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洲加蓬人,辞掉工作到中国留学,娶北京妻子,如今定居西安
讲述:移民哥
整理:肖寒先生
我是移民哥,来自中非国家加蓬共和国,今年35岁,中文名叫张蓬,也是一名北京女婿。曾经,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加蓬外交部工作,2015年,因为对中国文化的喜欢,选择自费到北京留学,学的是汉语专业。来华后,越来越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现状。我认为两国交流互相理解最重要,并希望未来回国以后能成为中加友好交流使者。
在中国,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北京很大,大到我无法想象,在这里遍布高楼大厦,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车流不息,这些在我的家乡是看不到的景象。我慢慢地爱上了中国,大学毕业后,我和一位北京姑娘组建了家庭,又到文明古都西安定居,这是一段美妙的旅程,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1987年,我出生在中非国家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父亲是一名商人,常年往返于加蓬和法国,做进出口贸易。我是移民哥,也是爸爸最宠爱的儿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加蓬名不见经传,是的,加蓬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人口不过200万。
当然,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非洲人很穷,很多国家的人民都吃不饱饭,但在加蓬不存在这种现象,人均能达到13000美元,这在非洲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和中国对比,也算是高收入国家。
我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小学到中学是在加蓬就读的,大学留学法国,取得政治和经济学士学位。毕业后,就到了外交部工作,是一份很有挑战的工作。
工作几年后,慢慢地接触到了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不能企及的,便萌生了到中国留学的想法。此时的我面对父亲的包办婚姻,进退两难,不过还是选择到中国留学,也获得了父亲的支持。
2014年,我来到了中国,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国家,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黄皮肤黑头发肤色的人,我以为,中国人应该会很高傲,但事实并非如此,反而很谦卑,很智慧,这是我喜欢的感觉,在这里,我想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在没来北京之前,就听说过这个城市,真的是举世闻名,这里的繁华成都,是我不曾见到过的,即使是在巴黎,也未必有北京繁华。
因为学的是中文专业,所以我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习拼音,我以为中文会很简单,可谁能想到,中文的复杂程度,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懂的语言。就简单的两个字——你好。不仅有汉字,还有拼音和语调,三种不同方式组成的语言,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很努力,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我知道,学会中文,会给我带来很多好处,首先我回到家乡,可以对中加友好交流做出贡献,其次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创造更多的财富,让家族蓬荜生辉。
北京有很多景区,也有很多美食,我对北京烤鸭情有独钟,比法国烧春鸡要好吃很多,幸运的是,我到北京的第二年,就认识了一位姑娘阿兰,阿兰是北京当地人,带着我去了长城和故宫,给我讲述了它们的历史,文化,慢慢地,我们之间产生了爱情。
其实一开始,我们的爱情就遇到了很多阻拦,阿兰的父母很反对,就连我的朋友都觉得不现实,有中国朋友特意找到我,让我放弃对阿兰的追求,甚至出言不逊。可我不在乎,爱情是自由的,不分过度更不分肤色,我爱阿兰,就像她同样爱着我一样。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我大学毕业之际,面临艰难抉择,是留在中国,还是回到加蓬,左右徘徊,却不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如果留在中国,阿兰不同意,那我在这里能做什么?怎么养活自己?总不能一直依靠父亲的资助吧。
好在阿兰的父母同意我们在一起,但是并不希望我们留在北京,阿兰和我商量后决定,去西安发展。
西安这座城市在读书的时候来过一次,印象非常棒,古色古香的建筑,充满时尚气息,又有很多复古的建筑,是真正的文化城市。
2019年八月份我们来到西安定居,在这里,父亲给了我们一笔费用,在这里购置了房产,阿兰很有生意头脑,在这里给我找了朋友,做外语培训和一些别的事业,本以为美好的生活就此打开,可却在刚过完年,还沉浸在春节浓厚的气息中时,疫情突然来袭。
这是一段既糟糕又充满温暖的经历,我和阿兰勇敢地面对这次事件,也稳固了我和阿兰的感情。
近三年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要不要回到加蓬。虽然我很热爱中国,热爱中国的文化和人民,可我知道,家乡更需要我回去做贡献,阿兰并不愿意跟着我回非洲,她觉得无法适应非洲的生活,所以我们一直没有要孩子,也是基于工作变动的顾虑。
不管怎样,勇敢向前走,无所顾忌地选择爱与美好,这也许就是我需要去追求的吧。
美国的实际情况近日美国有个叫杰弗里?萨克斯的学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观点比较新奇,值得一说。萨克斯根据自己这一两年来的亲身体会痛苦的发现了一个事实,美国是属于那几百号人的,跟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关系,美国根本就不是美国人的美国。这句话说起来比较拗口,理解起来也跟我们普通人想象的不一样,萨克斯就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来向大家说明了这件事情。
众所周知,中国援非力度很大。不仅在非洲援助修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还给非洲提供贷款、赠款和投资,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并且向非洲提供医疗援助,包括提供药品和医疗设备、派遣医疗专家等。这些援助加强中非友好关系,促进了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另一方面,这些援助也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总之影响很大。
here is swedenlocalsweden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world report)简称 “美新周刊” ,是一本仅次于《时代》周刊和美国《新闻周刊》的美国第三大新闻杂志。它以专题报道美国国内外问题及美国官方人物访问记而显其特色,并喜欢对全球各种事物进行排名。这本美国刊物——周报于 2010 年停刊——在美国最著名的也许是美国大学排名。
(观察者网讯)在中国生活了3年后,今年夏天第一次回到家乡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安东尼·威廉·唐纳德·阿纳斯塔西(anthony william donald anastasi)却感受到了强烈的生活差距——来到中国前把车卖了的他,如今回到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极低的美国几乎“寸步难行”。 7月22日,安东尼的经历刊登在港媒《南华早报》上,他呼吁美国应该学习中国投资建设发达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国便捷的地铁系统和广阔的铁路网络让汽车变成非必需品,让探索中国变得容易。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移民哥”,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和战略伙伴,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被宣传为友好和互利的。然而,近日发生的一起事件却引起了中方的不满和质疑。据报道,5名中国公民在莫斯科机场准备入境俄罗斯时,遭到了俄方的拒绝和驱逐。中方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并要求俄方给出合理的解释和道歉。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令人措手不及。在美国等一众西方国家的抗疫之战未取得成效时,疫情的最早发现地——中国,成为了众矢之的。在这个关口,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了中文致辞,强烈谴责西方关于排华的论调,并指出抵制中国人并不是战疫的关键,美国本身便在新冠疫情一事上拖了世界的后腿,如果世界没有美国,照样可以正常运转。
#国外打工##非洲打工##独闯非洲##尼日利亚##爱情##逆袭#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01位真人故事我叫韦素芹,网名“芹菜”,河南周口人,在非洲打拼的90后宝妈。我是移民哥,从小家里没有电视,衣服是拣别人的, 8、9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六年级才认识abc,成绩排名倒数,初中差点辍学。艰苦的生活让我这棵芹菜从头苦到脚,催生了我“考出去,走出去,走得越远越好”的执念。
看到这话题,只能用又好气又好笑来形容。事情是这样的,日本有个专门研究东亚现代史的教授,名叫新城道彦。最近出了一本新书,讲朝鲜半岛近600年历史的。他写这书的目的,是因为在韩国留学期间,惊讶连当地名校学生都不知道韩国的真正历史,所以一个日本人写朝鲜半岛的历史,要把被南朝鲜人扭曲捏造的历史给匡正过来。为了证明韩国篡改历史的国家毛病,日本教授有一个“曲线救国”的佐证思路:因为接受了被篡改的历史教育,现在连韩国名校生都不知道,并且也不承认韩国曾是中国的属国。
文|白鲸出海“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出自女子组合 s.h.e 2007 年发布的《play》专辑中的歌词《中国话》。但很遗憾,目前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的盛况尚未出现。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调研发现,海外学中文的人群更集中在华裔,越来越多定居在海外的华人、华裔希望甚至要求自己的后代必须会讲中国话、能写中文。尽管身在海外缺乏完整的中文交流环境,但家长们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将中文作为母语,
我非常喜欢旅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只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因此,在我看来要对一个地方发表意见的时候,至少你是去过的。我从去年入境澳大利亚,至此已经在这边生活了十来个月。如果问我澳洲人是否对亚裔反感,那么我想,我应该是有资格发言的。先来说说,我刚到澳洲的一个故事。在来澳大利亚之前,我联系了西澳的一个换宿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