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份,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穿着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女子慢悠悠地走在大街上。
过了一会儿,她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房屋前,通过房门,还可以听见里面男子的叫骂声以及女人的哭泣呜咽声。
女子静静地在门口站立了一会儿,等房间内安静了,她才抬手敲响了房门。
又过去了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暴力地把门从内打开,瞥了门外的女孩一眼,仿佛不认识一般,没有打任何招呼就气势汹汹地走了出去。
一个穿着灰扑扑的印度传统服饰的中年妇女从里面走了出来,她身形瘦弱,脸颊上还有两个显眼的巴掌印。
中年妇女疑惑地望着眼前这个鲜活的女子,礼貌地问了一句,“姑娘,请问您找谁?”
从中年妇女出现的那一刹那起,女孩就一直盯着她看,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听见这句问话,她立马上前,一把抱住了中年妇女,“妈,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移民哥,她记忆中的女儿中总是低着头,神情中也带着几分怯懦,但眼前的女孩却自信阳光,眼底还透着丝丝坚毅。
即使女孩的面容跟女儿有几分相似,但是中年妇女还是坚定地说,“不,你不是我的女儿。”
这个年轻的女孩是谁?她到底是不是这个中年妇女的女儿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84年,一个叫做玛萝的姑娘出生在印度共和国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玛萝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孩,在家里排行老四,她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由于这个家庭的孩子太多了,加上她的性别原因,所以玛萝的出生并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
玛萝的父亲本来期望着妻子能够再生出一个男孩,以后能够跟他一起干活,帮忙分担养家的重任。
在知道玛萝是一个女孩的时候,他非常失望,不顾妻子刚刚生产,就上前对她一通臭骂。
玛萝的父亲虽然只是印度的一个普通小市民,但在这个家中却颇有地位。
他经常在火车站附近贩卖印度的传统脆球小吃,虽然收入不多,但却已经是整个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所以,面对丈夫的愤怒指责,玛萝的母亲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抱紧刚出生的女儿默默哭泣。
印度很多家庭都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极其严重。
玛萝的母亲承担着养育孩子、整理家务等重要事务,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是,玛萝的父亲依旧时常把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稍不顺意就会对她拳打脚踢。
周围的邻居看到玛萝的母亲被打得凄惨可怜,不仅不会帮忙劝架,反而会在一旁喝彩叫好。
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拳脚相向没有什么大不了。
玛萝就是在这样极度被压迫,几乎从来没有被尊重和重视过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这个家中,只有母亲和两个姐姐会给她一点关爱,父亲和哥哥从来不会把她们放在眼里。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玛萝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打倒,她想要反抗,想要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但无奈,她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后来,通过电视,玛萝了解到印度的邻国中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
不仅如此,那里的女性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玛萝非常羡慕中国女性的生活,她想要逃离印度这极端压抑的环境,到中国来生活。
但到中国来一趟需要不少金钱,玛萝虽然在一家饭店里当服务员,但大部分工资一发下来就上交给了父亲,她身上根本没有什么积蓄。
为了实现自己到中国来一趟的梦想,玛萝开始偷偷地攒钱。
在做完饭店的工作之后,玛萝还会背着家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偷偷地一点一滴地攒钱。
2005年,已经21岁的玛萝终于攒下了一笔能够支撑起这趟旅游的存款。
她内心十分激动,但却不敢把这个好消息透露给任何人,因为一旦走漏了半点风声,
最后,经过多番努力,玛萝终于办理好了各种证件,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
玛萝的这趟中国之旅顺利吗?她来到中国之后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其实,玛萝来到中国完全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她事前没有做过任何关于中国旅游的攻略。
刚下飞机,踏上中国的领土,玛萝就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她不会讲也听不懂中文。
庆幸的是,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语的普及率非常高,玛萝的英语也讲得非常好。
在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的帮助下,玛萝顺利地办理好了各种手续,走出了机场。
而且,只要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用英语跟玛萝进行简单的沟通。
就算是双方的语言存在着障碍,他们也会通过肢体语言、手势语等方式跟玛萝交流,给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到中国之后,玛萝发现,这个国家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美好。
这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算行色匆匆,他们的眼睛里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生机和活力,是她在印度社会中很少看见的,也是她所期望已久的。
而且,这里的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垃圾桶,人们也会非常自觉地把垃圾丢进桶里。
在几个印度同乡的带领下,玛萝还来到了中国的小吃街,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美食。
由于她的父亲也在印度街头卖脆球小吃,所以玛萝对两者的对比感受得更加明显。
不管是调制汤料,还是制作脆球,把食物端给顾客,她父亲用到的唯一工具都是他的双手。
而这双手,不仅抓过食材,接过零钱,还摸过其他很多东西。
指甲缝里的污垢清晰可见,但是她的父亲和食客却通常视而不见。
就算苍蝇、蚊虫已经满天飞了,忙于做生意的父亲也不会挥手驱赶它们,小吃摊的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但是,中国的小吃却制作得非常干净卫生。
人们通常会用各种工具进行食物的制作和加工,并不会直接用手接触食材本身。
就算像寿司、烙饼这种必须要用手制作的食物,摊主们也会戴上手套,保证食物的安全程度。
玛萝被眼前的这一幕幕景象惊呆了,她从未见识过如此干净的小吃制作流程。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很多年轻女孩也会出来摆摊做生意。
她们脸上挂着热情大方的笑容,面对男性顾客的时候依旧从容不迫,这也是她在印度社会没有见到过的。
玛萝发现,中国的女孩拥有的自由比她想象中的要多很多。
这里的人都很有素质,也很懂得尊重女性,即便知道她来自印度,也不会对她有任何轻视和疏忽。
玛萝跟着同乡的小伙伴们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她的父亲多次催促她回去。
但是,玛萝想要留在中国的心却越来越强烈。
她想要留在中国,想要在这个对女性包容的社会中发展,但摆在她眼前的问题是,玛萝办的是旅游签证,她能在中国呆的时间非常短。
她又该怎么办呢?
2003年,玛萝一行人来到了四川成都,在旅程即将结束之前,她们想带着玛萝来看看被称为中国“国宝”的熊猫。
她们买了门票,来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想要好好观赏这些可可爱爱的小动物。
但有着同样想法的并不止她们几个人,旅客们都想一睹国宝的盛世美颜,所以繁育基地人来人往,非常拥挤。
在这种情况下,一心看熊猫的玛萝很快就淹没在了人潮中,
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玛萝和小伙伴已经被人潮挤散了,她的小伙伴一个也不在身边。
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即使胆大如玛萝,也忍不住担忧害怕起来。
她一边用英语高声叫着小伙伴们的名字,一边顺着人潮往前走,想要找到小伙伴们的踪迹。
玛萝这异样的举动很快就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一个叫做高小伟的人来到了她的身边,用并不流利的英语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之后,高小伟带着玛萝来到了保安亭,在众人的帮助下,玛萝终于和失散的朋友们团聚在了一起。
由于这次举手之劳,高小伟和玛萝也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高小伟在知道玛萝是专门跑到中国来旅游的之后,还专门抽出时间带她们在成都的旅游景点参观了一趟。
一路上,高小伟非常健谈,所有的景点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而且,高小伟长相帅气,性格温和,说话也总是斯斯文文的,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对玛萝一行人也非常尊重爱护。
玛萝渐渐地被高小伟吸引,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崇拜和好感。
而高小伟也被玛萝的善良吸引了,虽然两人的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但他们却很快地成为了一对情侣。
后来,玛萝的签证到期,不得不返回自己的国家。
在分开的这段日子里,虽然两人时常打电话,但高小伟依旧非常挂念自己的女朋友。
忍受了一段时间的相思之苦后,高小伟终于受不了了,买了机票飞到了印度,找到了玛萝家。
在征得玛萝的同意之后,高小伟跟玛萝的父亲提了亲,请求他把女儿嫁给自己。
玛萝的父亲见这个中国男子给的彩礼比本地人丰厚了好几倍,立马点头答应了。
于是,2005年玛萝和高小伟又返回到了中国,两人办理了结婚证,玛萝也终于可以在中国长久地居住了。
在高小伟的帮助下,玛萝改掉了用手吃饭的习惯,学会了使用筷子和汤匙。
她还磕磕绊绊地学会了四川的方言,能够跟四川本地人进行正常交流。
高小伟和玛萝的婚姻是先斩后奏的,之前他并没有把自己结婚的事情告诉父母。
等到一切都走上正轨之后,高小伟才带着玛萝回到乐山老家,双方才进行了第一次会面。
刚开始,高小伟的父母并不喜欢玛萝这个印度姑娘,认为儿子找个中国女孩比较妥当。
但后来,他们见玛萝非常勤快,性情也很温和,就慢慢对她改观,接受了她的存在。
乐山的旅游业非常发达,高小伟和玛萝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做油炸串串生意。
刚开始面对顾客的时候,玛萝还有点胆怯,不敢跟他们交谈。
但后来,玛萝渐渐地适应了,她知道中国男性跟印度男性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都非常尊重女性。
夫妻俩在中国的日子过得非常顺心,玛萝还为高小伟生下了一男一女。
夫妻俩会共同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也会一起做饭、打扫卫生,并不会让家务活全部落在其中一方的头上。
玛萝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相由心生,她的精气神也从外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变得与以前那个怯懦的玛萝很不一样。
所以在2010年,玛萝结婚五年后,重新回到印度看望自己的父母,他们却已经完全认不出她来了。
她的母亲仔细地盯着玛萝看了很久,还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她,“你不是我的女儿”。
这个误会让玛萝啼笑皆非,她跟父母解释了很久,两人才重新认识她。
玛萝的母亲也对女儿的现状十分满意,她不停夸赞中国男人真好。
如今,玛萝和高小伟依旧在乐山生活,他们的油炸串串店生意非常好。
很多人都是听说了玛萝的故事之后,特地来乐山旅游,还专门来油炸串串店里探望她,顺便照顾他们一家的生意。
玛萝的大儿子已经10岁,现在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在父母的教导下,他从下就会说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
而玛萝的小女儿也已经在上二年级,长得非常可爱,就像个精致的洋娃娃一般。
也许是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玛萝对小女儿非常疼爱,总是会尽可能地满足她的所有要求。
希望这一家能够生活幸福,玛萝能够在中国过得越来越好。
-完-
欧洲国家,大部分是美国的盟友,在国际事务中经常和美国保持一致。近些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有了危机感。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威胁其霸主地位,美国开始打压、制裁我国。美国的欧洲盟友,也跟随美国一直遏制我国,但是这6个欧洲国家,对中国却很友好。一、希腊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约成员国,货真价实的美国盟友,但他对中国很友好。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大多数行业的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疫情之下,钱太难赚了。尤其是大批年轻人,一边被“福报”损耗着幸福指数,一边又试图通过加倍“福报”期待有朝一日收获幸福生活,别提多拧巴了。但是有些聪明、胆儿大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被一个个概念框定,他们早已掀起袖子,投身到另一片充满机遇的大陆——非洲。
众所周知,中国援非力度很大。不仅在非洲援助修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还给非洲提供贷款、赠款和投资,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并且向非洲提供医疗援助,包括提供药品和医疗设备、派遣医疗专家等。这些援助加强中非友好关系,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这些援助也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总之影响很大。
为了落实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前的访华成果,法国财长勒梅尔再次来华访问,而且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憧憬。在美西方大肆鼓吹对华“去风险”之际,法国此举可谓是独树一帜。但想进中国市场,我们也把话说在了前头,给法国开了个条件。法财长来华访问,话说得很直白眼下,美国为了反制中国镓和锗的限制,打算出台最新政策,限制美企的在华投资,还拉上了一众盟友,要和中国“打擂台”。
以前都写的是发达国家出国务工情况!今天就开始聊聊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出国务工之旅,很多没出过国的朋友都会问去不发达的国家打工能赚钱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就像国内再不发达的城市也有住豪宅开豪车的人!今天就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举个例子,很多朋友一听这个国家名字。都会想这是一个非洲国家吧?其实巴布亚新几内亚,
韩国电影自郭在容导演的《我的野蛮女友》后,以其风格迥异著称于世界影坛。在爱情片方面,广泛借鉴欧美电影70、80年代的浪漫奇幻风格,尔后加入本土的民风民俗,形成只属于韩国思密达的清新流派;在动作片方面,大胆融入想象,广泛抄袭香港动作电影,而真正起步则是借了港台黑帮片的顺风船。北野武的黑帮片《极恶非道》曾让戛纳评委胆寒!
近日,旅行者“花总丢了金箍棒”公布了最新纪录片《出海》,该纪录片讲述了中国老板黎叔从国内大厂出来,到越南创业淘金的故事。在纪录片中,最让国人感到惊讶的是,越南的工人在工作方面不会太积极,他们大部分人只是把工作当成赚钱的途径,所以他们都拒绝加班,一天加起来工作不超过5小时,到点下班了不会因为工作而多逗留一分一秒。
克钦邦歪莫镇移民局负责人消息,11月18日,歪莫镇昔董检查站处,抓获4名没有任何证件进入缅甸的中国籍男子。歪莫镇移民局副局长吴阿昔称,11月18日中午2点左右,负责昔董检查站工作的移民局副局长吴茂茂佐和团队一起,抓获了4名没有任何证明文件进入缅甸的中国籍男子,和1名缅甸司机。吴阿昔称,他们是乘坐白色 alphard 车从甘拜地方向驶往歪莫昔董方向,到达昔董检查站的时候,他们不停下接受移民局负责人的检查,驾驶车辆逃跑。
很多朋友对间谍的事很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再来探讨一下秦老师那篇文章。他在文章还提到一位战友转来的文章,该文显示,2018年统计,“在中国境内的间谍人数足有11万人之多,其中外国国籍有5万左右,5万中有足足的2万人是美国国籍,还有2万是日本人,其他间谍多是来自欧盟国家。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11万间谍中有近7万人是中国国籍。
前几天有一个女孩问我,她说南非当地的黑人不是都很穷,他们不是很多都不上班,为什么你们福建人在南非开超市竟然还可以赚钱,而且比中国的超市还赚钱,她说她非常不理解,中国人收入比南非高太多,但是为什么超市没有南非那么赚钱。南非约翰内斯堡很多人没有去过南非,或者没有去过非洲。他们其实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黑人那么穷,非洲那么落后,但是中国人经商竟然一年可以赚百万人民币,在国内做生意,都没有非洲那么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