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司法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条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条例立刻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这些争议,有些是出于某种担忧,但也存在不少误解。合理与否,有必要回归《条例》本身去评估。
一、外国人永久居留的门槛是否过低?
根据《条例》,外国人获得中国的永久居留权,大概有五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杰出人士。外国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荐,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
第二个途径是推荐制。哪些机构有推荐资格呢——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区域的主管部门;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企业。
第三个途径是通过长期工作获得资格。大致上申请者要有博士学历或从国际知名高校毕业,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到八年,工资要是所在地平均工资的三到六倍,工作年限越短,工资就要越高。比如,上海平均工资大概一年10万,一个外国人在上海连续工作四年,工资要达到60万才有资格申请。而且,这还是最低要求,各地区政府还可以加码。
第四个途径是外商投资。投资要达到1000万以上,且效益要显著。
第五个途径是亲属关系。申请者结婚要满5年,每年在中国要住满9个月。未成年子女,年老的父母也可以投靠。
显然,这些标准都不低。国际公认自不用说,政府、高校的推荐,都很难拿到。更何况,这个《条例》还有兜底性的条款,即国务院可以批准,对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实行定额审批制度,实行每年的总量控制。
因此,外国人要想在中国拿到永久居留权,难度并不小。
二、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外国人永居条例?
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个标准低,以至于对《条例》产生抵触情绪呢?原因大致是立法本身的不足,条例中存在解释不清或无法解释的漏洞。
在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部分人认为,境内投资一千万的额度还是偏少。投资与资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相比之下,美国移民法对于通过投资移民的数额规定为180万美元,且能够创造10个就业岗位;而日本的投资经营签证要求1000万日元,在留10年以上,并持有3年以上经营管理签证。对于移民的国家而言,投资移民本身也是一种吸纳外商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无论是时间成本方面还是资金成本方面,我们的门槛设立得较低。
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关于亲属移民的规定中,有意见认为这是典型的链式移民。诚然立法的初衷是好的,为了彰显我们法中有情,兼收并蓄,但一些移民国家的前车之鉴引发了大家的担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些投靠者的户籍、社保、教育、工作、生育问题应该怎么办?他们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能否符合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
第十九条规定“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更是将这种不确定性提高了一个层级,“其他正当理由”有多少?而正当这一标准,又该如何认定?即使是作为法规中的兜底条款,也需要相应的规则进行补充和限定,而每一个“其他”的出现,都会导致法律解释效力的削弱,我们被迫接受的例外越多,法律就越苍白。
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与第三十九条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漏洞:对外国人开放外汇管制和国外公益机构可以进来。有网友担忧,首先,假公益之名偷逃企业所得税本就是司法实践中的家常便饭,虽然现实社会中也有许多基金会是真的心怀天下,坚持公益,但也有许多国外的富豪为了规避高额的遗产税而成立家族基金会藏钱;其次,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允许兑换外汇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为贪污、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新的洗钱途径,在税法与外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相应的监督方案之前大开绿灯,是一种非常不谨慎的行为;而且,中国一直实行外汇管制的政策,目前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还只允许资本家扩大再生产,不允许资本出逃,这也是我国经济能够发展如此迅速的一条重要原因。
第四十一条规定“永久居留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的,按照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在中国境内居留但未工作的,可以按照居留地相关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该条款的本意,是想给那些在中国境内居留但没有工作能力的外国籍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一项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是没有工作还能享受基本的医保社保,这有悖于我们引进外国人才建设的初衷。中国有14亿的人口压力,一线城市千万流动人口的户籍没有解决,还有中西部广袤地区的人均收入和基础设施目标没有实现,给外国人提供这一福利,在某种程度上容易鼓励外国群体形成“中国养老热”,产生厚此薄彼的效果。
综上,《条例》中这些确实存在的模糊地带及可能带来的超国民待遇现象出现,引发了舆论众多担心与反对。
三、谨防“超国民待遇”出现
我国历来就不是一个移民国家,在移民方面的立法经验也并不比美日等国充分。而广大网友们反对的并不是法规本身,而是存在漏洞的法律规则,以及普通人没有的超国民待遇。《条例》原本想表达的,是对那些热爱中国的优秀外国人才的欢迎与保障,对于真正的外国高素养人才,我们作为礼仪之邦从来都是欢迎的。在发展开放的今天,我们最终必然会走向世界,也必然会迎来不同的肤色、文化与交流。只是立法应当谨慎,如果立法的背后没有足够的经济底蕴、政治手段与文化氛围支撑,那么结果大概率是地滑导致步子过大。
接下来,要加以改善的,显然也是部分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理念,而不是单纯地排斥外国人。在落实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产生灰色地带,保证中外居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点是《条例》能够高效实行的前提。
我们所关注的事件本质是一个立法问题,赞成也好,反对也好,还应通过司法部发布的邮箱等正常渠道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能约束人们的法律绝不止一部永久居留条例,还有更加深厚的中国法律深层。
1
征求意见
公众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关注司法部微信公众号查看征求意见稿。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20年3月27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意见:
一、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www.moj.gov.cn、www.chinalaw.gov.cn)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www.12348.gov.cn),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司法部立法一局(邮政编码:10002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
yjjl2020@chinalaw.gov.cn。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的观点与看法。
更多法律资讯和优质课程的获取,
很多朋友对间谍的事很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再来探讨一下秦老师那篇文章。他在文章还提到一位战友转来的文章,该文显示,2018年统计,“在中国境内的间谍人数足有11万人之多,其中外国国籍有5万左右,5万中有足足的2万人是美国国籍,还有2万是日本人,其他间谍多是来自欧盟国家。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11万间谍中有近7万人是中国国籍。
谁都会有一个观念,那就是现在过苦一点,将来就会好点,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而英国卡车内遇难的39名越南人就是这样想的。mini vu是一位美籍越南人,她在越南生活过13年,她曾在防止贩卖人口机构工作,在英国发生的集装箱惨案后,许多媒体采访了她,她讲述了她眼中了解的越南偷渡者。法国偷渡英国路线越南偷渡者听闻同乡描绘的美好生活偷渡,可偷渡过程却很残酷
4月8日,亚洲航空公司,中国上海飞往泰国曼谷的某航班,300多名乘客已经就位,准备出发。临近起飞,却被乘务员告知还有2名外国人迟到了,需要大家耐心等待。最终,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两名外国人才上了飞机。两名外国人登机后,迅速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其他乘客越想心里就越憋屈,现场气氛非常紧张,纷纷要找航空公司讨要说法。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迪特福特镇从1928年起就有过中国春节的风俗,不过时至今日,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仍无法弄明白农历、生肖、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玩法”,他们就在每年2月随便选一天隆重庆祝,可见德国百姓对团圆佳节的热情。春节的魅力和吸引力散播到了世界各地,外国友人眼里的春节是什么样呢?他们了解哪些传统风俗呢?
拿了国外护照,怎么证明我还是我?注销中国国籍前,之前所有地方登记的都是用的中国身份证。由于中国不承认双国籍,中国身份证被注销后,在处理各种资产尤其是房产时,产权登记用的国内身份证,处置时提供外籍护照, 有些已经移民国外的朋友在处理国内业务时通常会遇到这个问题,想处理国内的资产,但是户口已经注销了,所以需要证明原来身份证上和护照上是同一个人了。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加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来华工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外籍人员想要来中国工作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华合法就业?外国人来华工作需要准备以下核心材料1.《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通知》2.《工作签证(z签)》3.《外国人工作许可证》4.《无犯罪证明》5.《工作类居留许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全世界都进入到了短视频时代,在手机上观看异国风情,让很多人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如今在国外,有无数外国人,每天在手机上被中国美食深深吸引,在短视频tiktok上,看chinese food(中国美食)已经成为了很多外国朋友们的业务消遣。在国外,tiktok上关于chinese food的系列观看播放量已经突破了16亿,
我们看不见时间,但可以看见时间的力量。筑路架桥,周行八方,十年来,中国基建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从货物往来顺畅到出行舒适便利,从能源结构改变到绿色低碳发展。今天,我们的生活被科技所改变,这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用他们最好的年华,描绘在中国大地上的心跳。约2000年前,中国人就曾想过连接长江和淮河,几千年后,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试通水通航,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484位真人故事我叫dan,中文名叫唐丹忠。这个名字还是我太太的姥爷给我取的,用了我妻子的姓唐。我的英文名的谐音丹忠则表示忠诚,寄托着岳父对我和妻子这个小家庭的殷切期望。可以说,我的名字颇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我喜欢中国这片土地,更好奇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未来会发生什么的变化。我曾经很不喜欢别人叫我老外,觉得自己被排斥了,可现在,中国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心也有一半成了中国心。
?近日眼哥收到网友提问:“儿子加入了新加坡国籍,父母可跟儿子的国籍来新加坡工作吗?”眼哥的回答是可以。如果想和子女一起在新工作,一是靠自己能力应聘新加坡企业公司,申请工作准证,二是由子女帮忙申请永久居留权,成为永久居民即可。1. 子女在成为新加坡公民后,根据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ica)发布的相关准则,即可为父母申请长期探访准证(long-term visit pass)。
外国人入中国籍有身份证吗(外籍人士加入中国籍后,如何获得身份证)
外国人在中国的存款如何汇出中国(兑换额度、存取限额、出入境和国外取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