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1—5月全省经济运行简况》。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1—5月“经济账单”全部出炉。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今年以来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引人关注。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一极,翻看这本长三角1—5月“成绩单”,什么是最值得关注的“经济要素”?答案无疑是“需求”。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构成的社会总需求,其复苏进度,很大程度上能够管窥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之变,从而看见“率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的成色几何。
看消费:复苏向“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第一条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之一便是消费。
今年“五一”假期,“逛逛逛”和“买买买”成为长三角人的行动关键词,旅游业强劲复苏的态势,不仅体现在长三角各地“人从众”的场景中,也跃然于各个经营主体的账单之上。
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根据目的地旅游整体订单量,来自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南京跻身“五一”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而苏州、合肥、无锡、宁波、徐州则霸榜最强周边游“吸金力”前十名榜单。多个端口的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刚刚经历了近三年来最热闹的“五一”假期。
统计数据显示,1—5月,沪苏浙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7707.66亿元、18906.5亿元和12541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7.5%、11.4%和10.2%;安徽市场销售延续恢复性增长,1—5月,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7%,比1—4月提高0.3个百分点。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促消费”是今年长三角的高频词,多地密集出台政策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携手举办“购物节”更成为一大亮点。
作为全国首个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上海“五五购物节”广受关注,近邻苏州也早早加入协同举办之列,而在长三角腹地,安徽六安也曾“牵手”上海“五五购物节”。此外,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由青吴嘉三地联动举办的2023年上海绿色消费季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五购物节”也陆续举办过多场促消费活动。
更进一步释放长三角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沪苏浙皖四地还签署了《“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
看投资:量质齐“升”
有效投资的持续扩大,对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1—5月,三省一市固定资产投资,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同比增长40.5%、5.2%、9.0%、5%,均高于全国。
以上海为例,去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21.2%,去年全年为下降1.0%,实现“触底反弹”可谓不易。而从这条“高速恢复曲线”中,还能够看出“平稳”二字。但也需注意到,在三大产业投资中,相比二、三产已经回归“正轨”,第一产业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4.5%,仍需“再添一把柴”。
把视线拉至之江大地、江淮岸畔,记者注意到,浙江与安徽在工业投资领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仍是制造业:浙江制造业投资增长18.3%;安徽制造业投资增长18.9%,比1—4月加快0.6个百分点。
一处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辆辆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个个施工人员干劲十足......今年,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掀起“大干项目”热潮,谋划项目355个,其中入选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就有5个,总投资114亿元。
稳投资,在长三角,“量质齐升”是标准,更深层次理解就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凭借各项政策靠前发力,今年1—5月,在江苏固定资产投资这本账中,高技术产业投资表现尤为“吸睛”——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自开年以来连续3个月加快,比1—4月提升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4.1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2.2%。正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宏所言,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增长态势尤为良好,表明江苏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实效,也为江苏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出口:新品走“俏”
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而以开放之势蓄发展之能,外贸出口展现的较强韧性,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综观今年1—5月,长三角外贸市场“拼单”状态,最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是“新三样”的异军突起。
何为“新三样”?服装、家具、家电,曾是引领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现如今,取而代之的领跑者是附加值更高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江苏省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能源车等“新三样”分别出口448.4亿元、391.5亿元、39亿元,分别增长8%、64.3%、541.6%。
在浙江,光伏企业积极开拓中亚五国市场,前4个月该省对中亚五国出口太阳能电池8.6万个,同比增长5.4倍。
在安徽合肥,江淮汽车、蔚来汽车、阳光电源、晶澳太阳能、国轩高科等“新三样”出口企业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开拓欧美、中亚、南美等海外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截至目前,该市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超90家次,参加境外展会超40场,达成意向订单约65亿元。
前不久,上海汽车出口再次传出好消息:今年前5月,上海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52.9%,去年同期增长值为98.9%,增速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三样”出口亮眼的背后,不排除上年同期出口值基数较低,但更多的是,由产业发展水平、产品竞争能力提升、出口服务持续优化带来的出口势头的确强劲。
不久前,江苏出台《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要求要着眼长远提出创新举措,支持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三样”出口,推动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外贸结构;安徽则发起“‘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计划”,加速“新三样”产品出口走俏。
从需求端看,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新三样”出口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护航“新三样”出海,长三角有望将增势延续。
长三角一体化已进入实质合作的3.0阶段,区域协同指数有何进展?11月7日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27.6万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1%,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达到24.2%。长三角地区人均gdp达到11.74万元,是全国人均gdp的1.45倍。
我国从北到南有三大独立入海的河流黄河、长江、珠江,在入海口处形成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我国经济最强的城市群,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到底哪个更强呢?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与西藏接壤的唐古拉山脉北边的各拉丹冬峰,一路东流,在上海入海,全长约6397公里。
近些年来,很少有哪座城市像洛阳这样,经历了如此戏剧性的复兴。尤其是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和“端午奇妙游”这两台火爆全网的晚会,无论是“唐宫”还是“水下洛神舞”,都充斥着洛阳元素,这座“十三朝古都”忽然变身为时尚前沿的“网红城市”。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想象中的洛阳”,也有力地提升了洛阳的城市形象,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毕竟游客总归是首先对一个地方产生向往和憧憬,才会被吸引前往的。
江西融入长三角,再添一条“大动脉”。央视新闻消息,6月8日起,昌景黄高铁全线进入静态验收阶段,距离全线开通运营更进一步。昌景黄高铁西起江西南昌,经景德镇,东至安徽黄山,全长289.9公里,桥隧比85.92%,全线设10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昌景黄高铁建成运行后,江西的赣北地区与皖南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不仅促进江西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人员流动,还将促进江西省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并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争相打造宜居之都,向世人展现自己的独特风貌。在这些城市中,有四个城市备受瞩目,它们是南京、西安、成都和杭州。这四个城市拥有很高的生活品质,房价也相对较低,各方面消费也很合理,是全国最宜居的四个城市。南京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因其卓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而备受青睐。
按:本文由乐亭县政协文史委调研组(调研组成员略)于2021年11月撰写,同意在本头条号以原创形式发布。原创内容,谢绝镜像和另发。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泰发合旧影乐亭街旧址同记商城老照片清中期以后,随着东北地区逐步开禁,大批乐亭人走出故土,勇闯关东,异地经商,形成极具声势的“老呔商帮”(简称“呔商”)...
留学回国人员如何落户上海?长宁区人才服务中心时常会收到这样的咨询。今天“宁宁”为大家整理了留学生落户的相关政策问答→小虹是一位毕业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90后留学回国硕士,5年前,他学成回国后,来到了上海,现在在区域内一家航空服务企业工作,工作、生活、收入等各方面都比较稳定,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萌生了想要落户上海的心愿。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一个国家层面的大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1市的大部分地区,一共有27座城市。中央给予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为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位。在2022年我国发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规划中,长三角城市群27个兄弟城市中,有一些城市被中央确定为国际性和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四年,三省一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跨域协同提速。数据显示,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占比达到24.1%,研发经费投入在全国占比达到29.8%,进出口总额达到14.1万亿元,占到全国的36.1%,同比2018年增长了27.7%。长三角全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8.1%,高于全国增速3.2个百分点。
6月25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1—5月全省经济运行简况》。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1—5月“经济账单”全部出炉。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今年以来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引人关注。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一极,翻看这本长三角1—5月“成绩单”,什么是最值得关注的“经济要素”?答案无疑是“需求”。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构成的社会总需求,其复苏进度,很大程度上能够管窥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之变,从而看见“率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的成色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