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过年,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除了热闹的场景,就是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对于北方人来说,是有很深的执念的。每当过年的时候,无论是出去打工的,还是大城市的高管白领,亦或是上班族,在这一时刻,身心都感觉无限轻松,而每年过年,餐装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就是饺子。是因为饺子味道鲜美吗?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在大多数人眼里,吃饺子象征着一家团圆,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东北有句老话,叫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在东北人眼里,吃上一口饺子,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在我的老家也讲究“原汤化原食”的说法。人们喜爱吃饺子,对饺子的做法也推陈出新,无论是大馅蒸饺,还是水饺、煎饺,不仅各有各的风味,更是体现了各地的饺子文化传扬。
其实饺子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发明了类似饺子的食物,是当代考古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遗迹中发现的,在一件随葬的铜器里见到一种呈三角形的面食,形状和如今的饺子很像。这应该是“饺子”最早的出现年代。饺子在古代也被称为“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它在每个朝代都有它特有的名字和文化,跟我一起看看饺子发展的前世今生吧。
其实,饺子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东汉的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饺子是被张仲景偶然发明出来的,而且初衷并非是作为食物,而是作为药用。
传说在东汉末期,全国闹瘟疫,天气寒冷,很多百姓被疾病侵染,天寒地冻,耳朵都冻伤了。张仲景为了缓解这一病状,便用面团揉成褶子的模样下锅,在锅中加入很多驱寒的中药,这个药的名字,就叫“祛寒娇耳汤”。而里面的面团,就被称为“娇耳”,也是希望能够让冻伤的耳朵恢复原来的状态。
张仲景施药一直到了过年,人们为了感念恩情,也模仿里面的娇耳下锅煮,而里面的“娇耳”,其实就是饺子的雏形,只是没有陷罢了。虽然这时的饺子味道并不可口,只是作为医用,却为后来的饺子奠定了基础。
在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有了雏形。魏国张揖在《广雅》书中说:
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
在三国——南北朝时期,饺子并非是煮出来放在碗里单个吃,而是和汤放在一起吃,那时的饺子,其实就是馄饨,是形状如同月牙一般,百无禁忌,老少咸宜的食物,这种饺子和汤一起的吃法,至今还在四川一代广为流传,到了现代,人们更喜欢在汤里加上一些葱花香菜作为佐料。
人们在这个时期,其实就已经十分喜欢吃这种“饺子”。根据考古学家勘测,在重庆发现了一座三国时期的墓,里面有两个陶塑很有意思,雕刻着厨师在烹饪美食的场景,有鸡鸭鱼肉,而在正中央,就有类似花边的饺子。可见,这种饺子在三国时期,已经很受人们的喜爱。
饺子发展到了唐朝时期,深受唐朝人民的喜爱。在唐朝,饺子的名字叫做“牢丸”,提起牢丸,就要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段文昌的儿子。段文昌本身就是一名吃货,对各种美食不仅爱吃,而且会吃,更是写下了50卷的《邹平公食经》。而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父亲爱吃的性格,尤其是对饺子情有独钟。
饺子在唐朝时期,由于段成式的吃法得到了普及。段成式《食品》中说过:
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
旧时称牢丸,我们这位段公子将牢丸的吃法别出心裁,发明了“笼上牢丸”,也就是蒸饺,还有“汤中牢丸”,也就是现在的水饺。
在宋朝的《东京梦华录》曾有记载:
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宋四水潜夫《武林旧事》也有记载:
“蒸作从食”中有“诸色角儿”。
这里面的煎角子和角儿,就是宋朝的饺子。在宋朝,饮食文化异常盛行,不止饺子,光是糕点就有成千上万的种类。饺子在宋朝作为美食,得到了大力扶持,也传向了蒙古。
因为蒙古语中的饺子,发音和“扁食”一样,因此在蒙古地区至今还流传着扁食的叫法,在宋朝时期,饺子传入了世界各地,在哈萨克斯坦、朝鲜等地都有饺子文化。而在元朝,饺子大多叫做扁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形状的饺子,按照形状也叫做撇列角儿、驼峰角儿、烙面角儿等等。
“饺”字的出现,其实是在明朝。在《正字通》中有记载,明朝对饺子的叫法,有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等名称。
在明朝,饺子已经喜闻乐见,甚至有沿街叫卖的小贩专门卖饺子为生的。到了过年的时候,饺子也成了必备的食物,在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记载:
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也有记载:
“元旦拜年,作匾食”。
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
“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
在明代的宫廷之中,饺子已经是过年必备的美味佳肴,里面藏有钱币用来贺岁之用。
后来到了清朝,饺子的吃法同现在已经大同小异,无论是蒜汁、醋等佐料一应俱全,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
“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
就连讲究也和现在一样,都是半夜子时吃饺子,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
“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又有记载:
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清朝人民吃饺子,讲究“更岁交子”,有辞旧迎新之意。饺子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才有了如今吃法多端的饺子和丰满的外形,经过历代先人的不懈努力和共同研究,饺子才呈现了如今的模样,这就是饺子的前世今生。
导语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因为一些物品的起源而引起很多国家无端的争执,还有哪些国家不想使用哪个国家的语言,但也有一些国家,知道现在仍旧是在进行着“擦边球”的操作,多少网友看完之后也直呼“好家伙”。物品起源“擦边球”很早之前,韩国等地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汉字使用,但随着韩国独立建立自己国家文化开始,韩国也彻底实施去汉化,从那以后,大多数的韩国人们也开始用韩国,而韩国也嫌弃用中文翻译过来的“韩国”二字的名号,因此,韩国也重新用韩文的方式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翻译过来便是“奇瑞亚”。
饺子在我们国家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食物,其实在其他国家也有这种美食,只是饺子的形状不一样而已,听说饺子也分等级,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各个国家包的饺子类型吧!“饺子”也分等级?韩国vs中国,看到英国:呦呵,还挺浪漫啊!首先看到的就是韩国,韩国在包饺子的时候看上去非常的晶莹剔透,上面的饺子看上去非常的普通,但是看到下面的照片就觉得非常的意外了,把饺子包成了一个小鱼的样子,看来对美食的追求也是挺别致的。
在中国,饺子象征着团圆。家庭和睦的意思。今天就来说说我们的传统美食——饺子。它的美味是我们想不到的。吃它就是家的味道。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最初作为药用。饺子又称水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细想一下,说得还真有道理。躺着比站着、坐着都舒服这很容易理解,但“好吃不过饺子”怎么理解?这倒不是说饺子就一定是这世间最好吃的珍馐美味,但饺子的确是好吃的美食,而且具有美好的文化意义,这也是人们喜爱饺子的重要原因吧。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吃饺子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不过,也有说法称,饺子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但南方在冬至时一般会吃汤圆、立冬炖麻油鸡等等,过节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存在于北方。那么,为啥北方人过节喜欢吃饺子?饺子是怎么来的?王昊阳 摄一种美食的“进化史”关于饺子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认为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这也是如今“饺子”一词的词源。
水饺一直是咱们国内最有特色的美食之一,尤其是北方,逢年过节,节可没有大鱼大肉,餐桌上也少不了水饺的。水饺不仅能当主食,还可以当点心。更是招待朋友的最高的礼节待遇!在我们山东老家,招待最好的朋友或者是最重要的客人,一定会包上一顿美味的水饺来待客的。如果你去山东朋友家去做客,他包水饺来招待你,说明你在他心目中的位置上重要的!
日本韩流网站“wow!korea”7日报道,韩国食品龙头企业“希杰集团”7日表示,为了培养品牌,已更名在日本发售的旗下“bibigo王饺子”等6种产品,新名称采用所谓的“mandu/?(即韩式饺子)”。据报道,今后,“bibigo王饺子”将被更名为“bibigo王mandu”,而“bibigo水饺”则会变为“bibigo水mandu”。
22日,韩国龙仁市民俗村分发红豆粥。(韩联社)海外网12月23日电昨天(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在韩国,冬至也被称为“亚岁”,即小年的意思。韩国古人甚至认为,只有过了冬至,才算长了一岁。22日,韩国江陵市玉川洞举办分发红豆粥活动(《江原道民日报》)与中国北方人不同,韩国人在冬至当天不吃饺子,要吃红豆粥。
提起过年,人们脑海中浮现的除了热闹的场景,就是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对于北方人来说,是有很深的执念的。每当过年的时候,无论是出去打工的,还是大城市的高管白领,亦或是上班族,在这一时刻,身心都感觉无限轻松,而每年过年,餐装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就是饺子。是因为饺子味道鲜美吗?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在大多数人眼里,吃饺子象征着一家团圆,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冬至日在网上看到一新闻: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纳唐墓出土过饺子:首先我是惊叹:wow!唐朝的饺子竟然都保存下来了,cool!今年冬至,我妈妈也煮了一大锅饺子,全家六七口人一起吃的!看到唐朝的饺子,一种钱穆先生说「历史的温情」就油然而生。遥想古人,是不是跟我们一样,全家人一起吃饺子?虽然比较喜欢考古文物,但是新疆唐墓出土饺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在搜索了一下,这不是新闻而是旧闻,网络上这类信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