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军在前线遭遇失败,为确保乌东四州不失,俄总统普京在上周发布了“部分动员令”,试图解决俄军的兵力短缺危机,却不料此举引发国内大规模示威,连续发生征兵官员遭到枪击、被征人员自焚抗议、数间征兵办公室被纵火烧毁等恶性事件。面对民众的不满,克里姆林宫不得不在26日做出道歉,承认动员过程发生了“一些错误”。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发生了一些违反动员令的事件。部分地方的州长正积极整顿情势,我们希望所有错误都会获得改正。”
据悉,在2月24日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俄罗斯就已经在俄乌边境集结了至少19万士兵。但战争一起,这点兵力仍显得杯水车薪。克里姆林宫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为前线部队补充兵力,甚至不惜征召监狱服刑人员参战。尽管付出了大量努力,但莫斯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9月初,俄军在乌克兰东部及南部遭到一连串出人意料地失败,导致刚占领不久的顿巴斯地区面临乌军兵锋威胁。即便普京再不情愿,也只能下令发起该国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希望以此来挽回局面。
9月21号,普京发布了在俄国内争议性极大的部分动员令。该命令并没有具体说明将征召多少人员,但根据俄防长绍伊古的解释,动员令不涉及普通民众,预计将从预备役人员中征召30万士兵,而且只会征召拥有相关战斗和服役经验者。在2500多万符合征兵标准的国民中,仅约1%的人会收到征召令。
然而,不少俄罗斯民众对政府的说法表示质疑。有媒体分析称,俄军方事实上可能会征召多达100万人。虽然动员法令表面上说,只有年龄和身体状况满足征召条件的人才会被征召,但实际上征兵部门把一些没有军事经验的人也列为了征召对象,甚至就连年长者或残障人士也被征召入伍。
对于普京的战争动员,西方国家既高兴又担忧。高兴是因为,在战争持续7个月后,普京终于打破了自己的承诺,开始征召预备役人员参战,这充分证明,俄军在战场上没能取得优势,乌军的胜利可能就在眼前。同时,一旦普京选择了强制征兵,那么战争就会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过去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信任和对战争漠不关心的态度将发生改变,俄罗斯可能会陷入内外交困的不利境地。
而担忧的地方则在于,由于试图逃避兵役的人越来越多,俄罗斯已经形成了一股出国避难潮。不光离境机票被抢购一空,从卫星图像上看,格鲁吉亚、芬兰和蒙古等多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国家,边境都出现了长长的车队,甚至还有人选择徒步出境,预计已有数千人通过陆地交通的方式离开了俄罗斯。尽管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政府尚未决定关闭俄罗斯边境,但据知情人士称,俄边检部门确实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防止符合征兵条件的男性前往国外。
面对可能到来的俄罗斯难民潮,欧盟国家已经开始产生担忧。像波罗的海国家就认为,大量俄罗斯男性,尤其是预备役人员的涌入,将对他们的国家构成安全威胁。他们建议应当拒绝这些潜在的反战人士入境,以便迫使其在俄罗斯内部反对普京。
不过德国和法国政府却表示,将考虑为俄罗斯难民提供庇护。其理由是,阻止俄罗斯难民入境有违国际法。因为俄罗斯对逃兵的惩罚很严厉,根据国际法,因拒绝参加“非法战斗”而受到惩罚者,有充分的资格获得难民身份。因此,至少“在处理庇护申请期间”,来自俄罗斯的难民不应被遣返回去。
目前,欧盟更倾向于前一种观点。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当前的情况前所未有,“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有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依照《申根边境法》,基于特定公共政策和国内安全,可以拒绝外国人入境。”但移民政策专家指出,未来因逃避兵役而成为难民的俄罗斯人可能越来越多,单纯地禁止入境解决不了问题。欧盟迟早需要达成共识,为俄罗斯难民提供庇护。
讽刺的是,就在俄罗斯人为躲避兵役而不得不逃亡外国之际,大量在美国定居的华裔科学家,也因为不堪忍受美国政府的监控,而纷纷选择回国效力。
美媒《华尔街日报》24号报道称,一项最新的采访表明,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华裔科学家和工程师放弃了美国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大学的终身职位或是工程师的工作,选择回到中国。据亚裔美国学者论坛的数据,仅2021年就有1400多名在美国深造的中国科学家放弃顶尖教职或是在大企业的工作,转而返回中国,该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22%。其中,甚至还包括数学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的得主。美媒担忧,这一现象或将有损美国的创新能力,也说明美国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分析人士表示,中美关系日益对立和越来越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是这些华裔科学家不得不逃离美国的主要原因。比如亚利桑那大学202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害怕遭到美国政府监视,10名华裔科学家中就有4名考虑在近期离开美国。
特朗普时期,美国司法部曾出台了一项“中国行动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就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学术界人士展开各种“莫须有”的刑事指控,此举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恐慌。拜登政府上台后,由于这种毫无根据的起诉接连失败,再加上质疑办案人员涉嫌种族歧视的声音越来越大,美国司法部被迫叫停了“中国行动计划”,宣布不再增加新的起诉。但部分华裔科学家仍然惶惶不安,表示美国政府对他们的监控并没有停止,自己依旧要面对外界怀疑的目光。他们担心,随着中美关系持续恶化,这种如影随形的恐惧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报道指出,在接受采访的近20名华裔科学家中,大部分都是太空及生物领域的专家,而这两项领域也是“中国行动计划”最为关注的目标。即便他们大多偶读已加入美国国籍,并享有终身教职,但却仍受到怀疑。考虑到这两项领域的战略重要性,以及中国近年来正不断加大对太空和生物技术的投资,美国政府此举无异于是将人才拱手让出。
大侠认为,美国近期出现的人才外流现象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国虽然在乌克兰战争中取得了一定优势,并迫使俄罗斯陷入内部混乱。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如果美国骄傲自满,那么它一定会被新的对手打败。
像《外交政策》杂志就在27号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国在乌克兰的“胜利”,将很容易导致华盛顿的狂妄自大,这将成为美国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文章认为,美国需要从乌克兰战争中吸取很多教训。其中一个教训是,不能夸大威胁的危险程度。比如,乌克兰战争就是俄罗斯为了阻止乌克兰倒向西方,而发动的一场“预防性战争”。尽管国际法规定“预防性战争”是非法的,但普京坚持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武装和训练乌克兰军队的做法,最终将导致莫斯科无法阻止基辅变成西方的一部分。
然而,正如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夸大“多米诺骨牌倒塌”的危险,以及夸大萨达姆在伊拉克所构成的危险一样,普京可能也夸大了“失去”乌克兰对俄罗斯构成的实际危险。在普京看来,乌克兰倒向西方,就是俄罗斯面临的一种生存威胁。为了预防这种威胁,俄罗斯值得打一场战争。但实际上,北约发动入侵或者“颜色革命”的风险可能被夸大了,于是这种误判导致莫斯科陷入了“代价高昂的泥潭”。
文章指出,夸大威胁和淡化威胁都会给国家带来麻烦。正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所警告的那样,预防性战争等于是“因害怕死亡而自杀”。所以未来的美国政策制定者应该牢记这一点,不要因为害怕某种威胁,就故意将其夸大,做出类似于“自杀”不智举动。
大侠觉得,特朗普政府出台的“中国行动计划”,其实就很符合俾斯麦所说的“因害怕死亡而自杀”。面对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追赶,美国当然会产生危机感。但是美国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比如扩大开放、吸引人才等,来维持美国的科技优势。而是采用了类似于二战时期,将日裔美国人赶入集中营的那种极端做法,对华裔科学家展开严密的监控,找各种理由将他们投入监狱。那么这显然就有些过激了,毕竟中美两国还没有走到开战的那一步,两国贸易和人文交流仍然在进行和不断扩大之中。此时,美国出于恐惧和不自信的缘故,歧视和打压华裔科学家,结果反而是把他们驱赶到了中国那一边,加强了中国的人才吸引力。
除此之外,文章中还提到了另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要随便威胁一个大国的切身利益,即便你有再高尚的意图,这样做的都是极其危险的。比方说,北约无限制地东扩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尽管自2014年以来,各种各样的外交政策专家一再警告说,继续东扩会导致麻烦。但是北约并没有将这些警告听进去,最终引发了乌克兰战争。虽然西方在战争中勉强获胜,但对于一场本该可以避免的战争来说,这并不是北约再次重复同样错误的理由。总之,忽视其他大国视为重要利益的东西,这种事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
大侠认为,尽管西方在乌克兰战场上取得了一定优势,但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战争风险并没有随之减少。如果北约继续损害俄罗斯的核心利益,那么一旦逼得普京使用核武器,西方之前取得的全部优势就有可能一朝丧尽,甚至是满盘皆输。
像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专家阿克顿近日就指出,有三种情况会增加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第一,俄罗斯遭遇军事上的灾难性失败;第二,普京失去对权力的掌控;第三,俄罗斯经济濒临全面崩溃。
他认为,虽然目前还看不到迫在眉睫的威胁,但是普京动用核武器的风险的确正在上升当中。而如果真的使用核武器,则可能会有多种方式。比如在水面上空引爆核弹,在避免大规模伤亡的情况下,对西方起到警示作用。但也不排除俄方会直接将核弹投放至战场,通过大规模杀伤乌军来扭转战局,这两种做法都有可能。
阿克顿警告说,无论是哪种方案,都必然成为史无前例的历史性事件。其最重要的意义是突破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没人能保证冲突是否会升级为终结人类文明的核战争。
大侠认为,此时此刻,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其实非常有必要站出来说服美国,不要在乌克兰战争中得意忘形,更不要觉得俄罗斯的失败,就是自己的胜利,并因此得寸进尺。事实上,俄罗斯之所以会陷入战争泥潭,主要还是因为它自己对战争产生了一定的误判。那么同理,假如美国没有吸取俄罗斯的教训,也对战争产生了误判,觉得俄罗斯已经变得软弱可欺,那么一旦普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动用了核武器,美国的结局必然不会比俄罗斯好到哪里去。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国内的出国热、移民热一直持续高涨,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2021年数据,尽管全球范围内持续受疫情困扰,影响着国际人口迁移。但全年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1.28亿人次,虽然疫情是暂时的,但是很多家庭还是为移民海外做足了准备。还有报告数据显示,出国移民这几个词的日均检索量高达18万次,平均每分钟有2个人上网搜索出国移民相关信息。
国内教育资源紧张,竞争激烈,名校难进。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海外世界名校,因此选择出国学习的人数与日俱增。然而国外留学国家众多,院校众多,专业众多。学子们应该如何选择?究竟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获录自己心仪较的院校呢?英国/美国/澳洲/加拿大/新西兰 哪个才是你的菜 英国 英国留学优势
4月1日至2日,2023年深圳简单生活节如期在盐田区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梧桐山森林会客厅厅举办。在为期2天的活动中,无数热爱生活的人齐聚盐田,和多位知名音乐人一起,回到生活的原点,感受山海相间的自然生态,用独特的生活美学和视听盛宴,打造属于的盐田文旅体验。活力盐田生态,让自然成为地域美学符号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的盐田区,不仅是岭南客家文化的传承地,其生态环境与文旅资源更是丰富。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学成之后都不愿意回国,而是选择留在国外,为其他国家的建设发光发热。虽然对于个人选择而言,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像这样做的话,那么中国社会将失去未来。学成归国与学成不归之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的矛盾和冲突,本来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应该是统一的。
我早就知道这一天总是会来的。就在昨天,中国移民管理局发布了一条消息:对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华人,提交相关材料可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这个消息字少事大,我给大家好好分析下。首先我们得先搞清楚中国人、华侨、华人的区别。什么是中国人?以国籍来定义,那必须是拥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如果你的身份证和我一样,你人也居住在中国境内,你和我承担着同样的纳税义务,那毫无疑问,我们就是亲密的同胞。
现在出国移民已经是普遍现象了,在国外拿到绿卡后,很多人需要到国内公安机关办理户口注销手续,目前因为国内防疫政策严格,使得很多人无法回国办理,就有很多人咨询能不能委托他人办理,答案是可以的,当然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前去办理。首先,我们先梳理一下户口注销需要得流程和手续:一、申报材料(一)加入外国国籍1
只要是中国人,那中国就主打一个“我罩着”,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落下”。日前,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领事保护与协助条例》,9月1日起,该条例将正式实施。该法律将对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法人以及非法人组织的正当权益予以保护。当在海外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找中国驻外使馆求助准没错。根据中国的法律条例,台湾地区属于中国,中国公民自然也包含台湾民众,因此,
北京时间4月9日12:00(惠灵顿时间9日16:00),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吴玺做客央视新闻直播间与留学生及家长、侨胞代表在线交流。吴玺讲述了发生自己身上的故事(以下为吴玺口述):昨天中午午休时候,我出门锻炼。走到使馆门外遇到两位中国留学生。他们是在网上看到使馆发放口罩的通知,就到使馆领取口罩,但没有提前跟教育组老师联系,所在学校也没有学联会。
日前据有关媒体报道,菲律宾司法部长雷穆拉正在组织警方打击离岸网络博彩公司,预计10月将开始遣返网络博彩企业雇用的四万左右的中国籍员工。对菲律宾与周边国家联合打击网络赌博相关犯罪,我方大使也是给予积极评价,打击网络赌博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自己的事,而是需要国际社会联合起来,那么为何网络赌博如此猖獗呢?
近日,据相关媒体报道,被意大利拒绝接收的600多名北非难民终于在欧洲登陆了,经过一系列的政治踢足球,西班牙宣布愿意接受这些在地中海漂流了很久的难民,并且表示如果可能,西班牙愿意接受更多的难民。这算是欧盟内部在难民问题上的一股清泉了。早先因为拒绝接收难民,意大利和法国大吵一架,法国指责意大利厚颜无耻,而意大利则指责法国袖手旁观,法国表示接受难民本就是意大利的责任,而意大利则认为法国作为大国同样负有义务。
国企员工获得国外永久居留权(公职人员未经批准取得外国国籍或获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