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湖北宜昌,一定要来三峡大坝看一看。
三峡大坝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项世纪工程,解决了很多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三峡大坝以5a景区的姿态免费向人们开放。可以说非常值得一去。
我们从宜昌市区出发,想要自驾去三峡大坝,听当地朋友说想进入三峡大坝是需要办理车辆通行证的。我们可以选择提前在网上小程序办理,也可以在进入三峡大坝之前的检查站现场办理。办理速度都很快,我们不需要过分操心这件事。
进入三峡大坝管理区之后,我们必须把车停在指定的停车场,然后乘坐景区的大巴车依次游览三峡大坝各个景点。因为自驾车进入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万一发生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第一站我们会来到196平台,顺着电梯一路向上就来到了三峡大坝的最高点坛子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壮观的五级船闸,还能远眺整个三峡大坝。视野开阔,登高望远,心情也会变好。
其实三峡工程,早在100多年前的1918年就被提出。当时孙中山先生撰写了《实业计划》这本书就提出了构想。
《实业计划》包含六大建设计划,建港治河部分提出开发三峡水力,利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去大做文章,书中写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湖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关于三峡工程设想的最早记载。
离开坛子岭之后,我们可以选择徒步到185平台,也就是三峡大坝主坝的观景台。在三峡大坝里,所有的数字都代表了海拔高度,念起来也琅琅上口。
整个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3335m,坝顶高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12年的时间,无数人的付出才有了如今这座宏伟的震撼人心的世纪工程。
我们在185观景平台就可以一览三峡大坝的全貌,非常震撼人心。远处是秭归县的新县城,烟波浩渺若隐若现,屈原故里就坐落在对岸,与大坝遥相辉映。
三峡大坝的建成,首先解决的就是防洪问题,没有大坝之前,我们时常看新闻会听到长江中下游因多日暴雨造成洪灾,沿岸居民苦不堪言。
大坝建成后,三峡水库防洪效益显著。可为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土地提供安全屏障。2015年,三峡水库连续第6年成功蓄水至175米。三峡向下游补水效益明显,试验性蓄水以来平均补水期为139天,年平均补水量157.6亿立方米。既能防洪又能抗旱,三峡大坝功不可没。
三峡第二大功能就是水利发电,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安装有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和2台5万千瓦机组。2014年,三峡电站全年发电988亿千瓦时,超过伊泰普水电站,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新的世界纪录。2015年三峡电站全年未出现弃水,水资源利用率首次达到100%。水能发电,比煤炭更加稳定,更加环保,三峡工程的功能性显而易见。
最后是通航功能,三峡水库形成后,极大改善了长江上游航运里程约660公里,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下游航道通航标准及船舶航行安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船顺着五级船闸缓慢通行,而小船可以直接利用连通器原理快速通过大坝。这也就是小船坐电梯,大船爬楼梯。
看完了大坝,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最后一站也就是截流纪念园,在这里记录了曾经的建设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建成了这座世纪工程。
在建造三峡工程时,沿岸的人民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三峡水库淹没陆域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省、重庆市共20个区县,库区移民129.64万人,其中农村搬迁安置55.07万人,城镇搬迁安置人口74.57万人,整体搬迁县城8座,半淹半迁的城市2座、县城2座,整体搬迁和半淹半迁的集镇106座。坝区征地移民1.39万人。三峡工程共搬迁安置城乡移民131.03万人。
131万人牺牲自己的家园,支持祖国建设出如功在千秋的三峡工程。整体游览下来感触很多,在这里也向所有为了三峡付出的人们致敬。
杨祥国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5年,他摘下门牌号塞进棉被里,和54个子孙一起迁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如今他们过得怎么样?回不去的的故乡在水下
来湖北宜昌,一定要来三峡大坝看一看。三峡大坝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项世纪工程,解决了很多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三峡大坝以5a景区的姿态免费向人们开放。可以说非常值得一去。我们从宜昌市区出发,想要自驾去三峡大坝,听当地朋友说想进入三峡大坝是需要办理车辆通行证的。我们可以选择提前在网上小程序办理,也可以在进入三峡大坝之前的检查站现场办理。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2000年8月17日首批三峡移民抵崇明:到家了!2000年8月17日,由重庆市云阳县启程来沪的首批150户、639位三峡库区移民,乘坐长江“江渝9号”轮安抵上海崇明,并于中午全部到达新居安顿落户。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水库建设百万移民,史无前例。围绕三峡建设,中国累计搬迁安置移民超百万,如此大规模外迁移民是三峡工程的首创,没有先例可循。党中央以其非凡的协调组织能力、百万移民以可贵的奉献和自强精神,在世界面前亮出了“中国奇迹”。上下一心破解移民难题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
□中国水利报社采访组2023年6月15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长江北岸。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行驶,车窗外飘洒着雨滴,长江静谧流淌,大型货轮不时驶过,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果树,和岸边依山而建的县城,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30年,弹指一挥间,人是物非,沧海桑田。1992年12月,记者踏雪寻访东瀼口镇雷家坪村。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其建设时间之长、建设难度之大、涉及难题之多,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曾遇到过的。这其中,最大的困境,恐怕还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上百万人,背井离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安置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而如果妥善安置则不仅能完成项目,还能作为中国管理水平的样本以鉴后世。
最近很多人都被骗了,所以你也要敲响警钟。市面上有这么一波人,以所谓rinp试点项目,诱人去加拿大偏远小镇里买房,但那只是打分表上的一个加分项而已。而且只在某些镇里可用,跟真正的购房一步到位移民,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些不良商家就是为了卖房,而非移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小心,要小心,要小心!更何况,现在加拿大根本不允许外国人买房!
8月5日,云南省移民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作恒一行到盐津考察,就盐津县温泉酒店及配套建设、高铁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合作进行座谈。县委书记杨仕翰,县委副书记,县长宋廷柱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双方就盐津县温泉酒店及配套建设、高铁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合作的背景、项目概况、项目合作模式等相关事宜深入交换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