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了解历史,也带来思考。古巴旅行的最后一站,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话题:华人在古巴的辛酸史。古巴华人,一个急速消失的族群,再过几年,这段历史或许将随风而逝了。
游览哈瓦那老城时路过calle dragones,“华人街”字样的崭新牌坊在破旧的建筑群间十分显眼,这里过去便是唐人街了,只是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华人居住在此地,牌坊还是1990年为了欢迎江泽民访古,中国政府特地捐建的。如果不是这样一块牌坊,很难让我们想起哈瓦那曾经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唐人街,华裔在古巴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古巴华侨对于当地最大的贡献是参与了古巴的解放独立战争。1868年,古巴争取独立的战争打响,为广大中国劳工带来了一线希望。为了让古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也为了争取自身的自由,成千上万的华人身先士卒、英勇作战,许多人牺牲在战场上,赢得了古巴人民的崇敬。从那之后,华人参加了所有争取古巴独立的斗争。古巴两次独立战争期间,数千华侨投身革命洪流,武装部队中有不少人是客家人,骁勇善战,英名远扬古巴全岛。
哈瓦那一处安静的街心花园里,有这样一座纪念碑:黑色圆柱形大理石,正面镌刻着“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记功碑”字样。那是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冈萨洛·德格萨达(gonzalo de quesada)将军盛赞为推翻殖民统治投身革命的数千华侨,“在古巴独立战争中,没有一个华人当逃兵,也没有一个华人做叛徒。”他们充分发挥了客家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把鲜血洒在加勒比海岛上。然而,这段历史很快便被当局者遗忘,也被祖国遗忘。
行程最后一天,在当地朋友指引下,我特地前往老城的“中华总会馆”,位于一幢斑驳陈旧的楼房里,据说这栋楼以前都属于会馆,但是被卡斯特罗政府强行征收后,只留下顶层一层,其余变成了古巴人的“大杂院”。现年75岁的古巴中华总会馆西文书记周卓明在这里工作了50年,这位清瘦的老人精神还不错,普通话也比较流利。
会馆里古色古香的家具陈设,一下子将我拉回到百年前,时光倒流回十九世纪,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前半期,约有百万华工出洋当苦力,被称为“卖猪仔”。他们大多在甘蔗种植园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靠出卖体力换取微薄收入勉强度日。拉丁美洲最早出现华人的地方是古巴与秘鲁,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在拉美的艰辛创业历程。
1847年6月3日,自中国厦门起航的西班牙“奥肯德”号货船满载着货物和206名中国劳工,经过菲律宾抵达古巴哈瓦那港,十天后又运送了365名,他们都是所谓的“契约华工”,主要来自福建,广东,香港和澳门,接替黑奴在古巴种植园的工作。为期8年的合同过后,许多中国人也永久定居在了哈瓦那,自1847年6月至1874年的鼎盛时期,古巴华人高达14万,占当时古巴人口的十分之一,华侨数量居美洲各国之首。
(古巴中华总会馆西文书记周卓明)
我走进静悄悄的会议厅,中华总会馆的黑色牌匾十分显眼,墙上挂着孙中山的大画像。拉美地区最早的华侨社团即成立于哈瓦那,1867年第一个华侨社团“结义堂”成立,第二年又有了“恒义堂”,不久广东客家人又成立“义胜堂”。这间中华总会馆则成立于1893年5月9日,至今已有124年历史了,是旅古华侨华人的最大社团组织,也是美洲国家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侨团之一。这些早期的华侨社团揭开了拉美地区华侨组织的先河,为日后促成古巴华人参与脱离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
周老先生带我到各处参观了下,会议室的家具绝对是古董,图书室里面的中文书籍有年头了,一间小室供奉着关公像,华人在海外大都供奉关圣大帝,视为“财神”,忠义千秋,讲义气,决不干背信弃义之事,华人在海外极重信誉,深受当地人尊敬,取得了应有的经济地位。除了保佑华人外,也有不少古巴人前来拜谒,为了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会馆还特地把祈祷文字翻译成了西文。
“现在古巴的老华侨还多吗?”“非常少了,130多人而已,而且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一代早就离开了。在古巴的华侨华人越来越少,而且识汉字华侨华人更少,大部分华裔都不会讲中文。”周老先生有些唏嘘。曾经占人口十分之一的华侨,如今才剩下百余号人,会馆创办的拥有80多年历史的唯一中文报纸《光华报》几年前也不得不停刊,维系华侨华人与祖国的文化交流纽带早就不在了。
古巴华人在当地的兴旺发展结束于1959年。卡斯特罗的革命成功后,古巴进行国有化,由于华人多经营小买卖,小商铺什么的,免不得受冲击,私有财产被没收,不允许进行私有经济,外汇管制也使得他们无法向家乡汇款,迫使大量华侨离开古巴,纷纷到美国和周边其他加勒比国家谋生。留下的华侨大多已年逾古稀,有的需要古巴政府救济,有的住进了政府养老院。
现在的老哈有一个新“中国城”,上世纪90年代经古巴政府批准而发展起来中餐馆区,这条300多米长的狭窄街道里有五六家中餐厅,我去了朋友推荐的“天坛饭店”,算比较正宗,老板是1995年从上海来的移民。哈瓦那的中国新移民大多在当地做餐饮和旅游业,和老华侨也没有什么交集。
我找到有百年历史的华侨公墓“中华总义山”,这也是中华总会馆设立的,然而,陵园也被收归古巴国有,根本无人看管,加上老华侨离去,祖先的墓地也无法再照顾,整个陵园满目疮痍,破旧不堪,沧桑荒凉。因为古巴属于热带气候,夏季多雷雨,陵园的墓碑风吹日晒雨淋,不少都坍塌了,看得让人心酸。
走在墓地里,细看墓碑上的文字,眼眶不禁有些湿润,这些葬在异国他乡,皈依了天主教的同胞,或许还有曾经为这个国家甚至奉献出了生命的人,就这样静静地躺在这里,逐渐被遗忘。
中华总义山,这是见证华人在拉美开拓和创业历史的重要遗产,对于我这样一个西语专业出身的摄影师,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拍摄下这些图片,也是希望能被这些老华侨的后人看到,不知道是否有机会重新修整陵园,但愿异乡游子的灵魂安息,来世不再飘零海外。
2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相关事项通知。从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即日起,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开展产品发布、宣传推广等准备工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尔代夫、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阿联酋、埃及、肯尼亚、南非、俄罗斯、瑞士、匈牙利、新西兰、斐济、古巴、阿根廷。
在缅甸掸邦有着三个华人特区,这些特区分别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及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这些地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体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果敢的果敢族就是中国汉族,佤邦的佤族也是中华民族之一的佤族,勐拉的爱伲族则是中华民族之一的哈尼族。图为缅甸果敢自治区(原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地形图,这里毗邻云南省临沧市,与缅甸贵概以怒江为界,与缅甸佤邦以南邓江为界。
这些年随着中非贸易的飞速发展,昔日贫穷的非洲早已成为中国人眼中的香饽饽,那在非洲的中国人都靠做什么发家致富的呢?今天我们具体来谈一谈。不得不说,非洲当地的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和生活水平低下,大部分物资靠从他国进口,但非洲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廉价,矿产资源丰富,这也正是中国人从非洲敛财机遇所在。1.自媒体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移民哥”,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文章吗?欢迎留言评论,小编都会虚心接受的,你们是小编前进的动力哦。每天一点点进步,分享彼此的欢乐!如果喜欢就关注订阅吧!也不要忘记点赞哦~亲最近,印度的形势非常糟糕,受疫情影响,印度经济遭受了很多损失,失业率也在上升,导致许多人对此感到非常不满。
//前言//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受到重创的航空业正在逐步恢复,澳洲大批人开始计划海外旅行,在刚刚过去的假期海外旅行激增。还有澳洲华人时隔三年再次出境旅行,内心难掩激动和兴奋!#01:澳洲海外旅行激增时隔三年华人兴奋出游圣诞节假期刚刚过去没多久,最新的数据表明海外旅游在假期期间激增,旅游业预计国际假期到年中将反弹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法律和秩序这是拉丁美洲的一个普遍问题。我应该选择安全感强,相对安全的小区。四年多来我没有被偷过或被抢过一次。然而,我的朋友们,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普通人,他们的手机都被盗过。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中餐馆老板保管的现金被抢了。当地人真的知道中国餐馆老板喜欢囤积现金吗?许多当地华人在楼前或楼下开餐馆,也有一些住在楼上或楼后。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人口流动是世界上永恒存在的一种现象。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正是人口的流动,才给交流的双方带来了彼此都需要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不同社会之间自然是存在差距的,无论这种差距是存在于哪一方面的,只要彼此之间发生人口上的互动,那么无论是物质文化、社会风俗还是意识形态,也都会朝着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向去发展,最终带来各自想要的结果。
中新网12月29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出在美华人新闻年终盘点稿,文章称,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美国华人社区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该报仔细梳理过去这1年全美各地记者有关华人社区的报道,从中精选出以下重大新闻:旧金山首位华裔市长李孟贤骤逝当地时间12月12日凌晨1时11分,旧金山华裔市长李孟贤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5岁。
出生在中国,生长在中国,最后却助外国发展,还反过来卡中国科技的脖子? 有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约25万华人在美国硅谷工作,其中,清华毕业生超2万人。 美媒甚至曾嘲讽:中国精心培养的人才,有一半都留在了美国。 而回看美国科技发展史,便见证着这股“中国力量”。 谷歌,曾吸纳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吴恩达,致力于“谷歌大脑”;微软,曾吸纳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专家沈向洋,运营微软小冰;全球顶尖的材料科学家中,前6名均为华人,大多为美国效力,将中国材料工业甩在身后……
近日,中国驻美国洛杉矶总领馆发布公告,核心内容如下:近期有不少中国公民以非法途径进入美国,遗失护照。部分人员因为没有身份证件,无法在当地正常工作生活,面临窘境。还有部分人员来到美国后,发现现实情况和想象的差距非常大,无奈选择回国,向总领馆申请护照、旅游证。随后,总领馆提醒中国公民,务必“持有效护照、签证通过合法途径来美,确保目的地和签证一致,避免入境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