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方便您在评论区讨论留言,感谢您的支持!
从德意志到美洲,一般是先沿莱茵河而下,几周后抵靠荷兰,然后再起错塌上横渡大西洋的航程。”前往北美的行程通常为 6周左右,不过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快的话只要1个月,但长的可能要3个月。
而海上的行程又往往危险重重德意志移民首先要面对的危险就是海上变化无常的天气。大自然是无情的,而当时的航海条件并不是很好,越洋船主要是风帆船,所以当他们面对海上突起的风暴时,便只能听天由命。有移民这样形容他所遭遇的风暴:中午我们遭遇了第三次风暴。
它比以往要更为猛烈。海浪在发怒,它们直冲云霄,撕裂大地。风在我们四周咆哮,它呼啸的声音像是人的声音,异常清晰。船身不仅强烈地来回摇晃,还无规律地震动。我们很难抓住什么东西,也很难站立片刻。
每 10 分钟船尾和船沿就会受到冲击,每一次都十分强烈好像要把船板震碎一般。8除了要面对海上风云突变的天气外,德意志移民的生活环境也是很大的问题。
船上的饮食质量一般不是很好,有人回忆他在去宾夕法尼亚的途中,肉食一周供应4 次,鱼类一周供应3 次。”由于行程的长短往往无法预计,船上的水和食物会变得十分紧缺,人们不得不储存雨水解渴和抓老鼠充饥,据说有时候一只老鼠能卖到半个荷兰盾。
不仅如此,船舱也十分拥挤,移民像沙丁鱼一样被塞在船舱中。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容易造成疾病,而拥挤的人群会加速疾病的蔓延疾病与拥挤往往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有目击者描述当时的情景是“有人在嚎啕大哭,有人在呕吐不停”,有的人“正在吞食虱子”,有的人则“正在受到坏血病或者疾病的折磨,许多人在臭骂自己或诅咒别人”。
在夜间,时常可以听到“可怕的”和“病号以及心灰意冷者”的呻吟,其中有些人“翻身打滚,躺到了他们身上,闹得全舱乘客不得安宁”。“在风暴、饥饿和疾病袭击后幸存的人实为少数。
宾夕法尼亚德意志人社区的第一位领导人,海因里希·凯佩尔,在他来美洲的船上,同船的 312人中有 250人死在了途中。
“一位名叫约翰·麦克·瓦格纳的人在写给家中的信里说,乘客像鱼一样被塞进船舱,并且有 128 个人死在了途中。在 1749 年,德意志人的移民达到了一个顶峰,有超过 6000 人前往北美殖民地。"在拥挤的船舱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葬身鱼腹。“
当德意志人飘洋过海,历尽磨难抵达北美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为了契约奴。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前,大部分德意志人是作为契约奴或者赎身者前往美国的备受战火踩的德意志人往往十分贫穷,根本无力支付前往北美殖民地的费用他们为了前往北美,不得不与船长签一份合同。
当他们抵达北美殖民地后,船长会将合同出售,从中获取利润。购买者就可以让他所购买的移民为他服务,直到债务被偿清为止。服务期通常为 3至7年,孩子要服到 21 岁在一时期内德意志人在契约奴的贸易中占到绝大多数,以至人们称之为“德意志贸易”契约奴的方式被广泛用于德意志人是在 1728 年以后。
当来自欧洲的船停靠后,所有的移民要接受健康检查。接下来他们会被带到市政厅宣暂效忠英国皇室然后他们又被带回船上。自己负担费用的人可以离开,其余的人将被作为契约奴出售。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穷得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孩子来支付旅费。“在各类报纸上都会登有出售契约奴的广告,买家可以像买商品一样进行挑选。通常年轻而又未婚的行情较好,上了年纪的移民就不太走俏了,除非他们有孩子。
如果生了病则会无人问津,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亡。“他们的命运只能等待别人来决定。
早先来北美的德意志人大多是英国政府的契约劳工,因为英国政府垫付了他们的旅费和安置费的一半。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由于缺乏周密的计划和充足的资金,加上政府换届,不久就被搁置了。
然而这种先由出资方垫付旅费,然后由移民出卖劳动力来偿还的方式却广为流传。当时有一种专门从事契约奴贸易的人他们坐着马车,穿着体面的衣服,带着金银饰品在德意志巡游。他们用各种手段诱惑想前往北美而又没有钱的人,然后将他们变成契约奴。
成为契约奴的人中受骗的居多。有些船长不向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或者在把他们卖掉的时候,无拜地把他们的契约时间延长,从中措油。不懂英语的德意志人格外容易上当。
此外,许多德意志人在离开家园的时候并没有打算做契约奴,但后来发现旅费的开销超出了原来和船主讲定的价格,于是他们不得不卖身成为契约奴;还有一些人有朋方成者家人在美国。原本希望他们能为白己垫付船资。
当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一希望落空的时候,也只好卖身做苦力了。“当时,社会上并不认为这种贩卖人口的交易是有违道德的,公开参与这种交易的有不少是有名望的人士。乔治·华盛顿就曾经购买过契约奴在他的农庄上干活,正如他拥有黑奴一样。”
当然这种将人作为商品出售的贸易本身是不人道的,契约奴的境遇也十分悲惨,有人在还未到达彼岸的时候就因为恶劣的生活环境失去了生命,在履行契约期间,他们也会受到许多施之于奴隶的限制和处罚,甚至体罚。
当然,在契约期满后,契约奴就能获得人生自由,有时还能得到一块土地或者为数不多的现金不过土地往往不是最好或者最安全的。他们不得不与那些看到祖祖辈辈属于自己的土地被别人侵占而深感不快的印第安人邻。
这样的一种贸易体系唯一的价值就是为那些想移民北美而又无力承担路费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尽管之后他们要为之付出数倍于路费的代价,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从17 世纪起,就有德意志人通过各种途径来到北美但一直到1710年以前移民的人数都是零星的。而且当时被称为德意志人的也并非完全是我们今天意义上德国的居民,确切地说应该是操德语的人,其中有一些人来自于瑞士和阿尔萨斯。
“在德意志美国人历史的第一个一百年,即 1608 年到 1708 年,德意志移民仅仅是一股细流,但这股细流将变成一股大潮,一浪盖过一浪地涌向美洲海岸“意志人真正有组织,成批前往美是在 1710后,1709 的严西牙王位继承战和英国政府的帮助对此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后德意志移民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殖民地。在 18 世纪50年代,德意志移民的数量达到了一个顶峰。据统计,1750年至1759 年间移民北美的德意志人约3万人,占同期移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见表一)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 1766 年给英国下院的报告中提到宾夕法尼亚有三分之一是德意志人。在 10 年后也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初期,宾夕法尼亚的德意志人数大约在11 万至15万之间。据1776年大陆会议统计,当时殖民地的总人数为 224.3 万,而德意志移民的人数有22.5万52人。
德意志移民在北美殖民地分布范围很广,在当时的迈阿密、马萨诸塞、纽约、宾夕法尼亚、马里兰、新泽西、弗吉尼亚、南北卡罗来纳以及佐治亚都有德意志移民的足迹。”
他们大多定居在边境上一一临近沿海地区的上好土地已被早先到达的英格兰人和威尔士人所占据:而边境的土地因为靠近印第安人的生活区域价格较为低廉;并且在纽约、宾法尼亚、南北卡罗来纳一带的地比较肥适于农业耕作,因此那里对并不富有的德意志农民来说是最实惠的选择。
到 18世纪中期,德意志移民的定居点,在当时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西部边疆上,几乎组成了一条连续不断的锁链,北起纽约的莫霍克谷地,向南延伸,中间经过新泽西西部、宾夕法尼亚中部、马里兰西部,再穿越弗吉尼亚和南北卡罗来纳,一直延伸至佐治亚的萨瓦那。
”散见于这一带的地名,仍能反映当初德意志人定居于此的历史背景。纽约北部就有名为帕拉蒂纳特桥、新汉堡、莱茵贝克的城镇,莫霍克谷地有个地区取名“日耳曼平地”。新泽西州有个地区叫“日耳曼山谷”宾夕法尼亚有海得尔伯格市、日耳曼城、穆伦伯格公园和普鲁士国王镇等。
马里兰有弗里德里克市,有以早期德意志定居者的名字命名的哈格尔斯镇和克里格尔斯镇。北卡罗来纳的梅克伦堡县和弗吉尼亚的新梅克伦堡镇,都是以德意志帝国的梅伦克堡省的名字命名的。
德意志移民在各殖民地的分布情况不一,少的如新英格兰地区只有 1 千多人,多的如宾夕法尼亚有 11 万(见表二)
1776 年统计的德意志移民总数为 22.5万,而宾夕法尼亚一个地区的德意志移民就要占去近一半,可见当时的宾夕法尼亚是德意志移民聚集之地。
宾夕法尼亚之所以能吸引近一半的德意志移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是北美第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殖民地。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欠威廉·佩恩的父亲海军上将威廉爵士 16万英镑的债,威廉向他要这块地,不查理二世向他颁发了特许状。
威廉·佩恩是贵格派教徒当时的欧洲和北美的其他殖民地都没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威廉·佩恩要按照贵格会的理想,建立一个宗教信仰和政治自由的地方。于是这里也就成为了受到宗教迫害的德意志移民理想的庇护所。
据当时宾夕法尼亚一位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说,这个殖民地在1739年时的昌盛与其于物质境,如于“恩先的法”。“正是由于宾夕法尼亚的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吸引了大批德意志移民在那里定居。
总体来说,在独立战争以前,德意志移民在北美殖民地的定居已初具规模他们的人数已达到当时移民总人数的10%左右。德意志移民在分布上星现出两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其一为分布范围广,几乎在十三个殖民地上都可以发现德意志移民的踪迹。
德意志移民大多定居在当时的边境上,他们在边境上的定居点在独立战争爆发前自北向南基本形成一条连续不断的锁链其二他们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定居在北部的人数较多,尤其是宾夕法尼亚,有接近 50%的人口定居在那里。
这给人们这样一种感觉,只要提到美国德裔,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宾夕法尼亚宾夕法尼亚的德意志移民几乎成为当时北美德意志移民的一个典型。
如果你在台湾找人聊天,会发现在台湾的平均每10个人中,有7个人会说闽南语,1个人会说客家话,剩下的2个人可能来自四海八方。那么起源于福建的闽南语为什么会成为台湾的主流语言?台湾岛最早的原住民又是源自哪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福建与台湾的故事。台湾最早的人类时间回到1970年,在台南市有个郭姓人家,父亲和三个儿子都喜欢考古。
莆田,古称“兴化”,是福建省东南沿海一地级市。莆田移民占海南福建移民的80%以上。自唐朝以来,莆田地区出现了2400多位进士、21位状元、17位宰相,堪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莆田人最早移民海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现如今在本土使用最广泛的“海南话”,其语根源自于莆田的“莆仙话”,即是我们常说的闽南语。
众所周知,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旅居海外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教育质量、居住地环境、理想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水平,而马耳他在这几个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投资者。最近,马耳他国家统计局表示,1月至3月期间马耳他机场进出旅客超过120万人次,集体住宿的客人数量为408,989人,而去年同期为253,634人。
为什么全世界有钱和有能力的人都流向了美国?美国的强盛还能维持多久?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美国现在已然成为中国复兴之路上的最大对手,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一个称霸世界一百多年的超级大国。央视拍摄的大国崛起中,对美国和苏联着墨最多。美国因何而兴,又将因何而亡呢?美国的兴盛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才。
“彷徨的人们需要个方向,新加坡暂时成了这个方向。”尽管只有一个半北京朝阳区的大小,尽管风景单调、没有四季、资源匮乏,新加坡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段的小岛,被雀跃的新移民们视为一个应许之地——至少是一个过渡之地。有创业者称新加坡为 “东南亚的首都”,意思是它是有潜力的市场,值得重视;它也是一个效率更高的地方,开一家公司最快只需要一天,填几张表即可;一个基础设施更好的地方,甚至还有两所全球排名前 15 的大学。
在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减少入境人数之际,英国的净移民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英国国家统计局 (ons) 上个月报告说,2022 年有 606,000 人抵达,比前一年增加了 24%。在2015 年,也就是英国脱欧公投的前一年,净移民人数约为 33 万人。英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移民中心主任杰伊林多普表示,去年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来自非欧盟国家的人出于工作、学习和人道主义目的来到英国,包括来自乌克兰和香港的人。
在之前的历史印象当中,近500多年的近代史,是西方海外扩张的历史,也是中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历史。实际上随着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国民间不但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而且还产生了大规模的移民。当时海外华人移民主要分为三个类型,政治难民、经济移民,以及华裔的再移民。其中迫于经济与人口压力,经济移民是主流。
「我感觉自己是法国人。」一个叙利亚女孩被 paul talyor 询问到身份认同的时候回答。「我爸妈都是叙利亚人,但我既出生在法国也在这里成长,所以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法国人。但是身边的法国人有时候觉得我不是法国人,特别是我说得一口漂亮英文,法国人多半不是这样的。」周末晚上,塞纳-马恩省河上的船屋 flow 正在举办 paul talyor 的脱口秀,一开场就谈到敏感的身份话题。
导读在前面一期中,我们和大家介绍过,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和普通高考的差异。当时主要是从各科宽泛的介绍一些。这一期咱们就结合具体的考试卷情况,做一个对比。真题卷比较!港澳台华侨生联考对比普通高考知识差异有多少!语文许多省份高考用全国卷,全国卷的特点是大小阅读占用的比例很高。阅读、文言文和诗歌等跟港澳台联考相对比较接近,但是
工业制造场:如何与欧洲客户做生意?与欧洲客户做生意,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我们的产品,其次是考察我们的企业体系是否完善成熟。这不仅是商业层面的问题,更关乎我们能否提供稳定的交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工业三步走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提供稳定的产品。其次,我们需要提供稳定的解决方案。最后,我们需要持续且经济实惠地解决问题。
大陆移民台湾历史(泉州四县移民在台北的一场大混战——顶下郊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