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打满算我在莫斯科工作了差不多有一年,在这边我认识了不少华人朋友,与他们交流过程中,我也了解了一些当地华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下面就分享下我所了解到的当地华人生活。
在生活习惯上,俄罗斯人与欧洲人更为接近。许多中国人从东方文化的视角出发,会对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产生很大意见,甚至与其发生冲突。比如,经常让中国留学生感到困扰的是,室友或邻居的作息时间与他们有较大差异。俄罗斯学生通常晚上十一点左右开始做晚饭,锅碗瓢盆的嘈杂声、走廊里的说话声、房间里吵闹的摇滚乐或舞曲,一直持续到凌晨一两点。宿舍楼下还经常有人聚会到天明,他们开着汽车音响、抽着水烟、大声聊天,甚至互相飚车,引擎发出的巨大噪音影响了中国学生的休息。
另外,在俄罗斯的大街上,经常会出现向陌生人索要香烟的情况。而在中国,大街上很少有人主动与陌生人进行这样的“互动”,最多就是“借个火”,当然,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这样的行为也越来越少见。因此,许多中国人在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会不知所措,很难理解,一些不抽烟的人士还会感觉不自在。在中国,女性烟民占全体人口的比重较低,但在俄罗斯,女大学生在楼道口吸烟、女白领在街上匆匆丢下烟头继续工作的情景并不鲜见,这最初也很让中国人不解。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如租房、砍价等,虽然不起眼,但着实也让莫斯科的中国移民们体验了一把文化差异,在中国,房子租出去之后,租客与房东形成了一种默契,若没有特殊情况,房东是不会到出租屋来的,有些房客还会更换锁芯,这样房东更是无法进入。但在俄罗斯,房东习惯随时到访出租屋,监督租户的行为,查看屋内设施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这让华人很不适应。
在华人看来,房子租下来之后,就应该由租户自行使用,房东监督并无必要。当然,有些华人在做中餐时不太注意厨房的整洁,卫生习惯也不够好,这就容易引发双方矛盾。“砍价”文化在中国十分普遍,但在俄罗斯人眼里,这是不真诚、不信任的表现,不论是百货商店的柜台,还是地下通道的小贩,都奉行一口价成交的原则,绝不拖泥带水,在这一点上,华人们也会较难适应。
中国人有一种“吃请”的文化: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经常你来我往,互相请吃饭,体现关系上的亲密。但俄罗斯人更习惯aa制,除非在相当熟的朋友圈子中,才会“不分你我”,商量过后,由一人买单。一些中国人在与俄罗斯人交往的初期,为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经常请外国友人吃饭,后来却发现他们从不“回请”,便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认为俄罗斯人小气。在聚会方式上,中国人喜欢到餐厅或酒店大摆宴席,讲究排场和气派,而俄罗斯人则喜欢温馨隆重的家宴,享受制作美食和谈天说地的过程。
在与华人朋友交流过程中,当问到对俄罗斯人的性格有何印象时,许多华人都会回答一个字一一直。这不仅是指俄罗斯人说话不绕弯子,性格直爽,也是指他们行事直接,目的明确。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俄罗斯人会直接点出问题所在,不会像中国人一样考虑再三、心有城府。
中国人崇尚“中庸”,回答问题时喜欢说“无所谓”,这就容易让别人陷入两难境地,很难揣摩真实意图,而俄罗斯人一般会给出明确答案。中国人除了讲究含蓄、不轻易表露心事之外,还习惯于展现积极的一面,对陌生人“保持微笑和客气”,这有时却被俄罗斯人看作“虚伪”。
俄罗斯人会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哭和笑都是真实的流露,很少故意遮掩。在行事风格上,俄罗斯人通常会选择更为直接的做法。就以“走后门”、“送礼”为例:在中国,“送礼”是门艺术,讲究如何用最恰当的理由,在最恰当的时机将礼送到合适的人手中,并使对方明白自己的需求;而在俄罗斯,程序就简单得多,只要将礼送给目标对象,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就可以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俄罗斯人的做事方式与中国人相比,缺乏灵活性,显得更为刻板,不知变通,这也导致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从机场海关,到机关办公室,“等待”成为了一种常态,这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
在物质和精神的衡量上,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偏好有所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在美食上颇有研究,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饥荒,“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使中国人将口腹之欲提到很高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国人面临多样化的物质选择,消费精神日益上涨,仿佛物质就是生活的动力和追求。相比之下,俄罗斯人对美食、金钱等物质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更重视精神上的富足。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当俄罗斯老师问中国留学生们,你们最骄傲祖国的什么?他们通常会自信地说出“中餐”。而如果问俄罗斯人同样的问题,他们则会平静地回答“俄国文学”。
俄罗斯气候条件恶劣,物产并不丰富,从古至今,不论是由于外敌入侵,还是帝王开疆扩土,战争接连不断。再加上饥荒等自然灾害,俄罗斯人民的生存环境实在算不上优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列宁格勒围困”事件,直到今天仍是强大的俄罗斯精神的象征。
当前,在与西方的政治博弈中,俄罗斯遭遇多重制裁。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的情况下,多数民众仍保持镇定,生活安稳,也足以证明俄罗斯人内心的强大俄罗斯民族天生带有一种自豪感,对其他民族总是区别对待。从彼得大帝微服去欧洲学习开始,历史上,俄罗斯人的目光总是“向西看”,欧洲文化一直是俄罗斯人的效仿对象,这也让俄罗斯人对欧洲各民族产生了好感,更愿意与他们交往。
反观俄罗斯的亚洲面孔,包括来自中亚的劳工,来自中国的商人,还有少量来自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和企业驻俄代表,他们感受到的更多是俄罗斯人的高傲。在笔者的访谈过程中,中国移民经常提到,俄罗斯人不照顾不懂俄语的外国人,也不屑于讲英语,而是固执地只用俄语交流,让他们感到很不友好。
俄罗斯人比较团结,一旦遇到群体性的东西,比如办一个活动,或者什么赛事的话,俄罗斯人在一块的话就特别感觉到他们那种团结的气氛。他们喊的口号不是“加油”,而是“俄罗斯前进”。他们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很强。
对女性的尊重也是俄罗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男士要为女士穿脱大衣,进出都要女士先行,主动为女士开门、提重物,下公交汽车时扶住女伴的手…这些行为在国内不是很普遍,所以有些中国男士到了俄罗斯,很长时间也无法养成以上这些习惯,有时会引来俄罗斯女伴的不满。
气候问题在华人们的适应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几乎没有访谈对象向笔者强调过气候不适应的问题,来自北方,尤其是东北的移民,会认为俄罗斯的气候与家乡类似,很容易适应:而来自南方的移民则对俄罗斯充足的暖气赞赏有加。
俄罗斯宽广的国土造就独特而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为移民们提供了新奇探索的机会。莫斯科不够分明的四季、过于漫长的冬天,确实让某些华人稍有埋怨,但这也正是俄罗斯气候的独特之处,华人们也学着慢慢适应,利用这段时间沉静下来。大雪冰封了许多纷杂与肮脏,带来的纯净和安宁让心灵有机会探寻更加深处的秘密,伟大的俄罗斯思想的诞生正与这气候密不可分。
“民以食为天”,俄罗斯饮食与华人们早已适应的中餐有着较大差别。但在访谈中,移民们表示这方面问题其实不大。移民初期,会对俄餐有些不适应,中国东北来的移民则对俄罗斯饮食较为熟悉,能够很快接受。第一次尝试俄餐,可能会觉得种类少,口味单调,但吃习惯了之后,会发现俄餐其实营养丰富,在能量补给上也较为合理,能够很好地契合在俄罗斯生活的需求。
一些移民甚至爱上了俄餐中的黑面包,将喝茶吃甜点、早餐做三明治的习惯带到了国内。还有的移民开始深入探讨俄中饮食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将“吃”置于很重要的地位,而俄罗斯人似乎满不在乎,吃得较为粗糙、简单。这背后除了历史、人口、自然物产等因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比于味蕾的贫困,俄罗斯人更害怕精神上的贫困。
我至今还记得刚到俄罗斯时的情景:“乘坐地铁,就发现地铁上大部分人都是手上拿着一本书或者一张报纸、杂志,在阅读,地铁里整个都很安静。只有我们几个中国人坐在那儿傻傻地看着他们,当时也没有手机。”俄罗斯人的阅读习惯世界闻名,书店数量多、种类全、管理先进,图书馆使用率高。部分移民也受此影响,开始买书,养成阅读的习惯。但由于语言能力不足、阅读目的驱使,大部分华人还是选择阅读中文书。
剧院和音乐厅对华人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并不持久。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移民没有艺术品鉴的基础,只能从观赏的角度,对芭蕾、柴可夫斯基、以及一些话剧有一些表层印象,很多人仍将其作为俄罗斯“特产”,在有国内朋友到访的时候才一同前去观看,而没有使其成为真正的生活习惯。缺少专业知识和长年积淀,华人很难真正看懂芭蕾等舞台表演艺术,也就谈不上对这类艺术着迷,从而适应俄罗斯的文艺氛围。
各类博物馆也常充斥着中国人,但和剧院音乐厅一样,除了艺术专业学生、艺术品行业专家及爱好者,真正具有鉴赏能力的华人占少数。访谈中了解到,华人对俄罗斯古典绘画艺术较为熟悉,对主要画家和作品如数家珍,而且对其评价很高,认为功底深厚,注重传承,在结合东西方文明后,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风格。
野外烧烤可以说是俄罗斯的一项特色活动。五月左右,春天到来的时候,整个俄罗斯都活了起来:小河边、森林里,人们带上自家的烧烤工具、大肉串、各式色拉,与三五好友一同享受欢聚的时光,这一活动方式也受到了中国移民们的欢迎。
总的来说,俄罗斯华人日子过的还算可以,华人们千里迢迢来到俄罗斯,除工作外,还要适应这里的生活。俄罗斯与我国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人民生活习惯等方面有诸多具体的差异,移民们经过长年累月的生活打磨,从惊讶和不理解,到逐渐接受,并与之相融合,为进一步充实在俄生活打下基础。
2011年,中国小伙火烧靖国神社。2021年,中国顶流明星参拜靖国神社。有的中国人选择做中国人该做的事,而有的中国人却枉为中国人。中国人可以参拜靖国神社吗?百度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可以去,前提有三点:1、带上点火器;2、背上一桶汽油;3、进去之后点燃汽油,迅速逃离,等待祖国营救。虽是调侃的语气,但是这件事情却是真实发生的。
众所周知,日本的风俗产业非常发达。根据2020年数据,日本从事风俗产业的女性约有35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冲绳那霸市的总人口。此外,日本风俗产业的年产值高达5兆日元,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是2500多亿那样。也就是说,平均一天有6.8多亿元!走在日本街头,摆放着特殊广告牌的店铺随处可见。虽然大家不会明说,但心里都清楚这些店就是色情产所。
如今,全球移民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无论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教育和就业机会,还是远离战乱和政治不稳定,移民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么,究竟哪些国家成为了全球移民最多的目的地呢?1. 美国美国一直是全球移民的热门目的地。长期以来,美国以其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文化和经济机会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大多数人进入公交、地铁等公众场合后都比较自觉,不高声喧哗。但也有例,近日,在广东广州就出现了一件令全车人愤怒的事,这是怎么回事呢?广州一地铁,列车停靠站点后,上来一个穿着很奇怪的女子,她身穿绿色衣服,戴着一顶同色的帽子,手里还拿着一个手提包。车上人很多,很多人都站在车厢里握着扶手。女子大概三四十岁的样子,看上去还比较年轻,所以进入车厢后并没有人为其让座。
红灯笼、旗袍、黄色的毛绒绒的中国龙、大铁盆装着的红烧鱼……1月21日,中国的除夕夜,湖南男子袁良带着俄罗斯妻子一家人走进了新西伯利亚的一家中国餐厅,共同欢聚中国新年。桌上那道香气扑鼻的红烧鱼,让第一次吃中餐的岳父赞不绝口。1月25日,袁良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与妻子计划在二十天之后回到中国。未来,他希望在俄罗斯开办一所中文培训学校,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文化。
对于好不容易取得了独立的缅甸来说,分布于边陲各邦、与中央政府别苗头的少数民族武装一直都是十分头疼的问题,七个邦中又尤以面积较大的掸邦和克钦邦最不风平浪静。同是掸邦“特区”,历史渊源、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条件也颇为相似,为什么11年果敢会被吞并,而佤邦却能保持独立?看看他们的差别在哪里!独立之后,漫漫统一路
说到别墅,大家应该和小编一样,想到的就是大和贵,但是菲律宾有一款很mini的小别墅,虽然面积和大别墅相比小了些,但设施还是很齐全的。最主要的是,买这样一栋别墅,要比买高层楼房便宜的多,小别墅的外观非常精致,门前还用白色栅栏做了围挡,现代风中透着复古感。别墅一共有两层,层高7.2米,可以说是非常通透的了,
一、湖南人在老挝的创业史。首先说明:在老挝的湖南人绝大部分是邵阳人,具体一点就是邵东人。邵东人做生意非常厉害,而且喜欢创业,敢于拼搏。在80年代,就有湖南人前往老挝,那时候出国非常的麻烦,只能坐火车,需要坐五天五夜。那时候去老挝做生意的湖南人不会说当地的语言,当地人几乎也没有会中文的。他们交流只能用手势,付钱只能在计算器上打出数字。
最新研究显示,丹麦是全球上最适宜居住的地区,根据社会进步指数,多数非洲国家都不适合居住。在这次统计的183个国家中,丹麦综合评分为90.57分,荷兰、冰岛、挪威紧随其后。该指数综合了50个指标,来衡量世界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饮食健康指标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就来看看丹麦家庭的一日三餐,都爱吃些什么,为何被誉为世界上最宜居国家。
中国女足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中国女足在首场比赛中以0:1憾负丹麦女足,小组出线渺茫了。比赛结束后,中国女足主教练水庆霞女士接受了媒体采访,她表示这场比赛女足姑娘们已经拼尽了全力:这比赛我们都很努力,也踢出了我们该有的东西,但是蛮遗憾的。作为我自己来讲很感谢队员,90分钟比赛,她们已经拼尽全力。在互联网上许多网友都非常赞同水指导的话,毕竟女足姑娘们是在比赛最后时刻才丢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