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编:柯谈
最近几个月各城市挂牌量大增,房子越挂越多,接盘的越来越少。很多人看空,就连一线城市都疲态尽显,更别说三四线城市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社会上就有消息说,不少人想卖房移民润出去。在后台咨询我的粉丝中,确实有一些人是计划卖掉房子去国外的,但是比例不高。
对此,我持中立态度。我只负责告诉他如何优化资产、如何快速变现。至于他拿到现金后派啥用处,我也不好多说。毕竟人性使然,大家只听自己喜欢的观点,不喜欢的即便是事实,也会选择性屏蔽。
我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吧,以史为鉴,只要你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那就勇敢前行吧。
1
时间线拉到19世纪的晚清,那时旧中国处于崩溃边缘,随便来个列强都可以把这座东方古国按在地上摩擦。直到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老将冯子材(1818年-1903年)以65岁高龄,在大清藩属国越南意外打赢法军,才让中国近代屈辱史有了那么一道亮丽的闪光。
此时,在上海的租界,法国大败的消息很快在侨民之间传开,为避免被得势的大清子民报复,外国人纷纷抛售租界资产,慌不择路的他们也不追求公平交易,象征性地给点钱挽回些损失即可,价格相当于白送。
此时租界有个犹太裔的小开发商哈同,像大多数侨民一样,正发愁手上开发的物业如何尽快脱手,妻子却劝他说这是个机会,因为满清腐朽懦弱且病入膏肓,即便大战告捷,也不敢对洋人怎么样,说不定回过头来还得给法国磕头认错。于是,她变卖所有首饰,以实际行动鼓励丈夫逆势操作。哈同听取了妻子的建议,从市场上大量低价收购房产和土地。
大清接下来的表现果然没让哈同夫妇失望,战场上的胜利,却换来了外交上一纸新的丧权辱国条约——《中法新约》。洋人突然发现即便打仗打输了,仍然可以在中国灯红酒绿、作威作福,于是纷纷又回到上海,租界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繁华。而那场近乎疯狂的跑路潮,直接让哈同站到了远东首富的位置上。
哈同更有名的创业故事,是用重金购买昂贵的铁藜木,给自己开发的楼盘周边铺路,再买通媒体大肆宣传,一番操作下来,购房者争先恐后抢购哈同的物业,马路两边的房价一骑绝尘,那条路就是现在著名的南京路,当时路上有近一半的物业挂在哈同名下。现在100多年过去了,南京路仍然是魔都的地标。
2
哈同利用人性的弱点,给资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后市也经常被人拿出来模仿。最近一次是1997年的hk,当时主流媒体一直制造恐慌和焦虑,认为hk回归大陆后前景堪忧,在那一时期的很多港片中都会透露出这种想法。
港片《富贵逼人》
大众对于不确定事物总会感到恐慌,而资本则会顺着这个思路不断强化,顺势做空,然后再回来收割。而这次逆势操作的主角就是李嘉诚为首的资本大鳄们。
哈同时代我还没投胎,所以无法体会那些侨民,把当年贱卖出去的房产再高价买回来的感觉。但到了1997年,我已经懂事,可以说个一二。
hk移民首选英国,殖民百年貌似已经融入彼此,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移民首先要做的是卖掉本土物业,再到宗主国买房自住,一出一进摩擦成本少不了,外加恐慌性地贱卖,并没有多少结余;而且,从一个亚热带地区转到北温带,老人小孩很难适应。东北很多候鸟老人也就冬天去海南度个假,夏天的海南你呆呆试试;或者反过来,让三亚居民到东北雪乡住一辈子,是啥感觉?这些都是客观无法改变的,主观上还有工作、学习,文化融入等问题接踵而至。
最后大部分移民适应不了,又纷纷回到hk,但这时房价已经不是当年贱卖的价格了。那些一直没走,深耕hk房地产的家族们,依靠这波恐慌性抄底,各个赚得盆满钵满。跟着他们一起发财的还有办理移民及买卖房产的中介们,一条鱼来回吃几遍,想不富都难。
富裕阶层只当花钱买个教训,而那些孤注一掷的中产们,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后则是一败涂地。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hk移民这个故事我不需多表,问问当时经历过的人,看看当年的报道,你就全都明白了。
3
目前,想要卖房的主要是四类人:
第一类是卖房移民的。这种人应该是自己或者家人已经在国外定居一段时间了。比如我有个远亲表妹,在加拿大读的研究生,毕业就留在当地工作了,这次她父母把北京的房子卖掉一套就是要给她在加拿大买房。当然也有一些富裕阶层不看好国内前景,或者说听风就是雨,企图把一些灰色收入转移出去。
第二类是卖房置换的。我对这种人的建议,就是赶紧降价卖掉,然后持币观望一段时间,等待捡笋。
第三类是受舆论影响,受网络信息影响,看空中国经济,认为房价会崩盘。如果我们楼市崩盘发生经济危机,那么必然会行业大面积倒闭,全民收入锐减,消费萎靡,然后国家刺激经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即使你卖掉房子,把钱存进银行,也会迅速贬值。其实,对你来说,最安全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持有一线和强二线的房子,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绑定在一起,国运即财运,以此来熬过周期,静待下一个黎明。除之以外,你别无选择。
第四类就是意淫战事。现在上海哪里的房子最贵,不是汤臣一品,不是翠湖天地,不是古北壹号,而是历经百年的外滩建筑群和法租界的老洋房,老洋房100万一平你都不一定买得到,外滩的建筑更是历史保护建筑。经历了枪林弹雨和无数次战争之后,你才发现,最值钱的还是核心地段的房产。不论哪个国家,一旦发生战争,首先摧毁的不是房价,而是货币。战时,房子只是没人交易而已,失去了流动性,而战争必将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你的收入和你的积蓄将一文不值。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战争,将会导致房价大涨》,战争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房价涨了多少倍。
4
如果你是土豪,需要全球配置资产,那么转移一些国内房产去国外,无可厚非。
如果你只是普通的中产,从各种网络信息中判断楼市将会崩盘或者擦枪走火,那么你要小心卖房移民后双向踏空,在国外没有立住脚,又错失了国内的大行情。
如果你是口袋空空的纯刚需,好好工作,努力赚钱,尽早买房。少在网上当愤青和键盘侠。记住我的一句话:天天讨论国家大事和政治局势的,都是社会的最底层。
国富,才能民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千万别幻想最高位抛掉房产,等崩盘后再抄底,如果有,那个人也绝对不可能是你。如果你有这个胆略,你早就发达了。
承认自己是个凡人,期望国家越来越好,这是你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国家移民局发布的最新数据,1-2月出入境人次是3972万。2019年的时候,出入境人次是6.7亿。现在2个月近4000万,6倍就是2.4亿人次。仅仅是2019年的1/3。但是呢,这个出入境开始频繁了,润的人肯定也会多起来。这样,房价恐怕扛不住。2019年的时候,房价就有点扛不住,因为出入境的人这么多,就有人卖房移民。
主 编:柯谈最近几个月各城市挂牌量大增,房子越挂越多,接盘的越来越少。很多人看空,就连一线城市都疲态尽显,更别说三四线城市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社会上就有消息说,不少人想卖房移民润出去。在后台咨询我的粉丝中,确实有一些人是计划卖掉房子去国外的,但是比例不高。对此,我持中立态度。我只负责告诉他如何优化资产、如何快速变现。
最近刚好有客人来咨询关于加拿大房产增值税相关的问题,我们发现很多人甚至很多在加拿大已经拥有物业的人,又或是一些入行不久的地产经纪都不是很清楚。今天借这篇文章好好跟大家聊聊加拿大税务居民和加拿大非税务居民卖房时关于增值税的那些事儿。在开始讲卖房相关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加拿大居民,什么是加拿大非居民
老母亲独自居住的一套老房子,产权登记在儿子名下。儿子未经母亲同意,擅自将房屋挂牌出售,遭到母亲坚决反对。? 为了换套学区房,他擅自做主要卖掉母亲居住的老房子今年68岁的刘琪和丈夫刘鸣(化名)以前都是长沙市郊的农民,改革开放后进城务工、做买卖,渐渐在城里扎下根。夫妻俩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刘鸣已经去世,一双儿女都成家后另立门户,刘琪独自一人住在长沙市天心区一栋老式居民楼里。
安大略奥克维尔——珍妮特·巴伯(janet barber)很少待在自家车道上长期张望周遭的景致。买不起租不起,多伦多归巢族却成高房价推手住在街区遍地的很多老街坊,都把报价飙涨的房产变了现,搬走了。他们那些朴素的木头房子原先站立的地方,如今已被由建筑设计师创造,用石头、钢筋和玻璃缔造的更大的房子占有。街对面,一个大牌子上贴着印有“出售”字样的贴纸,意味着也许又有一个人要搬走。
永久居住权影响卖房吗(他擅自做主要卖掉母亲有居住权的老房子)
加拿大非税务居民卖房交税(首先要搞懂“非税务居民”和“税务居民”)
加拿大非税务居民卖房交税(首先要搞懂“非税务居民”和“税务居民”)
永久居住权影响卖房吗(他擅自做主要卖掉母亲有居住权的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