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去年在当地上映后票房火红,上个月到了中国票房同样出色,外界预计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日本电影。表现如此亮眼,玄机何在?
在中国福建福州一商场内,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的人形立牌吸引民众拍照。(中新社)
公开资料显示,《灌篮高手》最初是由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创作的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漫画,1990年开始刊载,1993年《灌篮高手》同名电视动画片播出,1996年6月宣布完结。
电影版《灌篮高手》时隔20多年后终于在去年底上映,一样由井上雄彦执导,故事改编自漫画原作的最终章《全国大赛篇——湘北vs山王工业》,主要讲述两支篮球队对决的励志故事。
中国大陆几乎是整个亚洲最晚看到《灌篮高手》的地方。此前,该电影已经先后在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等多地上映。虽然晚了一些时间,许多大陆观众仍对电影抱有很高期待。《灌篮高手》的动画在90年代曾在大陆电视上播出,并成为了许多80后、90后的儿时回忆。有网民说,当年有很多中小学生因为这部动漫而爱上篮球。
据中国电影数据分析软件灯塔专业版数据,《灌篮高手》在中国上映前13小时16分,预售票房破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932万新元),最终预售票房1.15亿元,预售人次286万人,创下中国影史进口动画预售票房冠军。
截止上星期三(4月26日),《灌篮高手》在上映一周后票房已破4亿元。
收获亮眼票房的同时,电影质量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截至5月2日下午3时,《灌篮高手》在豆瓣的电影评分高达9.0分,近20万人打分,五星好评占了60.4%。
有人在豆瓣页面留言说:“我为井上雄彦的电影技法、实现的视听效果而震撼,听着全场排山倒海的欢呼声跟着激动,想到自己的青春记忆热泪盈眶。”
也有人说:“说实话去看之前,没有报太大期望。觉得画风有点不是当年的味道。但是,灌篮高手还是当年的灌篮高手!热血程度完全不减!”
日本动画电影《铃芽之旅》3月底在中国上映后掀起不少讨论度。(互联网)
除了《灌篮高手》,此前由日本导演新海诚执导和编剧的动画电影《铃芽之旅》,3月底在中国上映后一样掀起观影热潮。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少女和一位神秘男子,二人一起踏上了关闭灾祸源头之门的冒险故事。
数据显示,《铃芽之旅》在中国大陆上映30多天后,票房截止上周已突破7.5亿元。如果没被《灌篮高手》反超,它将是中国电影票房史上最成功的日本电影。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王鹏飞就此在澎湃新闻撰文。他以《灌篮高手》电影版掀起的热潮为例称,这侧面说明它不仅是一部动漫电影,它更是80、90后共同的青春以及与青春有关的回忆。
王鹏飞也点评:“追本溯源,这份共同的回忆可以说是上世纪中日‘蜜月期’民间文化交流结下的硕果。”
中日在1972年正式建交,两国外长六年后在北京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此后十年间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
在这背景下,中国电视台在1979年引进并播放日本动画,以加强民间文化交流。第一部登陆的动画片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松谷美代子的作品《龙子太郎》。
随后,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作品《铁臂阿童木》也引进中国,观众反应之热烈,形成万人空巷的场面。这部科幻作品也敲开了中国人通过动漫作品认知日本的大门。
王鹏飞说:“自此,《灌篮高手》、《足球小将》、《哆啦a梦》、《圣斗士星矢》、《美少女战士》等诸多经典的国语配音日漫相继进入观众的视野,这些作品虽出品年代不同、题材不一,但为国内无数80后、90后构筑了一段段童年回忆,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日本印象’。”
《铁臂阿童木》是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创作的科幻漫画作品。(互联网)
不过,在1995年前后,随着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以及教育电视台的兴起,中国进口动画片的引进呈现出泛滥之势。
界面新闻官方财经号“文创资讯”在2016年12月发出一篇题为《日本动漫“入侵”中国30余年,缘何“相爱又相杀”?》的报道,当中内容就提到因为动画片进口不受审核、配额限制,一些暴力倾向突出的日本动画片随之频频出现中国的在电视荧屏上。
报道指出,其中影响最大的《北斗神拳》在各地方电视台播出后,其“血肉横飞,五官挪移”的画面震惊许多人。随后,该片被紧急叫停,但“日系动画片的成人化倾向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开始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北斗神拳》讲述当世界由于大规模的核战争而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人类为了争夺仅有的资源开始互相抢夺厮杀的故事。
后来,在盗版盛行、监管无力的大背景下,2000年3月,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标志着“封杀日本动漫”的《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
根据中国政府网,该通知要求各级电视台在每天每套节目中,播放引进动画片的时间不得超过少儿节目总播放时间的25%,其中引进动画片不得超过动画片播放总量的40%。
报道称,这是广电总局首次就进口动画片的引进播出作出明确规定。然而,这还不是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处境最糟糕的时刻。
一位叫“关中阿福”的作者,2015年4月在凤凰文化评论栏目《洞见》撰文写道,2006年前后,进口动画片特别是日系动画片负面论再度甚嚣尘上,尤其是民族动画产业界对日系动画片颇有微词——一些日本动画片为推广其动画品牌,不惜将相关动画片以免费或极低的价格提供给中国电视台播放,这让一些国产动画片公司难以生存。
文章说,广电总局因此两度下达“禁播令”,要求各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不得播出进口动画片。
广电总局先是在2006年8月颁布《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中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下午5时至晚上8时之间,禁止播放境外动画片。
随后在2008年2月刊发《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同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的时段,由原来的下午5时至晚上8时,延长一小时至晚上9时。
这意味着,中国人在电视黄金时段几乎看不到境外的动画片。
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在2008年前后来临,进口动画片的观看渠道不再受限于电视台。因此,相关措施不再妨碍大部分中国民众观看日本动漫作品。
日本动漫在中国真正的复兴,实际上可从大银幕上初见端倪。
2010年,伴随中国影市的开放,日本动画电影又跃上中国大银幕,率先登场的是《名侦探柯南:漆黑的追踪者》。一年后,另一部剧场版《沉默的15分钟》上映,并拿下不俗票房。
但好景不长,中日关系因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问题恶化,中国在2013年和2014年没有引进任何日本电影。2015年后,情况才回归正常。
综合中国媒体报道和分析,日本动漫在中国受欢迎的两大原因是:第一,中日两国文化背景接近,容易产生精神共鸣;其次,日本动漫推陈出新,质量过硬。
中新社去年6月曾引述日本岩波书店前总编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外籍专家马场公彦分析说,中日两国历史交往悠久,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环境,而欧美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与东亚地区有很大不同,因此相较在欧美,日本动漫在中国更受欢迎。
他说:“对我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日本漫画被比喻为‘三点钟的点心’。小学生下午三点放学回家后边吃点心边看动漫,这样的‘童年味道’让人既开心又回味,类似情况在中国学生群体中也非常普遍。同时,日本动漫也吸引了一些成年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在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共通点。”
按马场公彦观察,支撑中日文化消费的城市中产阶级在生活方式、消费行为方面也比较接近。两国还有相似社会环境,出现了晚婚、单身、丁克等类似的现象,也都面临老龄化等问题。“这些共同因素使得两国年轻人容易产生共同的动漫‘语言’。”
一群女士2月10日穿着日本和服在东京浅草寺外拍照。(法新社 )
至于第二点,根据前述文章《日本动漫“入侵”中国30余年,缘何“相爱又相杀”?》阐述,日本动漫人才辈出,他们能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推成出新;这种创新精神,也体现在其独特的画面风格,人物形象设计,镜头表现手法。
文章还写道,一部动画是由画面、剧情、脚本、配音、配乐伴奏这几个部分组成。而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就是其在这几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而剧情则是日本动漫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日本动漫在剧情上做了十足的功夫。”
总的来说,日本动漫陪伴了许多中国80、90后,甚至00后的成长,也让他们当中许多人打破了向来对日本认知的刻板印象,从某种层面而言,这算是中日两国沟通的桥梁。
但随着民族主义思潮涌动,地缘政治形势尤其是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关系又趋紧张,动漫这种软性的文化联系,在中日关系近年来跌宕起伏的背景下,已难发挥多大的缓颊作用。更何况,中日之间还有复杂的历史和领土纠葛。
东京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则新闻,一位名叫山田浩的日本记者,揭开了“为什么许多非洲裔移民更喜欢去中国,不是去日本”的真相,原因很令人唏嘘。一、中国对黑人更加包容和友好相比于日本的传统保守和偏见,中国的文化融合更加开放,黑人在中国可以享受更好的发展空间,拥有更多机会和尊重。简单来讲,就是在中国,种族歧视没有那么强,黑人在中国生活的更舒适。
你好我是华人志的无忧君,今天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个目前最快拿到日本绿卡的办法——“高度人才签证”。在介绍之前我要声明一点的是,本内容纯粹属于移民知识的科普,我只把真实的方法尽我最大努力讲明白,让大家看完之后至少知道这个移民方法是怎么回事,以后不会被人忽悠。至于到底该不该移民,尤其是该不该移民去日本,这个就不属于本内容要探讨的。
如果说旅行的快乐和幸福,是在不断地看到新的景物,获得新的知识,得到新的体验,那么,到美国旅行就算是一大快乐了。美国芝加哥记得是1996年的10月31日,中国轻工企业管理及组织制度培训班团员开始启程了。这个团的主要成员是山东、上海、四川、江苏等企业家。我当时在中国轻工总会生产经营部企业处挂职副处长。我们到美国的旅行令人感到激动不已,主要是感受美国经济腾飞梦、异国的风土人情,时差上和地域上的差别,有着深切的体验感。
我,孤身闯海外想赚大钱,结果只待了6月,就被真实的非洲吓回国近年来,海外留学、工作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求的梦想。我也曾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赴非洲闯荡的旅程。然而,经历的种种却让我在短短6个月内,决定了惊慌无措地回国。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抵达非洲的第一天,我满怀憧憬地走出机场,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20世纪30年代,上海音乐主任廖昌永表示:作为中国歌手,最重要的是将中国歌曲唱好,才能更好让中国声音传达到国际上,最终作为他的师兄弟的徐霞,却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前行这。将中国现代艺术性的音乐置于中心,这也是此次演唱会最大的看点。以前的中国歌手在徐霞的演唱会上,主要是《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两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的曲子,但现在却被一首又一首中国歌手和一首又一首的西洋歌手所取代。
随着这几年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观明显的开放了起来!所以就有很过的跨国恋!很多人也表示很支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还有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使得非洲女人对中国男人的好感非常高。图为一位在非洲取得美人归的中国男人。据了解,其实非洲的女孩性格也很开朗,并且他们对于中国的小伙好感度很高!非常喜欢和中国人在一起!
cnn这个帖子预测,我们中国这次的奥密克戎疫情,有可能会病死近百万人。但是呢,这个预测应该是错误的。首先,现在一线城市的阳过阳康比例已经很高了,没听说有多少人病死。其次,我们国家的那个人均预期寿命的数据,你懂的。这是美国cdc公布的美国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是79.9岁,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降至79.1岁。
#国外生活##约32万中国人在意大利##意大利生活##高尔基##人物故事#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94位真人故事高尔基写他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就是在意大利写的。我也在意大利写了回忆的文字,有人称我是移民哥,高尔基是高尔基,我是移民哥,我们50后,都是当代的高尔基。(我就是移民哥)
巴基斯坦,被称为巴铁的国家,近来有消息称提到中国时巴基斯坦人会摇头,这一现象让人感到困惑。许多外国人对此表示怀疑,毕竟中巴两国的关系一直被视为密切。那么,巴基斯坦的发展是相对落后还是持续进步呢?实际上,巴基斯坦正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最重要的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了友好关系,我们被称为彼此的兄弟,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covid-19 大流行关闭旅行两年后,我们终于开始看到人们因工作和休闲旅行而恢复正常。恰当的例子:自 2022 年初以来, tsa 检查站的数量几乎每天都接近大流行前的水平。因此,尽管分析公司 str 和经济预测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要到 2025 年才能从大流行中全面复苏,但住宿行业仍然是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