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祥国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5年,他摘下门牌号塞进棉被里,和54个子孙一起迁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如今他们过得怎么样?
回不去的的故乡在水下
像杨祥国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你问他们的故乡在哪里,他们会指着照片中的三峡——“在水里”。
安土重迁这样的故事一次次发生在枝江市董市镇平湖村里。这里接纳了半个世纪长江沿岸的秭归人,他们背井离乡,先后三次被安置于此。第一次是1974年,葛洲坝移民;随后1989年,隔河岩移民;再后来1996年,一些三峡移民也成了平湖村人。
“秭归是山地,移民前出入都是上下山,来到这里之后是平原,但我们从来没走过这么平坦的地面啊,别人一看走起路来全是高抬腿的我们就笑出声——“看!山巴佬!”
秭归属于山区,过去大家吃玉米、红薯,山上种柑橘、脐橙。到了平湖,一下什么都变了,人们大多吃大米,种棉花。有人就懵了,这种植技术大家也不会啊。
迁到平湖村的三峡移民开始学习种棉花,像个当地人一样生活,但是当地人种棉花亩产200斤,而移民们的亩产只有80斤,这样下去糊口都成问题。
于是他们又想到养殖小龙虾,挖沟建渠,买种育苗,精心照料,可是一场洪涝,小龙虾们集体叛逃!这下移民们的致富梦又破产了。
不会种棉花怎么办?他们盯上了淘宝
有人说,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但在这里,因为贫穷,人类的智慧也会产生效应。
创业致富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事,几经辗转的三峡移民早已将集体生存的自然法则烙印于心。老天爷没给咱们种植技术,但只要有手有脚,总饿不死人。这句话放到西方就是:“上帝给你关闭了一扇门,总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于是他们盯上了淘宝。“村淘”培训班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朱凤菊做了第一个成功尝到螃蟹滋味的人。她的天猫店年销售近两千万元,主要卖暖宝宝,可是,平湖村压根不生产暖宝宝,朱凤菊依靠的就是阿里电商平台的完整供应链,向供应商进货,给买家发货都是一条龙的服务。她不需要承担供应链的风险,只要做好销售环节就能赚钱。
什么火就卖什么是她的生存策略,2010年,她的公司发展达到鼎盛,“魔法玉米”是一款她主打的儿童玩具,卖“魔法玉米”将近十年,朱凤菊回忆她最初花了三年时间反复和广东厂家谈判,才获得这款儿童玩具的稳定货源,“有一年4分钟卖出了两万件”。
枝江市平湖村的三峡移民姚华平因事故瘫痪后,由于身体不便没法劳作,同村人支持他开个淘宝店。他一旦从淘宝上接到订单,则由村中其他淘宝店主代其供货发出,每个月也能赚个三两千元生活费。姚华平说:网络给了我跟常人一样平等劳作的机会。
在家开网店后,他的生活基本能自己自足的。姚华平说,打理淘宝小店的收入不比普通上班族少,他总算不是全家的累赘了。
孔雀归巢齐创业,抱团取暖才是求生法门
三峡工程改变了大地的容貌,也改变了长江边上沿袭了数千年的社会生态。经过20多年的融合、适应,新生代移民逐渐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同,过去“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逐渐被返乡创业的热潮所取代。
有了成功的例子,平湖村开始大力打造 “淘宝村”,村委会绞尽脑汁开发了许多新玩法来激励村民。例如,带薪听课制,效果立竿见影。如今平湖村屋前寨口都洋溢着浓浓的“淘宝风”, 就连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村民都能随口把一两个互联网热词说得头头是道。
淘宝不仅赋予了穷苦山民养家糊口的生存技能,更点亮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奔头儿。一箱箱秭归脐橙、一瓶瓶野山蜂蜜、一罐罐果脯茗茶从田间地头发往世界各地……
互联网的每一次点击,每一单生意都富有生活气息,向外界传递三峡移民倔强勇敢的声音!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车队2000年8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首批7000多外迁移民,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下告别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故土,走向新生活。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数县的农村兄弟,扶老携幼,在送别的亲友簇拥下,一步三回头,乘上汽车,坐着轮船,奔赴陌生的天地……别了,我的乡亲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外观本文图片均由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提供东汉灰陶庖厨俑“三峡外迁移民第一人”徐继波捐赠的外迁船票以身殉职的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生前用品正是三峡库区最美的时节,高峡出平湖,碧绿长江滚滚而来。江水之畔,矗立着一座巨石般的建筑,这就是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20多年前,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
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①屋檐下静默的男人,和他狭长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观看者胸中无限心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移民哥”。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中国,一个拥有世界第一人口数的国家,与排名第二的印度人口相差无几。然而,由于我国的出生率较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传言不断涌现。人口众多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助推器。随着百姓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人开始渴望换个生活环境,移民到其他国家生活,而发达国家成为了首选目标。
新手写作不易,请读者朋友们给我一个小小的点赞,这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大叔外迁上海南汇22年后为何直言不稀罕上海户口?大叔说“有苦难言”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叔怎么说,以下是我记录的和大叔的对话,你好大叔,你们这里有三峡移民你知道?我就是从三峡移民过来的,2001年来的,我那个时候就是拖家带口的从老家万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现在故乡就没有了。
中国各省移民美国的人数排名,最爱国的是这个省中企思智库2023-01-31 07:09小糊涂仙酒业集团是中企思战略合作伙伴最新统计数字,中国各省移民美国排名:1、福建省约—110.3万人2、河北省约—56.5万人3、辽宁省约—55.6万人4、吉林省约—36.2万人5、广东省约—35.5万人6、上海市约一28万人
1942年2月15日,身心俱疲的大英帝国马来亚陆军总司令白思华终于下定决心,向日本陆军中将山下奉文投降当消息传到伦敦时,正在奋力抵抗纳粹德国的丘吉尔眼前一黑,他将这次投降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规模的投降”但实际上,真正令丘吉尔胆战心惊的,并非英国损失的十万大军,而是马来半岛沦陷后,英属印度将直接面临日本人的入侵
前言三峡移民外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解决三峡库区的贫困问题,数以万计的人们选择离开家园,迁往全国各地。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否明智?在重庆的人们是否比外迁的人们更幸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外迁的库区人们一、当时的选择三峡库区在工程建设之前一直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受淹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所谓的台湾国际团结法案,此法直接挑战联合国275 8号决议,其实我觉得挺正常的,美国嘛。干涉的他国内政凌驾于联合国之上也不是一次两次,当然现在我只会觉得可笑,因为美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操纵联合国的美国了,所以我才说现在的美国越是虚弱,越要搞这种不可能成功的把戏。所以说真的,我没有像以前那么愤怒,美国要搞那就随美国去,我反而是非常有兴致的看一看台湾人对此是怎么反应。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移民哥”,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禁止搬运/抄袭,发现必追究!日本是世界上最“老”的国家,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超过65岁,而出生率却在持续下降。日本政府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不断延迟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年龄,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甚至创业。但日本老年人真的乐意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