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tóng)县。
每年临近四月一日,就会有许多小鸟从四面八方飞来,栖息到洪桐大槐树的一棵棵树木上,第二天清晨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到清明时分,是最多的,之后渐渐减少,到四月十日后,就几乎没有了。真是神奇!
这些小鸟被称为“相思鸟”,仿佛是曾经从这里移民的乡亲们,每年回来看看这片故土,又相继飞往他乡。
洪桐县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就有移民,到明朝洪武、永乐年间规模最大,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
元朝末年,赋税繁重,灾荒不断,难民众多,加上战争不断,全国人口锐减。各地居民除在战争、灾荒中死亡外,更多的是流亡在外,成为流民。
山西地势良好,受战争影响较小,难民流入众多。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经济基础,听取户部郎中刘九皋的建议,最后决定从山西移民。当时移民办理手续是在洪桐大槐树下,而移民出去的人,大多不是洪桐人,甚至不是山西人。
这一规模重大的移民,也从洪武元年(1368)一直到永乐十五年(1417),历时三朝50年。其中大规模移民18次。
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中包括李、王、张三大姓。除此之外还有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等多个姓氏家谱。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减免税赋,发放银两,耕地工具等帮助更快恢复生产。这一政策的结果也是显著的,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变多、粮食产量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经过六百多年,第一代大槐树滋生了第二代,第二代同根滋生了第三代大槐树,第三代大槐树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洪桐大槐树也成为了5a级旅游景点,供大槐树移民后代寻根祭祖,缅怀先人。虽然故人已去,但经过不断的迁徙,繁衍生息,移民后代已遍布全球各地。
你的姓氏是什么呢?从哪里迁移过来的?欢迎留言说说你的家族故事~
古代,迫于战乱、自然灾害等主客观因素,先民会迁到其他地方避乱或谋生。历史上大的移民活动,比如有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北宋靖康之难所引发的移民浪潮。在明初,则有洪洞大槐树移民。那么明初移民浪潮为什么会出现山西大槐树移民呢?(山西洪洞大槐树)出现山西大槐树移民浪潮,有着元末明初这一特殊时代的背景。一是元明两个朝代更替,战争必不可少,再加上明朝内部对皇位的政争—靖难之役—也以战争的形式表现,战争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反应的正是明朝时的一场规模空前的移民浪潮。乔楔亭曾经在《题大槐树拟古并序》记载说:“余尝游于豫、燕、晋、齐、陇间,每询姓氏祖籍,多以洪洞大槐树对”。直到今天,从东北到江苏,从陕西到山东,很多人的家谱中都会记载着老家是山西洪洞。
发生于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一个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大事件。如今时空已穿过四五百年,先祖们迁徙的悲壮故事早已远去。然而,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迁徙先祖留下的子孙们,却仍然代代传唱着这难忘的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鹤窝。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元属陕西行中书省,明置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甘肃省在我国西北部,元属陕西行中书省,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宁夏在我国西北部,元置宁夏路,属甘肃和陕西行中书省,明置宁夏府,后改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明朝陕西布政使司辖八府,二十一属州,九十五县。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口三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九...
“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反应的正是明朝时的一场规模空前的移民浪潮。乔楔亭曾经在《题大槐树拟古并序》记载说:“余尝游于豫、燕、晋、齐、陇间,每询姓氏祖籍,多以洪洞大槐树对”。直到今天,从东北到江苏,从陕西到山东,很多人的家谱中都会记载着老家是山西洪洞。
一,相传600多年前,朱元璋一统天下,由于连年战乱和天灾,导致全国各地的人口,已经屈指可数,田地也已荒芜。可,朱元璋率弟兄们拼死拼活,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却没有人干活,没有收获,无法纳税,需要移民填充,于是,朱元璋就盯上了,当时人口最多的山西人。在山西洪洞县城北二里的贾村西边,有座广济寺,殿宇巍峨,僧人众多,香客来往不断。
网上有句歌谣这样唱:问我先祖哪里来,家在山西大槐树。很多人说,现在大半的中国人,都跟这里脱不开关系。尤其河北、山西、山东、安徽等地,上了年纪的人还会讲各种迁徙传说。那么,山西大槐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到底迁出了哪些姓氏,又有哪些故事呢?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从广义的范围讲,大槐树移民,是从从北宋末年南迁,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的一场人口大迁徙运动。
当我们打开网页,随便一搜“山西洪桐大槐树”,便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大槐树移民的文章。其中有人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明初大槐树移民的后代。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的后代不断开枝散叶,其人数早已接近了2亿人,而且范围也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除此之外,在河南、山东、河北的很多家庭里,都会有一本代代相传的族谱,打开族谱就能发现,这些人大都是洪桐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若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反应的正是明朝时的一场规模空前的移民浪潮。乔楔亭曾经在《题大槐树拟古并序》记载说:“余尝游于豫、燕、晋、齐、陇间,每询姓氏祖籍,多以洪洞大槐树对”。直到今天,从东北到江苏,从陕西到山东,很多人的家谱中都会记载着老家是山西洪洞。
著名儿童歌曲《中国娃》中有句歌词,唱的是“祖籍在那山西大槐树地下”。其背后的历史指的就是从明朝初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前后,明朝政府在山西进行了历时五十年,人数达数十万,迁出范围涉及河北、河南,江苏,福建甚至台湾的一次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这次移民是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意义最深远的大移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