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有能力的人都想移民美国,美国究竟有何“魔力”引无数人才竞折腰?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被称为人口和民族的“大熔炉”,无数人怀揣着美国梦,希望通过移民,在这个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过上富足的生活。
比如美国墨西哥边境大量偷渡的人群,就已经向我们展示了经济高度发达对普通人的吸引力。
更令人疑惑的是,全球各国有能力的人也都想往美国移民,至少在整个20世纪和21世纪之初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无论是善于经营,怀揣大量资本的商人,还是长袖善舞的影视明星,乃至掌握各项顶尖技术的科学家,都将美国作为移民终极选择地。
例如现今全球互联网界三巨头之一的谷歌,其联合创始人谢尔盖便是出生在前苏联家庭中的犹太人。
而作为谷歌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另一大巨头微软,目前的ceo萨提亚则是出生在印度,在大学毕业后才移居美国。
更有名的则还要数如今在全球爆火的马斯克,他不仅是spacex和特斯拉汽车背后的男人,还已经成为了美国工程院院士。
虽然他的父亲是一名南非工程师,母亲则是加拿大人,并且他在17岁时已经移居加拿大。
但他却并没有在加拿大这个高福利且舒适的国家定居,最终梦想依然是美国,并最终实现自己在高科技领域的巨大商业成功。
而除了如今这些高科技领域的大佬外,其实早在二战前就有大量的外国科研人员涌向美国。
并且在当时,他们研究的方向都是最前沿的,也为美国后来在科技领域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那个数学只考了“1分”的爱因斯坦,和在应用交流电系统发明超级线圈,被马斯克作为汽车品牌名的工程师特斯拉。
当然还有李政道、吴建雄,以及刚刚过百岁生日的杨振宁等华裔物理学家,这些科学家工程师们前赴后继移民美国,为美国科研做“贡献”。
商人、演员、科学家、就连众多的政治人物都不断移民美国,大量人才涌入美国,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全球有能力的人都想移民美国,这一命题虽然不能作为严谨的结论,但却是一种明显可见的现象,虽然不同领域内有能力的人,前往美国移民想追求和所关注的因素不同,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国恰巧都拥有,这就是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霸气。
能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做到对全球拥有绝对影响力的国家,恐怕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而对于追逐资本的商人来说,这里有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拥有纳斯达克、纽约证券和期货交易所,以及摩根、洛克菲勒等各大财团总部的华尔街,他们一直是搅动世界金融风云的风向标。
对于想要追求全球知名的影视明星来说,享誉世界的好莱坞拥有环球影业、华纳兄弟、21世纪福克斯以及华特迪士尼等众多国际知名的影视公司。
还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奖项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地,所以才会有出生在奥地利的施瓦辛格,和出生在中国的刘亦菲等来自全球各地的明星移民美国。
甚至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在美国这个称霸全球的霸权国家,依然有极大的可施展空间。
比如出生在德国的犹太后裔基辛格,成为了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和国际问题专家。
而来自于波兰的犹太裔地缘战略专家布热津斯基,不仅成为了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安全顾问,更是成为哈佛大学的知名学者。
这些在各领域顶端的人物,他们想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往在这一领域掌握最多资源的美国跑。
而众多的高端人才汇聚于美国,又反向刺激了美国在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更加成为后继者不断前往移民的原因,因此形成了极好的良性循环,这就是美国能够吸引全球有能力人前往的“魔力”。
当然对于科学家和高科技领域来说也是如此,甚至表现的更加明显和强烈。
科学家和科研领域人才都想移民美国,美国也更愿意接纳科研人才,双向奔赴下彼此都收获了什么?
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国家”,那么美国就是这个“国家”内各项优势都非常明显的发达城市,全世界有能力的人都想往那里跑,自然也就不那么稀奇了。
只是这其中有了一层国与国的界限分隔罢。
不过科研领域的“美漂”,日子过得显然比希望以“洗盘子”在美国薅资本主义羊毛的移民舒服。
美国对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的,是最高等最宽松的eb-1级移民政策,对于受雇佣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相对宽松的eb-2级政策。
所以可以看到在代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硅谷,有三分之一的雇员,都是来自于培养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很卖力的印度。
同样培养人才为美国做嫁衣裳的还有中国,即使排除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祖国没有任何科研条件,不得不选择远走美国的科研前辈外。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因为改革开放而不断出现追逐美国梦的留学潮,也为美国输送了大量的中国高科技科研人才。
清华大学甚至被诟病为留美预备基地,至今每年毕业生,仍有超过500多人选择前往外国留学,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前往美国的。
不过这也并不是美国的月亮更圆,而是美国的科研实力的确更强,学术氛围更好。
所以才不断有像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18岁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博士。
30岁的清华美女博士颜宁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并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虽然目前不是所有在美国工作的华人都选择入籍美国,但是随着研究和工作的深入,入籍将成为水到渠成的行为。
据统计:美国目前依然有3万名以上的华裔科学家。
除此之外,美国还拥有大量其他国家的科学家移民。
根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统计: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36%的创新都来自于移民。
这足以说明科技移民给美国带来的利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近年来,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非常不稳定,整体下滑严重。与过去相比,美国已不再是各个领域都居于世界顶端的霸权国家。(图1)美财务部长“耶伦”尽管还有很多领域,美国仍然能够对中国施压,但是在某些事情上,他们却需要给中国让步。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波兰人移民美国的历程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现象,这一时期,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被剥夺,沦为列强分割的牺牲品。政治动荡和经济困境使得波兰人民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苦难,他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和自由,踏上了穿越大洋的漫漫征程。
近日,美国国务院更新了2023年7月的移民签证排期公告(visa bulletins)。美国职业移民的各移民类别的排期都没有变动,处于停滞状态!美国职业移民排期表a:根据美国职业移民排期表a,对于中国大陆出生的申请人来说:eb-1类移民(1st)的排期:2022年2月1日,无变化;eb-2类移民(2nd)的排期:
这是《自拍》第366个口述故事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我李君/口述逍遥鱼/撰文祖一飞/编辑我叫李君(@加拿大焊工),80后,山东德州人。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高中还不是很普及,加上我学习成绩不太好,初中毕业就去技校学了两年电焊。2002年,我靠这门手艺在国外挣到人生第一桶金。赴日本打工三年,我带回家20多万人民币,从那以后就对出国务工这事儿上瘾了。
#美国打工##美国生活##出国务工##人物故事##开卡车#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343位真人故事“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命总吗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每当听到这首歌,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就会映入眼帘。我叫刘梓晖 ,1999年出生在茅台之乡贵州。但我对贵州的印象只留在3岁,因为它包容了各个民族的人,却是我童年时期的一块伤疤。
大家好,我是,一个用大白话聊聊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我一个朋友在美国生活的一段经历,他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让我们看看绿卡的重要性和价值。他为什么要去美国?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城市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去美国看看。他觉得美国是一个自由、开放、多元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和最先进的科技,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地方。
新西兰因为独特的“永久回头签”,无需入籍就可以免去“移民监”困扰,且又是高福利+高教育质量+安全+宜居的传统移民大国,让很多申请人很心动。而新西兰普投项目又是给大资产申请人量身定做,是对于无法长期满足移民监要求,又想拿个真正宜居的国家身份,又能兼顾子女教育的申请人最佳选择!申请人年龄在66周岁以下,过去曾经/目前
2023年7月19日,环球影业在官方微博发文“电影奥本海默,大银幕见”,确认会在中国内地院线上映《奥本海默》。《奥本海默》(oppenheimer)是一部美英合拍的传记片,改编自传记《美国普罗米修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胜利与悲剧》,原著曾获得2005年普利策传记文学奖。该电影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编剧和执导,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参与“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的故事。
20岁华裔高尔夫天才少女张斯洋,成为72年以来第一个职业生涯首秀就赢得lpga冠军的选手,媒体甚至将其赞誉为 “女版伍兹”。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华裔明星闪耀美国体坛,而且集中出现在一些传统认知的“贵族项目”上:从高尔夫的张斯洋、网球的刘婧文,再到花样滑冰的陈巍、周知方莫不如此。为什么美国新一代体育明星会井喷般涌现大量华裔面孔,而且所涉及竞技项目大多数都很高端,都很烧钱?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美军有着遍布全球的374个海外军事基地,分散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计146.093万现役兵力,放眼全球无人能敌。但你知道吗,美国146万总兵力中,约有四分之一是外国成员,而这四分之一的外国部队中,还有两万华裔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