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祥国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5年,他摘下门牌号塞进棉被里,和54个子孙一起迁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如今他们过得怎么样?
回不去的的故乡在水下
像杨祥国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你问他们的故乡在哪里,他们会指着照片中的三峡——“在水里”。
安土重迁这样的故事一次次发生在枝江市董市镇平湖村里。这里接纳了半个世纪长江沿岸的秭归人,他们背井离乡,先后三次被安置于此。第一次是1974年,葛洲坝移民;随后1989年,隔河岩移民;再后来1996年,一些三峡移民也成了平湖村人。
“秭归是山地,移民前出入都是上下山,来到这里之后是平原,但我们从来没走过这么平坦的地面啊,别人一看走起路来全是高抬腿的我们就笑出声——“看!山巴佬!”
秭归属于山区,过去大家吃玉米、红薯,山上种柑橘、脐橙。到了平湖,一下什么都变了,人们大多吃大米,种棉花。有人就懵了,这种植技术大家也不会啊。
迁到平湖村的三峡移民开始学习种棉花,像个当地人一样生活,但是当地人种棉花亩产200斤,而移民们的亩产只有80斤,这样下去糊口都成问题。
于是他们又想到养殖小龙虾,挖沟建渠,买种育苗,精心照料,可是一场洪涝,小龙虾们集体叛逃!这下移民们的致富梦又破产了。
不会种棉花怎么办?他们盯上了淘宝
有人说,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但在这里,因为贫穷,人类的智慧也会产生效应。
创业致富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事,几经辗转的三峡移民早已将集体生存的自然法则烙印于心。老天爷没给咱们种植技术,但只要有手有脚,总饿不死人。这句话放到西方就是:“上帝给你关闭了一扇门,总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于是他们盯上了淘宝。“村淘”培训班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朱凤菊做了第一个成功尝到螃蟹滋味的人。她的天猫店年销售近两千万元,主要卖暖宝宝,可是,平湖村压根不生产暖宝宝,朱凤菊依靠的就是阿里电商平台的完整供应链,向供应商进货,给买家发货都是一条龙的服务。她不需要承担供应链的风险,只要做好销售环节就能赚钱。
什么火就卖什么是她的生存策略,2010年,她的公司发展达到鼎盛,“魔法玉米”是一款她主打的儿童玩具,卖“魔法玉米”将近十年,朱凤菊回忆她最初花了三年时间反复和广东厂家谈判,才获得这款儿童玩具的稳定货源,“有一年4分钟卖出了两万件”。
枝江市平湖村的三峡移民姚华平因事故瘫痪后,由于身体不便没法劳作,同村人支持他开个淘宝店。他一旦从淘宝上接到订单,则由村中其他淘宝店主代其供货发出,每个月也能赚个三两千元生活费。姚华平说:网络给了我跟常人一样平等劳作的机会。
在家开网店后,他的生活基本能自己自足的。姚华平说,打理淘宝小店的收入不比普通上班族少,他总算不是全家的累赘了。
孔雀归巢齐创业,抱团取暖才是求生法门
三峡工程改变了大地的容貌,也改变了长江边上沿袭了数千年的社会生态。经过20多年的融合、适应,新生代移民逐渐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同,过去“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逐渐被返乡创业的热潮所取代。
有了成功的例子,平湖村开始大力打造 “淘宝村”,村委会绞尽脑汁开发了许多新玩法来激励村民。例如,带薪听课制,效果立竿见影。如今平湖村屋前寨口都洋溢着浓浓的“淘宝风”, 就连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村民都能随口把一两个互联网热词说得头头是道。
淘宝不仅赋予了穷苦山民养家糊口的生存技能,更点亮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奔头儿。一箱箱秭归脐橙、一瓶瓶野山蜂蜜、一罐罐果脯茗茶从田间地头发往世界各地……
互联网的每一次点击,每一单生意都富有生活气息,向外界传递三峡移民倔强勇敢的声音!
中日韩2022年新生儿数据都来了!据报道,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日本新生儿数量为79.97万人,连续7年减少;韩国2022年出生人口则为24.9万人,创韩国有相关记录以来新低。2月2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
今天,北海市统计局正式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北海全市常住人口185322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53925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13976人,增长20.40%,年平均增长率为1.87%。常住人口中,海城区527895人,银海区315196人,铁山港区145943人,合浦864193人。
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①屋檐下静默的男人,和他狭长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观看者胸中无限心事。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2001年5月12日晚上,三峡库区云阳外迁移民在老屋吃最后一顿团圆饭2001年5月13日,重庆三峡库区云阳县首批外迁移民启动2001年5月14日,重庆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2014名移民乘船经过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工地。2001年5月15日,三峡库区云阳县外迁江苏南通移民蒋永蕾于轮船上产下女婴,取名杨渝苏。
越南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越南和中国一样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的国土面积不是很大,它的国土面积甚至都比不上中国的有些省份,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它却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并且就在短短的十几年后,这个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强国”的越南却在1987年战争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之间宣布裁减一半的军人,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近日,随着俄乌冲突愈演愈烈,美国对境内俄罗斯裔的排斥更进一步,大批俄罗斯裔在美资产遭到冻结,美国试图以此瓦解俄罗斯的决心。看到这一现象,很多人不免关心起美籍华人的命运,因为中美关系还很是紧张,一旦破裂,那他们又会是怎样的境遇呢?
【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及时获取国际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及世界语(esperanto)最新资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其建设时间之长、建设难度之大、涉及难题之多,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曾遇到过的。这其中,最大的困境,恐怕还在于水库修建区域的大量居民应该如何疏散。上百万人,背井离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安置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而如果妥善安置则不仅能完成项目,还能作为中国管理水平的样本以鉴后世。
为加深人民对“三峡移民精神”的了解,更好地宣传三峡移民精神,让三峡移民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去,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月18日于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图为实践团观看三峡移民纪念馆相关书籍 王世馨 供图“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进入三峡移民纪念馆后,通过相关书籍以及文献资料了解到了三峡移民全过程;从最初制定三峡计划、移民方针,到移民试点、依法移民,再到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以及后续工作安排、库区产业发展……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