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未来30年后,华北地区将不适宜人类居住,就是上海,也是在劫难逃。意思是随着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华北热浪到时候滚滚,超过人类承受极限的时候,就只有移民了。
据说这篇来自《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了来自美国mit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教授艾塔海尔(elfatih eltahir)等人的文章,他们认为如果照目前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华北地区将会在2070至2100年间,不断反复遭受致命热浪(wbt达摄氏35°c)侵袭。同时,位于华东地区的上海也难逃浩劫。
他们用电脑模型分析华北地区30年来的气候变化,并用"湿球温度 (wet-bulb temperature, wbt) "衡量气候变迁为当地温度和湿度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比起中东地区,华北平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更大,将会是全球最受热浪影响的地区。而过去50年,华北地区的极端热浪已不断增加,其中2013年当地出现持续50天的严重热浪,上海更在当时打破141年以来的高温纪录。
研究认为,如果中国不大幅减少排放温室气体,这样的热浪将不断侵袭,令华北地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wbt达到35°c,人体会因为湿热而不能排汗冷却身体,即使健康的人坐在未受阳光直射的阴凉处,也会在6小时内死亡。
好多年前都有人预言,说是未来50年后,海平面将上升,导致气候发生变化,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将被淹没,认为是危言耸听。现在这种说法又来了。
极端气候这几年是愈演愈烈,《2022中国气候公报》,国家气候中心预计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态势。
最新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表明,未来中国不同地区年平均气温都表现为增加趋势,增幅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大,北方地区增温幅度大于南方地区,青藏高原地区、新疆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增温较为明显。中国区域未来降水的变化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增加,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未来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在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均呈增多趋势,且排放情景越高,增速越快,强度越强,风险越大。如我国中东部地区,到2035年前后,类似于2013年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可能会变为两年一遇的事件;到21世纪末,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风险则将是目前的几十倍。
听着都害怕。
华北地区,是中华历史文明的摇篮,特别是战国时代,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通过外交与战争,各诸侯国相互融合,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文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今的华北地区,依然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这一地区,居住着3.5亿人囗,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比美国全国人口总量还多。华北地区的复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复兴,既是中国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发展的龙头。
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组成的地图,就像一个即将出世的胎儿。
华北地区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含京津冀、山西和内蒙古大部分,据统计,2021年华北地区人为16890.68万人,人口出现逐年降低的特点,其中,京津冀人口为11009.6万人,占据华北地区人口的65%以上;而且超过20%的人口居住在北京和天津两座城市,人口均超过千万,北京市人口超过两千万。河北省常住人口为7448万人,是华北地区人口最多的省份。
京津唐(指北京、天津和河北唐山三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之一。
这里聚集了许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等多个行业。
首先,京津唐是我国的钢铁重镇。唐山市是我国钢铁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唐山市周边的邯郸、保定等地也拥有不少的钢铁企业,形成了京津唐的钢铁产业集群,是我国钢铁生产的主要产地之一。
其次,京津唐还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基地。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垂直贯穿着中国最大的煤田——华北煤田,尤以唐山、邢台、承德等地的矿产储量较大。京津唐地区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在能源方面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此外,京津唐地区还拥有众多的化工企业,其中涉及石化、化肥、农药等领域。北京市的燕山石化公司是我国的石油化工龙头企业之一,天津市的天津化工集团、双林化工等也是该行业的重要企业。
如此多的人口、工业基地,真的到了像专家们预测的那样,华北庞大的人口和工业基地又往哪儿搬迁呢?目的地有一种,前往西部,到新疆、内蒙古西部、青海、甘肃去。这只是个设想。
目前可怜了那些在京津唐和沪杭买房子的人了,那么高的房价,和拼了好几代终于进入一线大城市的人,假如遇到这种极端气温,需要搬迁移民时将是多么大的工程。
社会在高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这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前提下,如果全球各国真的不拧成一股绳,下大力气治理气候,还整天发展高端军事武器,整天挑拨、掠夺,挑起争端、制造战争,怕等不到华北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时候,全球都要毁掉了。
近年来,天祝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按照“把人搬出来,把畜退出来,把生态空间腾出来”的总体谋划,大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安置工程,让高深山区群众共享到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秋日,天高云淡、阳光明媚。来到安远镇生态移民安置点,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小楼整齐排列、宽阔平坦的街道四通八达,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龙泉山深处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农民到住进城市电梯高楼有工作领社保的城市新市民龙泉驿区实行的生态移民政策让更多的生态移民们身份得到了巨大的转变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和稳定的收入他们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幸福!今天,带你一起走进壮阔东进潮 奋进新时代——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改革开放经典时刻(三)一步千年的“生态移民”
经过了三期的宁夏黄河灌溉区的内容、历史讲解。本期内容接着上期继续深入探讨宁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先简单地解释一下何谓生态移民,就是指原先生活的地方,条件环境恶劣、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或者是其原居住地为自然保护区等。将满足以上条件的人从原居住地,搬迁到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地区即为“生态移民”而宁夏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恶劣...
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未来30年后,华北地区将不适宜人类居住,就是上海,也是在劫难逃。意思是随着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华北热浪到时候滚滚,超过人类承受极限的时候,就只有移民了。据说这篇来自《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了来自美国mit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教授艾塔海尔(elfatih eltahir)等人的文章,他们认为如果照目前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华北地区将会在2070至2100年间,不断反复遭受致命热浪(wbt达摄氏35°c)侵袭。同时,位于华东地区的上海也难逃浩劫。
12月23号,《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解读公布到伊旗政府网。文中披露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后面附原文)《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解读《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伊政发〔2020〕62号,以下简称:《补偿办法》)已经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2020年第7次常务会议和伊金霍洛旗委十五届135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于2020年12月2日正式印发,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安置着23万从西海固搬迁至此的移民群众。盖房子在移民群众心中分量最重。20多年来,他们在红寺堡安家落户、奋斗发展,居住的房子也经历了六代翻新。从“一代房”“二代房”直到“六代房”,住房面积、建筑材质、生活设施、外观设计等越来越讲究,折射出移民生活从“生存型”“温饱型”向“舒适型”“致富型”的变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嘎查村事多事杂,防溺水、反电诈、矛盾调解、乡风文明建设……样样连着乡亲们的切身利益,光靠苏木镇、嘎查村干部肯定管不过来。能不能把服务阵地下沉到嘎查村?把乡贤能人、志愿者用起来?实现“身边人管身边事,群众的事都能办”?近年来,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着力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在实践中探索出“家门口”党建这一基层治理中“实用、有用、好用”的招法。
此时此刻,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年味儿正浓。在外游子终于回到家乡,我们也不例外。返乡的行囊中有年货、有思念,还有一双重新认识故乡的眼睛。回到出发的地方,乡音激活记忆,感知时间的流动与地方风貌变迁,这里蕴含着个人的独家记忆,也呈现着中国大地的时光侧影。为此,新京报评论部联合新京智库,推出“新春调研行”专栏,记录并评述新闻人眼中的新时代乡村实景,品尝各地独特家乡味道,与读者共同感受时代脉搏。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曾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在这里发生。历时30多年,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累计移民120多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坚持将移民搬迁与西海固扶贫开发相伴而施,誓将穷根拔除。
经过了三期的宁夏黄河灌溉区的内容、历史讲解。本期内容接着上期继续深入探讨宁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先简单地解释一下何谓生态移民,就是指原先生活的地方,条件环境恶劣、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或者是其原居住地为自然保护区等。将满足以上条件的人从原居住地,搬迁到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地区即为“生态移民”而宁夏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