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其实是天下人的"第二大故乡"。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的90%以上的四川人都不是土著四川人,不完全是因为湖广填四川的原因,而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先后经历了7次大型的移民浪潮。
首先,这第一次就是在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大批的蜀国难民向南逃离。当时的秦惠文王为了加强对这个地方的管理向蜀地移民万户。这一次的移民前后持续了300多年的时间,一直到西汉末年。这是我们中国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运动。

第二次则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吴蜀魏三国鼎立。诸葛亮率领10万大军来到蜀地,并且把四川成都作为蜀国的国都所在地。刘备想要匡扶汉室,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进行支撑。当时的四川盛产蜀锦,于是他就以成都为中心发展蜀锦来拉动经济。这就有了杜诗当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三次则是在唐朝,当时的四川和饱经战乱的北方地区相比,是一片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当时的唐朝有两大商业中心,一个是扬州一个是益州。这个益州是今天的成都,史称"扬一益二"。不论是避安史之乱的唐玄宗,还是避黄巢起义的唐熹宗,最终都选择了来到四川避难,留下了像天回镇宝光寺大慈寺昭觉寺等等在内与之相关的地名故事还有遗迹。同时还有很多难民以及包括像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内的许多诗人。不同的是,杜甫是为了避难来到成都修建的草堂,则是在5岁的时候跟随着父亲移民来到了四川的绵阳。

江油,包括后来的黄庭坚,陆游等等大诗人也纷纷来到四川,所以才有了那句唐宋诗人皆入蜀。天下文章出四川的说法。

第四次则到了南宋末年。四川当时就已经有2200多万的人口大省了。当时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甚至把领土扩展到了今天的欧洲地区。当他们挥师南下来到蜀地的时候去栽了跟头。整个四川的军民为了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铁骑,分别在四川境内"以江为界,以山为点",修建了密密麻麻的83座山城堡垒防御系统。其中合川钓鱼城和蒙古军队进行了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护战,而宜宾的凌霄城更是孤城绝境,南宋皇帝都死了。其他的堡垒都已经攻破了,只有他还在做最后的抵抗。

最后见大势已去全城军民宁死不降,自杀以身殉国。正因为南宋末年的这一场战争,原本1200多万的四川人口,急剧锐减到了只有五六十万人。
第五次则是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为了平衡各省的人口,于是下令将淮南地区的麻城,以及孝感人移民到四川来。这也是老一辈人口中所说的四川人"麻城过籍"的历史由来。

第六次则是随着明朝张献忠的两次屠川,四川几乎十室九空。于是又一个"湖广填四川"。运动开始了。这一次的移民,运动先后持续了100多年的时间,调动了全国十多个省份的移民。来到四川对蜀地进行了一次"大输血,大换血"。同时大家所熟悉的川菜、川剧,都是在各省的移民文化。来到四川之后,相互碰撞出来的结晶。所以这也就有了我们今天中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成都,以及最具包容性的省份四川省。至于这所谓的第七次移民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个人把它定义为了蓉漂之梦。大伙看我说的对不对?因为随着成都的跨越性发展,连续11年的z具幸福感城市的榜首。大美之城,向往之城,国际的美食之都等等殊荣。在这里憨态可屈的这个大熊猫,还有豁达的生活观,以及这里完全不排外的品格,让成都俘获了一批又一批外省年轻人的青睐。有年轻人自然就有梦想,那有梦想,自然就有满满的创新和满满的动力。而在这里安居乐业,落地生根是多少外省的年轻人,在这里奋斗的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站在成都的草堂发出了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天下寒士俱欢颜。我相信凭借着我们的不断努力,终将得以实现。所以希望每一位刷到这条视频的外地朋友,能够了解四川走进四川爱上四川。也希望在外省打拼的四川朋友能够常回家看看,因为今天的四川真的很努力,真的很棒!关注,转发。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移民哥”。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中国,一个拥有世界第一人口数的国家,与排名第二的印度人口相差无几。然而,由于我国的出生率较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传言不断涌现。人口众多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助推器。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人开始渴望换个生活环境,移民到其他国家生活,而发达国家成为了首选目标。
魁北客传媒8月17日报道:加拿大统计局,今日上午发布人口普查“语言统计报告”,一些数据顿时引发华人社区的强烈关注。比如“加拿大有53万人说普通话”,以及“有900万加拿大人的母语,不是英语或法语”等等。统计局称,报告基于2021人口普查数据,其“显示了移民的到来,继续丰富了加拿大的语言多元化”。报告精髓,如下:
从巫山县大昌镇带过来的鱼腥草在广东肇庆四会西合村播种后,便在村里落地生根,蔓延生长开来。微纪录片2001年8月5日,广东四会当地民众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三峡移民。刘元祥和妻子纪万军开着一家面条作坊,由于思念家乡,他们给自家的面条取名“三峡挂面”。卢先秀和丈夫搬出一个老旧的行李箱,她说这是当年父亲给的嫁妆,走到哪都要带着。
自古以来,四川就是一个富庶的地方,素有“天府之国”的称号。然而,这样的盛况并不是一直都存在,经过战争的洗礼之后,天堂变成了炼狱,土地荒废,人口锐减,可以说从富得流油变成了入不敷出,饿殍遍野。所以,在这种特定的局面之下,统治者只能把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大量迁往四川地区,把地广人稀这个局面打破,也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家住三亚福海苑小区的黄文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此刻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四十多岁的黄文光凑齐的不是支付宝“五福”,而是无价之宝的全家福,温柔贤惠的妻子,善良孝顺的儿女。黄文光在三亚打拼了十余年,当过厨师、打过零工、开过小商铺……,他用自己勤劳双手撑起这个小家庭。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为儿女实现大学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们打开网页,随便一搜“山西洪桐大槐树”,便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大槐树移民的文章。其中有人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明初大槐树移民的后代。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的后代不断开枝散叶,其人数早已接近了2亿人,而且范围也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除此之外,在河南、山东、河北的很多家庭里,都会有一本代代相传的族谱,打开族谱就能发现,这些人大都是洪桐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第一名,深圳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一直以来都是全国产业结构比较先进、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城市之一。在人才引进政策和科技创新驱动下,近年来大量的优秀人才涌入深圳,使其成为了高科技领域、金融行业和文化娱乐产业的中心之一。此外,深圳还有非常健全的社会保障系统、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也是吸引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今天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北部一带的村庄,关于村民的来源,“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几乎成为共识,就是在明初的大移民中,均来自于山西省洪洞县一带。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卫星图但是在河北省东南部,与山东省仅一河之隔的馆陶县志书记载中,虽然绝大部分村庄来历的记载均为“明永乐二年,奉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民来此定居”,但是仍有3个村庄的来历却并非是山西省,据1999版《馆陶县志》: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它虽在非洲,但却不像非洲;不是欧洲,却近似欧洲;国民全是白色人种,它就是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北部,面积238万平方公里,人口4535万,北临地中海,与突尼斯、利比亚、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等国为邻,阿尔及尔是阿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斯里兰卡位于南亚次大陆上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斯里兰卡国土面积为6.5万平方千米,人口为2200万。斯里兰卡拥有三大民族僧迦罗族,泰米尔族,摩尔族。斯里兰卡景宏比较落后我,经济是种植园经济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由于斯里兰卡扼守印度洋传统海上贸易通道,一直都是“东方十字路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