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3年高考复习进入到最后阶段,各项高考的准备工作都已经陆续完成,教育部召开的高考视频会议起到,要确保高考的公平性,要杜绝出现高考作弊以及高考移民等行为,各省要落实高考的安保措施,加强对考生的资格审查。
高考是决定学生命运的重要性考试,同样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确保高考的公平性,避免部分学生利用科技或者是关系,获得不正当高考利益,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各地教育局也应该有针对性的措施,要进行主动出击。
由于全国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各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及录取率都不同。以往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经常移民到教育薄弱省份参加高考,最终破坏当地的高考环境,以不正当的手段被大学录取,这种就被称之为高考移民。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考移民的重灾区是我国的新疆、西藏、青海、宁夏以及甘肃等西部省份。这些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所以很多东部沿海地区的考生,经常都会选择移民到这些省份参加高考,以增加被名校录取的几率。因此,教育部才会特别强调,各省都要严防高考移民。
最近,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的通知。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引起全国网友的热议。大家觉得这个内容恐怕没有必要写在这份通知上面,毕竟这个内容和审核通知格格不入。
河南省教育厅的这份通知里面提到: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落实教育部治理“高考移民”的要求,对于学籍户籍等迁移,采取虚假证明的手段取得高考报名资格,将严肃处理。也就是说河南省要严防外地考生,到河南参加高考。
这表明河南省努力维护高考的公平性,要杜绝各种外省学生的虚假报名,以不正当手段在河南参加高考,占用河南省的高考录取名额,破坏高考的公平性。
许多网友看到这部分内容,都觉得这是今年诞生的重要笑话。毕竟河南的高考是属于“地狱模式”,高考的录取难度在全国排名前列,有哪位考生会拥有这样的魄力到河南高考?恐怕给外省考生路费前往河南参加高考,别人都不会愿意来。
也有许多网友调侃道,河南省教育厅的话,应该反着来听。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各省都要严防河南省的考生移民,要审核学生的资格是否来自于河南。这也给河南的考生提个醒,要想有更好的出路,或许应该到外地参加高考。
根据网络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参加高考的总人数都已经达到125万,排名全国第一。高考的整体录取率不到80%,在全国同样是属于倒数水平。本科录取率更是不到40%,在全国更是属于垫底的存在。估计2023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还会增加,竞争会更激烈。
这样的竞争激烈程度,可以说是超过国内其它的任何省份,外地的学生看到这样的录取率,都会望而却步。河南省的高考采用全国卷,整体的难度都比较高,但是985高校在河南省的录取分数线却并非常高,600分都只是能上普通一本而已。
许多网友讨论河南要治理“高考移民”的问题,既觉得这是一个玩笑,也觉得这是河南省考生的悲哀。毕竟河南省的高考竞争很激烈,这并不是一种很值得高兴的事情,证明本省的考生并不容易,“内卷”程度超乎想象。
因此,大家才会觉得各省在教育厅需要严防河南的考生,毕竟河南的考生在省内很难考上名校,如果能真的转移到西部地区,上一所普通的211高校应该是没有问题。这也从侧面说明,国家也应该给予河南省更多的录取名额,提高河南省的录取率。
河南省在严防高考移民这方面,应该是最轻松的工作。其他省份的考生或者家长,只要有清醒的头脑,应该都不会将孩子送到河南参加高考。
高考作为人才选拔的一次重要考试,关乎着考生人生的发展方向,成为了一年一度全国人民的重点关注事件。国家教育部一直强调要保持教育的公平性,但不公平的现象仍然存在。现今人们对不公平现象予以大量讨论热度的大概就属“高考移民”。一些学生会将户籍转移到录取分数较低或者高考政策优惠力度大、高考招生名额多的地区,这一现象是“高考移民”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关于“拼爹”这个社会热梗,坐拥15亿票房的电影《夏洛特烦恼》里有这么一段情节——男二号袁华在全区作文大赛中拿了一等奖,他的参赛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袁华狗屁不通的作文能夺冠,全赖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好爹。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段子也能照进现实。比如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就是这样一位为儿子操碎了心的“好爹”。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曾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在这里发生。历时30多年,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累计移民120多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坚持将移民搬迁与西海固扶贫开发相伴而施,誓将穷根拔除。
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有什么不同?今天吴老师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异地高考和高考移民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有时候有些家长还不太清楚这两者的区别,下面吴老师会给大家详细解释。·高考移民是指通过非正常手段,如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方式,获得本地的高考资格,以投机取巧的方式参加高考。有些人会利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的高考报名政策,通过非正常的学籍迁移、违规落户等手段,提供虚假学籍证明材料。
“生在河南,考去陕西”,“你决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考试地”……继高考移民之后,“回流生”的概念这两天火了。今年7月,一种质疑河南变相“高考移民”的声音突然传出。不少西安居民在网上发帖称,河南娃,西安上学;西安11万中考生,其中4万是河南回流生;西安孩子600分还没有高中上……传闻一出,西安的家长们马上就不干了。
经过了三期的宁夏黄河灌溉区的内容、历史讲解。本期内容接着上期继续深入探讨宁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先简单地解释一下何谓生态移民,就是指原先生活的地方,条件环境恶劣、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或者是其原居住地为自然保护区等。将满足以上条件的人从原居住地,搬迁到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地区即为“生态移民”而宁夏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恶劣...
为何这些省份能够轻轻松松低分上名校?高考内卷,如何从高考高地逃到高考洼地?又一年高考季,随着各省相继公布分数线,又引起了高考高地和高考洼地争论。在那个“多考一分,干掉万人”的高考竞争中,需要的是学子们殚精竭虑的努力以及一点小小的运气。但是对于高考洼地而言,却可以轻轻松松低分上名校,甚至低个几十分,让那些高考高地的学子们徒呼奈何。
高考是对每个高中生来说都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近几年在多地区执行的3+1+2选课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科目选择自由。然而,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在高考大省,要想进入理想的大学,必须达到极高的分数线。
水洞沟景区, 塞上江南,宁夏。贺兰山东麓,水洞沟见证中国史前旧石器文化发展,西夏王朝在此建立,沙丘鸣钟在中卫点兵。西夏王陵。 2022年末,宁夏常住人口728万人,gdp5069.57亿元,人均gdp6.98万元。宁夏拥有5个地级市,算是我国拥有地级市数量最少的省份了。宁夏地图。 2023年,宁夏高考报名人数7.17万人,比去年增加5978人,增幅9.1%。
对于网友质疑“海南存在高考移民”的问题。海南省考试局即时作出回应,高考人数超过入学人数的,主要原因是有5000名复读生以及1000名中职生也都参加了高考。事情的起因:一名海南中学的高分考生在视频上感谢远在广东湛江市的一所中学对其培养。这就让不少网友产生了疑惑,为何海南考生需要感谢广东的高中,是否存在高考移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