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要想真正意义上占有一处殖民地,光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移民政策,将本国人民不断转移到殖民地上,经过长年累月的同化,才能够取得成功。比如历史上俄国对库页岛的占领,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无不是使用了移民政策。
实际上,早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日本就开始悄悄往东北移民。到1936年,日本关东军正式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日本政府在国内大肆宣扬东北土地肥沃,满地黄金,这吸引了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报名参加。这一部分移民,就被叫做“开拓团”。
(日本开拓团旧照)
从1937年起,日本以20年内移民100万户、500万人为目标,每5年一期开始转移。第一期计划迁移10万户,第二期为20万户,以此类推。
不过,由于受到多线作战的影响,日本的移民计划也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来进行。到1945年,日本共计组织了14批次、30多万人的开拓团前往东北。
当然,东北的土地是有限的。有外来人占用,肯定就会对东北本地居民产生影响。从开拓团抵达东北的那一刻起,有众多祖祖辈辈扎根在中国东北的农民,就被剥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日本开拓团通常是由军队牵头,他们以“维持治安”为借口,将日本移民目的地标注为“危险区域”,强制命令当地的农户离开。通过这种方式,东北有近5万户农民被迫离开家乡。而一部分农民走投无路,就只能去给日本移民充当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生计。比如三江省千振村只有日本移民348户1160人,而为他们充当佃户和雇工的中国人有4379户25548人。
(伪满皇宫)
值得一说的是,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伪满政府也给了相当的优待。比如日本开拓团需要的房屋、粮食种子等物资,都是由伪满政府来提供。而移民来到东北十年之内,都免除一切赋税。并且伪满政府还投入了大笔资金,专门为移民区域修建大量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本通过开拓团所侵占的土地,达到了惊人的3.9亿亩,这甚至比整个日本的耕地面积高出了3倍还多。
那么,日本投降后,这一部分叫做“开拓团”的移民,最终去了哪里呢?
1945年8月9日,苏军红军兵发中国东北。在强大的装甲洪流面前,日本由老弱伤残组成的关东军部队完全不堪一击。
当时关东军一心只顾着逃命,根本就没有考虑开拓团的死活。因此在移民区域里,日本开拓团不仅担心被苏联人俘虏,更害怕遭到当地居民的报复,他们只能抱头乱窜,或是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当时,每个开拓团都是由军队牵头的。而这些牵头的人又大都是被日本军国主义洗脑的极端分子。在绝望面前,这些极端分子开始将开拓团移民组织起来,以最“光荣”的方式来报答天皇。
(日本开拓团人员合影)
比如在黑龙江兰西县的开拓团,就在团长的命令之下,数百人全部投河自尽。而在其他地区,更是有强制性地浇灌汽油点火,举枪疯狂扫射的情况出现。
在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开拓团团长只会以“向天皇效忠”为目的,根本不在意死的是不是自己的同胞。
当然,也有一些开拓团选择了更为直接的方式。在勃利地区,开拓团团长率领3000多移民,向苏军发起了自杀式袭击,结果全部死在了苏军的枪口下。
事实上,并非是全部的开拓团都自杀了。开拓团中留下来的最多的,是日本妇女。她们的丈夫和亲人大多在战争中自杀、战死。她们之中有大部分因为自愿或为了生存,进入当地人的家庭,开始以中国东北为家。
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双方政府都开始为滞留中国的日本遗孤寻找亲人。由于从小生长在中国,这些遗孤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在回到日本后,基本上都很难融入社会。
到2002年,有600余名从中国回到日本的战争遗孤,组成原告团,要求日本政府就“弃民”政策作出反省和赔偿。
不过,就算日本政府赔偿了,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受伤害的,不是三年两年,而是整整几代的人生。
(参考资料:《日本开拓团覆亡实录》等)
清代中期,一改清初对东北的移民招垦政策,厉行人口封禁。但禁令并未能阻止移民浪潮,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迁居东北的内地移民日益增加。面对移民迁居的事实,清朝在多种因素考虑下,认可了移民迁居行为,并对不同移民群体实行了相应的落籍举措,由此使得移民转换身份,成为东北户籍人口。这些落籍移民,逐渐成为东北地区民族构成中的主体,并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管理体制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统计,从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国东北总共移民达30万人。原籍鹿儿岛和冲绳县的800多个日本开拓团来到哈尔滨方正县建立伊汉通开拓团,他们把炮台山脚下的正郊屯改名为吉兴村,并在此建起开拓团本部。1945年秋,由于形势不明、处处受阻,亡命途中的日本开拓民在山林里狼奔豕突,无路可走。饥饿、疾病交加,一路上倒毙和自杀的不计其数。
续上篇《庆幸日本当年移民500万到东北的计划破产,否则,后果必看设想》,本文上下两篇,史料详实,警醒意义重大,值得各位爱国者阅读、转发、收藏,在此谢谢大家!话说:日本自1910年起就开始向我国东北移民,经历了“实验性移民”和“武装移民”两个阶段,但都没有成功。历届日本政府始终一直关注着“移民东北”的实验情况,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向外移民的来源日益紧张,移民活动陷入僵局,此时的政府决定放手一搏,
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也是现在满族主要的聚居地。据了解,东北现在居民的大多数,是来自关内的移民,而满族人口并不占多数。而来自关内的移民中,普遍有一种传说;当年自己的先祖从关内移民到这里,然后“跑马占地”在某某地落户。笔者曾研究过明末清初这一段历史,对于上述说法非常的不认同,下面表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六一八年(明万历46年)七月,后金努尔哈赤征明攻陷清河城后,整个辽东地方基本被后金控制。
《黄河与中华文明》 葛剑雄著, 2020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南迁序幕:东汉初多数又回迁中原,少数留吴、蜀从王莽政权后期至东汉初,黄河流域陷于大规模的战乱之中,北部又受到匈奴的威胁,西南、西北和东北先后出现地方割据,只有南方比较安定,所以中原人纷纷南下避乱。这些人中的上层在北方重新安定后基本都返回原地,平民和无地农民则由于南方较容易获得土地和维持生计而选择了定居。
山东人”闯关东“,究竟总数有多少人?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清代从山东迁入东北的移民约在 800万左右。陈彩章在其所著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 》一书中认为 ,:“移往东三省之人口 , 80%为山东人 “。其中,仅仅1929年,山东移入东北人数为 74.2万 , 占当年东北移民总数的 71%。
十八世纪,山东的人口暴增超过了土地的承载力,导致人多、地少、粮少、物价上涨,再加上山东地区频发的灾荒,也刺激了山东人民四处流离。诚然,山东移民潮促进东北、山东两地区社会和经济的传播、交流、融合和互补,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推动东北与关内社会经济和文化更加协调、统一等。关于山东移民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学者多有论及,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2004年,一位来自日本的老人跪在黑龙江兴隆镇政府门口,重重的磕了3个头,痛哭流涕的说:“对不起,我对不起你们,我来赎罪了。”工作人员见状连忙将老人搀扶起来,起身后,老人还对工作人员90度鞠躬说:“对不起。
但在收入方面,华裔家庭收入中位数约7万2800多元,稍低于亚裔家庭收入中位数。此外,亚裔依旧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第1名福建长乐、连江、福清等地区人福州长乐福建移民已经超过广东移民,成为纽约最大的华裔移民群体。作为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市区人口850万,华人100多万,并以福建人居多,而福建人中长乐人又占绝对多数。
1日本向东北移民的背景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没有陆地为依托,一旦灾难来临,退无可退!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和地震带,火山频频喷发!台风肆无忌惮的到访,像亲密的邻居随时串门!在自然灾害 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只能敬畏自然,选择低头!日本遭台风袭击后的画面就是这样的日本,山地面积还占了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就是这样的日本,繁衍了比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密度多一倍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