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花一分钱,杨守成一家就住进了一套75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新房子。他坦言,“连装修都是由政府出资做的,占了政府的便宜。”
2016年,竹山县突出重点,先啃“硬骨头”,完成湖北省定20个重点村和县定5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这一年,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人口生存发展问题,竹山县实现易地搬迁9107户、28769人。
谈及竹山的易地扶贫搬迁,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说,“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竹山始终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组合拳’。”
搬迁前后
溢水镇小东川集中安置区,《民生周刊》记者见到了74岁的杨守成和他71岁的老伴。去年农历十月十八日,他们一家从杨家坝村的土坯房中搬到这里。
杨家坝村,距离杨守成现在的住处有45公里。原来杨家坝有2000余人,如今多数都已搬迁。“那里不通水,也不通路,都是山地。去最近的镇上也需要先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再坐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杨守成说。
住在山上时,杨守成一家收入仅靠3.5亩薄田。种植的玉米和稻谷仅能解决温饱问题,除此之外没有结余。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小儿子在荆门市做了上门女婿,37岁的大儿子尚未成家。
搬迁之后,杨守成老两口养了三头猪,每年有3000多元收入。闲暇时,老两口在附近的葡萄园打工,每年有一万多元收入。大儿子在外打工,每年能挣3万余元。按照目前政策标准,老杨一家也实现了脱贫。
在溢水镇小东川集中安置区,共安置了96户、300余人。该地临近346国道线,谷竹、十巫高速在附近交会,区位优势明显。看病方便,小病步行去医院,大病一个电话救护车很快就能过来。
从腰店村搬迁而来的李霞,是杨守成在溢水镇小东川集中安置区的邻居,两家相距不过几十米。据村干部介绍,李霞的爱人谢永平长期患病,属于因病致贫。
搬迁后的李霞开了一个小超市,除了能陪两个孩子在家上学外,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目前,谢永平身体有所好转后跟着亲戚在外地打工,每年也能有两万多元收入。《民生周刊》记者到访时,李霞说,“日子虽说不上富裕,生活基本无忧。”
△竹山县溢水镇小东川移民安置区。
易地安置
竹山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全省2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版图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54个村,总人口近47万人。
对于远道而来的人,本地人很可能会这样介绍竹山:是“中国绿松石之乡”“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中国肚倍之乡”和华中地区中药材宝库,还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发祥地。
不过,竹山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施“八七”扶贫开发以来,竹山扶贫事业取得很大成绩。不过,随着国家扶贫标准的提高,竹山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的特征进一步凸现。
“按照国家2736元每年的新标准测算,2013年底竹山县贫困人口48977户、149040人,贫困发生率达36%。2016年初,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仍有34803户、102359人。”接受本刊采访时,竹山县扶贫办主任明昌根说。
2016年,竹山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列为头号工程。“这一年,易地搬迁政策制定出台,搬迁对象全部锁定,易地搬迁‘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安置区规划设计全部完成,安置点建设全面铺开,住房建设有序推进。”竹山县人大副主任陈应洲说。
竹山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得到上级部门认可。2016年,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住房质量监管现场会、十堰市易地扶贫搬迁推进会先后在竹山召开。
“2017年,全县将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15亿元以上。”竹山县县长陈建平说,将整体推进33个省定重点贫困村脱贫攻坚和38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安居乐业”工程,力争全年减贫3万人以上,40%以上贫困村整村出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889户、19595人。
脱贫是目的
“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解决增收产业精准对接,这是竹山县取得的经验。”龚举海介绍说,“挪穷窝”和“换穷业”是实现山区贫困农户脱贫奔小康的两大突出难题。
据了解,为了探索产业扶贫的可能路径,竹山推出了“能人带动 集约经营”“资产投资 村户受益”“入股分红 化解风险”“利益联结 藤上结瓜”“乡协认领 帮扶脱贫”“转移就业 进城入园”“以奖代补 激励脱贫”“光伏发电 产业拓展”“乡村旅游 助推扶贫”“电商营销 互联网+三农”10种模式。
通过引进创业返乡能人,宝丰镇龙井村整合分散的土地、山林资源,成立了盛景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内,由大户出资,农民土地流转入社务工,从而双向增收。目前,合作社养殖郧巴黄牛100头、黑猪60余头、鱼苗10万尾。该合作社可带动贫困户22户、45人入社打工,户均年增收1.2万元。
而在竹坪乡安河口村,成立了郧巴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出资建设标准牛栏800平米、干饲料棚300平米,由养殖大户潘中良承包集约经营。参股贫困户利用产业扶贫奖扶资金购买牛犊,不足部分由大户垫资或产业扶贫贷款承担。按照每周期6年,承包期间每年给予50户贫困户每户固定分红3000元。
在产业扶贫方面,竹山取得不俗成绩。据脱贫产业验收统计,2016年全年贫困户发展林特产业1.25万亩、食用菌68万袋、光伏发电6处2000千瓦、畜禽饲养41.77万头(只),享受产业奖扶资金4388.9万元,产业增收1.12亿元,有效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能力。
2018-08-06 07:26 | 台州日报日前,走进位于天台县幸福花苑汤屯蛟的家,110平方米的三居室,宽敞明亮。2003年下半年,汤屯蛟从四周是高山的南屏乡上杨村搬迁到城里,仅花10多万元就住进了新家。“以前在山上时,做梦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城里人。”汤屯蛟说。幸福花苑是天台县第一个高山移民集中安置区,现有住户2015户,其中高山移民1808户。
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未来30年后,华北地区将不适宜人类居住,就是上海,也是在劫难逃。意思是随着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华北热浪到时候滚滚,超过人类承受极限的时候,就只有移民了。据说这篇来自《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最近发表了来自美国mit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教授艾塔海尔(elfatih eltahir)等人的文章,他们认为如果照目前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华北地区将会在2070至2100年间,不断反复遭受致命热浪(wbt达摄氏35°c)侵袭。同时,位于华东地区的上海也难逃浩劫。
12月23号,《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解读公布到伊旗政府网。文中披露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后面附原文)《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解读《伊金霍洛旗矿区移民安置补偿办法》(伊政发〔2020〕62号,以下简称:《补偿办法》)已经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2020年第7次常务会议和伊金霍洛旗委十五届135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于2020年12月2日正式印发,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孩子还小,上班不方便,我早就想做电商了,可是一直不知道从何做起,这样的培训太及时了。”近日,浙江省仙居县朱溪镇岭根村移民朱林燕喜滋滋地参加镇里举办的“乡贤带富”移民电商培训。作为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台州市仙居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群山连绵、耕地稀缺、资源缺乏。如何带领山区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享受发展新成果?
村民一齐动手,将排水管埋下大家用钢钎将排水沟内的大石头撬走村民们挖出一条沟,将山泉引入排水口排水管送到后,郭开春(左一)带领村民卸下路面冰雪覆盖,一边是悬崖。这是郭开春下来推车时顺手拍下来的照片讲述人:温江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驻色达县霍西乡拉当村第一书记郭开春10月20日,色达下了第一场雪,这意味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甘孜州色达县进入漫长严寒的冬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嘎查村事多事杂,防溺水、反电诈、矛盾调解、乡风文明建设……样样连着乡亲们的切身利益,光靠苏木镇、嘎查村干部肯定管不过来。能不能把服务阵地下沉到嘎查村?把乡贤能人、志愿者用起来?实现“身边人管身边事,群众的事都能办”?近年来,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着力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在实践中探索出“家门口”党建这一基层治理中“实用、有用、好用”的招法。
崭新宽阔的水泥马路,欢声笑语的文化广场,整洁有序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大同市云冈区高山镇的乡亲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们就搬进新家安新居了。这得益于国家采煤沉陷区整体搬迁政策的有力推动,高山镇26个村17000多人搬出山区,住上了楼房,挪穷窝、斩穷根,山上群众过上了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安置着23万从西海固搬迁至此的移民群众。盖房子在移民群众心中分量最重。20多年来,他们在红寺堡安家落户、奋斗发展,居住的房子也经历了六代翻新。从“一代房”“二代房”直到“六代房”,住房面积、建筑材质、生活设施、外观设计等越来越讲究,折射出移民生活从“生存型”“温饱型”向“舒适型”“致富型”的变化。
这栋房子已有200多年历史。部分老房子已经倒塌。夏凉村的老房子。老房子一旦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周女士说,她非常喜欢传统文化,对古宅、老宅很有兴趣。她是到夏凉村探望长辈时听说要整体搬迁的。她认为,在当下几乎大同小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这些老房子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和回忆,弥久而珍贵。“听村里长辈说,他们村早被列入高山移民计划,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整体搬迁了,这些老房子也将被政府收回,也不知道将何去何从。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曾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在这里发生。历时30多年,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累计移民120多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坚持将移民搬迁与西海固扶贫开发相伴而施,誓将穷根拔除。
高山移民需要哪些手续(看浙江仙居如何推进高山移民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