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下半叶,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开始了一波解放潮。
在那个年代,苏联和美国联手削弱欧洲,亚非地区的大量殖民地获得独立,老牌殖民帝国英、法的海外版图被肢解。
在这一时期,几乎整个黑非洲都获得了独立,但这批新生的国家没能迅速适应现代世界,反而让黑非洲在独立后成为地球上最动乱、最不发达的地区。
不仅如此,殖民者还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历史矛盾,如卢旺达这样的小国,在世纪末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种族屠杀。

1994年卢旺达种族屠杀爆发后,这个国家成为地球上最声名狼藉的绝望之地,是联合国钦点的负面教材、公认的人间地狱。
但90年代末,卢旺达重新组建政权,图西族总统卡加梅在废墟之上重建了卢旺达。
此后,卡加梅在国内进行民族大和解,维护国家统一,并通过学习中国模式,让卢旺达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近十几年,卢旺达gdp增长了十几倍,人均gdp非洲第一,从中非的穷光蛋国家变成“非洲小强”。甚至有媒体将其誉为“非洲新加坡”,总统卡加梅是“非洲的李光耀”。
那么,当年的卢旺达种族“人间地狱”到底有多恐怖?总统卡加梅是怎么通过“抄中国作业”把卢旺达带出谷底的?

说到卢旺达种族屠杀,虽然国际上经常提,但是很少有人钻到深处研究屠杀爆发的根源。
大屠杀的渊源要从19世纪末说起,起初德国人在卢旺达进行了20多年的殖民统治,但因为没有殖民的经验,德国人在当地没有什么作为,给当地留下的遗产也很少。
直到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德国人被迫把殖民地交给比利时人。而自比利时人到来后,卢旺达这个地方才正式走入深渊。

比利时人趁着当时席卷欧洲的种族主义热,开始对卢旺达人进行种族甄别。
最后,根据财产多寡,以及身体特种来区分民族,比利时人认为个子较高的图西族人是“进化更完全”的民族,因为他们资产较多,而且骨架更大,鼻子较为立体,肤色较浅。
简单地说来,比利时人认为他们“更西方”。
至于另一种人数更多的胡图族人,比利时人则认为他们较为低等,觉得他们是非洲的尼格罗人种土著,往往从事农业,而且较为贫穷。

在划分贵贱后,比利时把图西族扶持为卢旺达的执政民族,而人口占卢旺达90%的胡图族,则被视为劣等民族,沦为农奴。
这种区分方式让卢旺达发生严重的分化,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图西族占据卢旺达上层,掌控国家资源,底层的胡图族生活条件较差,对图西族的不满很严重。
60年代,卢旺达独立,比利时人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胡图族人大为不满,在70年代发起军事政变,建立了胡图族政府。
胡图族的总统哈比亚利马纳执政20年,他努力维护国家统一,但是图西族对卢旺达的胡图族不满,流亡在外的图西族于乌干达成立了“爱国阵线”,常年和政府军打游击战。

1994年,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航班被高射炮击落,他和邻国坦桑尼亚的总统一起惨死。胡图族认为,这是“爱国阵线”的一场谋杀,意图推翻现政府。
随后,胡图族人开始向图西族进行报复,这场报复是有组织的,部分胡图族高官和富豪疯狂煽动平民,胡图族拿起武器,主要是长矛、砍刀,对图西族进行无差别屠杀。
而因为卢旺达长期进行民族隔离,两族的聚居点不同,而且身份证上都写着民族,找图西族非常容易。

胡图族占有人口优势,在全国境内进行大屠杀,图西族男性被砍杀,妇女被强奸后杀死,连儿童都无法幸免。
从1994年4月到6月,根据联合国统计,卢旺达境内有80万到100万人死于屠杀,他们大部分是图西族,还有少部分胡图族被误杀。
此外,还有20多万妇女被强奸,导致卢旺达出现梅毒和hiv肆虐的情况。

联合国安理会、世卫组织呼吁国家社会关注卢旺达,但是国际社会给予的帮助非常有限。
当时冷战刚结束,欧美大国不再需要争取小国的支持以防御彼此的扩张,于是乎非洲成为“三不管”,这也是卢旺达大屠杀破坏力惊人的原因。
最后还是邻国乌干达政府军和图西族的“爱国阵线”打到了卢旺达境内,击败了胡图族的军队,才结束了这场屠杀。

卢旺达种族屠杀结束之后,重建政权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一要务。
当时,全世界都认为这个国家完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国家的经济也遭受重创,按照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先例,这个国家将会不可避免地分裂。
但是有一个人不信邪,他的名字叫保罗.卡加梅,撑起了卢旺达的一切。

卡加梅是图西族人,1957年出生在卢旺达南方省,家庭是南方图西族王国的后代,拥有大片土地,曾非常富裕。
但是他出生没多久,卢旺达发生胡图族军事政变,一些图西族在政变中被屠杀,卡加梅的父母就移民到了邻国乌干达。
卡加梅的前半生都在乌干达活动,长大后他曾去美国留学,获得哲学博士的头衔。
80年代末,卡加梅回到乌干达,和当地的图西族学生们一起创立了“爱国阵线”,后来混到了组织领导人的位置。

在卢旺达种族屠戮结束后,卡加梅带着“爱国阵线”回到卢旺达,打败胡图族军队,然后着手组织政府。
可虽然“爱国阵线”有乌干达政府的支持,获得了卢旺达的政权,但是作为“爱国阵线”领导人的卡加梅却不敢自己当总统。
毕竟,卢旺达的种族仇恨当时还未彻底熄灭,卡加梅身为图西族,害怕自己当总统又会引起胡图族的反对。
于是,他先让胡图族的巴斯德来当了总统,自己当副总统,兼任军队领袖。

尽管如此,卡加梅在“爱国阵线”的政权里依旧说一不二,他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平复国内的种族仇恨。
首先,卡加梅决定不再大规模追究这次屠杀的凶手,因为这是一次民族犯罪,要追究起来,凶手是个天文数字。
因此,卢旺达政府只把联合国选出的战犯作为这次屠杀的罪魁祸首。

至于民间的犯罪者,只有几百人受到审判,其余则不在官方追究,而是由民间农村的成千上万人民法庭“盖卡卡审判庭”自己解决。
另一方面,卢旺达新政府开始办理身份证,上面不再有民族信息,卢旺达国内也不再提图西族和胡图族这些名字,所有人只有一个身份——卢旺达人。

在那之后,国际社会对卢旺达的种族和解感到惊奇,外界猜测的持续性报复和分裂都没有发生,卢旺达好像一夜之间稳定了下来。
再之后,卡加梅整顿国内公务员团队,训练军队,把国家带往正规。
在这一时期,作为总统的巴斯德曾和卡加梅不和,他认为卡加梅架空自己,于是和卡加梅展开宫斗。
但很明显,巴斯德完全在螳臂当车。1998年,卡加梅成为“爱国阵线”的主席,两年后,巴斯德主动辞职,卡加梅当上卢旺达总统。
卡加梅从此开始了20年的统治,他以中国为学习榜样,让卢旺达的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2000年,卡加梅当上卢旺达总统,他知道贫穷是一切罪恶的元凶,卢旺达要彻底摆脱以前的面貌,最核心的一点是发展经济。
在卡加梅眼里,西方人那套“扶持买办,让大公司榨取非洲的资源,让小国成为跨国公司附庸”的方式,只会滋生腐败,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
在这方面,卡加梅已经放弃了和西方的合作。
卡加梅放眼世界,发现唯有中国在近几十年崛起的道路,是最适合第三世界国家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连续几十年增长,国家综合实力强大,数亿人口脱贫,这是近代前所未有的奇迹。
很快,卢旺达政府开始了和中国政府的接触,大量官员来中国取经,开始向卢旺达照搬“中国模式”。
首先,卢旺达把农业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卡加梅给农民重新分割土地,让家家户户有土地耕种,再引进适宜生长的物种,保证大多数人不会饿肚子。
然后,卡加梅和中国签订大量的订单,让中国帮助卢旺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国家要走向工业化的必经之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没有公路和铁路,工业就无法铺开。

在这些事情干完后,卢旺达开始引进外资,在国内开办工业区,转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玩具、电子装配。
卢旺达的产品也最早卖到中国,中国几乎不向卢旺达的商品征税,让卢旺达的工业得以全速运转。
随着卢旺达的发展,国家也渐渐稳定了下来,卡加梅又开始学习中国,在国内反腐,打击贪污腐败,保证官僚体系的清廉。
此时的卢旺达政府有了收入,中国又提供了贷款,这个非洲国家的医疗、教育、治安等方面得到恢复发展,农村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卢旺达首都的医疗水平远超邻国,街头也不再有犯罪事件,因为警察24小时在巡逻。

卢旺达近些年的发展势头在非洲格外耀眼,从2000年至今,该国gdp增长了十几倍,只有北边的埃塞俄比亚能比一比。
巧合的是,埃塞俄比亚也是个“抄中国作业”的国家,两国在这方面算是走到了一起。
现在的卢旺达被誉为“非洲的新加坡”,强人总统卡加梅被誉为“非洲的李光耀”,而卢旺达也被誉为“世界十大安全国家”,完成了从“人间炼狱”到“人间天堂”的蜕变。
不过,把一个一穷二白,又有严重民族隔阂的国家重新凝聚在一起,并带上高速发展的道路,这个难度可比当年新加坡崛起还要大。如此来看,卡加梅的确担得起这个外号。
而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后,卢旺达也积极响应,加入中国的未来布局。相信在未来,中卢两国能进一步精诚合作,成为中国与小国合作共赢的榜样。
参考资料:
1、《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卢旺达-中国合作共赢》,詹姆斯·基莫尼奥
2、《非洲"人种哲学"研究的先驱:卡加梅哲学思想解读》,张宏明
参考消息网3月19日报道 美国《军队时报》网站3月13日发表了塔拉·科普的题为《国防部批准给驻尼日尔、马里和喀麦隆的军人发放危险工作津贴》的报道。美国国防部3月8日宣布,部署在尼日尔、马里和喀麦隆北部地区的军人有资格领取“危险工作津贴”或“敌对火力津贴”,而且从2017年6月7日开始补发。追溯至2017年6月7日这一规定使在2017年10月一次伏击中身亡的4名军人的家属能够在他们部署在那儿的这一时期内每月额外领取225美元。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中国领事服务网消息,卢旺达政府通报称,卢旺达自2018年1月1日起对所有国家公民实行落地签证政策。中国公民持有效期6个月以上护照,付费30美元,即可在卢旺达所有合法入境口岸办理落地签证,停留期最长为30天。
近期,电影《万里归途》在短视频平台更新频繁,保持日更三条以上,其中“中国外交官面对危机的真实反应,举起的外交护照,是护盾,也是后盾”,“68岁李雪健对于细节的把控究竟有多到位”等视频,都获得了百万点赞。电影的简介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穿越战火荒漠,我们一起回家”。该片首次揭秘中国外交官撤侨的幕后故事,已经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我叫高清本,1989年出生于河南,当过兵、干过导游、做过计调,现在在肯尼亚从事贸易相关的工作。2017年6月24日,我和肯尼亚当地的一名卡伦津部落姑娘ruth结婚了。今年九月份,我们的女儿满一周岁。目前,我们一家三口在肯尼亚第五大城市埃尔多雷特定居。01 第一次到肯尼亚,打破了我对非洲的认知。我从小在河南长大,父母是面点师,家里有兄弟三个,我排行老二。
由sao团队制作的环球旅行纪录片《我去看世界》,在去往非洲国家马拉维时,发现这里的电很不稳定,一周七天,五天停电,来电也就几个小时。水和电都是一个国家运行的基础,所以我们打算去看看这里的水厂和电厂,这里的公路还算平整。很遗憾这里的电厂拒绝了我们想去看看的请求。我们从当地中国人那了解到,在首都利隆圭,工业用电1度7毛,居民用电4毛一度,这里也用不了多少电,因为电厂动不动就蔫了,所以蜡烛厂的生意很好。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我国的经济逐渐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秉持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我国充分发挥大国担当,每年都会派遣大量的中国工人前往相对贫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于相对贫穷落后的非洲,是我国支援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国与非洲的绝大部分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如今,很多人都有过出国的经历,而每个人出国也有不一样的目的,有的人只是为了出国旅游,欣赏下当地的风景和感受当地的文化,也有人出国是为了赚钱,希望通过一些机遇赚取更多的财富,而近些年来,去到国外寻找商机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说起非洲这个地方,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非洲给人的印象非常贫穷,当地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看到非洲市场有一定的前景,一些中国人开始去到非洲发展,一些人甚至适应了那里的生活,选择在非洲定居。
导语:非洲地区因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的原因,经济产业市场的发展相对较落后。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尽管面临艰苦的生活条件,依然有大量中国男人选择前往非洲务工,甚至不愿回国。在本文中,我们将揭示背后的现实原因:生活成本低、创业就业机会多以及婚姻问题。这些因素促使他们远赴非洲,谋求更好的未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细节。
说起非洲蜀黍们射击,很多读者老爷们可能会想到这张图或者这张但实际上,非洲毕竟是英法的传统后花园,在军事实力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那么今天,战甲菌就来跟大家聊聊非洲国家中那些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吧。.2019年评选出来的非洲十大最佳特种部队可以说是非洲最具成就的军事单位,拥有非凡的战斗记录、训练和装备。一个国家的特种部队通常是刀锋上的剑刃,被训练来执行最困难和最具挑战性的军事任务。
近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题为“年轻人不妨去非洲就业”。这篇文章呼吁年轻人积极拓宽自己的视野,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踏上非洲这片新的就业舞台。而且,它还刊登了一篇介绍年轻人在非洲闯荡的文章《他们在非洲“上岸”》,称有一种观念在年轻人之中流传——“能吃苦,非洲就是挣钱天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非洲成为了各国企业和年轻人的新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