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
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
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而他们也正是属于外迁上海的最后一批三峡移民,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就是这位刘叔。以下是采访内容,
怎么来的,坐船来的啊,我们那个时候有400多人,就是坐那个江渝轮船到的上海宝杨路码头,我们就是最后一批外迁上海的移民。我们这一批啊,都是安置在嘉定区这边,你像华亭啊,外岗啊,娄塘啊,徐行这几个镇,我就落户在这儿嘛。

移民船“江渝一号”
你问这个你问对人了,我是移民哥,我那个时候就是在我们村里帮助搞移民工作,这个政策很多啊,你像包安置啊,就是按照你这个户口本上的人口,给你提供安置房,安置地,安置款,这都有,国家考虑的很全面,也是怕我们来了不能安心生活,所以这个安置工作做的很全面。
工作方面啊,解决就业问题,给我们搞职业培训,免费发放这个招聘的信息,发放农具这些,搞生产嘛,没有这些东西你怎么生产?

三峡移民船
还有你像这个小人(小孩)的教育啊,给我们移民搞这个免费义务教育,还有资助移民的子女读书,也是有这个条件的,像家庭确实困难,单亲家庭啊,家里劳动力缺失啊,这种特殊家庭,都会资助,那个政策很好的!
医疗补助也有,有移民医疗保障,小孩生病啊,大人生病啊,这些都给你考虑到了,生病花钱多啊,有国家补助,自己就花的少嘛!
我们外迁到上海很好啊,这边有的福利政策基本都有,就是很照顾我们移民。
选啥选,哪有的选哦,哪些人需要搬迁,都是上面规定的,不是你谁想搬迁都能搬迁的,搬到哪里也不是自己说了算,都是上面定好的。
那个时候就是按照三峡水库水位线以下,房子土地就要淹掉得到吧,我就是拖家带口的过来的。我过来的时候两个娃嘛,我父母去世的早,就我和我老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一起过来了。

三峡移民拆除老家的房子
他们现在好啊,我儿子女儿都是在这边读书,都读了大学,现在都成家了,他们在奉贤,浦东那边,也经常过来,自己创业嘛,搞电脑的,条件都还不错,他们的小孩能读私立学校。
我过来的时候30打一点嘛,那个时候就是砖瓦匠,在老家那边盖房子的,到了这边,就跟我们一起过来的人搭个工程队干工地,可挣钱啊,比在我们云阳老家挣的可多了!当初来上海还是来对了。

干活的农民工
我不回去啦,肯定不回去啦,回去干啥嘞,我那一辈的人都没什么联系,亲戚也是分散到别处啦,我们这边一起过来的几个老家伙下下棋,这边养老金,医疗都很好,回去也不方便,子女也都在这边发展的很好,肯定回不去了。现在回去祖坟都在水下面,我们那个时候号召迁坟,咋迁,我们那个地方,很不好搞啊,交通不方便,那个时候就是在山上讨生活,我就是上海人,户口在这儿,以后肯定死都要死在上海了,别的地方也没咱得地儿啊,你说是吧!

上海嘉定
跟刘叔聊完,我也是感受很多,他们这一批移民算是政策非常好的,移民过来还年轻,脑子灵活,上海这边好挣钱,给了子女很好的教育条件,刘叔把两个子女都培养成大学生已经很不错啦!刘叔的晚年应该会很幸福吧。
对于刘叔身上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文末留言。
                            今年来国家、中央、省市各级纪检部门查处了160多名医疗系统“蛀虫”,过程是触目惊心的,结果是显著成效的。我个人认为还不够,要加大力度。目前贪污最多被查处的是著名的北京阜外医院,介入科主任徐波竟然敛财高达12亿元的巨款。如果一个科室主任就有如此严重的问题,那么医院的院长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后续随着查处的深入,会有更多巨贪涌现。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车队2000年8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首批7000多外迁移民,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下告别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故土,走向新生活。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数县的农村兄弟,扶老携幼,在送别的亲友簇拥下,一步三回头,乘上汽车,坐着轮船,奔赴陌生的天地……别了,我的乡亲
                            上海县(1920年) 这是一张1920年的上海地图,图上显示的是“上海县城”,清晰标明了早期美租界、英租界和法租界的位置。以苏州河为界,北岸虹口地区为美租界,南岸至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为英租界,法租界在英租界以南,即老上海的主城区。 早在1863年9月,美、英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分中、西、北、东四区,苏州河北岸是北区,南岸是中区,西区一直扩张到静安寺,东面扩张到周家嘴。
                            前言三峡移民外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解决三峡库区的贫困问题,数以万计的人们选择离开家园,迁往全国各地。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否明智?在重庆的人们是否比外迁的人们更幸福?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外迁的库区人们一、当时的选择三峡库区在工程建设之前一直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地区,受淹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大家好,我们是移民哥,一个用大白话聊点移民圈那些事儿的自媒体人。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上海人为什么爱去香港?他们在香港享受什么样的优势和待遇?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不是说香港人那么看不起大陆人吗?我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难道是为了被歧视和鄙视吗?当然不是啦,我们去香港可不是为了找刺激,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目的。
                            随着留学热潮的不断升温,每个学生都想找到最合适的留学中介,以确保留学过程的顺利和成功。而面对鱼龙混杂的留学市场,通过何种渠道才能选出一家能力在线的中介并判断其专业资质、经验和服务质量是否能够为自己的留学之路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通过广告宣传了解在搜索栏中输入与留学有关的关键词,会马上看到各类广告,点开广告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2000年8月17日首批三峡移民抵崇明:到家了!2000年8月17日,由重庆市云阳县启程来沪的首批150户、639位三峡库区移民,乘坐长江“江渝9号”轮安抵上海崇明,并于中午全部到达新居安顿落户。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外观本文图片均由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提供东汉灰陶庖厨俑“三峡外迁移民第一人”徐继波捐赠的外迁船票以身殉职的巫山移民干部冯春阳生前用品正是三峡库区最美的时节,高峡出平湖,碧绿长江滚滚而来。江水之畔,矗立着一座巨石般的建筑,这就是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20多年前,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929位真人故事我是移民哥,70后,上海人。报名上小学时不会游泳的我被扔进深水区,浮上来后我在体校游泳队待了8年。小升初,我因体育特长加了40分后顺利进入重点初中。本以为顺风顺水的我,却因2分之差无缘警校。技校毕业的我从推销员一路干到市场总监,随后又自己创业。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我选择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