的世界。据介绍,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王雪自强不息,扶危济困,敬老助残,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回报家乡的真实感人故事,记录了40年来女主人公栉风沐雨,无畏寒霜,孜孜追求的心路历程。该片在开封创作拍摄,融和了很多开封元素,不仅展现了八朝古都开封的丰厚底蕴和旅游资源,更体现了开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大爱无疆的人文情怀。
国与国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文化差异。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造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随着我们国家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有了经济文化上的来往,这样的"小误会"也就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啦。先不提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单说咱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中日韩三国的文化有着相似的文化基因,有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各国的人民在交往的过程中自然也有着很多的小故事。
1877年8月的一天,正是初秋时节,阳光恬静,凉风送爽。坐在保定城直隶总督署书房里办公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感到些许疲倦,起身伸了一个懒腰,走在窗口吹了一阵凉风,精神好了许多。“报!有急电!”当李鸿章正准备坐下来继续处理公文时,一名随从人员匆忙走进书房,迅速行礼后,双手递给李鸿章一份加急电报。
灾难电影总是在死亡威胁中开始,以各种危机情境作为背景,以人的生命获得救助——更多时候只是部分获得救助——和人的灵魂的解救与升华作为影片矛盾解决的终局。中国内地灾难电影逐渐关注人物关系的戏剧性表达,在人物类型的设定中有了改变,如加大了阻碍者妨碍救援,但后来阻碍者的灵魂得到解救与升华的描写,使影片更具冲突效果,更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
提示:阅读本文约3分钟!最近,新加坡由于通胀的问题,似乎大家都呼喊着两个字:没钱!但是,出去消费的欲望却丝毫没有减弱,毕竟新元还是很坚挺,出去消费还是蛮划算!那下半年在新加坡干什么赚钱?先看一组数据!目前,亚洲多个地区接连宣布松绑边境管制,让旅游业突然又热炽起来。旅游预订网站也发现,亚洲地区也成了新加坡人年底假期的出游首选,十个最热搜城市,亚洲就占了七个。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22日电(闫淑鑫)位于爱琴海塞尔迈湾的萨洛尼卡,是希腊最为古老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华商李锋平的第二故乡。2006年,25岁的李锋平离开祖籍浙江温州,移居萨洛尼卡,通过服装外贸获得了在希腊经商的第一桶金。如今,12年过去了,中希友好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李锋平的生意圈越画越大,旅行社、游艇俱乐部……每一样都被他经营得风生水起。
注意了,有人说中国保姆行业可能要变成外国人的天下!据不完全统计,来自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多国30万保姆大军,正在向中国市场靠拢。为何外国保姆阵仗会如此来势汹汹?难道中国保姆岗位是个香饽饽?对于外国保姆来说,真是“香馍馍”。她们之所冒着被遣送回去的风险来中国工作,是因为她们知道中国的雇主好伺候且通情达理,而且支付的佣金还高。
#海外打拼##迪拜##泰国##非洲生活##赚钱##非洲打工#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69位真人故事我叫柳芬,今年33岁还没结婚。自从高中毕业走入社会,我便踏上了打工之路。国内辛苦打拼十年,好不容易买了一套房还负债十几万。2020年春,我冒着严峻的疫情风险第一次出国,随后便迷上国外闯荡,经历非常刺激。
华舆讯 据新西兰中文先驱报道,惠灵顿时间3月18日下午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连发两则通知提醒中国公民注意以下为通知内容(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方网站截图)《请在新中国公民关注本地疫苗接种进展》据新西兰卫生部网站发布的接种计划,政府2021年开展新冠肺炎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在新境内年满16周岁,包括其他国家在新公民在内的所有人员均可自愿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