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祥国在三峡这片土地上生活了95年,他摘下门牌号塞进棉被里,和54个子孙一起迁到了“别人家”的地盘上。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至今,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127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如今他们过得怎么样?
回不去的的故乡在水下
像杨祥国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你问他们的故乡在哪里,他们会指着照片中的三峡——“在水里”。
安土重迁这样的故事一次次发生在枝江市董市镇平湖村里。这里接纳了半个世纪长江沿岸的秭归人,他们背井离乡,先后三次被安置于此。第一次是1974年,葛洲坝移民;随后1989年,隔河岩移民;再后来1996年,一些三峡移民也成了平湖村人。
“秭归是山地,移民前出入都是上下山,来到这里之后是平原,但我们从来没走过这么平坦的地面啊,别人一看走起路来全是高抬腿的我们就笑出声——“看!山巴佬!”
秭归属于山区,过去大家吃玉米、红薯,山上种柑橘、脐橙。到了平湖,一下什么都变了,人们大多吃大米,种棉花。有人就懵了,这种植技术大家也不会啊。
迁到平湖村的三峡移民开始学习种棉花,像个当地人一样生活,但是当地人种棉花亩产200斤,而移民们的亩产只有80斤,这样下去糊口都成问题。
于是他们又想到养殖小龙虾,挖沟建渠,买种育苗,精心照料,可是一场洪涝,小龙虾们集体叛逃!这下移民们的致富梦又破产了。
不会种棉花怎么办?他们盯上了淘宝
有人说,贫穷会限制人的想象力,但在这里,因为贫穷,人类的智慧也会产生效应。
创业致富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的事,几经辗转的三峡移民早已将集体生存的自然法则烙印于心。老天爷没给咱们种植技术,但只要有手有脚,总饿不死人。这句话放到西方就是:“上帝给你关闭了一扇门,总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于是他们盯上了淘宝。“村淘”培训班在轰轰烈烈地展开。
朱凤菊做了第一个成功尝到螃蟹滋味的人。她的天猫店年销售近两千万元,主要卖暖宝宝,可是,平湖村压根不生产暖宝宝,朱凤菊依靠的就是阿里电商平台的完整供应链,向供应商进货,给买家发货都是一条龙的服务。她不需要承担供应链的风险,只要做好销售环节就能赚钱。
什么火就卖什么是她的生存策略,2010年,她的公司发展达到鼎盛,“魔法玉米”是一款她主打的儿童玩具,卖“魔法玉米”将近十年,朱凤菊回忆她最初花了三年时间反复和广东厂家谈判,才获得这款儿童玩具的稳定货源,“有一年4分钟卖出了两万件”。
枝江市平湖村的三峡移民姚华平因事故瘫痪后,由于身体不便没法劳作,同村人支持他开个淘宝店。他一旦从淘宝上接到订单,则由村中其他淘宝店主代其供货发出,每个月也能赚个三两千元生活费。姚华平说:网络给了我跟常人一样平等劳作的机会。
在家开网店后,他的生活基本能自己自足的。姚华平说,打理淘宝小店的收入不比普通上班族少,他总算不是全家的累赘了。
孔雀归巢齐创业,抱团取暖才是求生法门
三峡工程改变了大地的容貌,也改变了长江边上沿袭了数千年的社会生态。经过20多年的融合、适应,新生代移民逐渐完成了自我身份认同,过去“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逐渐被返乡创业的热潮所取代。
有了成功的例子,平湖村开始大力打造 “淘宝村”,村委会绞尽脑汁开发了许多新玩法来激励村民。例如,带薪听课制,效果立竿见影。如今平湖村屋前寨口都洋溢着浓浓的“淘宝风”, 就连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村民都能随口把一两个互联网热词说得头头是道。
淘宝不仅赋予了穷苦山民养家糊口的生存技能,更点亮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奔头儿。一箱箱秭归脐橙、一瓶瓶野山蜂蜜、一罐罐果脯茗茶从田间地头发往世界各地……
互联网的每一次点击,每一单生意都富有生活气息,向外界传递三峡移民倔强勇敢的声音!
(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自然过程。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8000多万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居民。城镇化并非只有积极的一面,世界各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形态的“城市病”, 这些“城市病”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城镇化又有哪些借鉴意义?
67岁移民夫妻在上海浦东新区住450平洋房,千万补偿不愿意拆迁?如今为何一天要打三份工?22年与千里之外的80岁老母亲一面都不见,是什么缘故?最近在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某村游玩,听说附近有移民村,就是从三峡那边搬迁过来的移民,想去采访一下他们,看看他们如今过的怎么样。在一位热心大姐指引下,我找到了这户移民家的房子,第一眼看到房子的时候,我就很惊讶,三层的洋房上上下下透露着富贵和大气,我迫不及待想要采访一下这户人家。
中国人在美国是否会受到歧视?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虽然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但某些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民风淳朴,因此歧视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如纽约、加州等地,新移民较多,社会环境复杂,人们的情绪也不稳定,因此歧视事件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近年来,美国华裔人口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从2000年的1000多万增加到2022年的2000多万人。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外观 本文图片均由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提供东汉灰陶庖厨俑“三峡外迁移民第一人”徐继波捐赠的外迁船票以身殉职的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生前用品以身殉职的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生前用品正是三峡库区最美的时节,高峡出平湖,碧绿长江滚滚而来。江水之畔,矗立着一座巨石般的建筑,这就是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
本文介绍意大利的伦巴第大区,在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伦巴第大区是意大利20个大区当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意大利伦巴第大区是全国20个大区之一,其人口占意大利全国的为1/6、gdp占意大利全国的1/5。简单来说伦巴第大区在意大利的地位,就类似于江浙沪两省一市在中国的地位。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伦巴第大区的时候,对意大利的伤害还是非常大的。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所谓的台湾国际团结法案,此法直接挑战联合国275 8号决议,其实我觉得挺正常的,美国嘛。干涉的他国内政凌驾于联合国之上也不是一次两次,当然现在我只会觉得可笑,因为美国早已不是那个可以操纵联合国的美国了,所以我才说现在的美国越是虚弱,越要搞这种不可能成功的把戏。所以说真的,我没有像以前那么愤怒,美国要搞那就随美国去,我反而是非常有兴致的看一看台湾人对此是怎么反应。
重庆日报全媒体龙丹梅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2座城市、7座县城、94座集镇迁建,1400家工矿企业搬迁……这不是一组简单枯燥的数字,这是重庆为三峡工程按期蓄水、通航、发电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而移民的重点在重庆,重庆承担着85%以上的三峡移民任务。自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启动到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重庆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0万余人。
前言三峡移民外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解决三峡库区的贫困问题,数以万计的人们选择离开家园,迁往全国各地。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否明智?在重庆的人们是否比外迁的人们更幸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外迁的库区人们一、当时的选择三峡库区在工程建设之前一直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受淹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2021年的数据是,美国有540万华人。加拿大差不多有200万华人,美加是700-800万的华人。可以说,再过十年,北美将有超1000万的华人。只要每年全球有30万以上的华人移民美国和加拿大。中国人移民欧洲后,要是第二代移民美国,就是用欧洲国家的移民美国配额。加拿大也是同理。据这个帖子,海外华人有6000多万。
山东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在美华人的数量却是不多的,总数也只是七万人不到,这跟孔夫子的故乡是有关系的,山东人讲究寻根问祖,移民的情况在山东并不是特别多。不过山东距离韩日较为近,确实有很多人迁到这两个地方的多。福建据统计有110万人赴美,根据生活中所得到的信息,福建确实是赴美人数最多的省,也见过很多河北人在美国留学的,确实有听说很多福建人在美发了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