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迪特福特镇从1928年起就有过中国春节的风俗,不过时至今日,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仍无法弄明白农历、生肖、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玩法”,他们就在每年2月随便选一天隆重庆祝,可见德国百姓对团圆佳节的热情。
春节的魅力和吸引力散播到了世界各地,外国友人眼里的春节是什么样呢?他们了解哪些传统风俗呢?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2016年2月,一部由中英联合制作的《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的纪录片登陆bbc,它以平实、生动的视角带外国人走入了中国春节的细枝末节。时至今日,它仍是外国人了解中国节庆的典范佳作。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主题图 视频截图
该纪录片由《回家》《团圆》《欢庆》3集组成。来自英国的记者和主持人跟随着中国百姓,经历春运,到哈尔滨观冰灯、到河北蔚县看“打树花”、南下云南看金丝猴、又跟着北京人逛市场、吃火锅、学包饺子、到香港看舞龙舞狮,寻访云南花市……可以说,过了一个相当地道的中国新年。

英国主持人们在哈尔滨冰城、在中国百姓家里吃饭,在昆明花市采访 视频截图
根据2016年3月英国《邮报》的报道,纪录片在英国相当受欢迎,每集平均观看次数超过155万。
中国洲际电影公司的制作人杨健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与英国同行合作是一个很好的经验,看到了外国工作人员的专业和勤奋。像是深受观众好评的“打树花”,这项传统的庆祝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500年的一个河北小镇,它需要表演者播撒融化的金属来创造类似烟花的视觉效果,中英团队积极高效地合作拍摄,把这项濒危的艺术完整地展现给更多人。

“打树花”动图 视频截图
“英国团队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而很多并不为中国人所熟知”,杨健说。全系列纪录片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研究,在中国10个城市和省份进行了巡回拍摄。中国观众对该片也给出好评,豆瓣评分高达8.2。英国主持人凯特·汉布尔、安特·安德斯特和“毛茸茸的摩托骑士”(大卫·迈尔斯和西蒙·金)都是老将,还有一位华裔主持人陆思敬,他们自然、机智、灵活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赞许。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可在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收看。
返乡潮:2009年春节广州站纪实
2009年,日本nhk 拍摄了一部90分钟的关于“春运”的纪录片,他们在广州火车站,与形形色色的返乡人和游客一起体会了“回家”的真谛。
当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大量工厂,仅广东地区就由5000家工厂倒闭,连带导致了生意惨淡、工人收入下降以及大量失业人口。可不管如何,大家都觉得“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人山人海的广州火车站广场 视频截图
镜头里的广州火车站广场,一眼望去人山人海。旁白里介绍了当年的春运实况,“今年的返乡潮规模将创造历史记录”。日本摄制组深入了不少细节,比如车站广场上一群“小红帽”大学生义工,每天来车站帮忙的有500人,他们为乘客指路、帮助他们通过行李安检,更好地维护秩序。

热心帮忙的大学生义工 视频截图
同时,另一重独特的人际关系也被镜头捕捉了下来。拥有不同故乡、不同车票时间、在不同工厂打工的人,一起在广场候车,变成了一段有趣的“车站交友记”。

一起在车站广场候车的打工族 视频截图
即将出发的乘客会把铺在地上当坐垫的报纸、保暖用的被子留给继续候车的人,他们和新朋友握手告别,祝福对方新年快乐。

新朋友短暂相逢后握手告别 视频截图
摄制组登上了一趟从广州驶往重庆的列车,车厢里的百态也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当拥挤程度达到极限时,摄像机也难以移动,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乘务员仍推着售货服务车在工作,“再怎样拥挤,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一句画外音让观众也感觉到了暖心。

乘客在车内相谈甚欢、吃盒饭,孩子开心地拍摄车外的风景 视频截图
日本团队跟拍了一个回乡家庭,李家人抵达重庆后换了2次车,又搭了一程小船,历经了50个小时抵达了祖母家。一家人共同祭祖祈福,共享团圆饭的场景温馨得让人忘却了远途的疲惫。

回到重庆山区老家的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 视频截图
纪录片最后的一组镜头,也让人最难忘。除夕夜,还在候车的人在广场上看显示屏里的春节联欢晚会;仍在列车上的乘客和乘务员一起欢呼“新年快乐”……

列车上的乘客和乘务员一起喜迎新年 视频截图
这是一部集欢笑和泪水、艰辛与幸福的纪录片。用如今的视觉标准,它或许画质太差了,但那份回家的滋味,仍如此真实动人。
《返乡潮:2009年春节广州站纪实》可在网易公开课上观看。
ted talk中国生肖的那些事
2016年,来自中国台湾的薛晓岚(shaolan hsueh)发表了一场名为“中国生肖的那些事”的ted演讲,她开门见山地就说:“也许你不相信中国的生肖,但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受它影响,你最好还是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比较好”。

薛晓岚在ted talk演讲“中国生肖的那些事”视频截图
其实现在普遍认知的计算生肖方法源于北宋,以农历新年(大年初一)为起点,所以生肖也是中国春节的重要“知识点”,对老外来说,确实要了解一下。
西方人有12星座,把一年分成12个月,中国生肖是以动物命名的一个12年的循环。从鼠开始,以猪结尾。但它绝不仅仅是12个动物排排位置,它的实用性和影响力很大。
生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在起名、婚介、生育以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情境下的表现。比如西方人敏感的年龄问题,比起直接问岁数,问对方的生肖则相对显得礼貌和婉转。中国人相信某些生肖与其他生肖比较好相处,薛晓岚讲了一些生肖好恶的民俗。

中国生肖之相生相克 视频截图
她列举了不太“受欢迎”的羊和虎为例,说:“根据 bbc和中国政府的官方消息,2015年1月迎来了剖腹产的高潮,因为那是马年最后一个月,大家避免‘不祥’的属羊的孩子,赶着要生下来”。随即,她也分享对当年世界福布斯财富榜前300位的生肖调查,有趣的是,属相是羊和虎的人数反而在前两位。

属羊的名人们 视频截图
台下时不时发出笑声,老外们也都明白,这就和西方星座预测运势一样,相信与否,只要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台下认真听讲的外国观众
比较有意思的是,薛晓岚指出,近几十年来,投资市场出现了根据生肖来做重大决定的风潮,也有很多中国人依照自己生肖运势来进行投资。

中国生肖运势评估和道琼斯指数实际表现的数据对照 视频截图
《ted talk中国生肖的那些事》可在b站观看。
外国人在中国受到热情的欢迎,这是因为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前来探索和学习。中国文化魅力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外国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并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其次,中国社会对待外国人持开放态度。
《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7日在网上公示后,引起大量议论,其中很多表达了担心和反对。老胡作为时政评论员,希望有关部门认真听取公众意见,用全社会的合力把这次立法搞扎实。客观说,中国作为高速发展的大国,又将对外开放作为国家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交叉移民是不可避免的。
海外代购是随着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国人的眼界变得宽阔,国内的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小到个人生活用品,大到数码产品等,很多朋友喜欢去国外淘货,这也营生了一种理财方式做“海外代购”,这里惠代购给大家说说海外代购怎么做,海外代购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对于海外代购怎么做?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这几点:1、什么人群适合做?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一些势力开始加速渗透进入中国,他们以各种商贸公司的伪装从事间谍活动。近年来,中国对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和态度不断坚定,并加大了对间谍活动的打击力度。为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对一家美国公司在华办事处发布了"逐客令"。
中国交通大学的基因工程师们公布了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库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指出,中国人的基因与非洲人口基因有极大差异,汉族人群的基因可以分为7个亚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采访了中国人类学家,企图搞清楚所得数据有何益处。?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民族自豪感与自我表达:汉服何以在中国引领潮流,它是否将走向西方?
#美国打工##美国生活##出国务工##人物故事##开卡车#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43位真人故事“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命总吗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每当听到这首歌,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就会映入眼帘。我叫刘梓晖 ,1999年出生在茅台之乡贵州。但我对贵州的印象只留在3岁,因为它包容了各个民族的人,却是我童年时期的一块伤疤。
实拍移民国外的人,她们真正的心里,对中国是什么看法?“国外空气更清新”?“国外教育水平更好”?“生活质量更高”?那些移民国外的中国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又是怎样看待中国的呢?巨大的升学压力丽塔是2006年移民到的美国,之前她是在北京一家大型企业做项目经理。由于户口在深圳,孩子们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
以下文章来源于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申明: 以下数据并未统计“三非人员”等境外非法居住人员2月27日,司法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全文,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近年,从国外搬迁到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常住外国人数量有怎样变化?1、联合国估算近十年移居中国外国人数仅增12.6万人
4月8日亚洲航空公司,上海飞泰国,航班未登两名外国乘客,300多人等了,2个多小时,有乘客同老外讨说法,对方选择无视。飞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起飞,这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火车晚点,飞机晚点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会导致接下来的行程,受到影响。空姐空少在这期间,努力安抚乘客的情绪。你老外疑似出现了出入境问题,要乘坐航班返回,残疾人在那里苦苦等待。
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接触变得越来越频繁。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这也成为了外国人到中国后难以适应的问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外国人难以接受的中国生活习惯,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差异。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吃饭,而外国人则更习惯使用刀叉。
外国人入中国籍有身份证吗(外籍人士加入中国籍后,如何获得身份证)
外国人在中国的存款如何汇出中国(兑换额度、存取限额、出入境和国外取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