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大事件,牵动着无数家长、老师和学生们的内心。每年的高考竞争都非常的激烈,学生们想不紧张都不行,尤其是河南的孩子,竞争更是激烈。

对于高考,每个地方的教育水平不同,所以,在高考的政策上也会略有不同,难易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会让很多人产生想要寻找捷径的想法,比如“高考移民”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注意,高考是一个需要公平、公正的考试,高考移民是被严令禁止的一个事情。
那么,学生和家长跨省异地高考,属于高考移民吗?
答案是“不属于”。
异地高考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进行升学考试的政策。虽然户籍不在当地,但是仍然可以参加当地的升学考试。这项措施旨在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升学问题,让非户籍地的考生享有与本地考生相同的升学资格,使更多外来务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享受父母所在地的教育资源。
异地高考关系到两个“籍”,学籍和户籍。对于学籍的要求,有的省需要三年高中学籍,有的省则只需要一年高中学籍。对于户籍的要求,有的省需要三年户籍,有的省需要五年户籍,有的省需要一年户籍。户籍代表着你是哪个省的考生。通俗点讲:户籍在外地的人,但在居住地学习并参加高考称为异地高考。而“高考移民”更多指的是人籍分离这部分群体,比如户籍迁到外地了,但是学籍还在本地,不在外地学习,只在高考时去外地参加高考,这属于违法行为。
所以说,你只要合法、合理、合规的按照其他省出台的高考报名条件参加高考,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去所在省份参加高考。那么,河南的考生想要参加异地高考,选择哪个省份最具有性价比呢?

青海。
选择青海异地高考的五大理由
第一、青海和河南用的都是全国乙卷,考的是同一套知识体系。咱们河南的孩子过去青海那边,学习上接受更快。
第二、青海高考竞争人数少。2022年,青海的高考人数有4.8万人,而河南却有125万人。在青海考500分可以位居全青海第1893名,而在河南则已经排到了135000名次。
第三、在青海异地高考,简单方便,父母无需购房,孩子初中时期不需要在青海学习。
第四、孩子在初中时期无需转学,只需在七年级下学期6月1日前落户青海即可。
第五、青海的学习进度没有河南这种高考大省这么紧张,孩子可以在节假日努力学习。
所以,河南的孩子分数只有400左右,在河南想上985是不可能的,但在青海完全有可能。
                            对于网友质疑“海南存在高考移民”的问题。海南省考试局即时作出回应,高考人数超过入学人数的,主要原因是有5000名复读生以及1000名中职生也都参加了高考。事情的起因:一名海南中学的高分考生在视频上感谢远在广东湛江市的一所中学对其培养。这就让不少网友产生了疑惑,为何海南考生需要感谢广东的高中,是否存在高考移民的情况。
                            (刚入伍新训一周留影)高考落榜后,我接着在苏北一普通中学--八义集中学复读。1987年春节刚过,在新疆军区工作的大哥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乌苏县地方托亲拜友,终于把我去新疆考学的临时户口正常办好了。大哥长期在部队工作,地方没有什么关系网,办点私事很难。为此,大哥求人拜佛,费了不少口舌,受了不少委屈。求人不易呀!
                            几十年前,为了谋生,张枫远的祖辈们用双脚走向山海关外,如今这段家族历史已被磨灭得不剩痕迹,连他的母亲也说不清是哪一代人,带领全家走向了远方。她更愿意谈起儿子的新一代“闯关东”壮举,“还是挺有勇气的,那么小就敢自己出去了”。但在张枫远看来,背井离乡去高考其实是个艰难的决定。他也像祖辈一样,为未知的前路担忧,在收拾行李时掉过眼泪。
                            根据教育部公布出来的高考时间,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能逆袭的机会不多,想要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把握住高考这次机会。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大学生数量可谓越来越多,这也导致高等教育的含金量大不如前。现在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简直一抓一大把,有人会说,在大学生不值钱的情况下,考大学已经没啥用了,反正学生毕业后依然很难找到工作。
                            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信息中心日前在答复网友时透露一组数据,2021年,西藏林芝市跨省(区、市)迁入高三年级学生1744名,其中符合实际就读条件学生1736名,不符合实际就读的8名学生,已取消其高考资格。 今年5月,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西藏高考移民不实际就读的情况。其称,林芝市1727名高考移民中751名不同程度地没有实际就读,弄虚作假,以请病(事)假的方式不实际就读,严重违反和践踏《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我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规定的补充通知》(藏教厅`2020`32号)文件精神。
                            从小女儿上小学4年级开始,张军已经在西安陪读近5年了。这名来自河南郑州的学生家长,有两个孩子。虽然大儿子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但最终在郑州参加高考后的不理想的录取结果,却让张军一直充满遗憾,“如果当时能早点来(西安)就好了。也不至于连个‘211’都没上成。”第一财经采访发现,从郑州到西安,不少河南家长,都希望能通过“移民”,改变孩子的命运。
                            尽管高考移民受到严格控制,但仍有一些家长选择这条路,将孩子送往其他省份参加高考并购买房产。这篇文章将探讨高考移民在严控之下仍受人热捧的原因,并分析相关产业服务链条的形成。教育部规范大中小学招生秩序 加大治理“高考移民”近年来,关于高考移民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些中介机构趁机以高价售房、虚假咨询等手段获利,形成了与高考移民相关的产业服务链条。
                            关于“拼爹”这个社会热梗,坐拥15亿票房的电影《夏洛特烦恼》里有这么一段情节——男二号袁华在全区作文大赛中拿了一等奖,他的参赛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袁华狗屁不通的作文能夺冠,全赖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好爹。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段子也能照进现实。比如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就是这样一位为儿子操碎了心的“好爹”。
                            关于“拼爹”这个社会热梗,坐拥15亿票房的电影《夏洛特烦恼》里有这么一段情节——男二号袁华在全区作文大赛中拿了一等奖,他的参赛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袁华狗屁不通的作文能夺冠,全赖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好爹。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段子也能照进现实。比如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就是这样一位为儿子操碎了心的“好爹”。
                            关于“拼爹”这个社会热梗,坐拥15亿票房的电影《夏洛特烦恼》里有这么一段情节——男二号袁华在全区作文大赛中拿了一等奖,他的参赛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袁华狗屁不通的作文能夺冠,全赖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好爹。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段子也能照进现实。比如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就是这样一位为儿子操碎了心的“好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