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份,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穿着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女子慢悠悠地走在大街上。
过了一会儿,她停在了一栋破旧的房屋前,通过房门,还可以听见里面男子的叫骂声以及女人的哭泣呜咽声。
女子静静地在门口站立了一会儿,等房间内安静了,她才抬手敲响了房门。
又过去了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暴力地把门从内打开,瞥了门外的女孩一眼,仿佛不认识一般,没有打任何招呼就气势汹汹地走了出去。
一个穿着灰扑扑的印度传统服饰的中年妇女从里面走了出来,她身形瘦弱,脸颊上还有两个显眼的巴掌印。
中年妇女疑惑地望着眼前这个鲜活的女子,礼貌地问了一句,“姑娘,请问您找谁?”
从中年妇女出现的那一刹那起,女孩就一直盯着她看,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听见这句问话,她立马上前,一把抱住了中年妇女,“妈,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移民哥,她记忆中的女儿中总是低着头,神情中也带着几分怯懦,但眼前的女孩却自信阳光,眼底还透着丝丝坚毅。
即使女孩的面容跟女儿有几分相似,但是中年妇女还是坚定地说,“不,你不是我的女儿。”
这个年轻的女孩是谁?她到底是不是这个中年妇女的女儿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84年,一个叫做玛萝的姑娘出生在印度共和国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玛萝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孩,在家里排行老四,她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由于这个家庭的孩子太多了,加上她的性别原因,所以玛萝的出生并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
玛萝的父亲本来期望着妻子能够再生出一个男孩,以后能够跟他一起干活,帮忙分担养家的重任。
在知道玛萝是一个女孩的时候,他非常失望,不顾妻子刚刚生产,就上前对她一通臭骂。
玛萝的父亲虽然只是印度的一个普通小市民,但在这个家中却颇有地位。
他经常在火车站附近贩卖印度的传统脆球小吃,虽然收入不多,但却已经是整个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所以,面对丈夫的愤怒指责,玛萝的母亲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抱紧刚出生的女儿默默哭泣。
印度很多家庭都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极其严重。
玛萝的母亲承担着养育孩子、整理家务等重要事务,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是,玛萝的父亲依旧时常把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妻子身上,稍不顺意就会对她拳打脚踢。
周围的邻居看到玛萝的母亲被打得凄惨可怜,不仅不会帮忙劝架,反而会在一旁喝彩叫好。
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拳脚相向没有什么大不了。
玛萝就是在这样极度被压迫,几乎从来没有被尊重和重视过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这个家中,只有母亲和两个姐姐会给她一点关爱,父亲和哥哥从来不会把她们放在眼里。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玛萝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打倒,她想要反抗,想要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但无奈,她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后来,通过电视,玛萝了解到印度的邻国中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
不仅如此,那里的女性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玛萝非常羡慕中国女性的生活,她想要逃离印度这极端压抑的环境,到中国来生活。
但到中国来一趟需要不少金钱,玛萝虽然在一家饭店里当服务员,但大部分工资一发下来就上交给了父亲,她身上根本没有什么积蓄。
为了实现自己到中国来一趟的梦想,玛萝开始偷偷地攒钱。
在做完饭店的工作之后,玛萝还会背着家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偷偷地一点一滴地攒钱。
2005年,已经21岁的玛萝终于攒下了一笔能够支撑起这趟旅游的存款。
她内心十分激动,但却不敢把这个好消息透露给任何人,因为一旦走漏了半点风声,
最后,经过多番努力,玛萝终于办理好了各种证件,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
玛萝的这趟中国之旅顺利吗?她来到中国之后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其实,玛萝来到中国完全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她事前没有做过任何关于中国旅游的攻略。
刚下飞机,踏上中国的领土,玛萝就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她不会讲也听不懂中文。
庆幸的是,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语的普及率非常高,玛萝的英语也讲得非常好。
在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的帮助下,玛萝顺利地办理好了各种手续,走出了机场。
而且,只要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用英语跟玛萝进行简单的沟通。
就算是双方的语言存在着障碍,他们也会通过肢体语言、手势语等方式跟玛萝交流,给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到中国之后,玛萝发现,这个国家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美好。
这里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算行色匆匆,他们的眼睛里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生机和活力,是她在印度社会中很少看见的,也是她所期望已久的。
而且,这里的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垃圾桶,人们也会非常自觉地把垃圾丢进桶里。
在几个印度同乡的带领下,玛萝还来到了中国的小吃街,品尝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美食。
由于她的父亲也在印度街头卖脆球小吃,所以玛萝对两者的对比感受得更加明显。
不管是调制汤料,还是制作脆球,把食物端给顾客,她父亲用到的唯一工具都是他的双手。
而这双手,不仅抓过食材,接过零钱,还摸过其他很多东西。
指甲缝里的污垢清晰可见,但是她的父亲和食客却通常视而不见。
就算苍蝇、蚊虫已经满天飞了,忙于做生意的父亲也不会挥手驱赶它们,小吃摊的安全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但是,中国的小吃却制作得非常干净卫生。
人们通常会用各种工具进行食物的制作和加工,并不会直接用手接触食材本身。
就算像寿司、烙饼这种必须要用手制作的食物,摊主们也会戴上手套,保证食物的安全程度。
玛萝被眼前的这一幕幕景象惊呆了,她从未见识过如此干净的小吃制作流程。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很多年轻女孩也会出来摆摊做生意。
她们脸上挂着热情大方的笑容,面对男性顾客的时候依旧从容不迫,这也是她在印度社会没有见到过的。
玛萝发现,中国的女孩拥有的自由比她想象中的要多很多。
这里的人都很有素质,也很懂得尊重女性,即便知道她来自印度,也不会对她有任何轻视和疏忽。
玛萝跟着同乡的小伙伴们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她的父亲多次催促她回去。
但是,玛萝想要留在中国的心却越来越强烈。
她想要留在中国,想要在这个对女性包容的社会中发展,但摆在她眼前的问题是,玛萝办的是旅游签证,她能在中国呆的时间非常短。
她又该怎么办呢?
2003年,玛萝一行人来到了四川成都,在旅程即将结束之前,她们想带着玛萝来看看被称为中国“国宝”的熊猫。
她们买了门票,来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想要好好观赏这些可可爱爱的小动物。
但有着同样想法的并不止她们几个人,旅客们都想一睹国宝的盛世美颜,所以繁育基地人来人往,非常拥挤。
在这种情况下,一心看熊猫的玛萝很快就淹没在了人潮中,
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玛萝和小伙伴已经被人潮挤散了,她的小伙伴一个也不在身边。
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即使胆大如玛萝,也忍不住担忧害怕起来。
她一边用英语高声叫着小伙伴们的名字,一边顺着人潮往前走,想要找到小伙伴们的踪迹。
玛萝这异样的举动很快就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一个叫做高小伟的人来到了她的身边,用并不流利的英语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之后,高小伟带着玛萝来到了保安亭,在众人的帮助下,玛萝终于和失散的朋友们团聚在了一起。
由于这次举手之劳,高小伟和玛萝也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高小伟在知道玛萝是专门跑到中国来旅游的之后,还专门抽出时间带她们在成都的旅游景点参观了一趟。
一路上,高小伟非常健谈,所有的景点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而且,高小伟长相帅气,性格温和,说话也总是斯斯文文的,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对玛萝一行人也非常尊重爱护。
玛萝渐渐地被高小伟吸引,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崇拜和好感。
而高小伟也被玛萝的善良吸引了,虽然两人的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但他们却很快地成为了一对情侣。
后来,玛萝的签证到期,不得不返回自己的国家。
在分开的这段日子里,虽然两人时常打电话,但高小伟依旧非常挂念自己的女朋友。
忍受了一段时间的相思之苦后,高小伟终于受不了了,买了机票飞到了印度,找到了玛萝家。
在征得玛萝的同意之后,高小伟跟玛萝的父亲提了亲,请求他把女儿嫁给自己。
玛萝的父亲见这个中国男子给的彩礼比本地人丰厚了好几倍,立马点头答应了。
于是,2005年玛萝和高小伟又返回到了中国,两人办理了结婚证,玛萝也终于可以在中国长久地居住了。
在高小伟的帮助下,玛萝改掉了用手吃饭的习惯,学会了使用筷子和汤匙。
她还磕磕绊绊地学会了四川的方言,能够跟四川本地人进行正常交流。
高小伟和玛萝的婚姻是先斩后奏的,之前他并没有把自己结婚的事情告诉父母。
等到一切都走上正轨之后,高小伟才带着玛萝回到乐山老家,双方才进行了第一次会面。
刚开始,高小伟的父母并不喜欢玛萝这个印度姑娘,认为儿子找个中国女孩比较妥当。
但后来,他们见玛萝非常勤快,性情也很温和,就慢慢对她改观,接受了她的存在。
乐山的旅游业非常发达,高小伟和玛萝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做油炸串串生意。
刚开始面对顾客的时候,玛萝还有点胆怯,不敢跟他们交谈。
但后来,玛萝渐渐地适应了,她知道中国男性跟印度男性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都非常尊重女性。
夫妻俩在中国的日子过得非常顺心,玛萝还为高小伟生下了一男一女。
夫妻俩会共同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也会一起做饭、打扫卫生,并不会让家务活全部落在其中一方的头上。
玛萝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相由心生,她的精气神也从外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变得与以前那个怯懦的玛萝很不一样。
所以在2010年,玛萝结婚五年后,重新回到印度看望自己的父母,他们却已经完全认不出她来了。
她的母亲仔细地盯着玛萝看了很久,还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她,“你不是我的女儿”。
这个误会让玛萝啼笑皆非,她跟父母解释了很久,两人才重新认识她。
玛萝的母亲也对女儿的现状十分满意,她不停夸赞中国男人真好。
如今,玛萝和高小伟依旧在乐山生活,他们的油炸串串店生意非常好。
很多人都是听说了玛萝的故事之后,特地来乐山旅游,还专门来油炸串串店里探望她,顺便照顾他们一家的生意。
玛萝的大儿子已经10岁,现在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在父母的教导下,他从下就会说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
而玛萝的小女儿也已经在上二年级,长得非常可爱,就像个精致的洋娃娃一般。
也许是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玛萝对小女儿非常疼爱,总是会尽可能地满足她的所有要求。
希望这一家能够生活幸福,玛萝能够在中国过得越来越好。
-完-
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那新西兰工作如何?对比一下,新西兰的最低工资是17.7纽币等于80元人民币,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的员工必须按加班计算,所以计算80*40*4=1.28w应该是基本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海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645元,大学毕业生5495元,是全国最高水平。
下雨天,由于城市排水系统不畅,尤其是地下车库,积水会更多!迪拜工作日为周日至周四,周五和周六休息。休息日,商场里人山人海,海边的露天餐厅同样嘈杂,很多人抽着水烟聊天。图为迪拜码头的路边餐厅(晚上散步时拍的):随着来迪拜旅游、“考察”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华人旅馆遍地开花。旅游旺季带团,导游能赚几千元。机场免税店和各大商场还有酒店也有华人服务员,收入不一,视佣金而定。
徒步有什么不好这不是捡了个媳妇吗我就是想 要是着急了你该怎么办呢终究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了啊家里来客人了 切个水果招待一下对于这个你是怎么看的这究竟是怎么了把姑娘给急的你手机里有没有类似的照片呢这个看来不批都说不过去了啊这狗子应该是被踢懵了吧对于这样的直播你有没有刷到过呢这还不是丈母娘的功劳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你看懂了吗
一个国家内部,人口的流动那是基本上自由和平衡的。而且都是以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根本,不断寻找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所以这种迁移才是人口流动。但是很多国家,强行人口迁移,却具有巨大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印度为何强行向东北大量“移民”呢?你可能想不到。印度从独立后开始,就对印度自身的东北部不放心,所以开始大规模地对东北部移民,而且是强行移民。
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丁卉▲煎饼果子爆红纽约街头身价翻十倍让美国人大开眼界说到世界上最会吃的民族,我大中华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八大菜系名扬四海,各地特色小吃更是数不胜数,每一个来过中国的外国朋友都沉醉于中华美食不能自拔。随着中餐逐渐走向全球,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小吃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种中国最常见的街头早餐——煎饼果子。
1、想去尼泊尔赚大钱结果全是套路一个定居在尼泊尔的华人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年前,有一个中国人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做旅馆生意,看上一家旅馆转让费是20万人民币。这个人就跟中国的一个朋友说,投资尼泊尔的旅馆需要100万,两三年就能回本。但自己手里没那么多钱,可以两人合伙。于是朋友拿出了25万,他用20万接下了旅馆,然后一分钱没花,还占了75%的股份。
thereis a way for foreigners to live in chinalong-term without dealing with yearly visa bureaucracy (for tenyears at least). you’ll need to be serious about staying inchina, and meet some stringent criteria. but if you do, you gain manyother benefits that
2019年底我独自一人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待了一周,发现这里并不像网上传的脏乱差且危险,而是一座发展不错且热心人也不少的大都市,重点是消费也很低,国内售卖30+一杯的星巴克,在这里只需要十几块,真的让我惊掉了下巴。我到马尼拉之前没有看旅游攻略,直接是随心而玩,比如想购物就去亚洲购物中心,想看日落就去马尼拉湾或者亚洲购物中心旁边的摩天轮,想看建筑了解当地历史就去老城区和圣奥古斯丁教堂,想体验当地人周末的休闲时光就去黎刹公园或当地人举办的集市。
7月1日,喜剧演员邵峰现身沈阳的视频画面引起网友关注,他在街头表演武术,举止接地气。邵峰自嘲称:“不露点绝活不行了。”当天他现身沈阳某闹市区的街头,四周满是热闹的商铺,人来人往。邵峰丝毫没有明星包袱,站在街头给大家表演少林功夫,只见他动作流畅,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对传统武术有了解的人一定能看出邵峰表演的正是咏春拳打木桩,虽然他比起专业研习武术的人来说,专业程度和速度还是差远了,不过胜在表演时还是非常卖力的。
一:法国对中国态度转变,与美国保持一致今天凌晨,法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法国不仅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向中国发难,还公开表态与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保持一致。这种变化显示出法国追求更强的独立性和军事能力,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然而,这种态度转变可能与法国国内骚乱以及外部的影响有关。法国作为欧洲大国,一直在追求在欧盟和北约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