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6月12日电(记者曹健、赵倩、马丽娟)这是33岁的回族妇女黄金花搬出大山的第6年,她已经在新家园找到了“稳稳的幸福”。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庙庙湖村的扶贫车间里,黄金花正脚踩着缝纫机,熟练地缝制、压边、赶制校服。“在这家服饰企业打工,每月有2000元的稳定收入,每个月全勤还有500元的奖金,比在老家好多了。”她说。
黄金花的老家在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西吉县沙沟乡阳庄村,属于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地区,那里山大沟深,干旱缺水,农民依靠种粮食所能换来的收入甚微。
宁夏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超过250多万人,占比超过36%,其中多数生活在西海固地区。
一串令人揪心的数字揭示着西海固的贫困。1982年西海固又遇大旱,农民人均有粮88公斤,人均纯收入44元,70%的农户不能维持温饱。截至1993年底,宁夏南部山区仍有140万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年人均收入低于500元。
都说故土难离,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搬迁是唯一的出路。从20世纪80年代起,宁夏持续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6次大规模的易地搬迁移民,将123万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群众搬到近水、近路、靠城的地区。
庙庙湖村是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的一个安置点。自2013年以来,西吉县已陆续有7000余名群众搬迁至此。为了确保移民搬迁后能够稳定增收,当地政府通过搭建种养殖合作社、劳动服务中心、就业一条街、扶贫车间等平台,确保户户有产业,家家有收入。
黄金花工作的扶贫车间有120多位工人,其中90多个是移民。“很多移民搬来之前只会种地,我们对移民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上手,现在熟练工每个月能拿到5000元的工资。”车间主任叶红琴说。
从地道的农民变身“上班族”的黄金花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她告诉记者,过去山区的回族妇女外出打工的机会很少,一辈子只能围着土地、灶台和孩子转,而现在她能上班顾家两不误。“对于我们年轻人,有挣钱的营生、能够自食其力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她说。
“把农民从深山里移出来,拔了穷根,解决了吃饭难、喝水难、种地难等一系列难题,就能打破世代贫困的循环。”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学智说。
搬出大山,孩子们也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2012年,宁夏中卫市海原县1665户家庭从深山集中搬迁到黄河之滨的中卫市中宁县宽口井生态移民区。这是专门为这些移民家庭新建的村子,旁边有7000亩的枸杞园,每家每户都有养殖圈棚。除此之外,一座现代化的九年制学校——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也同时建成招生,这也是柯原搬迁之前最期待的。
“以前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搬家后步行只要几分钟。新学校有很多特别先进的东西,开的课也更多了,我可以学习喜欢的兴趣课程,比如音乐。”16岁的小移民柯原说,她在移民村的新学校参加了合唱团,还有幸去北京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
据宽口井生态移民区宁原村党支部书记马汉文介绍,宽口井安置的全部是回族群众,他们以前居住的地方是地震断裂带,出行、吃水、上学都不方便,最主要的是增收很困难。相比之下,移民新村的条件好太多了,每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卫生厕所,村里还通自来水、通网络,公交车直达县城……
“考虑到回族群众善于经商的传统,同时也为了方便村民日常生活,当地政府还在宽口井建设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并配套了多栋商业楼房。”马汉文说。
据马汉文介绍,随着移民村产业日趋多元,村民的收入也在稳步提高,宁原村人均年收入已从2012年的2800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72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6年的421户减少到目前的2户。
“以前在老家,村里几十年才能出一个大学生,但从搬迁到现在,村里已经出了60多个大学生了。”马汉文说。
从老家几间破败的校舍到移民村红墙蓝瓦的宽敞校园,再到如今建在首府城市的重点高中,柯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这也是全家人的希望。”
这几天写了“浙江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是最好生源地的地位”一文,大多数网友表示了肯定,也弥补了一些论述的不足。也有网友开始焦虑,提出想提前给孩子规划,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在此就谈谈主要几个方向吧。从以上表格数据可以总结如下:1、老边穷少中西部地区。比如新疆、西藏、陕西、青海、宁夏等地区,这是传统的高考移民方向,大家都不陌生。
水洞沟景区, 塞上江南,宁夏。贺兰山东麓,水洞沟见证中国史前旧石器文化发展,西夏王朝在此建立,沙丘鸣钟在中卫点兵。西夏王陵。 2022年末,宁夏常住人口728万人,gdp5069.57亿元,人均gdp6.98万元。宁夏拥有5个地级市,算是我国拥有地级市数量最少的省份了。宁夏地图。 2023年,宁夏高考报名人数7.17万人,比去年增加5978人,增幅9.1%。
新华社银川10月20日电题: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宁夏持续移民百万“拔穷根”启示新华社记者王磊、曹健、张亮、马丽娟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曾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在这里发生。历时30多年,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累计移民120多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坚持将移民搬迁与西海固扶贫开发相伴而施,誓将穷根拔除。
导读:2023年高考复习进入到最后阶段,各项高考的准备工作都已经陆续完成,教育部召开的高考视频会议起到,要确保高考的公平性,要杜绝出现高考作弊以及高考移民等行为,各省要落实高考的安保措施,加强对考生的资格审查。高考是决定学生命运的重要性考试,同样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确保高考的公平性,避免部分学生利用科技或者是关系,获得不正当高考利益,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地教育局也应该有针对性的措施,要进行主动出击。
那年,我外甥参加高考,移民考生都是统一宾馆,大巴车接送。声势浩大。明目张胆。当年的高考移民事件回顾2009年6月中旬,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郭虎收到群众发来的特快专递举报信件,反映中宁县宁鲁中学在2009年高考中存在大量“高考移民”。随后,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监察室牵头,调查组于6月22日前往中宁县,在中宁县监察局、教育局、公安局的配合下开展调查……
从小女儿上小学4年级开始,张军已经在西安陪读近5年了。这名来自河南郑州的学生家长,有两个孩子。虽然大儿子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但最终在郑州参加高考后的不理想的录取结果,却让张军一直充满遗憾,“如果当时能早点来(西安)就好了。也不至于连个‘211’都没上成。”第一财经采访发现,从郑州到西安,不少河南家长,都希望能通过“移民”,改变孩子的命运。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群众在摘黄花菜。黄花菜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金针”。红寺堡区委宣传部供图在红寺堡大河乡龙泉村,黄河水浇灌的硒甜瓜赛蜜甜。红寺堡区委宣传部供图这些年的变迁,在刘克瑞看来,就跟梦境一般。刘克瑞说,在过去的西海固,各种生灵都是苦的。“太旱了,淘水窖时,那些渴疯了的野兔子,闻到水的气息跑过来,赶都不走。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曾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在这里发生。历时30多年,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累计移民120多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坚持将移民搬迁与西海固扶贫开发相伴而施,誓将穷根拔除。
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国军校中,唯一的一所985工程大学。而且,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军中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家和军队重点建设的院校,创办于1953年,今年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众所周知,报考军事院校有非常多的优点。军校是既是高等教育学府,也具有特殊的招生、培养和就业特点。下面,我会从就业、工资、待遇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军校的优点。
从小女儿上小学4年级开始,张军已经在西安陪读近5年了。这名来自河南郑州的学生家长,有两个孩子。虽然大儿子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但最终在郑州参加高考后的不理想的录取结果,却让张军一直充满遗憾,“如果当时能早点来(西安)就好了。也不至于连个‘211’都没上成。”第一财经采访发现,从郑州到西安,不少河南家长,都希望能通过“移民”,改变孩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