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销售伎俩在日本非常流行。”《文春online》如此叙述。
今年12月初,有日本网友扒出,一名20多岁的日本网红博主将aliexpress(国际版淘宝)上购买的衣服,作为自己的品牌服装进行销售,此事掀起了舆论波澜。据报道,其售卖的2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182元)的连衣裙,在aliexpress的价格仅为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03元),一枚原价500日元(约合人民币26元)的戒指则卖到了6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08元)。

(截图自《文春online》,左为中国网站原价92.97元人民币,右为日本转卖价格12900日元,约合人民币663元)
“因为是我最喜欢的 instagram 博主推出的服装品牌,所以我‘冒险’买了一件外套,尽管它有点贵,要22000日元。衣服很可爱,我也很喜欢。但后来发现又有一个博主发布了完全相同的衣服照片,也说是自己的牌子。我就很纳闷,一查才知道这是中国品牌的服装。”有日本消费者因此大呼上当:“我付了两万多日元,结果原价是两千日元。”
一位日本网红博主直言,因为大部分日本消费者对中国服装品牌并不了解,而且现在许多中国服装的设计都很可爱,所以即使是来自淘宝的便宜货还是能以10倍的价格出售。“网红生意真的很好做。”这位博主笑着说。
这种将中国产品作为自己的品牌转售的风气,在日本早已有之。
2020年12月,日本著名歌手gackt和名人roland共同推出服装品牌“gr”,但不到一周时间,就被人发现“gr”有抄袭英国服装品牌和中国淘宝服装的嫌疑。

(截图自trend web。左为“gr”推出的服装,右为淘宝售卖的服装)
“gr”的运营公司后来承认了抄袭,gackt和roland也在社交媒体公开发布道歉声明,二人嫌文字不够有力,又分别录制视频,为抄袭事件向社会大众道歉。roland表示,自己对没有监管到位的产品进行盲目推荐和代言负有责任,并向支持他的粉丝和购买商品的忠实顾客表达了歉意。
有日媒认为,这一事件让一些日本网红意识到,他们可以在中国电商网站购买服装再进行转卖。
“和‘gr’一样,有日本女星的品牌也被指控是从中国网站转售。”有日本网红博主接受日媒采访时透露:“卖掉从aliexpress上买的衣服,我一个月能赚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1万元)左右。”
一开始,日本网红博主们试图将一些韩国街头时尚品牌转卖给日本初高中女生。但由于韩国服装价格昂贵,难以盈利,因此才将目光转向国际版淘宝。
有日本网红直言,由于中国品牌的衣服便宜,种类也多,而且似乎很迎合当下一些日本女孩对于衣服时尚的品味,所以销量稳定。现在很多日本博主都在这样转卖。
主攻知识产权领域的日本律师河野冬树认为,日本博主们转售中国品牌产品“可能违法,因此要小心”。
“如果是个人购买的目的,在日本出售在中国网站买到的物品并不违法。但如果是商业购买,则需要获得原本的销售商许可。更改衣服上的标签行为本身不违法,但如果你把其他公司的产品当成‘自有品牌产品’或把中国产品当成日本货来卖,就很有可能是欺诈或失实陈述。”河野冬树说。
“而且如果您所销售产品的洗涤标签,只有中文而没有日文的话,则违反了《家庭用品质量标签法》。”河野冬树补充道。
从中国购物网站购买服装,在日本并非新鲜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发现,有不少日本网站发布了“怎么通过进口中国服装赚钱”攻略。这些攻略非常详细,从购买衣服渠道,到不同季节哪类衣服更畅销,再到哪类中国网购产品容易“踩雷”,应有尽有。有的攻略甚至还解释了如何分辨真的买家好评和水军评论。

(日本网站关于如何从中国进口服装实现盈利的攻略截图自アクシグ)
(编译自雅虎新闻、《文春online》)
能够进入到大学读书是很多学生的梦想,寒窗苦读十二年就是为了可以得到更好的学历,将来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提升,很多家庭都已经升级为“小康家庭”,家长也可以给学生选择更多的路。家里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都会被家长送出国留学,学生出国留学回来后可以给自己镀一层金,在就业的时候给自己增加竞争优势。
我是移民哥,曾在2008年毕业后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并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在这十年间,我经历了很多,并且体验到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收获颇丰。刚到墨尔本时,我对这个城市并不是很了解,但很快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文化氛围以及友好的人们所吸引。在那里,我开始了一份兼职工作,同时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编者按:在新一轮的全球资产配置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将目光瞄准海外资产投资市场,成为了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国际买家,不过,海外置业有着基本的门槛和复杂的要求,“信息不对称”则是海外置业最大痛点。从东南亚到英美加澳,是什么吸引中国买家出海,中国买家的购买力又如何,第一财经将陆续发布海外购房系列文章,试图厘清海外置业中的那些“门道”。
太平洋岛民到中国寻祖2010年11月19日,6名太平洋法属波利尼西亚人从老家驾驶独木舟,历时4个月,经过10个国家航行1.6万海里终于抵达福州马尾港。到达之后,该船队的带头人易立亚用流利的汉语说他此刻的感觉不是开心,也不是放心,只是回家的感觉。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不少太平洋岛民都有这个想法。易立亚是人类学博士,从曾祖父母到他父母,这三代人都是考古学家,家学渊源。
十几年过去了,45岁的王开勇也说不清当初为什么来老挝。今年6月,在一次爱国教育活动中,他12岁的儿子王超被学校教师选中,代表全校给口岸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涂上红色。王超和他的小学同学们每周都在跨越这道界碑。界碑以北的云南磨憨,是他们上学的地方;界碑以南的老挝磨丁,是他们和父母租住的家。多年来,人来人往——就在两座边城的兴衰之间。
普通人在日本拿永驻机会来了,看看你有机会吗?普通人拿日本永驻机会来了,看看你有机会吗?日本预计今年6月份开始,陆续将放宽特定技能二号签证,能行业种类。也就是普通人也可以在日本长期生活工作了。通过研修签证去到日本之后,可以拿到特定技能1号,通过努力再拿到特定技能二号。可以携带家属申请永驻签证,可以无限续签。
向往美国的生活,就要能耐得住在美国的苦,排除超富有的富人阶级,大部分移民成功的华人依旧面临着工作的难题。那么,他们都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呢?洛杉矶华人网报道,2014年,据美国主要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美的华裔移民中,有80.4%都集中在私人企业,属打工族。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华裔移民中,有13.2%的美国华人在政府机构或是由政府支付薪水的机构就业,6.1%的美国华人自己开业当老板,但二者比例皆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这些在南非做生意的中国人,怪不得不愿回国,生活得那么滋润 寻找机遇,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 例如外国的大航海,淘金,和我们这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为什么会选择出走他乡呢?无非是当地的资源不够,需要向外拓展,不断地去寻找机遇。 眼下非洲就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非洲物产丰富,而且科技相对落后,时代背景很好,可以大展拳脚。
3年疫情,硬性呈现所有在柬中国人集体困境。疫情过后,所有人满怀希望报复性消费,中国人回流,生意好做,可结果和现实全往反方向发展。没有报复性消费,中国人回去了,生意比疫情期间更难做。近期,柬单网作者走访不同行业,与不同负责人聊聊他们的问题,才发现在柬中国人目前处于又一波“规模性”阵痛期,记者经常听到一句话:甚至比疫情还要困难。
同好们 大家好 华语有佳作 我是数根朽木移民海外是现在许多人会考虑的一件事情不管是为了教育资源 又或者是社会福利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人才同样也处于高度的流动性不过相比于现在人们对于移民的日趋理性化上个世纪时 却有着无数让人听后心痛的移民故事在这中间 有的人会选择嫁给一个不相爱的人去获取身份还有的人甚至会让自己的另一半去嫁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