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打开网页,随便一搜“山西洪桐大槐树”,便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大槐树移民的文章。其中有人说: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明初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的后代不断开枝散叶,其人数早已接近了2亿人,而且范围也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
除此之外,在河南、山东、河北的很多家庭里,都会有一本代代相传的族谱,打开族谱就能发现,这些人大都是洪桐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就连民国时期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都说自己是洪桐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有关洪桐大槐树移民的故事有很多,但故事中一定会出现两个名词,一个是“大槐树”,另外一个就是“老鸹窝”。正如广为流传的歌谣那样: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明初确定的山西移民一共持续了近50年,共计812个姓氏走出山西,这其中有你的姓氏吗?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被元朝统治者压榨了百年之久的百姓们纷纷扛起了起义的大旗,随后星星之火便以燎原之势在华夏大陆上凶猛的燃烧起来,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起义的战火从四川、湖北一路烧到了江苏、浙江、安徽以及山东。原本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迅速变得荒凉起来,往日里肥沃的农田也已是荒草遍布。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黄河又连续数次决堤,河南、江苏、安徽变成了一片汪洋。一时之间,这些美丽而又富饶的地区变成了赤地千里,百姓们更是十不存一。
就好比如说有名的扬州,遭遇了各种灾难后扬州城里就剩下18户人家了。
虽然朱元璋最后成功打下了江山,开创了大明王朝,但此时的大明仍然是千疮百孔,尤其是因为战乱和天灾导致的人口减少,更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就在朱元璋一筹莫展的时候,户部郎中刘九皋递上来一封奏折,上面写着:
“狭乡之民,迁于宽乡。自兵后,河北居民鲜少,应将山东、山西之民迁居于此。”
什么意思呢?
山东和山西的老百姓最多,应该把这里的百姓迁往百姓稀少的地区。
看到奏折后,朱元璋最终下定决心实施移民计划。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问题,山东、山西都移民,还是只选择一个省移民呢?
山西境内虽然有着众多的丘陵和山地,但是却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发展农业非常占优势,又因为太行山的阻隔,所以山西既没有受到兵灾影响,也没有受到天灾破坏。
正是因此,元朝末年时河南、河北的很多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和天灾,纷纷迁徙到了山西,这也导致了山西人口在短期内出现了暴涨。
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的时候,河北、河南两个省的人口加起来只有380万人,但是山西一地的人口就已经有400多万。
只不过山西境内可开垦的良田非常有限,所以便出现了人多地少,很多人无地可耕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把山西多余的人口迁回河北、河南,自然是上上之选。
那么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让山东移民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
洪武十四年,山西人口达到了403万。洪武二十四年,山西人口441万。同样是洪武十四年,山东人口为519万。洪武二十四年,山东人口更是达到了567万。
由此来看,山东的人口要比山西多很多,怎么看都应该选择山东的,而朱元璋最终还是舍弃了山东移民计划,其原因也很简单。
山西境内多崇山峻岭,可开垦的良田并不多,但山东境内不但土地平缓,土壤肥沃,而且沿海气候也特别湿润,500多万人生活在山东的土地上,是完全没有压力的。毕竟在西汉时期,山东的巅峰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700多万人,占据全国人口的30%。
由此来看,山东的人口虽然多,但是却不用往外迁,恰恰相反,还要移进来一部分人,因为当时山东的东昌府是极度缺人的。
于是朱元璋说了这样一句话:
山东地广,民不必迁。
随后朱元璋下令:
山西泽州、潞州等境内没有田地的百姓尽数迁徙到河北、河南、安徽以及山东的部分地区。
为了鼓励人口迁徙,朱元璋还规定,只要山西老百姓服从政府安排,便可以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而且还给20万大明宝钞的安家费。大家千万不要以为20万很多,其实也就够买点农具。
自此,轰轰烈烈的山西大移民拉开了序幕。
为了方便管理,朱元璋命人在山西洪桐广济寺设立“移民管理处”,百姓们要来这里登记,然后领取安家费。只要钱一到手,这些百姓们就要在官兵的监视下离开山西。
对于很多山西人来说,最难忘的一幕或许就是广济寺中那棵巨大的老槐树以及老槐树上数不清的老鸹窝。也正是因此,在很多的移民故事里都会出现这两个“地标性建筑”。
1373年移民开始,一直移到了1417年,皇帝也从朱元璋变成了朱棣,历时近50年,移民工程才算是彻底完成。
那么这场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移民,到底移走了多少呢?
很多人都说移走了近100万人口,光是姓氏就多达812个,像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等,多到根本数不过来。
不过在本次大移民中,李、张、王、刘、陈、杨、赵、黄、周、徐等是主要的姓氏,诸葛、欧阳等复姓也有很多,毕竟有800多个姓氏呢,其囊括的面是非常广阔的,相信里面也会有你的姓氏。
明初山西大移民的主要迁入地就是河北、山东、北京、河南。尤其是河南的开封、南阳、洛阳等地区,迁入的山西百姓是非常多的。根据后来的查访,这些地区老百姓的祖籍大都来自于山西洪洞。
明初移民历时半个世纪才宣告结束,大多数的山西百姓都能够在新环境中定居下来,然后开枝散叶,代代相传。
但是200年过后,到了明末时期,天下再一次大乱,清军一路南下,原本生活在河北、河南等地区的山西移民,被逼无奈只能进行第2次迁徙。
这一次迁徙的范围就更加广阔了,有的人跑到了云南贵州,有人跑到了广东广西,还有人跑到了福建台湾,最后甚至有人去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无论是清朝末年还是民国时期,战火一直在神州大陆熊熊燃烧。为了躲避战乱,百姓们的迁徙变得越来越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广,最终出现了“山西洪桐移民遍布神州大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山西移民后代的局面”。
那么怎么来判断是不是山西移民呢?
先来了解一个传说。
明初的山西大移民本质上就是大明王朝的强制性行为。在那个年代,老百姓讲究的是故土难离及落叶归根,想让他们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自然是非常难的,所以很多移民在半道上就会逃跑,成为流民,然后再想尽办法回到自己的祖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明政府制定了很多严厉的政策。
首先,在移民的过程中,老百姓的双手会被绳子反绑在身后,感觉就像是在押送犯人。
每当老百姓想要上厕所的时候,就会大声地呼喊押送官兵:
“官爷,给我解开手,我要上厕所。”
但是很快官兵就听够了,老百姓也喊够了,所以直接简简单单地喊个:
“我要解手!”
于是乎,解手便成为了上厕所的代名词,而这种称呼习惯则是专属于山西移民的。
除此之外,在移民之前,官兵们会把老百姓右脚小拇指的趾甲割成两半,这么做的用处就是为了防止老百姓在路上逃跑,毕竟被割成两半的脚趾甲是非常好辨认的。
正是因此,那些把上厕所称为解手的,右脚小趾甲是两瓣的人,就会被认定为山西移民的后代。这就是“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说法的由来!
这些移民来到新的居住地后,所见都是一片荒野,他们只得重新修建房屋、开垦荒地,闲下来时他们也会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
但是,他们没有现代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没有自由回乡的许可。他们只能通过回忆或者寻找与家乡相同的物品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像在房前屋后栽上的那一棵槐树!
山西移民的后代到了如今也早已经遍布全国,海外也有着他们的足迹。但是每每聊起山西洪桐的大槐树以及老鸹窝的时候,相信都会勾起每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
每年的4月1日到10日,是洪洞大槐树的“寻根祭祖节”,自1991年首次举办以来,到此认祖归宗的人数以万计。
虽然当年的那棵古槐早已不在,但它同根而生的第三代槐树依然枝繁叶茂,充满活力。就像当年的洪洞大槐树移民一样,生生不息!
这就是家在华夏,根在山西的洪洞大槐树移民!
从昨天开始,在河北涿州的救援队开始陆续离开,意味着涿州的抢险救灾基本上告一段落。救援队离开了,并不意味着洪水就没了。市区里的洪水会快速消退,而周边农村里的洪水,可能需要个把月时间才能够慢慢消退。我看到很多河北的朋友,已经开始讨论灾后重建国家补偿的话题。说国家补偿之前,我们要先认识一个名词:蓄滞洪区。
务工、入学同步无缝对接 开启美好新生活搬迁群众抵达新区中国甘肃网9月16日讯甘南州舟曲县2022年第五批230户927名避险搬迁群众搬出大山,乘坐“感恩号”专列抵达地域开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兰州新区,正式入住西岔园区新康村,开启美好新生活。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承接舟曲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群众共12批次1930户7778人,其中今年5批次共1080户4283人。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坏。——莫泊桑《一生》天涯咫尺间,秋风萧瑟了落叶,枯黄的缱绻着不了情,是根的呼唤,是土地的呐喊。落叶归了根,浮云化了雨,我漂泊的心无处安放,哪里是我的故乡?年前轻狂铅华洗,雨打梦中湿莲花,一个翻飞的梦,是我心心念念的理想。落叶总是念着根,流水总是思着海。恋,恋,恋,一场繁花落,念,念,念,无处可言诺。
白墙黛瓦、飞檐高挑,21栋徽派建筑,在一片葱翠掩映下,静静矗立在黄洋河畔。周围的小山,缭绕着如纱的冬日薄雾,楼间回荡着孩子们稚嫩的儿歌声……这是汉滨区县河镇红升社区避灾脱贫移民安置小区一天的打开方式。新家园 新身份 家住18号楼的陈定慧刚把儿子送到社区幼儿园,就步行前往2分钟路程的社区毛绒玩具厂开始了一天工作。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5a级景区,是以寻根、祭祖为主体的唯一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移民时间主要以北宋末年南宋南迁开始,到了明朝之后达到了高潮,然后延续到清代中叶。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的移民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迁徙到各地的移民后裔达到亿计。可以说全球除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赚钱后都喜欢在城镇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根据国家规定,如果帐户已经搬到城里,是不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的,那农民户口迁到城镇后,还可在农村的宅基地建房吗?在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是村集体,农民有权使用,农民可以得到朋友的家园,是村集体转移根据房子的原则,如果户主,死了没有继承人,所以村里集体有权收回土地。
当我们打开网页,随便一搜“山西洪桐大槐树”,便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大槐树移民的文章。其中有人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明初大槐树移民的后代。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的后代不断开枝散叶,其人数早已接近了2亿人,而且范围也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除此之外,在河南、山东、河北的很多家庭里,都会有一本代代相传的族谱,打开族谱就能发现,这些人大都是洪桐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一直以来,在户籍制度的坚冰下,我们的教育资源和户口绑定,但不能时间久了,就觉得这种局面理所当然。“生在河南,考去陕西”,“你决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考试地”……继高考移民之后,“回流生”的概念这两天火了,网上吵得沸沸扬扬。以西安为例,所谓”回流生”,是指户籍在西安,学籍在外地,但又在西安参加考试的考生。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句歌谣直面地牵引出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事件——“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很多人幼时在爷爷奶奶身边承欢膝下的时候,总会有这样一个记忆,在某个星河灿烂微风蹁跹的夜晚,跟爷爷奶奶搬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抬眼是满目繁星,耳畔有清风呢喃,爷爷奶奶的思绪也变得幽深久远,他们总爱牵着我们的手说起从前。
答案是:可以。 拆迁安置房购买对象必须是特定的安置人员,价格也比商品房便宜的多,拆迁安置房买卖除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之外,还受地方政府政策的约束,和一般的商品房买卖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拆迁安置房和普通商品房最大的区别就是,“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而建造的安置房5年后才能办证”,拆迁安置房在交房后5年内无法办理房产证明,5年内无法上市交易。
山东大槐树23个姓氏名单(历史上山西大槐树移民共涉及869个姓氏)
甘肃移民搬迁有哪些县乡村(探秘甘肃移民搬迁背后的故事,哪些乡村正在经历巨变)
移民搬迁房是否可以自行出租(在中国房子出租给非法移民违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