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的人们需要个方向,新加坡暂时成了这个方向。”
尽管只有一个半北京朝阳区的大小,尽管风景单调、没有四季、资源匮乏,新加坡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段的小岛,被雀跃的新移民们视为一个应许之地——至少是一个过渡之地。
有创业者称新加坡为 “东南亚的首都”,意思是它是有潜力的市场,值得重视;它也是一个效率更高的地方,开一家公司最快只需要一天,填几张表即可;一个基础设施更好的地方,甚至还有两所全球排名前 15 的大学。
“ a fine society ” 这个描述则有两重意思,一个明亮干净、更文明的 “好( fine )” 社会;一个重刑罚的国家,一个随地吐痰、吃口香糖、上厕所不冲都要面临罚款( fine )甚至监禁的地方。
对一些人来说,新加坡是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人和钱都更安全了。过去一年,更多的家族办公室在此落地。在云南大理被警察叫停的 web3 聚会,在这里一场场展开,氛围热烈之至。一位是区块链创业者也是母亲的人说起新加坡给她的安全感,事业在这里是合法的,而孩子在这街头乱跑她也不用担心。
人们还发明了 “ singaboring ” 这样的词,说明这个地方的单调。一个在新加坡组织爬山的创业者说,徒步只有一条线路,路边的猴子都脸熟了。城市里最大的起伏,是一座 163 米高的山——说是坡更恰当。一个打算在这退休的前互联网证券公司人士说,“真的无聊了,太无聊”,他养花种草学画画,在海里练习帆船驾驶;一位 sea 集团员工抱怨说,“繁华程度还不如上海。”
对一些求职者来说,新加坡是一个更理想的职场。一个疲惫的前大厂职员看中这里 “不卷”,他很高兴下午 6 点能下班。一位东南亚电商平台 shopee 的应聘者被告诫,“可以卷自己,不要卷别人。” 字节跳动是一个例外,他们一来就把办公楼空调关闭的时间从 6 点调整到 7 点半,以便员工加班。
一个连续创业者说,他一直把新加坡视为一个备选,不想美化它,而是实际地分析它好与不那么好的地方。但在 2021 年,他举家搬来了,“原本只是一个 b 计划,现在不得不变成了 a 计划。”
当愿望在一个地方落空时,人总期待在另一处实现。新加坡就是 “另一处”。无论是被新加坡积极的 web3 政策吸引,来追求财富的投机者,还是看到了海外的市场空间,希望再现增长奇迹的创业者,又或者仅仅是寻求更加自由、更多生活空间的职场失意者,对他们大多数人而言都是 “退而求其次”,就如一位投资人所说,“彷徨的人们需要个方向,新加坡暂时成了这个方向。”
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边境松绑的消息发布后隔天,从中国大陆飞往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目的地的航班预订量增加了三倍。排名第一的目的地是新加坡,飞往这个小岛的航班预订量增加了 600% 。
近两年鱼贯涌入新加坡的人里,最热闹和最空虚的都属 web3 圈的人士。
web3 创业者们几乎每个小时都在社交。9 月 23 号后的那一周,这个圈子的火热气氛被烘托到顶点。从早上 9 点到晚上 12 点,从卡尔顿酒店到滨海湾金沙酒店,再到旧国会大厦,web3 创业者李小蛙从一群端着酒杯的人群里挤进另一群,看着每个人像猎人一样寻找着猎物。
在头部交易所火币组织的活动上,原本只能站立 500 人的会场里,挤满了上千个身着短袖、胸口前印着自己公司 logo 的人。音乐轰鸣,人们互相打量,凑近了才能听清彼此在说什么。
最热闹的那个礼拜,web3 行业盛会 token 2049 在新加坡举办,超过 5000 名从业者涌入了这座 2022 年 4 月刚放开疫情边境管控的小岛。支付 1000 美元换取一张通向人脉和机会的大会门票。李小蛙的一位朋友买了票,听了半天就听不下去了,“币圈发了这么多轮币都没被割韭菜,被一场活动割了。”
周一晚上是分享局,周二晚上是火锅局,周三晚上 “大佬” 组局,听说有 “美女” 到场,李小蛙到了一看,“美女” 是周一分享局上的同一位。
“大家不想错过每个局,就是拼命社交。” 李小蛙说。他在 2022 年 2 月开始 web3 创业,因为看到了行业 “很陡峭的上升曲线”。
一位 2022 年刚从武汉来到新加坡的创业者一天向 200 多个人介绍了自己的项目,也是在这场活动上,他感染了新冠病毒。
web3 人士习惯把 “大佬” 两个字挂在嘴边。这些 “大佬” 或是在国内已经赚到了亿元以上的财富,他们来自互联网、房地产和贸易公司;或是红杉、鼎辉等在海外寻找机会的基金的高管;或是已经靠数字货币赚得盆满钵满的新贵。如今,新旧 " 大佬 " 都乐于为 web3 新项目站台。
一场德扑牌局,输赢几十万美元;高档会所内,茅台酒一瓶接一瓶地开。柯志凌边喝茅台边算,“一口酒就得 100 块,一杯酒下肚就是 1000 多。”
对他来说,这两年是过去十年生意最好的时候。2022 年 4 月后,他接待了一批从上海来的新人,10 月又接待了一批从北京来的,现在武汉、长沙这些二线城市的人也来咨询了。他在 10 年前就来到了新加坡,直接原因是北京的雾霾。
“在国内我一个新人要接触这些身价十几亿美元的大佬很难,但在 web3,这些人让我觉得很平等。” 一位生于 1995 年的新晋 web3 创业者马思思说,“像某交易所联合创始人这样的 ‘大佬’ 都来约我,主动给我提供帮助,让我觉得这个圈子确实不一样。”
会议举办前后的 40 天内,她深入聊了 40 多个人,建了个微信群。转折点是有一天一位女性 “大佬” 入群了,拔河似的——“大佬” 又拉了更多的 “大佬” 进群。
实际上,她半年前才开始了解 web3 。2022 年 8 月她在云南参加了一场 web3 活动,第一晚就被叫停了。中国在 2021 年 9 月宣布所有加密货币交易非法。
新加坡对 web3 采取沙盒一样的监管政策,简单来说,这里欢迎金融创新试验。
她曾经在中国香港创办了一家留学公司,越来越多的留学申请都指向名校的加密货币专业,他们的就业目标从华尔街证券交易员,转为加密货币交易员。这是她转换赛道的原因之一。她最高目标是做出 web3 领域的 yc 孵化器,“如果还是只做留学的生意,我的人生一眼可以望到头。但在 web3 的世界里,我有无尽可能。”
沙丁鱼一般的人群或在 50 多场 token 2049 的周边活动中流动,或跟着李小蛙在城市中心的麦里芝水库周边一圈又一圈地徒步。
建徒步群是李小蛙的一个正确选择,上一个正确选择是来新加坡创业。他在发给别人的介绍中排在第一的是 “新加坡徒步群组织者”,第二个才是 “ web3 创业者”。最初,他看到一些身价数亿的富豪们在周末组织徒步,他效仿他们建了一个 30 多人的徒步群,并由着它壮大起来。
第一场活动就有 25 个人参加,到了 9 月,随着 token 2049 召开,数字攀升到 60 人,9 月下旬 120 多人参加了活动,其中投资人占了一大半。下着暴雨的一天,一百多人打着伞、排着队,浩浩荡荡地在水库徒步,引人注目。队伍中的人们孜孜不倦地聊着 web3。
李小蛙的创业项目 slash 是 nft saas 平台,他描述它是 “ web3 世界的有赞”,为想要进入 web3 的人提供 nft 解决方案,这意味着需要真的有大量用户进入 web3,而不仅在小圈子内喧闹。他也知道,很多人的狂热都是 “装的”,只是想 “割韭菜”。
token 2049 结束三个月后,他感到疲惫和厌倦,“业务没进展、没起色,每天还是入不敷出。” 他的三位合伙人已经两年没有拿工资,团队每个月的人力成本就达到 2 万美金,“只要没融资,每天都是在割自己的肉过日子。”
2022 年 3 月底,新加坡宣布接种了新冠疫苗的旅客进入境内都不需再隔离,民众在户外不再强制佩戴口罩,这让新加坡机场成为亚洲最繁忙的机场,去年 4 到 6 月客运量高出中国香港地区 11 倍。
出海宝是一家为中国公司布局海外提供税务、移民、招聘、工商注册等综合服务的公司,高管艾薇说,过去几年选择远程指挥海外业务的 ceo 们,2022 年都纷纷向她咨询如何投资移民。
她曾看着一家国内头部视频网站的女性 coo 头发凌乱、裹着被子、素颜参加一场十分正式的线上会议,律师、审计师们都在场,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如何进一步把业务扩展到海外,当时对方已经在上海家中待了 3 个月,“看得出她恨不得马上就出国”。
曹桂林在 2006 年就拿到了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为资产安全和合理避税做准备。在 2021 年之前,他没去新加坡长住过,只是把孩子送去读书。2021 年,因为疫情持续亏损,他退出了最后一次创业,一项咖啡机生意,他来到了新加坡。
过去他是一名连续互联网创业者,做过社交产品、订餐网站、服装品牌、短视频等等。他明白,过去十年全球最好的市场就是中国,“如果你在中国赚不到钱,你大概率在海外也很难挣到钱。”
“来不来取决于个人对未来的判断,以及资产。” 他说,来这里的人 “基本都是有钱并且都想明白的。”
自 2022 年 4 月以后,他每周都要接待几个从国内来的朋友,如今,他的新加坡本地朋友圈日渐壮大,随时能喊出来吃饭、喝咖啡的朋友有几百个。
佟扬是一位单亲母亲,也是区块链安全公司 fairyproof 的创立者。由于在国外出差,她先后在苏州、北京被隔离,三个月没见到 6 岁的儿子,孩子每天在电话中哭着问,“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抱到你?” 她焦虑到头皮上长满了火疖子,挠头挠成神经性皮炎。
新加坡是她的过渡之地。不会英语的老人在这里能生活,新加坡的严刑峻法也让她有安全感,“孩子丢马路上也不会有人拐走”。她的项目 fairyproof 主要面向早期创业项目,做智能合约、区块链和钱包的自动化安全审计,曾审计过 mdex 等知名项目。web3 投资人、创业者、交易所、孵化器聚集在此,她也只好追逐到此。
严晓频和妻子在两年前从深圳来到新加坡。他在深圳一家游戏创业公司工作了五年,每天工作约 13 小时,常常加班,待命到凌晨两三点,还有了脂肪肝。2020 年,他和妻子都年过 30 岁,想起国内互联网行业的 “35 岁魔咒”,两个人拖着俩行李箱就来到了新加坡。他们要在新加坡奋斗、安家、生孩子。
高国华之前是一家国内互联网证券公司的销售,过去一年他仅仅承接了一家公司上市的业务,往年他至少得承接十家。上市项目稀少,他看到同行们饿狼一般抢着承接公司股票的销售业务,最后往往做的都是无用功。这些公司大多延迟或者终止上市,即使勉强上市的股票发行量也很小。
他感到疲惫,也觉得未来几年经济形势会有更多不确定性,辞了工作,来到了新加坡。现在他每周都会在海里练习驾驶技巧,梦想切换成驾驶帆船环游世界。
仅仅通过看视频,高国华就着急租下了 360 平米的公寓。租金在飞涨。2022 年 3 月前后,这间公寓附近的房价就上涨了 50 %。2022 年初,字节跳动为了留住新加坡员工,房补标准也从之前的每人每月 1 万元人民币上涨到 1.85 万元人民币。
到 9 月,新加坡私人公寓与组屋的租金已分别连续上涨 21 个月、27 个月,涨幅三成左右。
一位字节跳动员工说,预期新加坡生活花费比北京高出 30%,实际上高出了一倍。连养狗都比国内贵得多。
一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国籍毕业生说,自己找房找了一个月,通过房东面试的难度比应聘一份工作还高。他需要向房东提交自己的个人简历,承诺至少租房两年,不允许带外人回家、不在屋内做饭。最终花费 8000 元人民币,租了一间不到 10 平米的卧室,只有内窗,不到 100 平的房子被隔断出 6 个卧室。
在新加坡,一些房东会把 “禁止油烟” 写在租房合同里,人们常去楼下随处可见的 “食阁” 吃饭。这是新加坡政府为了管理街头无牌照的熟食小贩设立的,常见海南鸡饭、烧腊、杂菜饭等。
一位江西年轻人冒险打开了功率微弱的抽烟烟机,他炒了一个青菜,触发了烟雾报警器。现在他的做法是搬来一架风力强劲的电风扇,对着窗户吹走油烟。
从义乌发过来的快递时间至少一周起。一位在新加坡生活了五年的中国房东,总是委托往返中国的房客帮自己代购厨房水槽漏网,在拼多多只需 0.1 元人民币一件,但他在新加坡大小商店很难买到。
新加坡被称为 “ a fine society ”。在这里,售卖和乱扔乱吐口香糖都可能会面临罚款和监禁;如果一个人在公园里给猴子递了根香蕉,也可能面临 5000 元人民币的罚款。柯志凌会叮嘱他的移民客户们,来到新加坡以后出门不要乱拍照,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吐痰或者偷东西,甚至上厕所不要忘记冲水。
web3 创业者李小蛙曾因为开车匆匆看了一眼手机,被罚了 300 新币(1500 元人民币),扣了 12 分,一年总分的一半。
点外卖和网购都成了奢侈动作。岛上寸土寸金,东南亚头部电商平台 lazada 创立十年,2022 年才在新加坡本地设立仓库,此前都是通过印尼、马来西亚的仓库给新加坡送货,配送时间长。习惯了在家中等待半小时,只需花费 5 元人民币配送费就能吃到一份外卖的中国新移民们,不得不适应新加坡 1 小时起步的配送时间和 30 元人民币一单的配送费。
新加坡也出售世界上也许最贵的一块铁皮。一位习惯开车的工程师曾打算买辆小排量的代步车,可他发现,汽车排量 1600cc 及以下、马力不超过 130 bhp 的汽车车辆牌照配额许可证就要花费 36.4 万元人民币,且牌照使用期限只有 10 年,他不得不放弃开车。
《经济学人》杂志旗下的智库机构 2022 年 12 月发布的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行榜中,美国纽约和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市并列第一,过去 10 年间新加坡曾 8 次排名第一。
新加坡是人的中转站,也是钱的中转站。按照总部位于伦敦的投资移民咨询公司 henley partners 预估,2022 年有超过 1 万名高净值人士准备离开中国,其中约有 4200 名在 2022 年上半年离开了中国,这些人平均每人携带 480 万美元资产,中国总资产流出会超过 480 亿美元。
高净值人士将财产转移到新加坡,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设立家族办公室(简称家办)。家办不仅能帮客户做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而且可以帮助客户申请新加坡税务居民身份。有了这个身份后,个人金融账户信息不会被交换回中国,实现资产隔离;也能够在绝大多数常见的投资范围、地区内豁免资产利得与投资所得税。
尽管在新加坡成立家办的门槛已经是全球最高——最低资产管理规模是 2000 万新币(约 1 亿人民币),但需求仍然旺盛。据外媒报道,截至 2022 年 4 月,在 143 个新家族办公室中,有近 44% 来自中国。2018 年,新加坡的家办数量仅 50 家,但截至 2022 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变成 800 家。
富美联合家办创始人徐钦实觉得,除了税收优惠等条件,新加坡还被高净值客户看重的一点是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简而言之:更安全。
出海宝高管艾薇说,她接触的不少币圈人把主权国家货币都在这里换成了比特币。新加坡也有成熟的产业链,方便把比特币换成主权国家货币。人们担心在某些情况下,“我的钱可能就不是我的钱了。”
一位移民中介分享了如何把国内的钱转移到新加坡:一种是通过企业贸易转移,方式包括违约罚款、海外投资等方式;另一种是直接通过外汇管理公司汇款,当天就能从国内汇出上百万,收取一定手续费,但以上方式都可能存在合规问题。
一种比较 “原始” 的方法是直接带现金出境。按照规定,出境人员在没有特殊许可的情况下,只能携带 5000 美元以内的现钞。严晓频的一位朋友通过多人多次出境的方式,靠行李箱运了几十万元人民币到新加坡买房。
以上这些方式,一位国内头部机构投资人都想过,但都不理想、不合算,带现金出海关可能当场被扣下;换成艺术品、珠宝带出国,价值会大幅折损;在海外投资公司是很多企业家的选择,如何把公司资产无损地转化成现金,他还在犯愁。
徐钦实在新加坡从事资产管理近 10 年,他看到过去 5 年来新加坡创立家办的人分三批:第一批主要是 2020 年以前出来的东南沿海的外贸商;第二批是 2022 年以前出来的房地产、钢铁等传统行业企业家;2022 年到来的企业家或是追求资产安全的互联网新贵,或是受到中美贸易影响,不得不外迁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实控人。
“这其实就是中国近些年产业变迁的脉络。” 他说。
徐钦实发现了这些高净值人士身上的共同点:非常依赖以往的投资逻辑。
要么是过于保守。比如,有一位客户对家办的期待是每年有 20 - 30% 年化回报率,但做完风险等级测试,徐钦实才发现这位客户连本金都不愿意损失,甚至还想刚性兑付。这类人追求安全第一,把家办当成保险柜、大后方。
要么是过于激进,一位客户把自己全部的流动资产都投入到股市上,徐钦实尝试扭转客户,让他们从熟悉的人民币、中概股投资逻辑跳出来,理解美元多元化的投资逻辑,但和客户很难沟通。
他很无奈,“这些人过去之所以能赚到钱,很多是靠以小博大的赌徒心态,本身就是大号的韭菜和散户。”
2022 年前三季度,那位把流动资产都投到股市的客户亏了 3000 万美元。现在,他建议客户们的投资方向从股市转向 pe 或 vc ,投资对象从中国公司转向欧美公司。
创业者们来到新加坡之前,往往都有预期,知道东南亚是个比中国小得多、分散得多的市场,但真的身临其境,才知道小得有多具体。
对中国创业者来说,“新加坡就是个城市级别的市场。”2022 年来到新加坡创业的在线教育创业者李晓明说。
新加坡本地市场有限,只有 500 多万人口。连续创业者曹桂林说,这里只适合做个 “指挥部”,真的要做出海业务还是得走向全球。
在东南亚,现金支付仍是主流,据 2021 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显示,这一年现金在支付总交易额(gtv)所占比例在 60% 左右。grab 已经是东南亚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但在新加坡 grab 司机的座位旁,多数都摆放着收零钱的小篮子。
东南亚消费能力也有限,2021 年,东南亚 11 个国家中唯一一个 gdp 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人均 gdp 只有 4349 美元(约 2.8 万人民币),只有同年中国甘肃省人均 gdp 的一半多。
一位游戏公司高管认为,东南亚游戏用户付费能力极差,还是在和 vc 讲故事的阶段,“你看国内哪家互联网公司把青海、西藏地区做得好了?很难。”
李晓明感叹过去十年在中国创业的人的幸运,一款产品做出来就是面向 14 亿人,而且不用考虑像东南亚各国间巨大的宗教、法律和支付方式等差异。
他正在认识和接受在新加坡创业的现实。国内的教育公司的学生数量,是以百万为单位的,比新加坡全国学生人数还多,且积累的周期就是过去的 5 到 10 年。而他从 2022 年年中开始的新加坡业务,只有 1000 多个本地学员。
他和朋友几年前在国内创立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公司两年前就开始把国内课程卖给海外华人,海外已经有数万名学员,但一直没在海外设立团队。
中国的 “双减” 政策是李晓明来到新加坡创业的直接动力。考虑到新加坡已经是东南亚基础设施最先进的国家,他决定将公司的海外业务第一站设在这里,设计针对东南亚学生的本地课程。
课程内容要作本地化调整:课件中不能出现狗、猪,哪怕是卡通形象。在东南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穆斯林占比都超过 50%。
以往熟悉的打法无处施展。在国内,教育公司熟悉的销售手段是在学校、商场门口向学生家长散发传单,这是最精准最有需求的群体,来自国内的员工也把这作为成功经验在新加坡分享,但会上就有新加坡本地员工向李晓明建议:可能会被当成小商小贩,品牌形象受损。商场也只允许店铺在自己店面门口散发传单,一旦站在别的店面门口就会被其他店主投诉。
李晓明很无奈,“这时候才知道什么叫流量——流过你门口的才算你的量。”
李晓明的教育公司在国内扩张的一种方式是,找线下教育机构加盟,李晓明提供录制好的课程内容,线下机构提供场地和助教老师,一位资金充沛的店主两年内扩张 10 家店不是什么难事。但到了新加坡,李晓明发现小机构店主没什么扩张的欲望。他们更像按照家庭生意的方式来经营,店主就是老师,招上百个学生 3 年回本。
创业者们也需要适应本地不同的工作节奏。李晓明观察,在中国 10 个员工中至少 8 个人愿意 “卷”,但在新加坡只有 4 个。他们往往从 5 点 58 分就开始收拾东西,6 点准时下班,哪怕老板本人就坐在他们旁边。
创业者们没法都请中国员工来 “卷”,新加坡政府规定,公司必须要招聘较大比例的本地人,才有一定招聘外国人并发放工作签证的配额,以保障本地人的工作机会。
“奋斗氛围比中国差很多。” 李晓明说。
一位 2022 年刚加入 shopee 的员工从部门负责人那里得到的一则忠告是,“你可以卷你自己,但别卷别人。”
他见证了公司内部的一场文化冲突:2022 年上半年,一批阿里巴巴高管加入 shopee,他们带来了阿里的工作方式:每周让员工多留半小时,总结复盘一周工作。一些员工因此主动离职或转岗。
在深圳习惯了每天工作 13 个小时的游戏行业从业者严晓频,来到新加坡松了口气。以前的工作软件是钉钉,不分工作日和周末,如果没有及时回复消息催促电话就会打到手机上。现在他和同事们谈事都提前通过 google calendar 预约,很少临时拉群;晚上 7 点准时下班,他在意的脂肪肝问题也在好转。
字节跳动是个例外。2020 年在新加坡设立亚洲地区(除中国)总部后,从中国招来了大量员工,一起带来的还有国内的工作氛围。一位字节跳动合作商说,2019 年对接的字节员工还是新加坡人,周末从来不回复工作消息,2020 年对接人换成了更勤奋的中国员工,周末会主动回访。
六点办公楼统一关闭空调是新加坡物业的默认规则,字节租下了新加坡中央商业区莱佛士码头一号三层楼后,空调关闭时间延长到了七点半。
一位 2022 年初来到新加坡的 tiktok 员工说,自己租房子时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离公司近,就像他在北京时那样,这源于创始人张一鸣的看法,“年轻人不应该浪费精力在下班挤地铁上”,为此公司愿意为住得近的员工每个月提供上千元人民币的房补。
新加坡小到 20 分钟就可以打车去大部分地方,字节员工住哪里都能很方便地来公司加班。
新加坡主岛的一端到另一端不足 50 公里,从市中心打车,20 分钟就能达到大部分地点——这让不少从北京、上海搬来生活的人感到松弛。
新加坡最高的点只有 163 米,即位于城市中心的武吉知马,一位来自北京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说,自己来到新加坡后最常爬的山就是这里,他很快又纠正,那只能算 “小土坡”。
“大家在新加坡真的无聊,太无聊。” 在新加坡已经生活了三年的李小蛙说。
有一个生造词形容新加坡的生活氛围,“ singaboring ” ,它由 “新加坡(singapore)” 和 “烦闷的、无聊的(boring)” 组合而成。
“第一天吃饭,第二天打球,第三天干啥呢?地方就这么小。” 李小蛙之所以组织徒步也是想找点新消遣,但走来走去都是同一条路线,因为城市中心风景最好的地方就是麦里芝水库。重复走到 “水库边的每只猴子都认识了”。
待了两个月,高国华就觉得无聊了,虽然才过 40 岁,但他觉得自己心态在衰老。他开始在院子里种起罗勒,百里香,放进茶里增加香气。为了掌握热带植物种植技巧,他跑进图书馆里看书学习。他还开始重拾绘画,画着画着更沮丧,和以前一样,他知道自己成不了艺术家。
以前在北京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不允许他做这些,但真的在新加坡退后一步,他又质问自己,“我是移民哥,曾在美团、阿里、网易都孵化过产品,2018 年他看到东南亚市场成长起来了打车巨头 grab 和电商巨头 shopee ,仿佛看到了 2014 年的中国互联网,一念之间,就来了东南亚闯荡。
现在他在新加坡看到的 web3 氛围,就像多年前他在一个叫 “塞班论坛” 的智能手机讨论社区里看到的一样,当时人们大多还在用电脑上网,但那个论坛里的很多人开始相信手机上网是未来。尽管每天都有投资人来问,但李小蛙不想这么早融资;投资人还总问,“你们为什么不发币?” 发币相当于提前 ipo ,李小蛙琢磨着——至少业务得先跑通吧。
严晓频和妻子按计划在新加坡生了一个孩子。新加坡教育的分流模式帮助这个国家更高效地发掘精英人才资源。让孩子诞生在这里,为了以后 “有更大的赢面”。根据剑桥大学 2021 年的官方数据,中国大陆录取成功率为 10.8%,而新加坡的录取率为 17.8%。这不意味着压力更小——在新加坡的星巴克里,经常可以看到 “高峰时段禁止学习” 的标志,以防止咖啡馆里挤满做代数题的学生。
一位在新加坡就业的上海哲学系毕业生在考虑离开新加坡。他刚落地时怀着良好的愿望:一切都是新的,生活开始了。
樟宜机场内 3000 多棵热带树木令他惊奇,它们高耸如屋顶,叶面硕大,还透着阵阵樟脑味的清香。三个月后,他发现机场的景观和自己小区楼下没多大差别。市中心也有杂乱的工地,唐人街上的招牌老旧掉色。
要他描述在新加坡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像是住在一个洞穴里:每天从家里到地铁再到公司,朋友、室友都是同事,久而久之对一切都怠惰,连胡子都不想刮了。他在职场里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可在生活里似乎缺席了。这名哲学系毕业生想到柏拉图关于洞穴的寓言,让他怀疑自己的生活,看到的、感受到的究竟是真实发生的,还是篝火投射到洞穴墙壁上的影子。
这个城市型国家,谁都说它美丽、整洁,可主要的颜色只有两种,树木的绿色和天空的蓝色,连红色和黄色都很少见到。每一天都一样炎热,中午或者下午通常会下一场暴雨,没有分明的四季,只有雨季、非雨季。他看到每天上班路过的那朵花,太鲜艳了,好像能永远那么开着,不凋谢。这个年轻的异乡人陷入了彷徨。
文中李小蛙、柯志凌、马思思、艾薇、曹桂林、严晓频、高国华、李晓明为化名
“英国永居卡 / brp如果你在最近两年成功通过申请获得了英国永居身份(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那么你一定会有一张brp卡,且卡上的到期日清一色显示的是2024年12月31日。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就算你申请的签证时间超过5年,最终所拿到的brp卡的到期日也一样会定格在2024年12月31日,而非真正的签证有效期。
故乡是一座孤岛,成年后只能在他乡遥遥凝望。想念故乡的桃花树、想念村边潺潺的流水,可惜这些只能存在于回忆中。1992年,随着一纸文书的下发,100多万人的命运就此改变。在这100多万人眼中,故乡就是那长江三峡蜿蜒碧绿的江水。生产发展日趋完善,经济上升让人喜上眉梢的同时,环境保护也迫在眉睫。在国际发展大会中,联合国向各国提出建议,要保护自然环境,退耕还林,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自然潜力,造福子孙后代。
近日,特斯拉上海工厂终于还是憋不住了,被中国爱国企业家围追堵截之后,最终还是没有昧下自己的良心,给自家工厂的普工涨绩效。据特斯拉工人在贴吧自爆,特斯拉将绩效从1.2提高至1.5。按照留言网友的说法,绩效1.2到手能拿到2k多,此次绩效上涨幅度约25%,那么普工每人每月可以多拿500多块绩效。这在动不动就失业的当下,特斯拉非但没有辞退工人,反而涨薪,实在难得。
相信很多移民美国的申请人在申请美国移民的时候,都会经历咨询过移民美国的机构,很多移民美国的申请人对于移民机构那是又爱有恨,爱的是移民机构能够给自己在移民美国的道路上提供很多专业性的指导,协助移民美国的成功,恨得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很多公司都想在移民行业来分一杯羹,导致移民市场上的移民机构良莠不齐,如何在选择移民机构中擦亮眼睛,帮助自己一步到位移民美国呢,三招让你搞定如何选择移民机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自身发展,也为了子女能赢在起点,选择通过身份规划去获取更多优质的资源。拥有一本香港护照,不仅可以说走就走,畅行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也意味着在海外资产配置、子女教育规划、退休后养老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但有一个问题摆在大家的眼前,那就是拿了香港身份,还需不需要注销内地户口呢?
今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在永久居留事务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外国人移民融入服务活动,8名最新获批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人士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来自10余个国家的30多名在沪永居或常住的外籍人士及其家属参加了活动。图说:一场别开生面的外国人移民融入服务活动今天举行。出入境管理局供图
2021年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北京市“两区”办主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ccg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ccg副主席何梅在以“数字经济新视野与服贸产业新生态”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我从事的是出入境服务行业,十几年来和国内外的各类企业、高校、学生群体都有着紧密的链接。
办证大厅咨询台内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询问办证事宜的民众。 李姝徵 摄 9日是恢复办证后的首个工作日,当日9时,记者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外看到,已有不少预约了当日办证的申请人来到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门口。经工作人员核验预约信息后,依次进入办理。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恢复受理审批外国人申请普通签证延期、换发、补发,停留证件签发、换发、补发,居留证件签发、延期、换发、补发。
满载300余名上海游客,“静安·夷陵号”动车旅游专列再次启程,溯长江而上,向三峡驶去。“坐游船过水闸,置身三峡大坝里,特别新奇!”经常出门的旅游达人包先生这几天不断更新朋友圈晒图。上海游客在三峡大瀑布游玩。 阚红星摄上海游客在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观景平台,感受“高峡出平湖”的独特景观;到三峡人家,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体验别样土家风情;去三峡大瀑布,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一趟巴山蜀水之旅,他们大呼“过瘾”!
上海物流公司电话:400-1828-156上海物流公司电话:400-1828-156上海物流公司专业承接:长途搬家,行李托运,轿车托运,家具托运,家电托运,国际物流,国际海运,航空物流,电瓶车托运,摩托车托运,仪器托运,设备托运,大件物流,工具托运,大件搬家托运,搬家物流,出国搬家,跨省搬家,市内搬家,移民搬家,异地搬家,跨城市搬家,私人物品运输,办公室搬迁,货物安全包装,钢琴托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