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越来越多人涌向新加坡。不那么“卷”的工作氛围、没有35岁年龄危机、开放的国际视野,可观的薪资……让人们慕名而来。
在上海从事金融业的珍妮(化名),一直在关注欧洲的工作机会,却意外收获了新加坡的offer。上海的职场环境让她想逃离,虽然不是996,但考核体系让同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你不得不卷,不努力就落后”。
来到新加坡后,她发现这里的工作压力介于欧洲和中国之间,“前些年还能躺平,近几年来的人多,也有点卷了”。
这个面积仅733.1平方千米的小国,以地理位置优越、低税收、治安安全等优势,吸引着无数跨国公司。毕马威研究显示,近二分之一的跨国公司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
富豪们盯上了这个“避税天堂”,打工人们也奔赴来此。外国人的涌入,加剧了房租上涨。据统计,新加坡的房租在近两年翻了两倍,有些优质地段的涨幅甚至更高。
从上海跳槽来新加坡,珍妮的薪水涨了60%,生活成本则高了一倍,每月房租加生活费3700新币。
去新加坡打工,性价比如何?打工人在新加坡会面临怎样的职场和生活?
以下是几位落地新加坡的打工人讲述
租房复杂得像求职,通过面试筛选房客
珍妮 28岁 金融行业
来新加坡前,我是移民哥,我就一直在关注欧洲的工作机会,来新加坡工作算是个意外。
在一家国际招聘网站上,新加坡公司的hr联系了我。因为我的经验比较匹配行业要求,简历也一直在这个网站保持活跃。
2021年,我从英国硕士毕业。
相比之下,我可能更喜欢英国的工作方式。英国一天工作8小时,在工作时间,大家不会摸鱼,很认真也很累,下班到点就走。英国人work life balance的观念很重,下班后就要好好享受生活,跟家人、朋友在一起。一次我有些问题要请教,离下班还有20分钟, 同事很直白地拒绝了我,说“快下班了,我想多陪陪我的伴侣”。
上海金融界的工作时间没有996那么夸张,但考核体系让同事之间竞争激烈。不得不卷,你不努力就落后了。这种氛围让我想逃离。
今年9月,我来到新加坡工作。总体比上海的工作难很多,因为涉及面更广,还有语言沟通障碍。
国内的风控体系跟新加坡不太一样。我在上海是在成熟的体系中工作,只需要负责一小部分职责,在新加坡我主要跟项目走,负责的流程更长,面临更多挑战。
我的team里面,我最年轻、资质最薄弱。其他同事的年龄都是40+,大家刚开启一个新项目,都有点自顾不暇,我时常会有无力感,还需要时间适应。
当然,跟一群资深的同事共事,也能学到很多,比如40+在职场并不会有年龄危机,在新加坡或欧洲找工作,公司都不会问年龄。
同事里,有1/3是中国人,其他则来自新加坡或周边国家,工作语言是英语,大家的口音重,而且五花八门,因为疫情有一半时间在家办公,线上会议音质不佳,再加上行业跨度、口音,彼此很难听懂,工作难以展开。
新加坡的职场体系更偏欧美,工作压力介于中国与欧洲之间。我听本地人说,前些年还能“躺平”,近几年来新加坡的人多,也有点卷了。
金融和科技行业作为新加坡重点产业,从业人员更容易在这里找到工作。比方说程序员,技术没有国界,培养成本很低,新加坡华人多,对他们语言要求也没那么高。公司最近招技术岗,跟中国人面试沟通都用的中文。
中国的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可能还是领先于新加坡。我跟做半导体或芯片的中国人聊天,他们觉得来新加坡之后游刃有余,还有点瞧不上这边的技术难度,比不上原来在中国做的。
从上海跳槽来新加坡,我的薪水涨了60%。官方数据显示,新加坡金融业月薪的中位数是5000新币(约合人民币2.5万),是上海的1.6倍。今年新加坡的租房市场很火爆,以前1000新币能租到不错的房子,现在1800才能租到主卧,要整租一套需要三四千新币。
我住的是三室一厅,租了一个单间1500新币,加上交通费、吃饭娱乐等,一个月总花费3700新币,比上海高一倍。因为新加坡大部分东西靠进口,所以物价很高。
在新加坡,找个房子像招聘,房东处于很强势的地位,还需要给租客面试,租客需要准备profile,你要填职业收入、教育背景、拿什么类型签证、国籍。房东选完租客,再视频面试。有些地段好的房子,他可能会让租客竞价。
我过来时赶上开学季,租房需求很大。一开始,我在当地租房软件property group联系了很多中介,理我的也不多,可能看我刚来新加坡,对我的profile不满意。有几个联系我的,房东会提很奇怪的要求,比如不能在家做饭,不能带朋友回家,有门禁要求几点回来,我觉得这挺压抑的。
在当地app找了三个星期后,我开始在小红书上找,正好找到了合适房源,室友都是租客,相处会更平等一些。
我之前在超市看到一个东北大哥,讲着一口东北话做收银工作,即便他英语不够好,在这儿也挺开心的。如果你能力不够强,性格又没那么乐观,可能来这儿就会不适应。
我目前会做好新工作,如果职业发展顺利,就考虑留下来。能拿到pr,买政府建造的祖屋(hdb),房价可能低于市场价一半,买房压力比上海会小很多。除了拿pr,单身人士需要过35,才能买祖屋。
这边首付比例在10%-20%,房贷利率大概是1点几,房子租售比很高,比如我这套房子租金4500新币,房租肯定高于房贷,房东每月还有盈余。
公开数据显示,新加坡的结婚率要高于上海,有可能是育儿成本、房贷的压力更小,大家结婚的顾虑会少一些。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733平方公里,地方小,圈子也小,我的同事说呆久了会有点无聊。我觉得地方小有一个好处是,情侣见面会很容易。
这里华人圈子特别窄,可能隔一两个人都认识,有点像小镇。娱乐方式比较有限,周末大家都在户外骑自行车、玩飞盘,去海边野餐或划船。
一有假期,很多人会出国,因为国内都玩遍了。
新加坡是一个折中的跳板
katy 26岁 幼儿教师
今年8月,我来到新加坡,因为想换个环境生活。
我之前在广州开宠物店,自疫情后就开始赔钱。在新加坡,我的工作是幼儿教师,投简历后就拿到了offer,工作内容是教孩子们中文。
我在广州做过一年幼儿教师,考的证够多,才比较容易来新加坡,教育类的证书我都考了,还考了钢琴、舞蹈和英语等级。在这边我可以和老板谈条件,包括薪资、工作内容。
每天工作10小时,但上课时间就1个半小时,其他时间可以摸鱼,从没加过班,每天准时打卡走人,有时候还能提前走。周围同事都是马来西亚人,也不会加班。
我所在的学校并不卷,没有年龄危机。但我有听说,新加坡部分学校非常卷,半个月进行一次家长面谈,学生没有游戏时间,在校时间安排得很满。这边一些家长的要求也多,老师不仅要回应他们的问题,还要观察每个孩子一天到晚在做什么。
目前我的薪水够花,生活比国内轻松简单,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现在,我面对的压力没那么大,不用为宠物店的亏损发愁,假期也多,完全不加班,可以到处旅游。
我在新加坡与朋友合租一个房间,房租总共是800新币(约合人民币4100元),两人均摊,生活费每月也是400新币,主要花在周末出去玩和吃饭上面。周末我一般和留学生朋友徒步,去逛街拍照,去环球影城、沙滩等。
在新加坡徒步/受访者供图
对我来说,新加坡更像是跳板,有了在这里的工作经验,有利于我去新西兰或加拿大工作。我可以继续做幼儿教师,也可以做华语或粤语老师,还有宠物美容师,看哪家能应聘上。
对女性友好,没有公司问生育问题
陈女士 日语翻译
2015年,我拿到日本大学的硕士学位,留日工作一年后辞职,觉得工作不太符合我的职业预期。回国后,我拿着旅游签证,想去新加坡找工作。
当时觉得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城市治理水平、教育不错,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就把它作为自己的目标城市。
在新加坡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回中国生孩子,之后去了深圳工作,做的是跨境电商。
在深圳,我的工资构成是底薪加提成,底薪一万二一个月,加上提成,一个月差不多能有好几万,但是每天都加班,工作节奏很快,基本上996。我之前在日本和新加坡待过,对这个模式很反感,但我一些同事好像已经习惯了。
后来疫情爆发,我辞职离开深圳,重新回到新加坡。在这里的德企和日企都干过。
新加坡/抖音@小陈在新加坡
日企的中国人多,平时经常说汉语,工作薪资大概在一万八人民币左右,这其实是不太符合我的预期的,低于一个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日语翻译的市场价。但我在生了女儿之后有三年的空窗期,这方面我存在一定劣势,重回新加坡,我急于找到一份工作来申请pr,所以才接受了这份工作。工资在这里也够花了,就是存不下钱。
新加坡的平均工资在四千五新币,这个工资相对于国内的一线城市也不算高。在新加坡,你即使坐到了总经理的位置,可能也只能拿到四万左右的薪资,想要实现年薪百万是很难的。中国市场更大,发展更好,所以天花板也更高一些。
新加坡招人的公司虽然很多,但是能给外国人发工作签证的公司却不多,如果你急着找工作,就有可能会被公司利用这点进行压榨。
刚来新加坡,我也踩过坑,我拿的是旅游签证,只有两个月,也就是说我要在两个月之内找到工作。当时我被猎头介绍进了一家德语公司做财务,工资只有1500新币,比保洁阿姨还低,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了,每天我都在怀疑自己的价值。但有了之前的经验,后来再找工作就顺利了很多。
我感觉在新加坡的工作,不是很卷。这可能与不同的职业有关,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除了一些想要升职加薪的人会比较拼命努力,其他人似乎还好,不会为了保住一份工作就拼命加班。
这里没有35岁年龄危机,我反而觉得到了三十多岁会更容易找工作,因为这个时候人还很年轻,而且更有经验和学识。
新加坡/抖音@小陈在新加坡
新加坡的房租很贵,我们一家三口租个两室一厅就要占到一家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新加坡的食物很便宜,我们一般都是在外面吃饭,外面的食阁和餐馆选择很多,味道也还不错。
平时华人遭到歧视的情况比较少,但新加坡本地人会有一种无形的优越感,像是国内一线城市的本地人看外地人那样。
这里的职场对女性而言很友好。因为生孩子,我空窗了三年,再回到职场时,也没有遭到很大的歧视和限制,没有一家公司问什么时候结的婚、要不要生二胎。
之前在国内找工作,我刚刚生了小孩,很多公司会考虑我要不要生二胎、空窗期太久,我被拒绝了很多次。
新加坡的幼儿园还有一些政策,帮助女性重返职场。比如,幼儿园的开放时间在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刚好和父母上下班的时间重合;幼儿园会为在职妈妈减免孩子的学费,减免额度大致在1500人民币;新加坡很多托儿所可以接受18个月大的孩子。
但外国小孩在这里读书,没办法和本地小孩享受到完全一样的教育资源。新加坡的幼儿园实行的是抽签制度,一般本地人会优先抽签,之后才能轮到其他国家的人,当地较好的幼儿园也会让本地人优先入学。如果要上好一点的幼儿园,需要去读国际幼儿园,很贵;私立的幼儿园教学质量不够好。
我不太喜欢新加坡的气候,刚开始来的时候觉得还好,一年四季都是夏天,但温度也不是特别高。待久了还是比较向往四季分明的地方。我是移民哥,现在蛮怀念武汉的冬天,家里开着暖气,躺在沙发上吃着冰棍,感觉真的很爽。
2020年后,我们就没有回过武汉的家了,因为疫情的封控隔离政策,航班经常熔断,我们的假期也没那么长,等疫情有所缓解,我还是很想要回到家乡,见一见这边的亲人。
现在我们已经拿到了新加坡的pr。想要申请pr,以家庭为单位会更容易一些,因为新加坡很青睐小孩。
我觉得,新加坡更适合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来工作,在新加坡很难做到年入百万,工资不是特别高,但城市环境、生活水平还有教育资源都还不错,国内更加适合拼搏。
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新加坡的公民和pr的审批向来是谜一样的操作,大家都不知道新加坡“选”人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网传,在入籍新加坡公民的时候,政府会查看申请人的财富和净值信息,“钱很重要”吗?5月8日,新加坡前进党议员梁文辉在国会上以相似问题询问内政部长尚穆根——自2000年以来,新加坡批准了多少名拥有至少5000万美元的高净值人士以及家属的公民权申请?
文|邓飞香港努力用政策吸引外来人才和资金时,新加坡开始收紧全球投资者计划,把钱往外推了。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最新颁布的全球投资者计划,自今年3月15日起,海外人士要想获得新加坡永久居住权,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一、在新加坡成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投资新加坡正在运营中的业务,并且投资金额不能低于1000万新加坡元,此前规定的金额是250万元。
2022年4月18日起,新加坡投资移民最低门槛由原来的500万元新币提升至1000万元新币(4700万元人民币),并且需要承诺在两年内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2000万新币(9400万元人民币)。我们常说的本地居民通常是指的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新加坡外来人口的比重能够占据接近总人口的30%,作为备受青睐的移民目的地,那么到底拿到什么身份才算是移民新加坡?
在日韩对中国游客实行歧视性入境措施的同时,有个国家却明确表态“不对中国旅客入境设限”,这个国家的卫生部长在国会上用了三个“反问句”来解释为什么这么做:1-如果要求中国旅客必须进行检测,是不是也要对其他地区进行同样的检测?2-如某地出现感染高峰就要求进行检测,会不会导致国际惯例诞生?3-如本国遭遇新一轮疫情,其他地方又会如何对待我们?
3月2日,新加坡官宣收紧全球投资者计划(简称gip),大幅提高投资移民门槛,3月15日起生效。gip的三种投资方案方案一新政:投资至少1000万新元(包括缴足资本)成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投资在已营运中的业务。投资者首5年永久居留期满后若要更新再入境准证,公司须雇用至少30名员工,其中至少一半为新加坡公民,以及10名新员工。
普通人也能移民新加坡。如果你也想移民新加坡,但又觉得自己不够特别,那么这期视频一定要看。这期视频将为你介绍几种适合普通人的移民方式,让你轻松移民新加坡。·如果你精力充沛,还有学习的动力,可以考虑申请留学移民。只需在新加坡学习两年以上,并通过国家级别考试,就有很大的机会留下来。·如果你学历高、英语水平好,可以申请雇主担保移民。
说到移民,因为语言的问题,尤其是已经不年轻,觉得语言是最大问题的中产们,很多人认为新加坡是首选。除了英文,新加坡大部分人会说国语和广东话,马来语等。气候温暖,饮食和国内相差不大,有名的海南鸡饭和广东菜差不多,符合大多数人口味。小孩子教育,英文为主,中文也有。距离国内不远,广州飞新加坡4小时,若必要回国一趟,不像英文加那么远距离,机票也便宜很多。
新加坡是全球金融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也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物流和航运中心。近年来,全球很多高净值人士移民新加坡,在这里生活、定居,或是发展事业。比如facebook联合创始人萨维林、金融大鳄罗杰斯、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澳大利亚矿产大亨廷克勒、新西兰商人钱德勒,海底捞创始人李西廷等人。一、为什么有钱人都爱移民新加坡
持工作准证的外国工人一旦被发现向非法借贷商借钱,将会被遣返,而且禁止在新加坡继续工作。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刘燕玲在11月19日午在国会回答议员的口头询问时,做出以上宣布。她指出,雇主并没有义务替女佣偿还贷款,人力部将会对女佣及雇主进行教育和沟通之后,宣布遣返条例的生效日期。持工作准证的外国工人一旦被发现向非法借贷商借钱...
据新加坡最新的人口简报,在2022年共有2万1537人成为新加坡的新公民,新移民如何融入新加坡社会,也是政府十分在意的,甚至是申请pr和移民的条件之一。在昨天(6月26日)举行的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成立35周年庆祝晚宴上,担任主宾的哈莉玛总统说:并非所有新移民都觉得有必要融入新加坡人的圈子,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社交圈里非常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