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地球”真的找到了?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2022)发表研究,人类在太阳系的附近,发现了两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系外地球”。
这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人类移居地外天体的希望真的出现了。

当然,这里可能很多人都在“纳闷”,为什么人类要寻找第二地球,其实原因还是比较多。
但是,从我们大部分的情况说明来看,还是因为我们现有的地球出现了人类不适应居住的情况。所以,促使了人类不得不寻找“第二地球”。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说明一下。

说大体一点,那就是人类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地外生命天体,来确定我们宇宙之中,是否真的存在我们说的“其他生命”。
这些年来,无论是专门进行对地外生命的探索,还是针对我们寻找第二地球的同时,以及人类在各个天体上发现了“生命的元素”等等,其实都是为了证明地外生命是否存在,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地球,以及地球的生命起源等问题。

所以,寻找“第二地球”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而言,可能都是趋向于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寻找。因为我们地球的变化,已经在不断适合人类居住了。
所以,如果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那么未来人类的生命延续可能才会更加久远。

从地球的趋势来看,单独从气候变化来说,的确都不太适合人类居住了,我们地球在不断往“火球”方向发展。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发展,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热”的不断膨胀。
例如:2022年在全球多国,多地都出现了罕见的40度以上,甚至50度以上的高温。而对于人类的生存极限来说,这样的气温已经不太适合了。

所以,在极端性的高温之下,也出现了很多人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年就已经发布了一项预估,那就是欧洲今年可能在极端高温之下,至少1.5万人的死亡。
然而,这种气候变化还可能变成趋势,在未来5年之中,人类可能会面对超过“1.5度”气候临界点的极端性气候袭击。

那么这样的极端性高温也就会成为“常态化”了。
所以,在这样的地球背景之下,人类寻找第二地球也就完全正常了。这不,天文学家在太阳系附近的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了两个可能适合居住的系外地球。这对人类移居“第二地球”的希望来了。

没错,这是来自加那利群岛天体研究所 (iac) 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小组发现的,并且是离太阳系不远的一颗红矮星 gj 1002 周围的轨道上存在两颗具有类地质量的行星。
通过分析发现,这两颗行星都位于恒星的宜居带,所以,可能适合人类居住。

根据研究团队表示,从我们观察的情况来看,这个星系系统之中,总计有7颗。新发现的行星围绕恒星gj 1002 运行,该恒星距离太阳系不到16光年,而且它们的质量都与我们地球非常接近。
其中gj 1002b是两者中的一个,完成绕恒星公转一周仅需10天多一点,而gj 1002c则需要 21 天多一点。而根据它们的反射光或热辐射来表征它们的大气的极好候选者。

"the future andes spectrograph for the elt telescope at eso in which the iac is participating, could study the presence of oxygen in the atmosphere of gj 1002c," notes jonay i. gonzález hernández, an iac researcher who is a co-author of the article. in addition, both planets satisfy the characteristics needed for them to be objectives for the future life mission, which is presently in a study phase.
所以,这意味着这两颗天体可能适合人类居住,尤其是gj 1002c,而且通过elt 望远镜的未来 andes 光谱仪可以研究 gj 1002c 大气中氧气的存在。

所以,人类真的可能是找到了我们适合居住的“第二地球”了。
当然,gj 1002 其实是在 2017 年至 2019 年期所观察到的,而是在长时间的研究情况之下,发布出来的这项成果。当然,具体的情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而从这一份报告来看,只能说上面存在氧气,并且可能适合人类的居住,从距离上来说,比之前发现的“可能适合居住的天体来说”,也是距离很近,不到16光年,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如果真的最终确定下来了,其实人类移居地外天体可能真的会成真,至少人类已经在往这方面进行发展。从短时间的情况来看,人类实现的概率越来越大了。
虽然从我们已知的情况来看,火星在作为人类“第二地球”发展,但是,这也只能说是移居“第二地球”的概念。

话说回来,人类对火星的移居可能还需要上百年,但是并不是说不现实。人类可以将火星改造好了,再实现大规模的移居。
曾经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接受访谈时表示,改造火星并非天方夜谭。可以首先要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让冰盖融化,在火星表面保持液态水,并制造出温室效应。

然后在上面种一些低等植物,慢慢改变大气,提高温度,让火星温度接近地球。
只不过,这个时间稍微有点长,按照现有的科学认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三百年时间,改造之后人类就可以不穿宇航服在火星上生活了。

所以,人类移居“第二地球”可能不是梦,但是,如果人类可以提前找到比火星更适合居住的“第二地球”,那么我们的选择就更多了。
这次的发现,也算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外天体。

只不过,从根本上来讲,地球变化的确不用怕了吗?其实我们还是要先保护好地球,再去说第二地球的问题。这个可能才更好一点,毕竟,如果地球在人类还未全部实现移居“第二地球”之前,变得不适合居住了,那真的就是“两面难”了。
所以,先保护地球,再谈移居其他天体最好。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移居月球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于太空的不断探索,移居月球的想法也变得越来越现实。移居月球真的可行吗,我们为什么要移居月球,移居月球又存在哪些挑战?为何移居月球资源利用月球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天体之一,它的表面覆盖着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质,如铁、铝、钛、硅等。
1《黑客帝国》近期《超感猎杀》这部美剧让不少人重新认识到了沃卓斯基兄弟在科幻片上的造诣,当年他们兄弟两个拍摄的《黑客帝国》,在科幻界以炸裂的口碑引爆全球。《黑客帝国》三部曲从哲学角度探讨了人与机器人生存的互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影是在投射当代量子物理不确定性与现代物理因果律的冲突关系,影片也在反复强调宿命论与自由意识,导演借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战争,明确的表达了“未来是一个定数”的理念,这一观点也否定了量子物理的不确定性变数。
如果“为什么要去外太空?”是一道多项问答题,想必答案将会非常多。地球资源会枯竭,养不活将来会像蚂蚁一样多的人类;未来某一天,人类可能像恐龙一样,因小行星碰撞而灭绝;人类自己也会毁于内乱或者崛起的ai。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不会显得那么狼狈的逃跑理由,比如人类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动物,天生爱冒险。对于人类来说,黑漆漆的外太空一直有股不可抗拒的魔力。
最近《阿凡达2》出了不少预告和海报,将于今年12月上映。今天,君君也带来10部外星球科幻片,超硬核,同样的眼界大开!1.《星际迷航系列》2009豆瓣评分:8.1推荐指数:★★★★★科幻史上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片中,科技已经发展到宇宙中各个星际之间都可以任意穿梭。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未来世界,同时还展现了各个种族间的纷争和掠夺。
一觉醒来,发现火星上也有了“文家市”!湖南这个红色小镇是如何“登”上火星的?4月28日,根据我国月球与行星地名库(lpnd)发布的“天问一号着陆区附近地理实体命名”公告,其中有3个地方被命名为“文家市”。文家市镇是浏阳市南部地处湘赣边界的一个历史小镇。有网友不淡定了,若遵循先到先得原则,火星上的中国地名是否就代表这块属于中国?
近年来,人类对于探索火星的热情不断高涨,众多宇航机构和科学家都致力于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壮举。2024年被一些计划标注为人类登陆火星的时间节点。然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并非易事。本文将探讨几个重要的火星探索计划,并评估其可行性和挑战。第一部分:火星探索计划概述在探索火星的过程中,有几个主要计划受到全球瞩目,其中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登陆2024”计划、spacex的“星际飞船”计划以及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的“火星计划”。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移民哥”,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火星真的是有去无回吗?宇宙中有很多被科学家认为是超级地球的行星,它们有着与地球非常相似的众多结构与元素。在这其中就有火星,它甚至还被称为是地球的孪生姐妹。那既然如此,为什么火星被评为人类有去无回的星球呢?马斯克与火星
从大小外形上看,金星更像;从气温环境地貌成分来看,火星更接近。现在人类似乎是已经遗弃了金星而宠起了火星,已经把火星当作了人类第一个地外殖民地,对火星的探测不断进行着,而且已经有了2033年左右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火星更受人类或者说科学界的青睐,就充分说明了火星环境更接近地球,或者说更符合人类移民的生态要求了。
在太阳系里,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然后才到地球,金星的大小直径和地球的差不多,距离也不是很远,只需要100天左右就可以登陆金星,但为什么人类却放弃了呢?这是因为金星的环境恶劣得让人难以想象,它的地表温度高达500摄氏度,大气压是地球的90倍,和地球上900米下的海洋深处差不多。而且金星的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非常强,人在上面根本没办法生存。
火星,这颗人们熟悉的类地行星,有何神秘之处?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类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实现吗?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郭文彬 摄 人类为何对火星“情有独钟”?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此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人类火星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实施了44次探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