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人民对“三峡移民精神”的了解,更好地宣传三峡移民精神,让三峡移民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去,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月18日于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

图为实践团观看三峡移民纪念馆相关书籍 王世馨 供图
“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进入三峡移民纪念馆后,通过相关书籍以及文献资料了解到了三峡移民全过程;从最初制定三峡计划、移民方针,到移民试点、依法移民,再到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以及后续工作安排、库区产业发展……无不体现出党与群众心连心,共进退。实行三峡移民计划共计四个部分,
第一即实施政策,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避免历史上水库移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教训,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党为了打这一仗做出了充分的政策扶持工作;
第二,与“先富带后富”一样的思路,为探索解决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安置的新路子,1985-1992年在库区连续进行了八年的开发性移民试点工作,由个别到整体,确保三峡水库移民更好更够顺利的进行;
第三,三峡移民安置好以后更要稳住他们的生活,因此移民安置非常重要,移民安置规划直接关系到移民能否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由此,我们党实行了许多安置政策,例如就近后靠安置、外迁安置等等;
最后,为了解决移民安稳致富、以及三峡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有序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在三峡库区的就地后靠移民过程中各区县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经过多年探索,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移民安置之路,并且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三峡原有风光依旧迷人,新增景观更添姿色。高峡平湖,百里画廊,鬼斧神工的地理奇观,焕然一新的人文新景,让人流连忘返。

图为实践团了解三峡移民过程 王世馨 供图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三峡工程,三峡大移民让我们意识到他不是只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更体现了全国人民心系国家事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三峡工程建设历时20年,120余座城镇涅槃重生,131万移民迁徙,数量、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任务之艰巨浩繁,但最终三峡移民成功完成!

图为实践团跟随导游指引了解巴楚文化 冉星月 供图

图为粉彩瓷“福禄寿” 曾袁园 供图
随后,社会实践团了解到了巴楚文化、三峡文化。导游首先带领团队参观了黄庭坚的“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郁邬,林泉之盛,莫与南浦争长也”一诗,该诗表达了黄庭坚对巴山渝水的热爱和眷恋,它也是是万州最早的一个城市宣传用语。
从考古发掘材料看,巴国盛产的食盐,着重强调的是“盐”这种调味品,他们着重强调的是“巴”这个古国,因此将其命名为“盐巴”,这就是盐巴一词的由来。当然那时候不仅有食品,还有用品,当时有许多粉彩瓷等瓷器,“福禄寿”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福禄寿是汉族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福,头戴官帽,手里拿着玉如意或抱着孩子,是天官的第一个皇帝,天官的祝福来自于他;“禄”,手握如意,意味着职位高、薪水高;寿,白色胡须,手持龙头棍,手持桃子,寓意长寿。
实践团了解了桐油文化,万州本地盛产桐油,万州不仅长江水路运输之便,且可直接报关出口,为桐油的集散销售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古时,万州经营桐油的店铺就已遍及全城,最多时曾达400余家,有“清明油,满地流”的民谚。万州桐油出口量约占四川全省三分之二,古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相油市场和下川东的商贸中心。
本次对三峡博物馆的参观游览,实践团成员充分的感受到了三峡移民工作的困难,并通过对群众的走访以及博物馆的参观游览,明确了对三峡移民精神的宣传以及后期的工作建设重心,实践团会在后期做好三峡移民精神的宣传,让三峡移民精神声入人心,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到三峡移民工程中,党和国家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让群众们了解到三峡移民中的后续工作,开展和普惠性政策,更好的宣传党的政策方针。

图为实践团在三峡移民纪念馆合照 王世馨 供图
                            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①屋檐下静默的男人,和他狭长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观看者胸中无限心事。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车队2000年8月13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首批7000多外迁移民,在各级政府精心组织下告别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故土,走向新生活。这一天,重庆三峡库区数县的农村兄弟,扶老携幼,在送别的亲友簇拥下,一步三回头,乘上汽车,坐着轮船,奔赴陌生的天地……别了,我的乡亲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为加深人民对“三峡移民精神”的了解,更好地宣传三峡移民精神,让三峡移民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去,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月18日于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进行社会实践。图为实践团观看三峡移民纪念馆相关书籍 王世馨 供图“志愿青春行,共续万州情”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进入三峡移民纪念馆后,通过相关书籍以及文献资料了解到了三峡移民全过程;从最初制定三峡计划、移民方针,到移民试点、依法移民,再到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以及后续工作安排、库区产业发展……无不
                            渭南青年网 (编辑 户加恒 通讯员 薛静 雷丽) 8月29日上午,华阴市移民局开发局干部作风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一行五人对孙庄村排水污水处理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督察检查,要求项目甲方代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司其责,做好工程尾留工作,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孙庄村美丽家园项目于2017年10月开工,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五方责任主体的通力配合下工程进展顺利。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身为三峡移民的他,正要将自己的家搬往另一处,不久后他的祖屋即将沉入水底。
                            满载300余名上海游客,“静安·夷陵号”动车旅游专列再次启程,溯长江而上,向三峡驶去。“坐游船过水闸,置身三峡大坝里,特别新奇!”经常出门的旅游达人包先生这几天不断更新朋友圈晒图。上海游客在三峡大瀑布游玩。 阚红星摄上海游客在夷陵区三斗坪镇中堡村观景平台,感受“高峡出平湖”的独特景观;到三峡人家,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体验别样土家风情;去三峡大瀑布,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一趟巴山蜀水之旅,他们大呼“过瘾”!
                            2004年8月5日,一列满载三峡移民的列车先后于早晨和中午停靠到了邹城、兖州和济南火车站,新增三峡移民开始入迁山东。在20天内,将有735户3046名三峡移民正式迁徙到我省。2000年,作为试点,我省的广饶县接收了首批来自三峡库区重庆忠县的611位移民。2002年,我省的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泰安等市共接收安置了7049名三峡移民
                            引言采访三峡外迁上海的移民中,刘叔是我遇到的一位态度非常“强硬”的人,采访过程中,刘叔甚至直接喊出,我就是上海人,我死都要死在上海。而关于他的故事,也让我非常感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今天我来到上海嘉定区的娄塘镇,据说这里在2004年的时候,接收了很多来自三峡库区的移民。2004年 9月1日,重庆云阳县的刘建军(故事里我们称刘叔)背着龙凤胎儿女抵达上海。
                            2004年8月5日,一列满载三峡移民的列车先后于早晨和中午停靠到了邹城、兖州和济南火车站,新增三峡移民开始入迁山东。在20天内,将有735户3046名三峡移民正式迁徙到我省。2000年,作为试点,我省的广饶县接收了首批来自三峡库区重庆忠县的611位移民。2002年,我省的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泰安等市共接收安置了7049名三峡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