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了,着火了!”
听闻同事的惊呼声,陈兵赶忙下楼查看,这才发现鞋厂的员工宿舍屋顶和工厂前的空地上已是一片火海。
3月14日那晚,在缅甸仰光莱达雅工业区的工厂里,陈兵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离死亡那么近。
当晚8点,大约20至30个人出现在陈兵工作的工厂门口,他们首先用棍棒砸毁工厂门前的两个监控设备。紧接着,有10多人将点燃了的、装满汽油的玻璃瓶扔到工厂前的空地和员工宿舍屋顶上,瞬间火光冲天,整个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
见此情景,留守工厂同事奋力呼喊救火。他们焦急的声音,回响在周末空荡荡的工厂之中。闻声赶来的陈兵以及其余同事手提灭火器和消防水枪,冒着生命危险将跳跃的火焰扑灭。一时间,工厂空地粉尘飞扬,水花四溅,隐约间还能听到工厂女同事因恐惧而发出的抽泣声。
原以为火光被扑灭,就代表“灾难”已经过去。然而不到半小时,又一波身份不明的人骑着摩托车,手携钢刀和弹弓,肩背着枪,再次出现在工厂门口。他们试图用弹弓将工厂剩余的摄像头破坏。行为未果后,他们又用枪支射击二楼和三楼的玻璃窗,留下密密麻麻的枪眼。随后,他们再次抛掷汽油瓶,陈兵所在的工厂再陷火海之中。
3月14日监控画面显示,袭击者正使用枪支瞄准目标。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火光、骑着摩托车的不法分子、长刀……回忆起3月14日那天的经历,仰光莱达雅镇和瑞必达镇工业区内的许多中资企业员工都和陈兵有着类似的印象。
从2月1日缅甸军方扣押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等民盟领导人、接管政权至今,缅甸陷入了长达一个半月的社会动荡局面,全国多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近日,缅甸的动荡局势开始产生连锁反应,诸多在缅中资企业受到波及。
缅甸中国纺织服装协会会长施坤告诉澎湃新闻,3月14日当天有超过30家工厂遭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且多为中资或中缅合资的服装企业,这些中资企业主要来自江苏、浙江和广东。他初步估计,这些工厂累计损失金额已超过1亿美元。
而对于未来,有些人计划离开,有些人还在观望。
一把火烧毁六年心血
同样是3月14日,在与陈兵工厂相隔30公里的瑞必达镇区工业区,王枫经营了六年多的服装厂几乎在一夜之间不复存在。
“我们这么多年的心血和努力,就这样被一把火全部烧掉了。”
王枫所在工厂遭不法分子纵火
王枫告诉澎湃新闻,3月14日前几天,看到社交网络上流传着中资工厂可能遭破坏的传言后,他所在工厂随即加强了安保力量,保安规模从原来的5至6人增加至15至18人。
然而,14日下午3点半,在目睹不法分子闯入工厂的那一刻,他便立刻意识到防范措施还远远不够。据王枫描述,当时60多个不法分子以黑布蒙面,手拿近1米的长刀、举着自制土枪与汽油瓶,而工厂的安保人员只配有50至60厘米的棍棒。实力悬殊之下,留守在厂的员工丝毫不敢动弹。紧接着,不法分子将工厂中的5名中国员工暴力驱赶出工厂,并用长刀挟持剩余的3名中国员工以及2名缅籍翻译,将他们关到一个小房间内,直至下午6点才释放。
在工厂的2个多小时内,袭击者投掷的汽油弹迅速点燃了工厂仓库中的原材料和制衣成品。对于王枫而言,烈火烧毁的不仅是布料,更是整个工厂的“生命线”。
袭击者离开后,从14日晚至次日中午,周围许多民众开始陆续前来哄抢工厂未被破坏的设备和其他设施。
附近民众正将工厂中剩余的物品抢走
至今,在只剩下建筑骨架的工厂内,依然可见的只有地面上因焚烧留下的深深浅浅的焦黑印记、灭火器喷出的淡黄色粉末和未烧尽的残料,狼藉一片。
遭纵火后的服装厂
在工厂员工以及货物面临威胁的情况下,陈兵和王枫都曾尝试联系当地的警察和消防队,但后者都未能前来援助。用王枫的话来说,当晚孤立无援的情境犹如身处“无政府状态”之下。而在陈兵看来,警察当晚未能赶到略有反常。按照他以往的经验,如果遇到盗窃等情况求助警察,他们都会及时出现。
据缅甸国营的妙瓦底电视台报道称,在当地有四家成衣厂和一家化肥厂于14日被烧毁后,缅甸军方随即展开了援助行动。然而,由于纵火者携带着砍刀等武器,且有约2000人聚众在通往事发工业区的道路上设置路障,拦阻了缅甸军警和消防车进入事发地区。
针对这一现象,施坤分析称,路障的设置可能与不法分子开展的袭击行动相“配套”,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次暴力袭击整体上是很有组织性、计划性的。
“灭顶之灾”
“3月14日的袭击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堪比灭顶之灾。”王枫告诉澎湃新闻,其企业在瑞必达工业区的工厂已被洗劫一空,损失大致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尽管有保险赔款,但也是杯水车薪。
据《环球时报》此前引述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的消息,截至16日晚8时,缅甸打砸事件已经造成37家中资工厂受损,3名中国员工受伤。而从施坤掌握的信息来看,3月14日袭击发生之后,有三家工厂损失较为严重,工厂本身以及最具价值的制衣原料和成品几乎全被烧毁,每家企业的损失都在2000万美元以上。据他初步估计,遭到破坏的这30多个中资工厂累计损失金额已超过1亿美元。
而且受到袭击的不仅是中资企业。日本服饰品牌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零售16日也表示,该公司在缅甸境内的两个厂房14日遭人纵火。
在工厂遭破坏与纵火之后,莱达雅和瑞必达工业区的大多数企业均已停止运营,中国员工也被集体转移至安全场所。目前,王枫所在工厂大部分中国员工已转移至市区的宾馆,而其余近千名缅籍员工也因工厂停工、担忧人身安全纷纷返乡。
明知危险尚存,王枫却选择看守其企业在莱达雅工业区的另一处工厂。在他看来,在此情况下看守工厂是“不得已而为之”。“你不护厂,工厂就相当于被抛弃了,任由民众破坏工厂,搬走货物。”王枫告诉澎湃新闻,“对于大多中资企业来说,只要工厂没有被烧尽,至少都有一到两人在内驻守。”
在多家工厂遇袭后,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于14日晚宣布,决定在仰光莱达雅和瑞必达两个镇区实施军事管制。15日,仰光新增四个镇区成为军事管制区,分别为北奥格拉巴镇区、南德贡镇区、北德贡镇区和德贡港口镇区。实施军事管制期间,如不遵守政府或军区司令部发布的通令,即由军事法庭进行审理。
尽管3月14日之后还陆续出现过中资工厂遇袭的事件,但王枫认为,在军人的监管之下,工业区的治安在16日之后已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工业区内还专门派驻了20至30名警察巡逻。“今天(18日)工业区的路上出奇的寂静,如果大家(之后)都能像这样和平相处,这感觉就像回到了从前。”
当地时间2021年3月14日,缅甸仰光,部分地区实施军事管制。人民视觉 图
尽管军方已对中资工厂所在镇区实施军事管制,但在施坤看来,当地的执法力量还是无法保障所有工厂的安全。其主要原因在于,袭击者往往骑着摩托车在工业区的小路上穿梭,而执法机构驾驶的是大型车辆,很难灵活反应、逾越路障。
2月17日,仰光德贡色柑镇区的一家中国箱包工厂发生火灾
何以扭转双输局面?
从2006年初至缅甸,施坤在缅工作已经超过15个年头。作为缅甸中国纺织服装协会的会长,施坤一方面需要吸引中资企业赴缅投资,另一方面还需要协助在缅投资的中资企业获得稳定的营商环境。
谈及今年缅甸政局变动给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施坤曾于2月25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析称,“从中长期来看,待缅甸所有经济、政府职能部门恢复正常运营之后,在缅甸存活下来的一些工厂还是会有生存空间。外加缅甸人口红利依旧存在,仍具有发展空间和机会。”
然而,3月14日多家中资企业遇袭后,施坤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此前谨慎乐观的预期。施坤坦言,行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是一个双输的局面,许多蒙受巨大损失的中资企业准备关闭工厂,从缅甸撤回。
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企业和王枫一样选择“观望”。“如果现在放手的话,多年来打拼的成绩都将付之东流。”王枫告诉澎湃新闻,由于他所在企业在缅投资较大,尚有两家工厂未遭严重破坏。如果企业只有一家工厂且被烧毁的话,再硬撑也没有意义了。
在缅甸,服装业是用工最多、产业基础最大的行业。2010年政治转型后,巩发党政府推出的外国投资法以及来料加工(cmp)政策促进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在新冠疫情之前,缅甸的服装出口量呈持续增长趋势,2019年的出口额达到约50亿美元,是2010年总出口额的15倍,并为国内数十万人解决了就业。缅甸的服装业还被世界银行称为该国“减贫的关键引擎”。
王枫所在工厂遭纵火前的状态
因此,施坤也强调,针对中资工厂的暴力袭击不仅损害了中国投资者的利益,从长远来看,最受伤的还是缅甸的普通民众。一旦中资工厂陆续撤走,原本就职于这些工厂的缅甸民众就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影响的是数十万缅甸家庭的生计。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情况,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发言人在中资企业遭打砸抢烧后也表示,“中缅经贸合作始终基于互利共赢原则,尤其注重惠及缅当地民众。此次受害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自纺织制衣行业,中方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为缅甸创造近40万个就业机会。不法分子的行为同样损害缅甸民众的利益。”
此外,施坤还分析称,中资企业在缅遭袭后,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对缅甸的投资信心。据他初步估计,未来三至五年内可能不会有新的工厂赴缅投资,而缅甸纺织服装业的工业体系可能会退回到10年前。为此,施坤呼吁各方为了缅甸的未来,在法律框架内和平解决分歧。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在3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缅经贸合作始终基于互利共赢原则,有利于缅经济社会发展,惠及缅当地民众。这些不法分子的行为不符合缅甸和缅甸人民的利益。我们呼吁缅甸民众合法表达诉求,不被煽动和利用,以免影响中缅友好大局。
“没有人知道情况是否会好转,但我们仍然期待看到曙光。”王枫憧憬着说。
(应受访者要求,陈兵、王枫为化名)
如今,美国的华人人口终于有了统计数据,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让人不敢相信。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选择出国旅行,甚至是出国发展事业。由此,在美国出现了代表性的中国城和唐人街,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在美国的数量相当庞大。虽然美国国土辽阔,但人口并不算多,根据统计数据,美国总人口达到3.33亿,那么你知道在美国定居的中国人有多少吗...
经济上的成功提高了新加坡的地位;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对富人优厚的征税条件,也增加了这里对于富人的吸引力,新加坡由此成为华人富豪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面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隔,面积仅为728平方公里(约三分之一个深圳的面积),总人口不足600万。
6月28日,《我在汴京等你》首映式在开封小宋城举行,这部公益电影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引领观众走进一个充满温情和希望的世界。据介绍,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王雪自强不息,扶危济困,敬老助残,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回报家乡的真实感人故事,记录了40年来女主人公栉风沐雨,无畏寒霜,孜孜追求的心路历程。该片在开封创作拍摄,融和了很多开封元素,不仅展现了八朝古都开封的丰厚底蕴和旅游资源,更体现了开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大爱无疆的人文情怀。
很多朋友对间谍的事很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再来探讨一下秦老师那篇文章。他在文章还提到一位战友转来的文章,该文显示,2018年统计,“在中国境内的间谍人数足有11万人之多,其中外国国籍有5万左右,5万中有足足的2万人是美国国籍,还有2万是日本人,其他间谍多是来自欧盟国家。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11万间谍中有近7万人是中国国籍。
071登陆舰现身防务展现场此前,据媒体报道,有一款中国万吨巨兽高调现身中东防务展,那么中国这次又在海外亮相了什么呢?原来中国在阿布扎比防务展时,展出了中国071型船坞登陆舰,不但在展会现场展示了071船坞登陆舰的模型,还直接将中国海军的一艘071船坞登陆舰开到了中东的港口,堪称最强买家秀,面对这款网红武器现身海外防务展,引来了大量中东土豪的驻足围观,很有可能要一口气引进多艘,对此有国外专家称:看来中国这次要赚大了。
中国小哥去越南工作,月薪过万!他的越南老婆是同事,工资却很低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工作与婚姻成为了一个不再罕见的现象。中国小哥小明(化名)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他毅然决然地前往越南工作,取得了月薪过万的成绩,但与他共事的越南老婆小芳(化名)却因工资低下而引发了许多思考。小明毕业于中国一所著名的大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真真)2月2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德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获悉,2月22日起,从中国内地及中国澳门到德国的旅行者无需在入境德国前履行检测义务,入境后也不再需要进行毒株抽样检测。飞猪数据显示,2月22日当天,平台上的德国签证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2倍。目前,中国直飞德国的航班较少,不是每天都有固定航班。
一、湖南人在老挝的创业史。首先说明:在老挝的湖南人绝大部分是邵阳人,具体一点就是邵东人。邵东人做生意非常厉害,而且喜欢创业,敢于拼搏。在80年代,就有湖南人前往老挝,那时候出国非常的麻烦,只能坐火车,需要坐五天五夜。那时候去老挝做生意的湖南人不会说当地的语言,当地人几乎也没有会中文的。他们交流只能用手势,付钱只能在计算器上打出数字。
泰国国家发展管理研究所(nida)的一项调查发现,泰国目前有华裔人口约 1600 万,占泰国总人口的24.58% 。自古以来泰国是中国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泰国法政大学中文项目助理教授 siripetch trisanawadee 博士说:“历史上出现过多次中国人移民的浪潮,原因不一,包括饥荒战争或政治因素,使一些中国人不得不必须背井离乡寻求更好的生活。
日前,100个标箱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搭乘海铁联运专列抵达宁波舟山港,装船发往缅甸第一大港仰光港,将运送至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缅甸中部光伏群项目现场。缅甸中部光伏群项目总装机容量160兆瓦,由佐托塔雅、京荣、薛京、希达、京达五个光伏项目组成,分布在缅甸中部的曼德勒、马圭以及勃固三省境内,是缅甸最大的新能源项目群,也是中国电建在海外投资建设的首个光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