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一词是华语电影在国际上最响,也是目前唯一的招牌。
在北美华语电影票房榜(仅统计合拍片和内地片)前十中,有五部是功夫片。
2000年的《卧虎藏龙》,票房1.28亿美元,2002年的《英雄》,票房5371万美元。
2008年的《功夫之王》,票房5207万美元,2006年的《霍元甲》,票房2463万美元,2013年的《一代宗师》,票房659万美元。
这五部电影分别位列第一、二、三、六、九名,剩下的则是《长城》《末代皇帝》《我们诞生在中国》《摇滚藏獒》《流浪地球》。
功夫片对于现在的华语电影来说,已是日薄西山,很难再有东山再起之势。
《功夫之王》之后能在北美电影市场有所作为的功夫片仅剩甄子丹的《叶问3》《叶问4》,但《叶问4》一出来也标志着华语功夫片彻底落幕。
当年,靠着成龙、李连杰、李安、周润发、王家卫、甄子丹,这些在北美有影响力的华人演员和导演还可以带动一部分票房。
可现在,他们都老去,功夫片这一类型也等同于无,国产片想要再在北美闯出一片天就得研究前十里面的其他五部电影,从它们当中总结出规律。
《长城》能够在北美拿下千万美元票房靠的是什么?
张艺谋的影响力?马特·达蒙的抗票房能力?中国全明星演员的阵容?打怪兽的故事类型?中国风的画面?
《长城》靠的是强大的发行体系,在全球150个国家首周上映,北美3325个影院开画,这一成绩连当年集合了成龙和李连杰的《功夫之王》都没有做到。
反观《流浪地球2》,口碑远胜于《长城》。
在imdb开分八分以上,上映40多天,评分浮动不大,保持在7.9分,但《流浪地球2》只在北美166家影院开画。
而这已经是近五年,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大规模开画了,却连《长城》的零头都不到,更别说仅有62家影院上映的《无名》了。
华语电影在海外的发行基本都是靠well go usa这家公司。
只是上映的院线大都集中于华人聚集比较多的地方,进行有限的放映,排片率与上映时间几乎没得挑,什么节假日、黄金档想都不敢想。
再加上北美的排外思想,外语片想要在这里分得一杯羹,相对来说比较难,毕竟《哆啦a梦》在美国播出上,他们都要把筷子給改成刀叉,以防文化入侵。
由此可见,国产片走出去的第一步是必须搭建好发行体系。
就像当年在香港的左派电影公司凤凰、长城、新联一样,在本土有自己可以控制的院线。
亦或如辉煌时期的嘉禾,与北美有合作的院线,可以保证新片出来后第一时间大规模发行。
如果像邵氏在东南亚有专属于自己的邵氏院线那就更好不过了,否则再好的电影,观众没处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末代皇帝》又因何被北美观众追捧?
其实,严格来说,《末代皇帝》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华语片,制作班底是国外的,对白全英语,只是中国参与了合作,仅此而已。
这种合拍片的方式也可以当作国产电影走出去的一种方式,然而当下的这个意识形态,《末代皇帝》式合作已经不可能再有了。
况且《末代皇帝》的质量,现在的导演也拍不出来了。
摄影充满意向、画面尽显符号、配乐灵气十足、剪辑交叉多变、剧本堪称史诗。
因此,对于现在的华语电影想要走出去来说,《末代皇帝》的参考价值不大,也没有支撑《末代皇帝》的人才了。
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跟《长城》相同,也是得益于发行。
《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北美的发行方是迪士尼影业,首日就在北美1508家影院正式上映,这一数字令多少大片望尘莫及。
而且故事内容又是大熊猫、雪豹、金丝猴的出生、成长,没有文化壁垒和观影门槛,无论国内外都可以看得懂并产生共情。
《摇滚藏獒》能够在北美取得942万美元的票房挺令人意外。
但是仔细一想,也确实实至名归,因为它做到了通俗易懂,与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男女团一样。
《摇滚藏獒》的故事是传统的励志热血,剧情上又是以追梦搞摇滚乐为主,唱唱跳跳,哭哭笑笑,北美观众对此青睐也说得过去。
毕竟热血的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听音乐只要旋律在线就行,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听懂歌中唱的是什么,换句话说,简单让《摇滚藏獒》创造了奇迹。
至于《流浪地球》,与续集《流浪地球2》一样,属于老生常谈了。
如果《流浪地球》还带有对国产科幻的鼓励分,那么《流浪地球2》那就是妥妥的好莱坞a级制作的水准了。
在技术上,足以跟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掰手腕。
在故事上,普世价值观的大胸怀,也能够做到容易理解,而且在细节上还有不少可以发散的点,称得上一个“好”字。
在类型上,跟以往好莱坞科幻片常用的人类终极命题和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相比,《流浪地球》开辟了第三条赛道,即现实主义科幻与故土情节科幻。
这种创新和匠人精神,让《流浪地球》系列即使被贴上了主旋律的标签,也不影响其对外输出中国价值观。
因为片中的价值观并不是直給的形式,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海外的观众也接受电影,再被其中的思想耳濡目染。
综上所述,国产电影想要走出国门得做到三点。
一是有强大的发行体系,二是故事通俗易懂,消除文化隔阂,三是提高影视工业化,潜移默化的输出价值观。
目前来看,对外文化输出已经开始转变以前的思路,这是好事,但华语电影依旧任重而道远,切忌闭门造车,忘记了跟世界的交流,只知坐井观天。
10万华人被美国遣返,我国一招解决问题?网友大赞:干得漂亮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移民哥”,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你们是小编前进的动力哦。每天一点点进步,分享彼此的欢乐!在改革开放没几年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是比较薄弱的,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需要人才作为支撑的,在当时就向国外诉讼了一大批的人才,希望他们能够学习先进的技术回来报效祖国。
前一天我听到过一个朋友讲起来这样一件事儿,现在想想都还是觉得蛮心酸的……!宋先生是上世纪90年代,生活在福建的农村。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很难处理对象的问题,因此,结婚比较晚。当孩子出生没有多久,听到隔壁村的人有很多偷渡到了美国,然后一家人飞黄腾达的事儿。于是,宋先生决定一个人也通过偷渡的形式,偷渡去美国。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以说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根据数据显示,海外华人约有6000多万,他们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么你知道海外华人最多的十个国家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十名:秘鲁秘鲁利马唐人街秘鲁总人口约3372万人,其中华人约130万人,占比3.9%,也有数据说秘鲁有中国血统的公民高达500万,等同于该国总人口的15%,但目前无法考证。
全球之旅|我在哈萨克斯坦大家好,我是移民哥,一个实地走访世界各地,关注全球华人的旅行者。最近我采访了很多华人朋友,并且也采访了一些哈国本地人,我们都聊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哈,他们是出生于中国,最后选择移民到哈萨克斯坦的新移民。我此前已经从不同角度采访过多位不同人士,如何看待中哈这个群体。1,中哈和哈国本地人极少通婚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海外身份规划已成为高净值人群中的潮流。拥有第二身份,不仅能带来出行的便利,还能更好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传承,子女的教育和事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可能性。对于过去的2020年,疫情下各种不确定性剧增,高净值人群对“第二身份”的追求更甚!不少人凭借提前规划的绿卡或护照,可以选择进入更加安全、医疗条件更好的国家避“疫”。
第一印象:农村发达,空气好,人民友善,华人多。日落很美。太空蔬菜。很棒的牛肉。我觉得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它。现在的印象:这里很容易适应,我喜欢这里。享受假期生活。人们很友好。我也开始完全忽视那些粗鲁的人。它非常免费,您不需要考虑很多事情。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其他印象:中国人的素质比中国高很多倍。遇到友好的人的机会很大。
出生在中国,生长在中国,最后却助外国发展,还反过来卡中国科技的脖子? 有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约25万华人在美国硅谷工作,其中,清华毕业生超2万人。 美媒甚至曾嘲讽:中国精心培养的人才,有一半都留在了美国。 而回看美国科技发展史,便见证着这股“中国力量”。 谷歌,曾吸纳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吴恩达,致力于“谷歌大脑”;微软,曾吸纳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专家沈向洋,运营微软小冰;全球顶尖的材料科学家中,前6名均为华人,大多为美国效力,将中国材料工业甩在身后……
一、在澳华人的生活工作状况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的澳洲华人一般被称为早期在澳华人。之所以称为早期在澳华人是因为该部分华人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这一时期在澳华人的职业比较集中,他们大多从事淘金业,之后随着淘金热的褪去,而转入蔬菜种植、家具制造等行业。其次,此时在澳华人多以广东为主,并且以男性居多,女性此时前往澳大利亚的人数极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从中学就开始对中华文化感兴趣,并中学一毕业就到中国留过学的墨尔本意大利裔第二代clarissa belanti,中文名叫白丽莎六个月前刚刚生下了可爱的混血宝宝。“孩子的降生让我的父母喜出望外。我妈妈经常来我家帮忙,而且每天都要几次,甚至十几次打视频电话看她的外孙女,”白丽莎说。这里她说的母亲是她意大利背景的妈妈。
2023-03外事邦了解到近期世界多国都重新调整入境管理政策,放宽了此前对来自中国旅客实施的入境限制措施, 马尔代夫、伊朗等国还对中国旅客开放免签部分国家也恢复了落地签,开启了“开门迎客”模式。同时,大部分签证办理业务的恢复,也让出国变得越来越轻松。想必今年大家的to do list中也会有【出境游】